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wjp526 于 2012-7-11 15:32 编辑

最近收到一个妈妈的电邮,请教有关孩子粘人的问题,从而引发了我对孩子依赖与独立等等问题的思考。现将与这位妈妈往来的邮件整理如下。黑体字是我的答复。

亲爱的灿灿妈妈,

目前宝宝的粘人状态很让人困惑,想拿来和您讨教一下:

她现在3岁8个月,已经习惯了我们的陪同,做什么都要我们至少一个大人陪伴着她。最近两个场景让我感到这成为了一个问题:一,到蒙特梭利早教中心上亲子课(一周一次课),她一定要我进到教室去和她一起工作,我自己挑工作自己做都不行,非要我和她一起做同一个工作,否则就干脆不进教室。二,周末两次和最要好的朋友翔翔到公园玩耍,玩滑滑梯,淘气堡那些娱乐设施也是非要我一起参与,否则她就不肯去玩,宁愿自己坐在一边看翔翔玩。

宝宝天生缺乏安全感,这是我们一直努力在通过陪同来弥补的。但是,她仍旧表现的非常明显:到陌生的地方(比如一周才去一次的教室,新的淘气堡)一定要我寸步不离;有陌生人靠近她(甚至是小朋友)一米之内,她就会暴起伤人(我知道她是一种自保状态,害怕、恐惧、不安就要求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平时周一到周五白天都是奶奶陪她,而且老人家是那种孩子一呼百应,只要孩子一叫一闹就立刻放下手头所有的事情过去响应她的状态。

前天周末宝爸带她去上亲子课,她不愿意一个人进教室,恬爸大发雷霆就把她带回家,然后和我要求非得要开始整治这种“歪风邪气”(呵呵:)。我们就开始和她做“工作”:能不能你自己做自己的工作,我们大人在边上做我们自己的事,你有需要再叫我们帮忙?她就不情不愿的,玩一会玩具然后在边上委屈的叫唤:“我一个人玩,好孤单!”或者转而去“进攻”奶奶。

我曾想就陪着她,又如何?不就是这六年么?上小学了,长大了,她自然就分离开了,到时候你想陪她都不愿意了呢。不过,我担心的是,这过程对她的人格培养,我们最关注的人格的构建会否埋下依赖,不独立,不坚强等等的伏笔?而最为现实的是,我们为人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我平时上课不多,但是科研和外面企业的合作项目也是不少,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也是越来越多;而更为坦诚的说,我也想有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生活,自己独处看书,看电影,写东西……——所以这些担心,也许造成了陪伴的质量并不是完全高质量的,也造成了一边是她渴望着我们的陪伴,一边是我们觉得陪伴占用了甚至浪费了我们很多时间。

(天!写到这,我自己都越来越读到了内心的独白——什么时候我才能解放出来?什么时候我才能轻松的不用付出就看到硕果累累:孩子健康快乐走在人格完善的路上……
我气馁,气馁极了,我这种不劳而获的阴暗心理,我清楚极了,它正蹲在角落里,不断咆哮着呢……)

灿灿妈,OK,总结一句,我不是想讨教如何让孩子尽快独立起来分离出去,让她获得充足的安全感是根本,在这个道路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是长远之策,我只是想讨教,那当下呢,比如她在那大叫着:“陪我玩一下嘛!”我是该拒绝她,坚持我看我的书,还是陪她?或是她看到人多的滑滑梯就死活不肯去玩,一定要拉上我,我是拒绝她呢,和她在一旁坐着,还是陪她去爬滑滑梯?

--
宝妈;
你好!
看完整个邮件,我在想: 
1/宝宝“粘人”是不是真的有问题?
2/宝宝“粘人”的表现是不是由于父母认为“粘人”是一个大问题而急于去解决这个问题,结果宝宝展开了“对抗赛”而使粘人成了真正的问题。

你的问题使我想起灿灿刚学会走路时发生的一些事情。 灿灿刚学走路那会就是你想抱她她都不让你抱,就是要自己踉踉跄跄、晃晃悠悠地走。可是当她真正学会走路以后却开始要抱了。 那时候我也很生气,你都会走路了为什么还要我抱?我越拒绝,孩子越纠结,越哭着喊着闹着要抱。 “战斗”了几次以后,我开始找问题的原由。孩子没学走路前都是在我们怀里的,我们理所当然地在任何孩子需要的时候都会去抱她,而孩子开始学习走路的时候,她把所有的热情和注意力都投入到了新技能的学习当中,可当她学会了以后,再想回到父母怀中的时候却遭受到了拒绝。 大人的想法是:你会走路了你就该自己走。孩子的想法是:为什么爸爸妈妈不愿意抱我了?为什么爸爸妈妈要拒绝我?难道爸爸妈妈不爱我了吗?大人越拒绝,孩子越害怕,孩子越害怕,本能地就会越纠缠。 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每次灿灿说:“妈妈抱”的时候,我都会二话不说地就抱起她。 然后跟孩子讲:“灿灿大了,妈妈抱着也会累的。妈妈爱灿灿,抱不动了灿灿就自己走好吗。”结果经常是抱着孩子没走几步,孩子自己就骨碌碌地溜了下来。或是确实太累了,才会让我抱着。有时候我看着灿灿着实累了,主动说:“灿灿,妈妈抱不。”灿灿却摇着头说:“妈妈也累。”

0-3岁最重要的是信任感的培养。孩子粘人说明:
1/ 孩子对大人的信任感不足。 我们总觉得我们陪孩子的时间已经够多了,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远远不足的。 孩子粘人,也许孩子怕她没黏上,爸爸妈妈可能一转眼又不见了。

2/ 孩子“粘人”也是一个必然的阶段。 1-6岁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特点是这样的:共生-脱离-共生。 拿学步期为例,孩子开始要学习走路的时候,会挣脱你的手,全然地独立地投入到学习中。当孩子完全掌握了这个技能之后,孩子又要回到父母的怀里,吸取爱的养分。然后投入到下一个学习中去。 如果3岁前,信任关系没发展好的话,孩子可能就卡在这里,能量耗在这里, 没办法迈出去到下一个发展阶段。 

有研究显示:婴儿如果在出生的第一年内就与母亲建立起稳固的亲密关系,往后比较能忍受与父母分开。从与母亲合为一体到与母亲分开,成为一个独立的孩子的过程中,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会想要探索新事物并不断遇到新情况,但同时仍然需要父母所提供的安全感和满足感。在陌生的环境中,与父母关系亲密的孩子,会从母亲那里获得勇敢去做的信号,让他有自信进行探索及面对陌生的状况。 一个持之以恒地与孩子保持亲密关系的母亲或照护者将有助于孩子学会依靠自己,最后变得独立。 亲密让孩子学会信任,而信任能促成真正的独立。 

3/孩子粘人其实是孩子在发出信号表示她需要支持。如果我们作出回应,这种过程就是沟通,不是控制。 父母作出回应,让孩子学会了信任父母。有了信任,孩子反而会听话。 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照着心里的感觉去回应他,不要反复考虑:该不该?会不会宠坏孩子?她是不是想要控制我?陪他就是了。时间一久,跟孩子之间有了深入的连接,本能地就知道该如何回应孩子。

这里想讲庄子里面的一个叫做“朝三暮四”的故事

一天,养猴人对他的猴子们说:“以后你们的栗子,我会在早上分给你们三升,晚上再给你们四升。”。猴子们听了都很生气,养猴人改口说:“好吧,那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吧。”结果猴子们都很满意。 

其实两种安排是一样,栗子的总数量并没有改变。 但猴子们对第二种分配很满意。 

如果我们能向养猴人一样愿意改变我们个人的安排,去适应孩子的要求,用接受的词语和态度去对待孩子而不是在孩子提出跟我们所需要的不一样的要求的时候,感觉被冒犯从而去拒绝孩子的需求。 孩子并没有想要控制我们、要挟我们,他们只是遵循他们自己的本能。

蒙特梭利的精神在于通过孩子感兴趣的活动让孩子的感觉和实践联系起来,于精神而言是养精聚神。 如果这个课程变成一场战争,破坏了亲子关系,又何必费这个时间。不如和孩子相聚聊天玩耍,良好亲子关系才是孩子发展的关键。 

独立和依赖
独立和依赖是相辅相成,互为融合的一个整体,而不是分裂开的两个面。独立和依赖互为阴阳,阳生阴长。孩子必须经过一段健全的依赖时期,才能能为有安全感、独立的人。 在孩子需要依赖的时候,让孩子好好地依赖,孩子便有了独立的能量。如此的独立有爱为基础,是自然而然的一种独立。如果在孩子需要依赖的时候,不给孩子依赖,孩子不得不“独立”,这个“独立”是表面的、冷漠的、孤独的、没有力量、没有根的“孤立”。两种独立人格特性是不一样的。一个完全独立、坚强的人肯定是一个无法信任别人,很难建立亲密关系的人。 
我爱用恋爱关系来代入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如果谈恋爱的时候,我们要求对方独立,不依赖,这样我们还愿意“爱不”?至于过分依赖,恰恰是缺乏爱,需要爱,所以想紧紧地抓住爱的结果。或是找不到于自己的链接,所以紧紧地想抓住别人,通过别人的存在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而这种自体感的缺乏却恰是童年时候缺乏爱,缺乏鼓励所造成的。

禅宗讲“不思善不思恶”就是说不要有分别心,不要把人的善恶好坏分开,这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一个真正人格完善的人是既独立有有所依赖,既坚强又柔软, 既接受自己人性中所谓的好接受自己人性中所谓的坏,接受自己的善面也接受自己的恶面。 

处理独立和依赖的着眼点我的看法是让孩子来引导,以孩子的需要为导向。当孩子发出需要依赖的信号的时候让孩子好好地依赖,当孩子在进行自我探索的时候,放手支持孩子的独立。能否清晰地判断孩子的需求完全有赖于我们跟孩子之间的connection.  靠心的链接而不是靠分析。 

Parenting Connection

这个词语我一直不知道如何形象地翻译成中文。不管是“亲子”、“育儿”这些词我都觉得无法把这个词语的内涵讲出来。 而这个词正好反映了国内外开幼儿教育上根本性的不同。 中文不管是“育儿”还是“亲子”都在强调父母这个主体如何去跟处理跟孩子之间的关系。 都有一股父母为上,孩子为下的这样的关系。 而Parenting 这个词强调的是父母自己本身去学习如何为人父母,这里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是谦逊的,而且,看它的时态,它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不是三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它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心灵的connection不断地学习不断的互相融合,面对各种变化的过程。 父母孩子之间也有冲突,但是在冲突中完善彼此之间的关系,善恶兼纳。而不是只是简单地把冲突抹掉,存善去恶 。

亲子关系的重点一是陪伴孩子的时间。 一是陪伴孩子的时候让孩子自我感觉良好

人生的时间其实很短。所以人自然而然地会把时间放在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上面。而孩子的天性(神般的洞察力)会通过父母陪伴自己的时间来判断自己是否重要,是否值得爱。 所以很多人在讲如何培养孩子的人际关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其实什么都不用做,用自己的行动跟孩子证明“你很好,我们很爱你。”就行了。如果连父母都不肯陪伴,如何能让孩子感觉“我美好,我值得爱。”

有些父母也陪伴孩子,可是他们的陪伴用的是责任感-孩子需要我陪,而不是发自自己的内心-我喜欢孩子,我愿意陪孩子,我喜欢陪孩子。 这样的陪伴过程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前几天有个妈妈在孩子面前跟我抱怨,她多么地忙,却“抽出了时间”陪孩子,可是孩子却不领情,“要她滚”。一个多小时的聊天,全都是我为了孩子多么的辛苦,付出了多少,孩子却怎么地不好。我想这样的陪伴让孩子感觉到的是“我是一个负累,我不值得爱”,这让孩子多么的羞愧。

最近有个女孩在我家里住了一段时间,这个女孩今年读高一,很漂亮,花一样的年龄,却幻听、幻觉得很厉害。 原因就是从小家里父母都忙着挣钱,很少陪伴。孩子需要爱、需要关注,可是现实里面却没有,于是慢慢地产生了幻觉、幻听。 可是跟父母聊的时候,父母却把问题都归咎到孩子身上,还是不愿意去倾听孩子的声音。 我最近心情特别地不好。这个孩子离开深圳的时候放松了许多,可是,我们现在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而不至于让孩子长成后用一辈子的时间在解我们在他们身上绑上的死结呢?

我们想要有我们自己的生活,时间不够用。 

去年十月份,我们带灿灿出去玩了好长一段时间后回到深圳,那段日子,我很痛苦,时间不够用,要陪孩子,很多书想读,要做家务。 恨不得一天有三十六个小时。后来有一天,我们带孩子去海边攀岩,有个大孩子看到灿灿他们在攀岩觉得很好玩,也想加入,结果被他妈妈训了一顿“你老是想作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这句话倒是把我给敲醒了。 是的,我们从小父母就帮我们把事情分成了有意义的和没意义的有价值没价值两个范围。学习是有意义的,做家务是没有意义的。工作是有价值的,闲着便有罪恶感。 所以我做家务的时候因为做的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事情,要去做的时候很痛苦,做的时候老想着这个时间如果用来读书,做有意义的事情就不会浪费了。 每天都在规划时间,结果每天都过得很累有很没有意义。 读书的时候想着一堆家务,做家务的时候想着一堆书。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不再用价值去衡量任何一件事情。结果发现一天的时间不多也不少。 书没少读,事没少干,跟灿灿也玩得很好。 去年十月份到现在,整个生活轻松愉快了许多。 而当我埋怨灿灿占用了我许多时间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是我自己书读不下去或是不想读,而心里面却又觉得过意不去,于是便把借口转移到了孩子身上。

好些朋友都说我原来的工资不低,在家带孩子浪费了。也就是说在世俗的眼光中挣钱才是正事,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事,而带孩子不过是一般走不出去没有能力的家庭主妇不得已的出路。所以跟孩子相处我们潜意识里面会觉得是这是生活的调剂品而不是主线内容,如果花太多的时间在这上面会觉得不值得,浪费时间。

孩子从没自己要求过到这个世界上来,我们没经过他们的同意就把他们带来了。 孩子的生长需要父母的抚养和陪伴,在我看来,父母对孩子的责任是天经地义的。 既然孩子来了,我们的生活肯定要作出改变,肯定要有所取舍。而舍的也许恰恰是我们“寻它千万里的”得。

灿灿妈妈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2 贝壳 +50 理由 收起
俣妈 + 30 我很喜欢!
qinbaoba + 20 感谢你!
8561 查看 39 收藏帖子 (1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李豆豆他娘

    2012-7-11 15:29:19 使用道具

    说的很有道理,受教了,感谢分享!
  • sssun

    2012-7-11 15:38:14 使用道具

    学习了,孩子的问题先找自己的问题,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陪孩子,去理解孩子!
  • kilter

    2012-7-11 15:39:06 使用道具

    有点长,mark一下,回头再来学习
  • 大米妈

    2012-7-11 15:44:22 使用道具

    真是瞌睡碰到个枕头,我正好有这方面的问题时,就看到了楼主您的这个贴子
    如同1楼提到的情况,我们大米目前正好也是3岁8个月
    虽然是男孩,从小呢,应该是比较谨慎,敏感,细腻的性格
    从他1岁不到,我就带着他经常奔走于外地亲戚家
    大概3岁开始,才开始有了亲人的概念,包括对和我们住在一起的奶奶,才渐渐亲热起来
    之前只是亲我,米爸,和白天带他的舅奶奶

    小区里有不少孩子,是一块儿玩大的
    白天在楼下玩时,打归打抢归抢,见了面还是很兴奋的
    3岁多一点点时,包括我家在内的四家,轮流坐庄,每周二晚上聚会,
    每到聚会日,孩子们都兴奋的来~~  

    问题就在于大米在我或者舅奶奶在身边的时候,一切正常,跟其它小朋友玩的都很好
    但上周开始上少年宫,2小时的课(家长不能陪的)
    哭的很厉害,老师说在班里属于哭的最厉害的,基本从头哭到尾
    如果有时间,可以看我写的超罗嗦日志 http://www.ebama.net/home.php?mo ... ard=1&id=105717

    我想请教灿灿妈妈
    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渡过这段分离焦虑期吗?
    特别是9月份要入园了,那时候是全天的了.

    非常感谢!!!
    写的有点乱,抱歉了
  • luyubaby

    2012-7-11 15:45:40 使用道具

    受教了,不要给任何事情都贴上标签!
  • 524一一

    2012-7-11 15:46:25 使用道具

    赞同楼主观点!!!!!!
  • weida0118

    2012-7-11 15:51:32 使用道具

    陪伴孩子是开心快乐的事情
  • monicacao2011

    2012-7-11 15:53:57 使用道具

    把自己心态放正了,亲子关系和赚钱哪个更重要? 就会塌实多了
  • 大米妈

    2012-7-11 15:55:08 使用道具

    大米平常最喜欢说:长大了如何如何
    我说:你长大想当XX员 XX车司机 现在就要学会独立,出去学本领才行呀. 妈妈不会开挖土车的
    大米:我不要长大了...
    经常前后矛盾
  • MENGBABY2009

    2012-7-11 16:01:15 使用道具

            我们小区孩子比较多,同龄的孩子也多。之前也碰到其他家长问这样的问题。后来总结:家里人多的孩子似乎都比较粘人。大概孩子从小就一直习惯有人保护有人陪伴。一个人照顾的孩子都不怎么粘人。我家宝宝一直是我一个人照顾。从开始学走路 就不让人帮忙。到后来凡是他要自己做的事情,我只在旁边看着。现在三岁,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情。有时父母担心孩子做不好,就帮孩子做。孩子习惯这样的状态后,反而不愿意自己做了。所以 只要他想要自己做的 大人只是在一边保护就可以了。做不好也不要训斥孩子。要鼓励这样他才愿意多做啊。
            我平时做家务 ,他都在自己玩玩具。只要我在他的视线内就可以。

  • qinbaoba

    2012-7-11 16:02:59 使用道具

    我原来一直记得你是爸爸,晕了
  • bb.miley

    2012-7-11 16:06:51 使用道具

    粘人是个大问题,收藏了,关注
  • smile-s

    2012-7-11 16:15:39 使用道具

    陪伴孩子,信任孩子,共同成长!
  • 我爱宝宝

    2012-7-11 16:17:18 使用道具

    写的很有道理,不要把陪伴孩子当成负担!
  • tinaguan

    2012-7-11 16:21:22 使用道具

    要去接孩子了,还没看完,有时间再来认真学习。
  • llhedd

    2012-7-11 18:58:09 使用道具

    恩,我要改进,不断提醒督促自己,宝宝才是最重要的
  • Ashley

    2012-7-11 19:06:39 使用道具

    如果是父母亲自带的孩子,那他在独立意识冒头之前会有一段特别粘人的阶段。另外, 粘人跟没有安全感米有必然联系。粘人可能跟孩子性格有关系,也说不上是好是坏。
  • wjp526

    楼主 2012-7-15 17:01:09 使用道具

    qinbaoba 发表于 2012-7-11 16:02
    我原来一直记得你是爸爸,晕了

    哈哈,我们是双剑合璧,和二为一
  • Salsa

    2012-7-15 17:52:36 使用道具

    这个要好好学习一下。。
  • 臭蛋妈

    2012-7-15 18:18:15 使用道具

    我儿子内向、胆小,但是一点不粘人,而且有点太不粘人了,有时我相陪陪他,他还要推我出去要一人看书,或一人看动画片或一人玩,在外学英语时课间也不出来找妈,上厕所要到楼下,我陪着下去,上楼他就自己上也不找人,有时还多少有点失落呢。
  • wjp526

    楼主 2012-7-17 12:15:21 使用道具

    大米妈 发表于 2012-7-11 15:44
    真是瞌睡碰到个枕头,我正好有这方面的问题时,就看到了楼主您的这个贴子
    如同1楼提到的情况,我们大米目前正 ...

    孩子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哭、焦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就像感冒发烧一样。 不正常的是我们大人以及这些所谓的育儿机构,是我们没有以孩子为本,没有帮助孩子创造一个正常的过渡阶段,反而不近人情地要求孩子压抑自己的感觉和情感。 我们

    求外形-不哭、乖,而不是真心实意地帮助孩子解决内心的、精神上的问题。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在德国上一家蒙特梭利的幼儿园,哭了好几个月,哭半个钟头,哭得太厉害了,老师就会打电话给家长,让家长过来。 我们的幼儿园呢,老师认为“孩子哭没什么,习惯了就不哭了。”,习惯-习惯我们的忽略和压制....?

    从孩子心灵发展的角度着想的只能帮孩子找一家开始时家长可以陪伴的,愿意跟家长一起配合让孩子慢慢过渡的。要不就只能让孩子“被习惯”、“被适应”
  • niniyouyoumama

    2012-7-17 13:17:36 使用道具

    是啊,女儿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我试图问老师可以陪同一天两天的吗?老师当时很惊讶地表示当然不可以。孩子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那种恐惧焦虑没有一点缓和,她有两个月的时间中午都不午睡,总是害怕爸妈不去接她。
  • 大米妈

    2012-7-17 13:58:30 使用道具

    wjp526 发表于 2012-7-17 12:15
    孩子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哭、焦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就像感冒发烧一样。 不正常的是我们大人以及这些所 ...

    谢谢回复
    因为孩子客观上的性格,我才特意挑了只上2小时的少年宫让孩子过渡一下
    我的日志里超详细的记录了孩子情绪上的一点一滴的变化
    孩子哭了3天
    第4天后半段好一些了
    然后周末在家陪他玩办幼儿园的游戏
    让他变身为老师
    孩子玩的很开心
    明天是第5次去上少年宫的日子,期待中...  
  • zhoumaotuo

    2012-7-17 14:14:17 使用道具

    受教了 觉得最主要还是让小朋友感觉到你对她的爱 让她感到有安全感 还没生过孩子 更没带过孩子 希望等到自己养孩子的那天 也会有灿灿妈那样的心态
  • spring1108

    2012-7-17 14:39:46 使用道具

    当家长有的时候真是很矛盾,我家小子4岁半了,每天晚上睡觉都要求我在旁边陪着,一方面觉得应该尽量满足他和父母亲近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担心小男孩是不是不应该这么粘妈妈
  • 轩轩小公主

    2012-7-17 14:47:23 使用道具

    我愿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孩子安全感 而不是硬生生的要锻炼她的“勇气”
  • edwinbb

    2012-12-18 13:27:37 使用道具

    写的好,值得思考
  • 城市蓝天

    2012-12-18 13:59:09 使用道具

    学习了,我家的就很粘人,我将所有空余的时间都给了他,相信他会长大的
  • yiyayi1984

    2012-12-18 14:09:47 使用道具

    是这样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