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萧愚 于 2012-7-20 09:44 编辑

回想我自己的写作生涯,写作水平基本上与思维水平同步发展。
小学四年级以前,我的写作就是完成简单的写话,
四年级的时候,我开始主动写作,写了一些小日记给老师看,
老师当时连连夸奖。

这些小日记,难能可贵的是自己主动来写,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开始在日记中表现一定的主题和想法。

这是复杂的抽象思维发展的结果。
大家如果看过发展心理学,对皮亚杰的研究一定不会陌生,
在孩子11岁左右的时候,思维会发现一些质的飞跃,
就是大脑能够进行更复杂的抽象思维。

我的思维水平到了五六年级,的确出现了飞跃,
能够写复杂的记叙文,构思已经比较精巧。
另外,数学方面,以前比较头疼的应用题,
由于学会了总结规律和技巧,变得简单起来。
所以在小升初的时候,我考了全年级的第二名。

我在许多博文里,把这段经历称之为第一次开窍。
归纳,总结,抽象思维,以及自主学习的意识,元认知的思考,是第一次开窍的思维特征。

虽然11岁的时候,人从生理上开始具有抽象思考的能力。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实现第一次开窍的。
许多人直到高中甚至成年,学习的时候还不懂自己总结,归纳,不懂得自主学习,元认知思考,
只知道被动学习,等着老师提供现成的东西,等着被灌输。

第一次开窍,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是思维水平从低级向高级的一个飞跃。
第一次开窍,可以说是初步拥有了高级思维水平。

第一次开窍之后,人还有一个第二次开窍,就是开始拥有更复杂的高级思维水平,
能够进行深刻的辩证、逻辑、理论思考,简单说,就是能够真正开始思想。
由一个思考者,变成了一个思想者。这方面我曾写过《艰苦的第二次开窍》,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这里不再展开。

好,现在我们开始进入本文的关键。
我们先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的思维水平得到大发展,一些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

就我的经验来说,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大的信息量:
这些信息量包括,大量的阅读与思考,大量的生活阅历,大量的交流与沟通,大量的思维碰撞与反思。

我们再来思考,获得大量的信息量,靠母语更容易,还是靠外语更容易?
我想,没有人会否认,靠母语更容易。

首先,我们生活在母语的世界里,这是一个全息的环境,可以提供源源不断高质量的信息刺激。
其次,由于我们的母语可以发展得很快。我们可以用非常快的时间深入到更复杂,更有挑战性的领域。

所以,不要忽视语言的多元意义。语言除了交流之外,最主要的功能是获取信息。

邓小平曾经说过,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大家共同富裕。
母语和外语的关系跟这比较类似。

母语由于资质好,环境佳,先富起来,迅速帮助一个人实现第一次和第二次开窍。
然后,带动外语的发展,用外语写出高质量的、思想水平较高的文章。

写出好文章,需要两个因素,
一个是语言层面,语法规范,语言地道。
另一个就是思维层面。

第一个层面,一般通过刻苦的学习,应用低级思维就能达到,
但第二个层面,需要高级思维,需要开窍,才能达到高水平。

所以,一个人的外语写作水平要想达到高水平,
必须借助高级思维,而高级思维的发展,又很大程度取决于母语水平。
所以,母语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外语水平的高低,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当然,这个母语水平,不是母语的文字水平,而是母语的思维水平。

明白上述道理,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实践有何帮助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追求共同富裕,平均发展,
还是母语先富起来,带动外语共同富裕呢?

这个问题,还是留给大家思考吧。

补充:

这里说的外语能力,主要是从思维的角度,写作的角度,
如果是口语、口音,跟母语水平关系不大。
有个中国作家哈金,成年后到美国,用英语写作,
也写出了影响力很大的获奖作品。但他的口音比较糟糕,乡音难改。
关于哈金,在11楼有详细介绍。

补充2:

母语先富,不代表外语就原地等待。只是发展的步子可能没有母语快。

6077 查看 44 收藏帖子 (12)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miyujia

    2012-7-20 02:24:55 使用道具

    遇到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只会说英语,不会说中文,要求老师对他说英语。(我在国内的)
  • funblue

    2012-7-20 06:38:17 使用道具

    赞同这个观点。上次有关这个问题的帖子里,我就这样认为。
    但您因为思维水平及母语水平都比我要好,所以表达出来更清晰,同样印证“一个人的外语写作水平要想达到高水平,必须借助高级思维"
  • wwwchem

    2012-7-20 06:53:26 使用道具

    楼主的经历蛮丰富的
  • 甜点心88

    2012-7-20 07:30:14 使用道具

    向你学习!!
  • yalanxy

    2012-7-20 07:32:52 使用道具

    miyujia 发表于 2012-7-20 02:24
    遇到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只会说英语,不会说中文,要求老师对他说英语。(我在国内的)

    这个习得就不自然。
    我接触过的小孩子如果会英文都是知道跟谁用什么语言,是一种礼仪要求。

  • hrpeng

    2012-7-20 08:21:44 使用道具

    也许,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学习了
  • zouandli

    2012-7-20 08:43:08 使用道具

    等待顿悟的过程有点长啊
  • play

    2012-7-20 09:23:10 使用道具

    母语和外语写作之间应该能互相促进的
  • peiling

    2012-7-20 09:25:01 使用道具

    外语最后能达到何种水平,当然取决于并局限于母语的水平。我想,这是任何一个语言达到一定境界的人,都能明白的道理。
  • 萧愚

    楼主 2012-7-20 09:43:34 使用道具

    关于哈金:

    文化大革命学校不上课,当兵是个好出路。16岁可以报名,哈金不到14岁,他虚报岁数,浑水摸鱼提前当了兵。
    退役前一年,哈金在部队入了党,那年他18岁。当了五年兵要是还没入党,人家会认为你有什么事。

    1975年2月,哈金离开部队,分到佳木斯铁路分局做电报员。1977年,他考上了黑龙江大学英文系。这本是他最后一个志愿,但当时整个佳木斯市报考英语的只有16人——虽然他英语笔试只考了62分。

    同学里有人父母就是英语教授,英语很好,哈金没有多少英语基础,用他的话说“傻乎乎的”。一进校分成快慢班,哈金被分到最慢的班,外教始终没给慢班上过小课,感觉上这班都是没有希望的人。哈金后来在小说中写到对这种歧视的抗议。

    哈金每天听半小时有宣传味儿的英语广播讲座,对英语从来没兴趣,直到大三时听教授们讲海明威、福克纳。慢班没人管,那时美国文学比较时髦,他便考了山东大学英美文学的研究生。

    1985年,29岁的哈金拿到硕士文凭,作为山东大学的留校教师,申请到奖学金,去美国布兰代斯大学读英美文学博士。

    毕业后,哈金在国内写过一些诗,从没发表过。申请奖学金时,他寄了几首译成英语的诗,附在硕士论文后。爱伦·格鲁斯曼教授是诗人,他觉得哈金的诗有一种独特的节奏。中国大学录取学生诗歌没有一点用处;美国大学接受申请时,一个教授坚持就会通过。

    刚到美国,奖学金不够,哈金在医院当清洁工、在工厂值夜班;他太太一开始不会说英语,干过很多杂活。孩子还在国内,他们得挣足三千块美金才能给孩子申请签证。

    哈金在美国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大学教诗歌写作。1990年哈金出了一本诗集,因为他的博士导师弗兰克·比达特支持,他顺利地得到这个岗位。哈金跟比达特一起工作约五年,每周见一次面,谈哈金的诗。比达特特别喜欢读手稿。

    哈金说他早年从来没做过文学梦。后来被爱默里大学聘用教诗歌写作,才不得不认真起来。

    《等待》是哈金获得199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福克纳奖的小说,从那时到现在,在美国陆续重印了十几版,发行量累计50万册。

    获奖
      
    1996年获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奖   
    1997年获海明威基金会/笔会奖   
    1999年获古根海姆研究基金   
    1999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2000年获笔会/福克纳奖   
    2000年–2002年获亚洲研究基金   
    2002年获汤森德小说奖(Townsend Prize for Fiction)   
    2005年获美国笔会/福克纳奖   
    2006年获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会员称号   
    此外,《等待》和《战争垃圾》分别入围2000年和2005年普利策奖小说类决赛名单。
  • lilianzp

    2012-7-20 14:57:05 使用道具

    从另一个讨论"外语学到最后,其水平决定于母语能力" 的贴来到这个贴, 终于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了.
    值得深思.
  • ceci29

    2012-7-23 09:22:30 使用道具

    人的思维水平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大的信息量. 除了这点,萧老师可以再说说其它因素吧。提高思维水平比掌握一门外语重要。
  • 念念妈2011

    2012-7-23 16:30:51 使用道具

    先富起来的不一定想带动其他人后福呢,呵呵。
  • hellovicky

    2012-7-23 16:33:35 使用道具

      始终相信不管学什么,母语都是最重要的,因为不管学什么都需要母语来理解,而理解力决定了学习能力。
  • huanhuan

    2012-7-23 17:00:30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olive_fu

    2012-7-23 18:01:03 使用道具

    确实有第一次开窍,我就是三年级才开窍的,成绩突然好了起来。
  • 风来心自凉

    2012-7-23 20:49:38 使用道具

    这的确是实话,特别是放在我们目前学英语的环境中。
  • 龙之翔

    2012-7-23 21:09:17 使用道具

         这篇文章先不说您的结论是否正确,首先逻辑就是错误的。
    楼主把母语能力等同于思维能力,但是只要稍作思考就能看出这样的逻辑是很有问题的。
    母语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高低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成正比的关系,或者说,母语能力和思维能力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
    举个例子,物理专业的学生语文总体水平是不如中文专业水平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说物理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如中文专业学生。同样,中文专业学生总体上在大学里中文水平要超过其他系学生,但我们决不能说中文系学生思维能力高于其他系学生。
         楼主用错误的逻辑推导出的结论,即使不是谬误的也只能是部分正确。  
        母语和外语同为语言,自然有相通之处,中文学得好的人有可能是语言天赋好、有可能是对语言有特别的偏爱,也有可能是遇上了一位好老师的启蒙,所以中文学得好的人学外语有可能会有一点优势,但要说母语决定外语水平,此话有待商榷。



    龙之翔于2012-7-23 21:12补充以下内容:
    我们是炎黄子孙,自然学好中文,责无旁贷,但我们学好母语的目的决不是为了为学好外语打好基础,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使命。
  • tongtongmami

    2012-7-24 00:15:57 使用道具

    龙之翔 发表于 2012-7-23 21:09
    这篇文章先不说您的结论是否正确,首先逻辑就是错误的。
    楼主把母语能力等同于思维能力,但是只要稍作 ...

    楼主的观点应该是,同一个人来说,母语能力和思维能力应该是成正比的。
    而不是你所谓的母语能力强于他人,思维能力就强于他人。中文系和物理系的比较在这里毫无意义。

    同样,对同一个人来说,母语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他的外语能力的提高,外语能力受限于自身的母语能力。

    楼主的几个帖子说得都很清楚,为什么你总是能从楼主的观点错误地推断出一个错误的结论,反过来说楼主的逻辑有问题。
    你的英文可能不错,但从这几个帖子中能明显看出,汉语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能不是太优秀。
  • gocrack

    2012-7-24 10:28:27 使用道具

    楼主的文字总能给人带来思考。我一般是隔几天看几遍,反复看,反复思考,每一遍都有些新的感悟。很可惜楼主还有些帖子看不到了。不得不说是一种损失。

    外语的最终水平会取决于本身母语能力的高低,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其实,外语学到一定时候,就会发现很多通过母语学过的东西很容易转换成外语的内容。

    就英语词汇的学习来说,我个人的体会是,除了一些名词在我脑中是独立地以它本身的外语形式存在(主要是名词),其它词汇从来都没有超出汉语的范围。虽然有时候一些词汇的习得完全是通过外语本身且此类词汇在一般的英汉词典里无法查找,但很容易换成汉语表达出来。

    其实如果英语往深处学,慢慢地就会发现英语确实也是一种很美的语言。特别是在欣赏原版文学名著时,会感叹天底下居然有如此优美之文字。而每每此时,我都会感慨幸亏自己在读书时看了不少中文小说,才能在今天更容易欣赏这些来自异国的作品。
  • yeeshu

    2012-7-27 09:16:35 使用道具

    要学好外语,先让母语丰富起来。所以英语启蒙,不能本末倒置。
  • maggiedj

    2012-9-13 09:18:34 使用道具

    发现身边外语好的同学确实中文水平也高,符合LZ的观点。
  • mindtree

    2012-9-13 12:45:37 使用道具

    其实中文系好的学生并不能证明他们中文就好, 可能是文学好, 又或者是历史之内, 古文什么的。

    熟悉语文和外语考试的人都知道, 越往大学往上的考试,考说明文,技术类文献阅读理解的概率就很高,这个考得就是思维理解, 文学系好的人未必就能考得好吧。

    现在市面上很多学科英语的培训班, 但是我感觉真正用英文来思考数学科学自然类问题的情况不是靠培训班可以培养出来的。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我是十分赞同楼主的说法的。
  • 付弘毅

    2012-9-15 08:58:43 使用道具

    母语是基础,首先要保证母语发展得好,英语毕竟是外语。
  • anicole

    2012-9-17 10:55:20 使用道具

    同意观点,谢谢。
  • prettyhorse007

    2012-9-17 11:09:57 使用道具

    每次看到这种帖子我就头大,乱糟糟的,我从来没去这么深刻的思考过。就像有人问为什么学英语一样?到底为什么?不是一句两句就说的清楚的,只是想这么做就去做吧。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深刻的思想家!
  • swuteresa

    2012-9-22 19:13:43 使用道具

    非常赞同楼主的思考!!
  • css

    2012-9-22 19:45:27 使用道具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啊
  • 虎爸赞歌

    2012-9-22 22:11:52 使用道具

    是哦,其实教孩子英文,也不是指望能让英文成为母语,只是多一个工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