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进入学前班(幼儿园开的)之后,开始有了书写作业,算术、拼音,还有书法。书法是按兴趣班来上的。说到兴趣班,我对唱唱歌、跳跳舞、涂涂鸦还是蛮支持的,因为符合这个年龄孩子的天性,报班也不是为培养什么特长,只图孩子玩个开心快活就行。最难理解的就是是这个“书法”,准确地说是“硬”笔书法。
书法课是上个学期开始开设的,由长春市一家比较著名的书法培训机构来给上课,发的教材也挺正规,标准的正楷字,从老师批改作业的痕迹看,任课教师也的确有把子功力,这个钱不白收。
问题是其时5岁的孩子连握笔都还是问题,甚至连汉字都还没写过,就开始练“书法”,这不是笑话吗?!最初的想法就是不报,不过很快孩子就传过话来说“书法课必须都上”。
自从孩子上了书法课之后,一向不主张陪孩子写作业甚至对这个年龄的一切作业都深有抵触的我,就不得不经常监督孩子的作业了。倒不是担心孩子不认真写作业,而担心另外的两件事——坐姿和握笔。
我深知,一旦这两项的基础打不好,后果将贻害无穷。尤其是后者,掩藏在孩子的指间里,不方便看见,也很难感觉,一不小心就因孩子的随意而握养成了错误的握笔习惯。
握笔姿势如果仅仅是好不好看倒也无妨,甚至不好看的握笔也不一定就写不出好字,问题是握笔不正确,尤其是很别扭会导致写字很累,累的后果是不能写快,这对应付将来需要大量书写的各种考试简直是巨大隐患。对此,我是深有感触的。
于是,从第一天有作业开始,我就告诉天天——“作业写不写不重要,写完写不完也不重要,重要的必须做好三件事:一是必须要坐直,二是笔尖必须要朝前,三是必须一笔写成。”
“坐直”——当然是保证坐姿,现在孩子生活的空间太局限了,近视几乎成了常态,同时坐直也能消除影响脊柱发育的隐患。
“笔尖朝前”——是尽量保证养成正确握笔姿势的没有办法的办法,你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盯着他的握笔,更没可能手把手地纠正每一个细节,就只能用这个避免出现大问题的消极办法。我发现孩子刚开始接触铅笔的时候都攥得紧紧的,以至于手指和手腕都抠向里面,这是最累最累的书写方式,过不了几天,小手指上就咯出了笔壳儿,甚至出现了畸形。坚持“笔尖朝前”就能保证握笔不那么用力,书写轻盈,有助于正确的握笔倾向。
“一笔写成”——则是因为孩子写字某种程度上就象在画画,一个比划没写好就再描一下,甚至是一笔分成几笔来写,这是写字吗?简直就是在“画”字,——您说这样的书法还练个什么意思?甭说“书”法了,常此以往,甚至连对正常写字的理解都有障碍了。
由于从一开始就强调这三点,天天写作业基本能够自觉按照去做,即使偶尔忘记了,你隔空一提醒,马上就能进入这“三步程序”。即便这样,我从内心里还是把书法、写作业当成负担而不是学习益事的。有的时候,孩子玩得多了,再写作业就会拖得很晚,我就劝他——“今天当作业就别写了。”没想到,孩子却说——“不行,明天老师要检查的。完不成作业,就得不到奖票了。”从孩子急得几乎要哭出来的表情中看得出,他是那么的看重老师的检查和代表荣誉的奖票。怎么办?没办法,很想替他去写,但很明显孩子不会同意,所以,只能看着弱小的身影爬到台灯下去艰苦奋战,我只能默默地为孩子的幸福祈祷……
我深知,孩子渴望成就感固然好,但在如此幼小的年龄习练硬笔书法简直就是“扯蛋”,绝对是白害而无一利。我这么说并不是公然否定练字的价值,而是从自身经历来看,孩子不到小学三四年级、基本会写大部分日常用字之后,是很难懂得练字的价值的,甚至对于练字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的书法审美的培养都是更晚后的事情。不到那个时候,所有以修养而非专业为目的的书法习练都是事倍功半的,倘若再以孩子形成不良习惯为代价,就更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