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孩子是怎么变笨的》第三篇里谈到过这个问题,
越是神童越是小心。
以下的场景你也许不陌生,一个孩子听过、看过大段的内容后,
竟然能够一字不差的全部背诵出来,令成人惊叹不已。
这是典型的照相记忆,是儿童特有的一种能力,
一般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能力便逐渐消失减弱,成人有这种能力的比较少见。
如果孩子在学校里需要背记的东西比较多,那么照相记忆好的孩子,
记东西就会比较快,学习起来不费力。
但是,孩子的学习,不需要“表演性的能力”,需要真实的,真正有助于智力提升的能力。
大段记住了某些内容,即席表演出来,的确能够得到惊叹声,赞美声,
但是,孩子能够靠这种能力表演一辈子吗?
方仲永的例子很典型。
小时候,这个孩子有可能记忆力惊人,
能够把一些诗词进行简单拼接,让成人惊叹。
但这只能属于一种低层次的能力,因为是几岁的孩子做出来,
所以会让成人觉得新奇,这就具有了表演性。可等孩子真的到了成年,
他拼接出来的诗词就没有价值了。于是,泯然众人矣并不奇怪。
最近,我研究了一家神奇的英语辅导班。
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这个辅导班,利用了儿童特有的照相记忆能力。
孩子能够大段的表演英语。家长看了很惊叹。
但这个能力,换了一个环境,比如聊课堂之外的内容,孩子基本没法做到自如迁移。
这个辅导班的家长感到困惑。
明明看到孩子能够大段表演,能够在课堂上听懂老师的话,并且能够开口。
怎么换了环境就不行了呢?
原因在于,就像我在
《英语可否速成》那篇文章里提到的,
在一个比较窄的环境里,比较窄的应用里,外语是可以速成的。
但真实的外语能力,高水平的外语能力,应该不局限于小的应用里,是应该可以自如迁移的。
那个培训班,在一个窄的环境里,进行了窄的应用(孩子说英语的范围就是已经学过的内容,基本等于复述一遍)。而在这样一个窄环境和窄应用之内,加上儿童特有的照相记忆。造就了某种比较神奇的效果。
但这个效果,就像我批评过的许多神奇教育法,神童培养法一样,是表演性的。
不能说照相记忆不好。不应该用。而是说,不要因此让孩子习惯于照相记忆,
而忽视了理解记忆,编码记忆,分解记忆,联想记忆等方法。
否则,等孩子年纪大了,照相记忆退化了,再用老办法不行的时候,就可能难以适应了。
另外,就是不能因为照相记忆,忽视了语言学习自身的规律,用表演代替真实的能力。
这点,是许多家长容易陷入误区的。
因为他通过孩子的表演,能够直接看到效果。这个效果让他惊叹。
怎么避免这种误区?我经常强调太阳底下无新鲜事这个观点。
对于太神奇的东西,最好保持一些警惕。尤其在这个盛产“神奇”的国度里。
萧愚
20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