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达人 发表于 2013-8-15 16:02:01

\\\"好书一起读”之五《林怡说早教:宝宝情商促进方案》(摘要)

本帖最后由于 2013-8-23 18:35 编辑

        《林怡说早教:宝宝情商促进方案》  林怡,13岁孩子的母亲,她以独特的方式成功养育了一个智能超群的孩子,同时自己也成为了一名早教问题专家,目前任职于国内某知名育儿杂志,担任资深编辑。她以“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为题的帖子在摇篮网发表后,跟帖量突破1万,年轻妈妈们向林怡咨询育儿问题,并成为林怡忠实的追随者。林怡自己创建的育儿专题博客——林怡育儿在线和林怡育儿论坛,也同样深得读者喜爱,成为中国的第一代网民妈妈们养育孩子的指南针。

  写给父母的知心话  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妈妈,儿子的降生使我成为早期教育的发烧级拥戴者和执行者。从他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起,我就利用掌握的早期教育知识全面实施我的早教方案,将儿子培养成一个具有很强自学能力,喜欢探索,幽默风趣,爱好广泛,具有号召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而我自己也放弃了稳定舒心的科研工作,走上早教编辑的岗位,做了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  很多人反对早教,理由是早教给孩子增加了太多的负担,让孩子疲累不堪。其实,关于早教,我们有太多的误解。不少人将早教单纯地理解为“教”,于是,“早教”就演变成了“早期的灌输”。因为孩子们无法接受父母的这种灌输方式,于是不少父母反映:“我们家孩子就是不肯学。”“我们家孩子就是笨,教他多少遍他都记不住。”其实“教”宝宝东西,仅仅是早教非常小的一个部分。无论我们跟宝宝游戏,还是照料宝宝,所有这一切行为都包含了大量“早教”的内容。比如,你给宝宝穿衣喂奶,你对待他的态度,你跟他说话的语气、语调,你动作的轻柔与粗暴等等,所有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其实都在给宝宝进行早教,给宝宝传递某种信息,而宝宝也就在与我们的交往中学到大量的生活常识,形成了不同的性格与行事方式,学会了以某种方式来管理自己的情绪与行为……  不可否认,确实有不少孩子在父母的“早教”模式影响下变得越来越缺乏想象力、创造力,成了一个纯粹承载知识的被动而没有活力的载体,或者成了一个虽然懂不少事情,但是情商低下、自理能力极差、性格怪异的小东西。父母的教育导致这样的后果惟一的原因就是教育不得法。因此,孩子的问题首先是父母的问题,一旦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我们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得当,反思我们是否给予了孩子最需要的东西。  教育是延续的,需要积累,同时又是非常个体化的。因此,需要以一些科学的理论和理念作为基础,但又不能完全照搬,它必须依赖于妈妈对宝宝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对宝宝施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教育没有一个人人可以套用的模式,找不到一把万能钥匙,只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妈妈都可以成为非常成功的教育家,前提就是你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与理念,在这个基础上认真地观察宝宝,及时发现他的特长与兴趣点,按照宝宝的天性来养育宝宝。  不管教宝宝什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观察宝宝,发现宝宝的兴趣点,利用他的兴趣点,将他的兴趣延伸,并将宝宝的兴趣扩充到与这个点相关的非常广阔的一个面,这样妈妈就能轻轻松松地引导宝宝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8-15 16:08:35

                 交往篇
  父母总喜欢以成人的视角来看待宝宝。实际上,宝宝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常常大相径庭,他们有自己交往的方式。理解宝宝,站在宝宝的角度思考,父母才能真正窥透宝宝的心,从而有效地调试他们的行为。学会交往,宝宝将来就能更好地融入社会,获得打开事业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同情,人际关系的柔化剂
  研究表明,培植同情心的关键年龄应该在0一3岁,而不是不少父母认识的那样,应该在宝宝懂事之后或者宝宝长到足够大之后。
  宝宝同情心发育特点
  第1阶段:把别人的痛苦视为自己的痛苦
  第2阶段:试图减轻他人的痛苦

  如何培养宝宝的同情心
  培养宝宝同情心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只要妈妈有心,到处都是教育的课堂。
  1.不要扼杀宝宝的同情心
  一旦宝宝看到别的小朋友哭,他也跟着哭,妈妈最好给予宝宝一些正确的引导,比如给宝宝手绢去给正哭着的小朋友擦擦眼泪,鼓励宝宝用小手轻轻地拍拍哭着的宝宝等等。这样既调整宝宝混乱的同情心,同时也教给宝宝正确的表达同情的方法。
  2.潜移默化地影响宝宝
  比如宝宝不小心将心爱的玩具摔坏了,宝宝正哭闹着呢,此时,妈妈最好不要因为宝宝摔坏了玩具而简单地训斥宝宝,而是应该站在宝宝的立场考虑问题,给予宝宝关注与安慰,并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宝宝诉说,让宝宝意识到你是多么同情他的处境。  3.柔化宝宝的攻击性。
  经常带宝宝到动物园、自然博物馆、水上世界去参观,让宝宝建立正确的认识,使宝宝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可以有效地减少宝宝对小动物的残忍行为。如果可能,还可以让宝宝饲养一只小动物,让宝宝在饲养小动物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可爱与可贵。当宝宝攻击妈妈或他人时\'一定要告诉他:哦!你打了我,我很痛!我不希望你这样。这样可以帮助宝宝体验他人的感情,同时也明白他人对他的期望究竟是什么。
  4.经常帮助弱势群体
  让宝宝蒙上眼睛,体验体验盲人的痛苦;每次见到残疾人,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他们提供帮助;鼓励宝宝在日常生活中多帮执那些比他小的孩子,让他在帮助弱小者的行动中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所有这一切都会给宝宝一种正确的心理暗示,让宝宝慢慢地培养并巩固他的同情心。
  5.让宝宝明白你也需要他
  当家庭成员生病、受伤或心情不好时,可以以适当的方式向宝宝“诉说”,并向宝宝寻求“帮助”。比如,让宝宝给生病的爸爸端杯水,帮爸爸摸摸受了伤的部位,或者帮爸爸拿药等等。每当宝宝以他独有的方式向你表达同情时,请愉快地接受,并诚恳地向宝宝道谢。这种处理方式会强化宝宝的这种行为。
  6.借助各种媒介教育宝宝
  宝宝喜欢看动画片或者故事书,妈妈可以利用这些媒介向宝宝宣传,让宝宝明白对哪些人和事应该表示同情,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示同情。同时,在观看电视或阅读书籍时,对于其中一些负面的东西,妈妈要及时给予疏导,以免宝宝产生错误的认识。这种疏导不用过分正式,只要在恰当的时机提醒宝宝一声就可以了。

瑞希妈 发表于 2013-8-15 16:11:01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victorywei01 发表于 2013-8-15 16:16:27

收藏,慢慢学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8-15 16:16:30

  分享,融洽你我关系的润滑剂
  一提到分享,我们对这个概念最具象的解释通常就是:“宝宝,把你的玩具拿出来和小朋友一起玩。”“宝宝,把你好吃的拿出来跟小朋友一起吃。”这哪里是分享,分明是一种剥夺嘛!妈妈的分享敉育当然就此失败。毫无疑问,分享应该以快乐为前提。
  2 - 3岁的宝宝常常会显得比较“自私”,他们不喜欢跟人分享。其实,对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来说,他们的这种所谓自私的行为是很正常的一种心理状态。
  分享是一种习得性行为,学会分享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分享教育4大错误方式
  1.强迫宝宝分享
  2.强求大的让着小的
  3.强迫宝宝轮流玩
  4.抢走宝宝手里的玩具

  分享教育的诀窍
  当宝宝陷入争抢玩具的旋涡,妈妈要做的首先不是教训宝宝如何学习分享,而是以适当的方式介人,以免宝宝互相伤害。
  1.多玩轮流游戏
  宝贝会学会和游戏伙伴轮流做些事情,并在游戏中发现分享的快乐,同时也可让他认识到:他把玩具给别人不会像他想象的那么不安全,他仅仅是给人玩一会儿,别人不会永远拿走他的玩具,他还可随时把它们拿回来。
  2.和宝宝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
  当孩子们为了玩具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先要让他们安静下来,然后对他们说:“你们俩都想玩同一个玩具,那应该怎样做,才能大家都玩到玩具呢?”把问题抛出来,让宝宝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另外一个策略是给宝宝多一些选择,让他们自已决定究竟下一步怎么做。
  3.不要惩罚宝宝
  育儿专家建议妈妈,最好不要惩罚宝贝,尤其当宝贝不懂得分享时,妈妈更不能惩罚他,这样会让他感觉分享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从而失去与人分享的兴趣,变得更加小气。
  4.为宝宝的错误道歉
  当小宝宝抢了别的小伙伴的玩具,妈妈不一定要惩罚宝宝,但一定要郑重其事地向对方道歉,并告诉宝宝他抢了别人的玩具,让别人伤心了,所以应该说对不起。,妈妈的这种处理方式既能给被抢了玩具的宝宝足够的尊重,也给自己的宝宝树立了榜样。即便他没有受到惩罚,但是也足以让他明白他行事方式的错误。
  5.关注但不干涉
  妈妈置之度外可以让宝宝明白,他不能总依赖妈妈来解决问题,而必须学着自己解决问题。
  6.不要以自己的方式来推断宝宝
  有的宝宝可能常常成为被欺负的对象。这时候妈妈很可能觉得宝宝受了委屈,于是不假思索就要介入,为宝宝讨回些公道。如果没有给宝宝构成别的威胁,妈妈没必要介入他们之间的这种争夺。
  7.分散宝宝注意力
  宝宝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通常不会太久。在宝宝争抢玩具的过程中,他们很可能被别的事物吸引而失去对所抢玩具的兴趣。当宝宝之间发生争端时,设法将宝宝的注意力转向别的方面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如果把所有争抢事件都当成教育宝宝学习分享的平台并不见得成效显著。让宝宝体验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的乐趣才是帮助宝宝建立学习分享内部环境的有效方式之一。
  8.不要助长宝宝的不良行为
  9.以适当的方式评价宝宝
  2一3岁的宝宝很看重父母及其他长辈的评价。当父母给予别的小伙伴很高的评价时,宝宝心里会很不舒服。
  妈妈不要让宝宝掩盖在别的宝宝的光环下。
  10.关注宝宝的反应
  在宝宝与人玩耍的过程中,妈妈要细心观察,了解宝宝不愿意分享的深层次原因,充分理解宝宝,而不要因为宝宝的改变大光其火。
  11.鼓励宝宝做个慷慨的孩子
  如果宝宝很少能找到小朋友跟他一起玩,那么带宝宝一起参加育儿杂志、网络,小区发起的各项活动也不失为给宝宝创设分享环境的好方式。
  12.帮助宝宝理解彼此的情绪
  当宝宝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时,父母要视情况及时向宝宝作些解释,帮助她理解分享时遇到的问题。
  13.鼓励宝宝每一点微小的进步
  对宝宝来说,分享并不意味着他必须把手中的东西交给别人,妈妈也没有必要这样要求宝宝。让宝宝一点点适应跟人分享,他就会感觉比较安心。如果妈妈对宝宝不强求,同对对他每一点进步都给予鼓励会加快他学习分享的进程。在这样愉快的心理体验中,也许要不了多久,他就会尝试松开自己紧握的双手,把玩具让给小伙伴玩耍了。
  14.选择合适的分享物品
  一定要宝宝分享他的至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聪明的妈妈会在家里来小朋友之前,先把宝宝最喜欢的物品藏起来,免得小“入侵者”的到来引起一片混乱。像积木、玩具茶具或餐具、蜡笔、图书等玩具是宝宝比较容易接受的分享物,如果宝宝把某个玩具抓得死死的不肯转手让给他的游戏伙伴,不要强求他,想办法转移他小伙伴的注意力,比如突然问他一个问题,给他一些美食或者另外一个玩具等等,以便结束他们之间的争夺。
  15.尊重宝宝的所有权
  妈妈平时要注意尊重宝宝的所有权。比如,妈妈想要用宝宝的蜡笔,就要事先征得他的同意,并且给予他说“不”的权力。
  16. 给宝宝树立一个模仿的榜样
  宝宝学会分享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模仿。妈妈可以尝试和宝宝一道分享自己的冰淇淋,让宝宝戴自己的围巾、发卡、帽子,穿爸爸的大鞋子,戴爸爸的大手套等等,当然也要让宝宝拿出一些东西出来分享,如一起玩他的玩具,一起听故事,大家一起想出一个好主意,分享彼此高兴的心情等等。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亲眼看到妈妈给他东西或者拿走他的东西,让他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和家人一起分享一切,进而学会与他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食品等。

(待续)

gaogao_gg 发表于 2013-8-15 16:18:11

真好!楼主继续!!!!!

洛洛飘 发表于 2013-8-15 18:22:48

学习了~~谢谢楼主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8-16 10:54:26

本帖最后由于 2013-8-16 11:01 编辑

       挖掘宝宝的社交潜能
       月子宝宝的社交本能
       挖掘潜能技巧
       1.吸引宝宝注视妈妈的脸
       2.呼唤宝宝的名字
       3.给宝宝做抚触

       1-3个月宝宝的社交本能
       挖掘潜能技巧
       1.坚持母乳喂养,让宝宝体验交往的乐趣
       2.经常面对面地逗宝宝“说话”
       3.利用一切可能的场合和宝宝交流
       4.对宝宝的情绪及时做出反应

       4-6个月宝宝的社交本能
       挖掘潜能技巧
       1.鼓励宝宝与陌生人交流
       2.制造一些奇怪的声音引发宝宝的兴趣
       3.和宝宝玩躲猫猫游戏

   7-9个月宝宝的社交本能
       挖掘潜能技巧
       1.满足宝宝对触摸的需要
       2.让宝宝多模仿
       3.尽力回应宝宝的发声
   
    10个月-1岁宝宝的社交本能
      挖掘潜能技巧
      1.让宝宝笑着增长幽默感
      2.让宝宝模仿社交礼仪
   3.对宝宝的行为区别对待
   4.让宝宝明白“不”的含义

      12-15个月宝宝的社交本能
      挖掘潜能技巧
      1.尽量让宝宝参与各种社交聚会
      2.给宝宝自己玩的自由

       15-18个月宝宝的社交本能
       挖掘潜能技巧
       1.让宝宝帮助做些简单的事情
       2.及时表扬宝宝的好行为
       3.训练宝宝如厕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8-16 11:14:15

      培养交际小明星
       人的一生都处于社会化的过程之中,在婴儿时期社会化和社会交往模式的形成,对宝宝的个性塑造和成长的影响极其重要。宝在人际交往方面多种多样的表现以及他们独特的特点,构成了我们日常所说的“气质”。心理学家们认为:气质是人某些方面较为持久的行为风格,具有生物遗传性的个体特征,同时又受环境、人际关系、接受刺激和活动条件等方面的影响,所以它既是稳定的,也是可变的。
  宝宝气质类型判定方法
  妈妈们想要了解自己宝宝的气质特点,可以从9个方面进行观察:
  1.活动水平:宝宝的活动量是大还是小。一般来说,活动量大的宝宝,睡眠时间短,清醒时间长
  2.生理规律:生理上的吃、喝、拉、撒、睡是否有规律
  3.注意分散度:在视、听、触等方面是否容易注意力分散
  4.趋避性:宝宝对陌生的人或物第一时间的反应是接近还是回避
  5.适应性:在第一反应过后宝宝对人或物或环境的适应程度
  6、注意广度和持久性:宝宝在做或正想做一件事时能够克服阻碍继续持续下去的程度
  7.反应阈限:能够引起宝宝做出反应的最小刺激量
  8.反应强度:对外在的刺激,宝宝籍由动作、情绪、语言等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反应的激烈程度
  9.心境:在清醒的大部分时间里宝宝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是高兴的还是郁闷的。  根据以上不同方面的组合,归纳出以下气质类型:
  ★容易抚育型:宝宝生活比较规律,愉快的情绪多,反映强度适中,对新异的刺激一般反应积极,比较容易适应环境,这类宝宝大约占40%
  ★抚育困难型:宝宝生活规律性差,较难掌握他们的睡眠,饮食,排泄等方面的不规则变化,负向的情绪多,情绪反应强烈,对新异的刺激反应消极,较难适应新环境。这类宝宝大约占10%
  ★发动缓慢型:宝宝在活动性、适应性、情绪性等反应都表现较慢,情绪经常表现不怎么愉快,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对新异的刺激会慢慢地感兴趣,并且慢慢地活跃起来。这类宝宝大约占15%。
  其余35%的宝宝则是具有以上2种或3种类型的混合特点,可以说是混合型。
  宝宝社会化的最初尝试
  由于宝宝气质日益增长的稳定性以及发展的连续性,教育培养宝宝的良好气质是一件颇具难度的事情,想要改变宝宝先天特性不仅需要长期的耐心坚持,更关键的是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并在宝宝可接受的程度上对其施加影响。施加这种影响必须依据宝宝气质特点来进行。
  亲子之间的互相影响、交往与沟通的最初的、最重要的渠道,是感情信息的交流。父母通过爱抚对宝宝施加影响,宝宝通过感情的应答和感受对父母建立安全和依赖感,这是亲子之间的双向的社会性交往,也是宝宝日后建立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和交往的基石。
  解读怕生宝宝
  1.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
  2.宝宝情感饥饿
  3.宝宝天生性格内向拘谨,不太容易与周围环境融合
  4.宝宝缺乏安全感
  改造怕生宝宝的诀窍
  1.创造机会让宝宝试着与陌生人交往多带宝宝去公园或其他公共场所玩耍,并在公共场所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宝宝学会与陌生人交往。比如,带宝宝散步的时候,妈妈可以停下来跟友善的陌生人聊上几句:在公园里,妈妈可以鼓励宝宝和其他不熟悉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外出乘车、购物或者就餐时,鼓励宝宝付款或者让宝宝去咨询些什么问题等。经过锻炼,宝宝就会意识到陌生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当然,在宝宝处理这些事务的时候,妈妈一定要在后面悄悄跟踪,以免宝宝真的出现什么意外或遭遇什么危险。除了带宝宝去公共场所玩耍,爸爸妈妈也可以找机会请邻居、朋友带着他们的宝宝到家里做客,以给宝宝一些自由发挥的机会。在自家这种熟悉的环境,宝宝相对比较放松,因此,他能够很容易便变得活泼起来并与客人打成一片。
  2.不要对宝宝的怕生行为大惊小怪宝宝接触陌生人之前,给他一些适应的时间。比如家里来了客人,父母不必一定要勉强怕生的宝宝向客人打招呼,如果宝宝愿意,可以让他试着给客人拿些点心,展示一下他最喜欢的玩具,或者做些别的宝宝愿意做的事情等等。
  3.用关爱带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拥抱和亲吻能够给宝宝带来安全感。父母要尽可能多利用一些时间和宝宝在一起,让宝宝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比如每晚睡前习惯性地亲亲宝宝或者搂抱一下宝宝,给宝宝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早晨起床时和宝宝在床上玩耍一番等等。亲子之间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宝宝建立安全感,使他的内心充满爱和快乐。
  4.尽可能为宝宝提供更多表现的机会
  5.耐心地等待并鼓励宝宝进步
  6.鼓励宝宝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让宝宝自己穿衣裤,自己洗脸,扫地,整理玩具、图书等。宝宝做这些事时,妈妈可以在旁边适时地做些指导,但不要过多地干涉宝宝。多给宝宝一些自主的权力,这对提高宝宝的自信心很有好处。宝宝做得好要及时表扬,做得不好则尽可能避免批评宝宝,只要教会他下次如何做就可以了。
  特别提醒:
  当发现自己的宝宝有怕生的问题时,妈妈千万不能急躁。害羞、怕生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无药可救。相反,怕生与环境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方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宝宝出现怕生的情况时,妈妈千万不要指责、怒骂宝宝,那样只会让宝宝更加退缩。正确的方式是先反省反省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存在问题,然后找出原因,再对症下药。
  
(待续)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8-17 09:08:29

本帖最后由于 2013-8-17 14:32 编辑

       赶走嫉妒的小蛀虫
    嫉妒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情绪,正是因为嫉妒,宝宝才能通过这种方式及时有效地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情绪,借此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嫉妒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本能,没必要把它看得像洪水猛兽似的过于严重。

       解析宝宝的嫉妒情绪
       嫉妒是在别人比自己优越时,所产生的一种憎恨情绪。它嫉妒在不同年龄的孩子身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幼儿的嫉妒往往表现得比较直接,如看到别的孩子亲近自己的妈妈他会立即跑过去,把那个孩子推开,恶狠狠地说:“这是我的妈妈!\"这就是恋母的嫉妒。又如当别的孩子拥有比自己更多更好的玩具时,嫉妒心强的孩子就会去抢别人的玩具。
      也有的孩子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就大发脾气;还有的孩子则会以冷言冷语、背后说坏话、吹毛求疵等行为来表现其嫉妒之心。
       1.嫉妒缘自宝宝的本能
       2.嫉妒来自错误的喂养方式
       有的父母为了诱使宝宝去做某些事情,故意通过一些事情或说一些话来刺激宝宝。如“你不吃饭?那我给邻居家小哥哥吃去。”
   3.在某些方面不如别的小朋友
       特是一些在家里经常受到夸奖,父母比较溺爱的宝宝更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嫉妒的两面性
       1.嫉妒心过强影响身心健康
       有嫉妒心的宝宝在集体生活中是不受欢迎的。当一个人嫉妒另一个人的时候,就不会对那个人友善、热情,两个人的关系必然冷淡。宝宝嫉妒的对象越多,关系冷淡的对象也就越多。这就给宝宝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障碍。所以,嫉妒心也是宝宝的人际智能发展道路上的一块大绊脚石。
    2,嫉妒心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嫉妒心强的宝宝往往自尊心和虚荣心也比较强,因此,父母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励宝宝的竞争意识,促使他更加积极努力,勇于竞争,让嫉妒成为督促宝宝积极向上的原始动力。

       缓释宝宝的嫉妒情绪
      1,注意发展宝宝的内省智能
      如果妈妈能温和地对待宝宝,并帮助宝宝认识到自己虽然有短处,但是也有很多长处,那么宝宝就能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与他人,慢慢地摆脱他内心对别人的嫉妒情绪。
       2.倾听宝宝并理解他的感受
       比如,宝宝可能因为邻家小弟弟新买了一个自己没有的很可爱的小玩具而对对方充满了敌意,妈妈在认真倾听宝宝感受的同时,可以对他“哦,你很喜欢那样的玩具,但是你没有,所以你很难过对不对?......”每逢这种情况,妈妈只要对宝宝的感受表示理解就可以了,但是千万不要对宝宝说:“你很喜欢那样的玩具,那我们也去买一个吧!\"这样的处理方式于事无补,甚至会变相助长宝宝的贪欲与攀比欲。
       3.以适当方式缓解嫉妒情绪
      假定宝宝因为邻家小弟弟拥有某个玩具而产生嫉妒情绪,因为宝宝对玩具的价值新旧没有概念,他不会在乎玩具本身的贵贱,那么,妈妈可以换家里的另外一个宝宝喜欢的玩具来玩一些有趣的游戏,或者使用那种可以实现同样功能的玩具的替代品来满足宝宝的需求,帮助他释放他对邻家小弟弟的嫉妒情绪。如果宝宝因为妈妈为注意力转移到小弟弟身上而产生嫉妒情绪,那么妈妈可以给宝宝看看他小时候的照片,告诉他妈妈非常爱他,只是小弟弟太小,就跟他小时候一样需要更多的照顾。为了加深他与小弟弟的感情,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逗小弟弟玩耍,哄小弟弟高兴,让宝宝在照顾小弟弟的过程中体验到做哥哥姐姐的乐趣与自豪感。
   4.多和宝宝一道玩竞赛型游戏
       针对3岁以内的宝宝,可以选用那种比较简单的宝宝能较好驾驭的游戏,让他先跟妈妈玩,然后慢慢过渡到跟其他小朋友玩在与宝宝玩耍的过程中,妈妈可以经常跟宝宝讨论输赢的关系,让宝宝逐渐明白输赢都很正常,赢了可能会输,而输了也可能会赢的道理。
       5.让嫉妒成为宝宝进取的动力
       比如宝宝画画得不太好,他可能因为嫉妒而撕了受到表扬的小朋友的画。此时,妈妈因为宝宝的这种行为而勃然大怒已经无济于事,,不如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引导宝宝。“姐姐画画不错,不过你拼图很在行啊。现在你撕坏了姐姐的画,姐姐多伤心啊,我们帮姐姐把画拼好吧。\"通过妈妈的诱导,宝宝发挥自己的长处,帮姐姐拼好了撕坏的画,同时也对自己拼图的能力有了更好的认识。通过这种迂回曲折的方式,宝宝找到了一种积极的释放自己嫉妒情绪的方式,并且因此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宽容。一个宽容而又十分自信的宝宝当然也就不会嫉妒别的小,更加宽容。
       6.帮助宝宝克服不足
       如有的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画画画得比自己好而产生嫉妒心,汶时.父母可帮助他提高绘画的能力。当宅宝的绘画能力得到提高,他自然也就不会因为自己没有信心而嫉妒他人了。
   7.从培养宝宝自信心入手
       父母要从小培养宝宝的自信心,经常用鼓励、表扬的方式对待宝宝。当然,这种鼓励和表扬是适当的,具体的,不夸大其词的,这样,他的自信心就会慢慢被培养起来。自信的宝宝往往比较乐观,他在对待别人的成功时,心态平和,而且相信自己也会成功。所以,自信心是排解宝宝嫉妒情绪的一剂良药。
       8.引导宝宝正确竞争
       父母可以告诉宝宝,别人领先获胜后,他要做的事情不是生气,而是应该激发起自己的斗志,敢于和对方展开竞赛。“这次你获胜了,下次我要通过努力超过你,和你比一比。”同时父母还要告诉宝宝,别的宝宝在某方面做得不错,他就肯定有许多优点值得你去向他学习,你要把对方的长处学到手,这样你也能不断进步,取得成功。
       9.为宝宝树立良好榜样
      如果父母在宝宝面前总是说一些嫉妒的怨言,他就会认为:爸爸妈妈也经常这样,我嫉妒别人也是正常的。相反如果父母为宝宝树立良好的榜样,久而久之,他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豁达的个性,嫉妒情绪也会因此烟消云散。

瑄瑄妈0831 发表于 2013-8-17 14:30:27

{:soso_e179:}{:soso_e179:}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8-17 15:14:12

   窝囊行为,交往技能的另一种演绎方式
   究竟该让宝宝厉害点,还是让宝宝谦和点,这对教育的矛盾常常让父母苦恼不已。

       解析宝宝的“窝囊”行为
       3岁以内宝宝的游戏以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在一起但没有合作)为主,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游戏不多。因为没有游戏规则,或者虽然成人为他们设定了游戏规则,他们也是始终处在一个缺乏内在秩序的游戏环境,矛盾总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但他们对伙伴之间的矛盾关系却理解得比较粗浅而且容易健忘,最终都会归于相安无事。因此,不管欺负人还是被欺负,宝宝的行为都与成人观念里的窝囊毫无关碍。
       宝宝的窝囊固然与他的本性有关,但与父母的教养方式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缺乏交往经验,几乎每个宝宝都会经历被欺负的事件。所不同的是,事后有的宝宝逐渐学会了与周围人群打交道的方式,变得大大方方,即便遇到类似受欺负情景也能处变不惊,轻轻松松化解“险情”,有的宝宝则变得越来越胆小,严重的甚至出现社交障碍。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截然不同的分化与宝宝本身关系不大,而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关系密切。

       对待“窝囊”宝宝的错误方式
       1.教育宝宝打回去
       父母让宝宝“打回去”的教育方式不仅不能给宝宝受到伤害的心以宽慰,更不能教给宝宝正确的交往方式,甚至还会让宝宝本来就受伤的心更加雪上加霜。受到小朋友欺负没有还手不会导致宝宝将来窝囊,相反,倒是父母劈头盖脸的训斥,抱怨和辱骂,才会真正导致宝宝长大后变得“窝囊”。 况且,受到这种“冲击”多了,宝宝就会变得比较封闭,以后在外面遇到什么事情,为了避免回家挨骂,他们往往隐藏事情真相,再也不愿与父母交流。
       2.不问青红皂白教训宝宝
       父母这样的态度会带给宝宝一个错误的信息,即无论他在外受了谁的欺负,都是他自己的错。这样可能导致宝宝将来对自己产生一些不正确的认识,逐渐养成将委屈憋在肚子里,以消极沉闷的情绪来对待一切的习惯。
       3.一味地劝说宝宝全线回避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礼让,因此,很多父母在宝宝受到欺负时总喜欢劝说宝宝:“让着他吧,他是小弟弟。以后别跟他玩就是了。”也有的父母担心宝宝与对方公然对抗会受到更大的伤害,因此劝说宝宝尽量回避:“以后离他远点,别跟他玩,跟别的小朋友玩。”
       父母这样的态度会让宝宝觉得回避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只要遇到阻力,他就绕道而行。长期习惯了这样的行事方式,宝宝将来就会变得比较软弱、退缩,轻易不敢发表自己的想法,对宝宝的成长也很不利。

   避免宝宝“窝囊”的对策
      1.给宝宝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宝宝不是生活在真空。在与周围环境接触的过程中,宝宝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父母与其一一对应地教会宝宝如何处理各种冲突,不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宝宝自己当家作主的机会,让宝宝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摸索正确的最可靠的达成自己目的同时又能与小伙伴双赢的处事方法。
      2.通过游戏诱导宝宝思考
       父母平时可以在家设计一些适合宝宝年龄的游戏,故意给他制作一些障碍,让他在家庭这个温暖熟悉的环境预习如何对待各种被人“欺负”的“突发事件”。
      3.淡看宝宝的窝囊行为
      父母不要把宝宝的窝囊行为看得过于严重,父母的这种大惊小怪的情绪会对宝宝产生不良影响,一方面让他觉得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而导致内心不安,另一方面,宝宝的所谓“窝囊”行为原本没什么大不了。实际上,很多宝宝都会在“窝囊”过程中,自己找到摆脱“窝囊”的方法,不值得父母如此大惊小怪。
       4.给予宝宝恰当的指导
      宝宝经历类似点点那样的“窝囊”事件之后,或者宝宝和父母一同目睹别的小朋友的“窝囊”事件,父母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对事情给予一些看似不经意的评说,让宝宝明白,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处理。

hipapa 发表于 2013-8-17 16:36:35

感谢推荐,很有用!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8-18 13:37:21

       感恩,融洽人际关系的柔顺剂
       宝宝为何缺少感恩那根弦?
宝宝并不天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需要父母的熏陶。宝宝之所以不懂得感恩,甚至在很多时候显得比较“自私”,那首先不是宝宝的错,而是父母的错。父母教养不当,宝宝就会觉得他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即便别人为他付出了很多。
      1.宝宝没有缺失感
      2.父母剥夺了宝宝感恩的权力
      宝宝天生就是模仿的天才,看到别人彼此互相关心,他也会急切地效仿。但是,很多父母只是抱着逗宝宝开心的态度来看待宝宝的这种行为,因此,他们常常以一种错误的方式来拒绝宝宝的感恩行为。
      3.宝宝周围没有可模仿的对象

    学会感恩5部曲
1.创设感恩的环境与氛围
      宝宝是父母的镜子,宝宝身上映射出的各种习性首先来自父母。给宝宝创设一种氛围,创造一个环境,宝宝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学会感恩就像其他很多事情一样,其实不用刻意去教。
    2.学会感受满足
   一个永不知足的人永远学不会感恩。感受满足是感恩的心理基础,是感恩能力发展的第一步。无论是在餐桌上、公园里还是家庭聚会,经常对宝宝说:“嗯,今天的饭不错!\"“今天玩得真开心!”“妈妈弹的钢琴曲真美!”经常与宝宝交流,宝宝就能学会在生活的琐琐碎碎的细节里找到满足的理由。
  3.感受缺失可以强化满足感
  给宝宝适当地留点遗憾,他才会更加懂得珍惜。
  4.认知恩惠来源
  “奶奶为宝宝烤了蛋糕。”“爷爷为宝宝做了雪橇。”“妈妈为宝宝买了新衣服。”“爸爸带宝宝骑马。”“看看路边的卜花,多漂亮啊!\"“听听,那只小鸟叫得多动听啊!”常常向宝宝这样描述,宝宝自然就明白,所有带给他快乐与享受的一切都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人有物为此奉献。只有当宝宝把他享受到的一切与施予者联系起来时,感恩才有了明确的对象,也才有了存在的可能。
  5.培养感恩意识
  真水无痕,真正的教育不着痕迹。感恩意识的培养也是如比,在有意无意中,家人的那些话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宝宝耳朵,家人那些行为也会逐渐印刻在宝宝眼底。如果有一天,宝宝突然觉悟了,给奶奶搬个椅子,给爷爷倒杯水,给爸爸拿双拖鞋,替妈妈接过手中的包,甚至为花园里的小花培培土,一个充满感恩意识的宝宝就成长起来了。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8-18 13:41:43

  拒绝,迈开自我保护第一步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恰当地拒绝不仅是他学会自我保护必须迈出的第一步,也是他将来学习采取更恰当的方式与人交流需要掌握的一种处事技巧。因为,一个不会拒绝别人的人很容易成为一个人云亦云,没有自己主张的人。
  宝宝不敢拒绝他人的7个原因
  1.害怕小朋友不跟自己玩
  2.怕人家说自己小气
  3.胆小,怕别人欺负自己
  4.没养成拒绝的习惯,不懂拒绝的技巧
  婉言谢绝的技巧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培养。父母可以利用宝宝经历的一些事情,根据当时的情境以及具体情况,教宝宝以什么样的方式婉言拒绝他人的要求。比如,娜娜向丹丹借画笔,丹丹不愿借,可以这样说:“一会儿上课我还要用呢!\"“我用完了再借给你吧。”
  5.宝宝习惯了按照父母的意志行事
  父母不要总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控制宝贝,给他多一点自由来主宰自己,让他学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事,宝宝就不会对别人的话言听计从了。
  6.父母总是说服宝宝满足他人的要求
  其实,无论宝宝拒绝小朋友的要求还是满足小朋友的要求,给他自己做主的权力都非常重要。因为,宝宝在这样与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他能学会有效地拒绝别人,也学会友好地与人相处。这同样是宝宝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经历。
  7.总是无条件地满足宝宝的任何要求
  父母的这种做法会给宝宝打造一个过分纯粹的环境,让他觉得他的任何愿望都可以很轻易地实现,他周围的人群都会对他很好,不会对他构成任何威胁。这样,宝宝将来就不会对陌生人产生任何戒心,可能给宝宝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父母需要告诉宝宝的一些原则
  即便宝宝很小,父母也可以告诉宝宝一些安全的原则,这样,在父母潜移默化的教导下,宝宝就会学会采取正确的方式拒绝他人,不要非得等到宝宝已经比较大了才向他灌输这一切。
  1.如果独自在家,正好有陌生人前来拜访,可以隔着门告诉他,爸爸妈妈正忙着,或在睡觉。不论他有任何理由,坚决不要开门。
  2.接听电话时,不要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地址、此刻谁在家里等任何与家里有关的信息。
  3.去哪里玩,一定要事先告诉父母。
  4.自己的物品可以给别的熟悉的小朋友玩,但是不一定非要给他们玩。
  5.不要一个人跑到户外玩耍。
  6.不要独自到空空的大楼、安静的门道等地方玩耍,也不要独自到加油站、戏院、餐馆或其他公共场所的洗手间玩耍。
  7.有任何不对劲的事,别忘了打报警电话。
  8.不管陌生人给的东西特别是食物多诱人,都不能接受。
  9.无论如何,不要坐陌生人的车去任何地方,哪怕他看起来笑眯眯的很友善,或者他坚持说认识宝宝,是爸爸妈妈的朋友,甚至说是爸爸妈妈让他来接宝宝的。
  10.如果陌生人说要带你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或和你玩一种很有趣的游戏,千万不要相信,尤其不要跟他走。
  11.如果不认识的人把手放在宝宝的肩膀上,或者有意碰宝宝的身体,最好的办法是大声尖叫:“我不认识这个人,帮我打110。”或高声喊叫:“救命啊!”这样就会立刻引起周围人群的注意,及时得到救助。
  12.如果父母打算一家人出去旅游,千万不要告诉不熟悉的人。
  13.学会打开和关上家里所有的门窗。通过游戏给宝宝有效的培训游戏是宝宝最感兴趣的生活内容。所有上述的规则,父母都可以游戏的方式灌输到宝宝的内心深处,让这些安全守则成为印刻在宝宝内心深处的浮雕,宝宝随时都可以用心触摸到,明白处理这些事物该有哪些棱角。这种游戏不仅可以加深宝宝对这些守则的印象,还可以训练宝宝的反应能力,让宝宝在出现这些状况时,条件反射式地采取最恰当的方式处理事情。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8-18 13:46:30

  让宝宝的尖叫偃旗息鼓
  宝宝尖叫原因剖析
  1.宝宝受到冷遇,不甘心自己被忽视
  2.宝宝受到不该有的约束
  3.宝宝被吓着了
  4.处在反抗期的宝宝不喜欢受约束
  5.父母错误的养育方式给了宝宝鼓励
  6.宝宝无意中模仿了周围人群的行为

  怎样让宝宝的尖叫偃旗息鼓?
  1.不要忽视宝宝的感受
  当妈妈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暂时将注意的重心转移到别的事情时,可以先给宝宝打个招呼,讲讲道理,让宝宝明白妈妈并没有忽略他,只是暂时有别的事情需要处理。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妈妈可以郑重其事地将宝宝介绍给客人,并鼓励宝宝一起招呼客人。如果宝宝能参与这些活动,他就不会有被忽略的感觉。
  2.帮助宝宝增强表达自己的能力
  面对宝宝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要跟他讲清道理,让他明白不被允许的原由。妈妈平时可以多花点时间与宝宝交谈,帮助宝宝发展语言能力,让宝宝明白,他可以采取别的方式比如语言或手势等来表达自己。
  3.给害怕的宝宝一个“安慰物”
  比如,宝宝害怕黑暗,妈妈可以在宝宝的卧室里安上一盏小夜灯,或者给宝宝提供一个可能带给他力量的“魔法”玩具,当宝宝害怕时就可以借助这些“魔法”玩具摆脱困境。如鬼宝宝害怕大灰狼之类想象中的东西,妈妈可以通过给他讲故事或者设想一些战胜大灰狼的情景,帮助他增强战胜恐惧的信心。
  4.给宝宝足够的自由决定自己的事情
  妈妈要尽量避免和宝宝发生明显的冲突,给他足够的机会决定他自己的事情。同时,妈妈也要在平时多平心静气给宝宝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良好的行为。一旦宝宝通过尖叫来要挟妈妈,妈妈一定不能为他的尖叫所动,而要坚持自己的意见。当宝宝发现尖叫解决不了问题时,他就会放弃这种不良的处理问题方式。
  5.用冷处理的方式对待宝宝的尖叫
  宝宝最常用的试探方法便是尖叫。一旦他发现父母那里有空子可钻,他就会一再启用他的这一杀手锏逼父母就范。因此,爸爸妈妈面对宝宝的尖叫,千万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对待宝宝的这种尖叫,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对他的要求不理不睬,让他去尖叫。等他叫累了,宝宝自然也就明白了自己用这种方法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另外,平时爸爸妈妈在向宝宝提要求时,态度一定要坚决。因为3 岁前宝宝的理解能力是很有限的,如果单纯地和他说道理,也许效果并不大,他主要从大人语气的轻重和脸部的表情来判断父母的要求。
  6.采取正确的方式对待宝宝的模仿行为
  如果妈妈对宝宝的行为表现得过分大惊小怪,那么宝宝会觉得妈妈的表情很好玩,为了再度看到妈妈的这种奇怪表情,宝宝会一再地尖叫,曼慢就会养成尖叫的习惯。因此,当妈妈第一次听到宝宝因为好奇而尖叫时,一定要平静地告诉宝宝这种声音很难听,妈妈不喜欢,让宝宝明白这是一种不受欢迎的行为。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8-18 13:57:15

  倾听,为交流搭建宽阔的桥梁
  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让他静下心来听父母说话似乎越来越难了,小家伙不是充耳不闻,就是不合时宜地给你打岔,甚至有时候搞得父母很没面子。宝宝为什么会这样,又怎样让宝宝学会静下心来倾听呢?

  宝宝为什么“听不到”父母说话?
  1.宝宝没有紧迫感
  2.宝宝太全神贯注于眼前的事情
  3.父母对宝宝的期望值过高
  4.宝宝想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控制自己
  5.父母的责备导致宝宝的逆反心理
  6.宝宝比较疲累或者有其他生理、心理原因
  7.父母一次给宝宝提的要求太多
  8.宝宝不明白要听从父母的道理

  让宝宝学会倾听的小窍门
  1.让宝宝明白前因后果,主动听从父母
  2.尽量使自己的要求简单化、单一化
  3.从缩短拖延时间入手改造宝宝
  4.给宝宝一个缓冲的时间
  5.让宝宝重复一遍你说过的话
  6.通过游戏帮助宝宝学会倾听
  游戏几乎是“制服”宝宝的万能武器。既然宝宝不肯听话,那么干脆跟宝宝来一场假装游戏吧。相信他很快就会乖乖地就范。宝宝不肯去睡觉是吗?没有关系,和他一起来个假装游戏吧!“你还记得那只小白兔的故事吗?现在我们来扮演小白兔,比赛看谁先躺不睡觉。小白兔不说话了,小白兔困了,,小白兔闭上眼睛了……”当宝宝安静下来,相信要不了几分钟,他就会进入甜美的梦乡。
  7.父母为宝宝树立模仿的榜样
  8.不要随意责备宝宝
  9.避免短时间完成需要花费时间的事
  10.给宝宝画一张详细的清单
  11.给宝宝戴上“好听众”的头衔
  12.采取更容易被接受的说话方式
  父母说话的方式不一样,宝宝的感觉也会不一样。避免那些武断的、命令性的、生硬的语言,换一些明确但比较温和的、说明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要求,宝宝就会比较容易接受。避免说的话:“我已经告诉你很多遍,不能乱扔玩具。”应该说的话:“我不喜欢到处都是玩具,这样玩具会被踩坏,房间也会很乱。”避免说的话:“我早就告诉你不能在超市里到处乱跑,你还乱跑。今天晚上不许看动画片了!”应该说的话:“我不想看见你在超市里到处跑,这样会碰坏东西,还会影响其他人购物。现在你有两种选择:你可以跟我走,也可以坐在购物车里。你想坐在购物车里还是跟在我后面自己走?”

  让宝宝学会认真倾听的8个生活细节
  1.从宝宝一出生就养成和宝宝聊天的习惯:温柔地呼唤他的名字,交谈时抚摸他并用手做出各种手势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2.利用一切机会向宝宝提出问题:“今晚我们吃什么呢?”“你为什么哭啊?”“你认为今天会下雨吗?”
  3.让宝宝了解你的打算:“让我们晾晒干洗过的衣服好吗?”“现在是我该做饭的时候了。”“我该上班去了。”
  4.让宝宝分享你的情感与感受:“天啊, 我今天太累了,我都快散架了。”“今天天气真热,简直就像生活在蒸笼里。”“这场雨下得真好,空气也新鲜多了,感觉太舒服了。”
  5.抱着宝宝,为他哼悠闲的小曲。
  6.一旦宝宝开始咿呀学语,就装作理解的样子问:“真的吗?你想跟妈妈玩吗?”“你想喝奶了吗?”
  7.让书本成为宝宝的好伙伴:尽可能早地将书籍带进宝宝的生活,给他念书,让他玩书等。只要他愿意,无论是他啃书、扔书,甚至伴书入睡,都可以满足他的需求。
  8.详尽地向宝宝介绍一切: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向宝宝讲解他周围的一切。比如,在起居室里,你可以指着椅子说出它的名称,还可以指着门外的小狗说:“那条小斑点狗好漂亮呀!”在食品店,你可以指着香蕉说:“我喜欢黄色的香蕉,香香的,又好闻又好吃。”
(待续)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8-20 10:56:25

本帖最后由于 2013-8-20 10:58 编辑

       自立篇
       自立是宝宝走向社会的重要环节,依恋、安全感、恐惧感…很多的感觉都会对宝宝的自立产生强烈的影响。让宝宝学会自我管理、学会自立其实有很多的窍门,关键看父母如何针对宝宝的特点,采取特别的方式向宝宝“传授”这些窍门。        亲子依恋:建立安全感的首要前提       亲子依恋是宝宝与父母之间建立的一种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亲子依恋的3种类型      1.安全型依恋      2.焦虑——抗拒型依恋       3.焦虑——回避型依恋      在这三种依恋类型中,安全型依恋是高质量、积极的依恋,而焦虑一抗拒型和焦虑一回避型依恋则是消极的、低质量的依恋。       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宝宝身心的成长,也有利于他长大后的社会情感发育,使他能对别人充满爱心和信任。如果父母对宝宝冷漠、粗鲁、不耐烦,宝宝会意识到父母对他的忽视与排斥,就会产生不满意、不愉快、孤独和恐慌的感觉,导致亲子依恋关系不能正常稳定地建立,造成宝宝情感冷漠,性格孤僻,对外部事物和人缺乏信任,影响他的社会情感发育。
      帮助宝宝建立安全感Tips:       1.尽可能采用母乳喂养,让宝宝在妈妈的怀抱中感受到温馨的母爱以及在子宫中一样的安全感。       2.尽可能自己喂养宝宝,这样可以更好地增进母子之间的亲子感情。       3.尽可能回应宝宝的要求,给予宝宝足够的情感满足。       4.爸爸也要尽可能参与宝宝的养育,给予宝宝足够的父爱,这样宝宝才能得到更全面的关爱。      5.送宝宝上幼儿园,尽量不要全托,尤其那些比较害羞,比较敏感的宝宝       6.尽可能多拥抱、抚摸、亲吻宝宝,跟宝宝一起时,要双眼看着宝宝,抓住机会和他说话、游戏。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8-20 16:15:04

      “反向连锁”逆向训练:让独立来得更自然些
       要让宝宝学会一件在我们成人看来十分容易的事情对他来说就有可能是个挑战,更何况,要改变宝宝长久形成的某个习惯了。聪明的妈妈其实没有必要因此发愁,将这项工程分解成很多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解决,完成这项大工程,对妈妈和宝宝来说就显得非常轻松容易了。

       反向连锁”逆向训练
       以宝宝自已穿裤子为例——将宝宝穿裤子的行为分解为以下步骤:
       第1步:拿好裤子
       第2步:拿着裤子坐在椅子上:
       第3步:撑起裤腿,伸进一条腿
       第4步:撑起裤腿,伸进另一条腿
       第5步:将裤腿尽量往上提,防止裤腿被脚踩到
       第6步:站起来,把裤子提上去
       第7步:将裤子和衣服整理好。
       妈妈手把手教宝宝从第1步做到第7步,待宝宝能安安静静做完这些动作之后,妈妈手把手教宝宝做前面6步,然后放手让宝宝做最后一步。待宝宝能熟练地整理好裤子和衣服后,妈妈手把手教宝宝做前面5步,然后让宝宝做最后两步,依此类推,直到宝宝独立完成穿裤子的全部动作。

       训练需依托父母的教养方式
       1.包办代替剥夺了宝宝独立的能力
       老老少少一大家子常常忙不迭围着宝宝做这个做那个,把一些本应该由宝宝或者可以由宝宝做的事情全部无条件地给包办代替了,无形中剥夺了宝宝学习独立的权力;
   2.培养好习惯与智力开发密切相关
       3岁前的宝宝做任何一件事,它的意义都不是停留在做这件事情本身,更多的是在为宝宝的未来发展做出铺垫。比如,宝宝学习已吃饭、穿衣都是必要的手、口动作训练,可以有效地刺激宝宝的大脑发育。
       3.尽可能放手才能提高训练效果
类似“吃了这口饭就给你买玩具”、“穿好衣服就给你吃冰淇淋”这样的许诺不仅对提高宝宝的独立能力毫无益处,还会促使宝宝下意识地将“吃饭”作为一种要挟父母的手段,养成任性、娇纵的性格。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8-20 16:21:11

       “   TFCRS”:宝宝自我管理催化剂
      TFCRS——The Family Chip Reward System,意思是说利用宝宝喜欢的卡片作为奖品,对宝宝的好行为立刻给予奖励。同时,也是激励宝宝利用获得的卡片,换取他喜爱的活动时间或物品的家庭教养措施,它可有效地培养宝宝形成良好习惯,同时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

       宝宝的哪些行为可以获得奖励?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妈妈提醒后做下列事情计1分,奖励1张卡片,不需妈妈提醒自己主动做下列事情计2分,奖励2张卡片(也可奖励分值较高的卡片来替代):
       *自己吃饭 *自己穿衣 *自己收拾玩具 *自己刷牙 *自己穿鞋 *自己洗小袜子 *自己脱衣服 *自己脱鞋 *收拾自己的小床或者小房间
   2.协助妈妈做家务
       在妈妈提醒后做下列事情计1分,奖励卡片1张:不经妈妈提醒主动做下列事情计2分,奖励卡片2张(也可奖励分值较高的卡片来替代,计分规则可按照实际情况调整)。
       *摆放餐具*扔垃圾 *收衣服*帮家人拿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擦餐桌 *拣菜 *做父母期望做的其他事情
       3.好的行为
       计分方法在参考上述两项的基础上,可据宝宝的情况适当调一些对宝宝来说较难做到的行为可给予较高的奖分,而另一些行为可给相对较低的奖分。
       *按时起床*上幼儿园不哭闹*按时睡觉 *和兄弟姐妹或者小朋友友好相处 *有礼貌 *自己读书 *和家人或者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与食品*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为他提供帮助*在第一时间立刻行动去完成父母交代的任务 *不哭闹

      通常宝宝遇到以下情形需要支付卡片:
       *自己所喜爱的活动,如看电视、到户外玩耍、玩电脑游戏、跟父母玩亲子游戏等,时间一般控制在半小时。
       *租赁大型玩具,如脚踏车、摇摇床、滑梯等等。特别提醒:千万不能以扣除卡片的形式来惩罚宝宝不好的行为,这样容易挫伤宝宝控制自己行为的积极性。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8-20 16:42:36

       好父母要学会保护宝宝的小屁股
       很多父母都想以最迅疾的方式制止宝宝恶劣的行为,于是打宝宝屁股成了最简洁有效的方式之一。可不是吗,一个红红的巴掌印上了小屁股,宝宝的恶劣行为立马便被制止了,比你好劝歹说要竿见影得多。但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打屁股绝对不是约束宝宝最佳方式。打屁股只会让宝宝惧怕你,而不可能让他认识到他的为究竟有什么不合适。并且你的粗暴行为也会对他产生不良影响,使他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以暴力攻击别人是正当的,而被别人以暴力袭击也是正常的。正确的方式应该是让他意识到他的哪些行为不受欢迎以及他该如何有效地控制他的行为。
       更糟糕的是,很多父母在无法控制自己怒火的情况下打过宝宝屁股之后,很快便为他们的行为深感内疚,于是他们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方式弥补他们的过错,安抚宝宝受伤的心。又给了宝宝另一种错误信息,让他以为爸爸妈妈已经认同了他的行为方式,并且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在向他道歉,或者不理解父母为什么会有前后矛盾的两种行为而让他更加无所适从,从而使他的顽行为更加登峰造极。很多有不良行为的孩子就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一步步走向更加顽劣的明天。
       下面是一些不需要依靠打屁股来约束宝宝的方法,或许有一款适合你:
      1.短时间隔离宝宝
       需要注意的是,隔离宝宝的时间要视他年龄大小适当加以调整。一般以长一岁增加一分钟为宜。隔离宝宝不是一种惩罚手段,只是让宝宝短时间里冷静下来的有效措施。等宝宝冷静下来,再找机会与他好好谈一谈,告诉他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正确应对刚才的情形。
       2.让宝宝体验不良行为的后果
       让宝宝意识到他错误行为的最有效的方式是,让他明白错误的行为必将导致令人不愉快的结果。采取这种方式给宝宝以教训,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已经具备足够的理解能力,以确保他确实能够理解他的行为与他行为带来的不愉快体验之间的必然联系。
       3. 以不同的方式解决屡次重现的问题
       对于宝宝经常性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考虑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从不同的侧面对宝宝进行教育或提醒,帮助他加深正确认识。
       4.帮助宝宝转移注意力
       如果宝宝过分沉溺于某一事物不能自拔,惩罚不是最有效的方式。我们可以试着用别的事物来吸引他的注意力,通过多次的强化使他逐渐淡忘他热心、关注的对他产生不良影响的事物。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家庭的环境与每个宝宝的个性都不一样,因此在解决同样的问题时,可能需要采取一些与众不同的措施。如果你实在没有办法对付自己的宝宝,不妨去请教请教育儿专家或者儿科医生。
   只要用心,每个父母都可以成为育儿专家。当你面对你淘气的宝宝怒气难消,甚至你无法抑制自己想要给宝宝小屁股一点教训的候,最好还是先远离他一会儿的好。   
      总之,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暴力对于培养宝宝的良好品德与素养更是无济于事。想做个合格的爸爸妈妈,那就好好保护宝宝的小屁股吧!

       特别提醒:体罚可能导致宝宝心理偏差
       家长经常体罚宝宝,可能会使宝宝陷入无法自拔的心理困境:
      1.习惯性撒谎
      2.自卑与懦弱
      3.固执粗暴
      4.行为怪癖
      5.焦虑不安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8-20 17:02:53

   规矩:宝宝走向独立的拐杖
       规矩,一个看上去十分冷峻的字眼,却是宝宝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伙伴。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这些临时或者非临时建立的规矩,就像一道稳固的围栏,护卫着宝宝一点点走向自立,让他们学会坚持大的原则,同时又在小的事情上灵活变通,最终形成完美健康的人格。

      怎样订立与年龄相适应的规矩?
   1岁宝宝
       父母的对策:
       *合理地调整自己对宝宝的期望和要求,不要苛求宝宝做他这个年龄段做不到的事情。
       *多给宝宝示范,以此告诉他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通过示范让宝宝明白他应该遵循的规矩。但是需要注意的,不管是什么样的规矩,父母都不要粗暴地坚决要求宝宝一定做到。
      *在向宝宝讲明白规矩时,父母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面部表情,恰当的说话语气和面部表情是让宝宝明白教诲的最好方式。父母说话的态度应该坚定而果断,但反应不要过于强烈。
       *设立规矩的重点要放在预防工作上。比如,如果害怕宝宝损坏了花瓶,父母可以将花瓶摆放在一个比较安全的位置,或者将那些易碎的东西收藏起来。
      *如果宝宝因为自己的目的没有达到而哭闹不休,可以用安慰和转移注意力的办法让他平静下来。
       2岁宝宝
    父母的对策:
      *父母要充分理解宝宝这个阶段的情绪,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将与宝宝抗争的激烈程度降到最低点。
   *为了减少冲突,父母可以清楚地向宝宝阐述自己的期望是什么,而不要对他大喊大叫。
      *不要过高估计宝宝的能力,给他一些简单的选择,让他有足够的能力控制自己。
       *如果有必要,还可以给予一些适当的物质刺激让他与父母合作而不是对抗。
       *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宝宝控制他的情绪。
       *对于宝宝的大发脾气,父母一定要根据当时情况谨慎对待。
       *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待宝宝时,父母一定要呆在宝宝附近,直到他不再哭闹再给他讲道理。处罚宝宝,让宝宝独自呆在房间里悔过都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把哭闹的宝宝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使他慢慢平静下来。
       3岁宝宝
      父母的对策:
      *交给宝宝一些“工作”去做,不要因为他没有自始至终完成任务而惩罚他,对他的每一点努力都表现出非常赞赏。
       *让宝宝用做游戏的方式来表演一下好的行为举止。
       *想办法让宝宝明白,父母订的规矩是肯定不会变的。
       *制定一些规矩,全家人共同遵守,这样就会给宝宝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宝宝逐渐熟悉家庭的规矩,并养成守规矩的好习惯。父母的影响力能穿越时空的限制,突破耳提面命的局限性,对宝宝实现远距离的教育感染。

       如何把握规矩与自由的张力?
如果过分顺应宝宝的本性,他就学不会与人打交道的规则,并因此变得过分任性、自我、孤僻,或者导致出现其他不良行为,如好动,攻击性强,无法更好地融入社会与朋友圈子等等。相反,对宝宝约束过度,就会扼杀宝宝的创力想象力,泯灭宝宝的个性。理想的状况是把握好规则与自由的张力,培养出既有责任感又不缺乏创造力的宝宝。
   1.给宝宝吃一堑长一智的机会
      最高明的教育不是强迫宝宝遵守某些规则,而是让宝宝自己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一旦宝宝认识到如果他去做某件父母不赞同去做的事情,结果就会给他带来一些不愉快的经验,那么宝宝就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排除干扰,遵守相关的规则。
       2.给宝宝更多选择的机会来避免错误行为
      一旦发现宝宝不守规则,惩罚往往不是最有效的方法。惩罚虽然可以暂时有效地制止宝宝当前的行为,但对宝宝将来的发展十分不利。宝宝在受到惩罚的过程中可能明白如果他做某件事,他就会被打屁股或者受到其他的惩罚,但这样的惩罚并不见得能让他明白这两件事情之间真正的因果关系。明智的做法是给宝宝一些别的选择,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逐渐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哪些行为符合规则,哪些行为不符合规则。长期与宝宝这么打交道,他的合作性和自主性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要让宝宝既遵守规则又放松自由,父母可以从改变说话行事的方式做起,温和冷静而又坚定的语气与行为,会让宝宝感觉比较放松的同时明白他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规则。
      比如,宝宝要爬到柜子上玩,因为怕他摔下来,父母可以给他提供一些别的游戏方式,如到楼下玩,在客厅里玩骑马游戏等。这些游戏当然也是宝宝感兴趣的游戏,因此,他会比较乐于接受这样的提议,也不会因为正在玩的游戏被中断而感觉闷闷不乐。在多次这样的引导下,宝宝会明白哪些事情他可以做,哪些事情他不可以做。时间长了,规则就在他的心目中建立起来了。
      3.不要让规则变成可有可无的游戏
       宝宝为什么不遵守规则呢?究其原因是因为他已经把父母的心思摸透了,他明白,很多时候,父母的“不行”并不是真正的“不行\",仅仅是“可能不行”,而且这种“可能不行”可以迅速地转换成“行”,只要他拼命吵闹就可以达到目的。宝宝拼命地“要、要、要\",父母招架不住就会放弃原则“给、给、给”,在这样的环境刺激下,他逐渐掌握了不理不睬或者拼命哭闹这个控制父母的屡试屡爽的绝招,并养成任性的坏习惯。父母的不坚定形成了一种惯例,让宝宝错误地以为,父母制定的规则并不需要立刻响应。直到父母真正感到了内心的愤怒,宝宝才会意识到这次是真正的命令,他必须尽快实行。
       4.指令要明确,以免宝宝蔑视规则
      特别提醒:宝宝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也没有成熟到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欲望的地步,因此,父母需要通过不时的提醒来帮助宝宝记住并遵守规则。父母在提醒宝宝有关规矩时,一定要指令明确,不能模棱两可,这样,宝宝才能明白规矩就是规矩,是事先约定好的,是必须遵守的,不可摇摆的。说一不二,宝宝才会听从。
       5.给宝宝一个“预警”,让宝宝有反应的时间
       有的父母习惯于指望怒火而不是行为来发挥作用。这非但让父母精疲力竭,而且也十分难以奏效。父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给宝宝一个“预警”:“你还有5分钟时间,然后我们该收拾玩具了。”这样可以给宝宝心理准备的时间,用来对父母的指令做出响。只要父母坚持,宝宝就会明白,过了这5分钟,一切都得改变。毕竟,无论宝宝还是成人,没有谁会喜欢自己的行为被突然强行制止。因此,给宝宝一个“预警”的时间来做准备,他会比较容易从心理上接受父母的建议。规则在这里也逐渐变得比较人性化,而不再是冷冰冰的条条框框。研究表明,这种限时措施相当有效。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8-20 17:06:59

    受宠的宝宝将来会更加独立
    研究表明,越爱宝宝的父母,宝宝也就越不依赖父母。爱使人独立,独立使精神发展,同时,爱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有了爱才有独立性,有了爱才导致独立性。因此,得到足够母爱的宝宝在进入新环境时往往表现得更加平静,能更快地适应环境。那些长到足够大还特别粘人的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或者其他公共场所之后往往显得比较闹腾,这并不是孩子的错,也不是父母的娇宠所致。相反,恰恰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爱,他们才会以这种过分闹腾、过粘人的方式来唤醒大人的注意。

       宝宝的独立性不可以刻意培养
       宝宝的独立性,不是能够刻意“培养”出来的,而取决于他自已是否准备好了,是否愿意接受独立的现实,是否得到足够的宠爱,并因此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比如让宝宝上厕所,如果他没有准备好,即便妈妈把他,他也会反抗,并且像故意跟妈妈作对似地频频尿裤子。作为妈妈,总是希望宝宝早点学会如厕,早点学会自己独立睡眠,最好一觉睡到大天亮。其实,这些都是违背宝宝成长规律的做法,不仅于事无补,甚至有可能招致两败俱伤。如果父母能耐心地尊重宝宝成长的自然规律,给予宝宝足够的宠爱,慢慢地,到了某个特定的时间,他就会出乎意料地变得独立起来。很多时候,宝宝的问题,并非什么真正的问题。只要我们耐心地等一等,尽力满足他不同时期的需求,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给予宝宝足够的宠爱,让他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和时间表来发展,那么许多所谓的“问题”都会烟消云散。

      宝宝需要什么样的宠爱?
      宠爱不是溺爱。
      1.母乳喂养带来的安全感与舒适感
      2.温柔的拥抱与亲吻
      3.温柔的目光与微笑
   4.自己的需求得到敏感的回应

(待续)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8-22 12:52:31

       让缠人的宝宝自己玩
   宝宝为什么那么粘人?连成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注意,更何况孩子?宝宝缠人正是他渴求得到注意,想从自己亲近的人身上获得安全感的表现。宝宝粘人的原因基于以下几点:
       1.宝宝心理发育的必然
       2.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关注
       3.缺少安全感和独立性

       怎样让缠人的宝宝自己玩?
       只要宝宝感觉他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关注,他就会产生足够的安全感,不会再像个小跟屁虫似的寸步不离地追随着父母,因此,让缠人的宝宝自己玩,最关键的还在于父母应该知道如何适时适度地给予宝宝关注。
       1.平时就让宝宝感到内心满足

       2.区别对待宝宝吸引注意的需求
      有时候,尽管父母已尽最大的努力满足了宝宝的要求,但他依然不满足,总是没完没了地想要吸引父母的注意(一般是年龄比较大的宝宝)。那么,为了避免加强他的这种依赖性,父母可以这样做:
       *不要理睬他的要求。
      *坚持自己意见也不冷落宝宝。

       3.增强宝宝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循序渐进强化宝宝独立性。
      如果宝宝以前总是纠缠着你一刻也不能放松,那么,当他能让你做完手头的事情或能够等待轮到他时,你要表扬他。
       *订立行之有效的奖励机制。
       *通过心理暗示强化宝宝的独立性。
       妈妈可以给宝宝记“好行为”日记,把他每天的好表现记录下来,并当着他的面,把他的好行为讲给全家人听。这样,宝宝就会明白什么样的表现值得褒奖,并且会因为自己的这些好行为而十分得意,当然,他也会因此很想再得到这样的机会向妈妈表现自己的独立行为。
       *丰富宝宝的日常生活。
       多带宝宝出去玩,让他接触更多的人和事,开阔他的视野,他的注意力就会被更多的事物所吸引,而不会一味地将精力放在妈妈的身上,这样他就会变得更独立。*了解宝宝的心事及时给予疏通。有时候,宝宝纠缠你是因为他遇到一些使他担心的或害怕的事情。这时,父母须细心体察宝宝。

    4.对宝宝特殊的心理需求做出正确的反应
      如果宝宝因为遭受了某些意外事件,导致心灵受到创伤,他对父母的依赖就会加深,甚至一刻也离不开。这时候,父母正确的态度对于缓解宝宝的心理压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要过度反应。给予宝宝更多的注意固然应该,但也不要因他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就过分地关注他,这样反而会使他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变得不正常了,并因此感觉到更多的心理压力。相反,如果你还像平时一样,该做什么做什么,从环境到心理都给他一种很正常的感觉,他就会更快地从这种不良心理体验中摆脱出来。
       *引导宝宝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宝宝内心的压力太大,这种压力就会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比如他正在玩玩具娃娃,他的玩法突然跟以前有了很大的区别,并表现得很异常,那么就可能表明他正经受着某种心理压力,他试图通过这种游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安,发泄某种情绪。一旦发现宝宝这样,父母就要耐心地陪伴宝贝,引导他讲出自己内心的焦燥和沮丧,帮助他减轻内心的压力当宝宝的情绪好转,他也就会变得比较自信,慢慢地就不会那么依赖妈妈了。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8-23 18:29:55

   插嘴:宝宝走向独立必经的阶段
       其实,插嘴是宝宝走向独立前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过了这个阶段,宝宝就会慢慢地适应离开妈妈,和他人“分享”妈妈的生活。

   宝宝爱插嘴的原因
       1.宝宝以自我为中心
       2.宝宝控制力有限
       3.宝宝对谈话内容感到好奇

       宝宝爱插嘴应对策略
      1.选择最佳的会谈场所
      2.寻求他人的帮助
      3.找书籍来当帮手
      4.换一个时间会谈或者打电话
      5.用其他活动转移宝宝注意力
      6.使用无绳电话代替固定电话
      7.给宝宝模仿的机会
      8.千万不要轻言放弃
      坚持对妈妈和宝宝来说都十分重要。继续提醒宝宝,在无数次这样的“演练”中,他会学会尊重他人的谈话。
      9.给宝宝礼貌地参与谈话的机会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8-23 18:40:30

       大怪物:妨碍宝宝独立的罪魁
    孳生“大怪物”的6个途径
      1.听说了关于怪物与鬼魂的恐怖故事
      2.观看暴力或者恐怖的电视节目
   3.受他人的不良影响
   4.能力的提高产生新的困惑导致恐惧
   5.缺乏生活常识导致恐惧
   6.受到恐吓产生恐惧心理。

    驱逐“大怪物”16大提醒
      1.理解宝宝的恐惧心理,不要嘲笑、忽视宝宝的恐惧行为,给予宝宝足够的心理安慰,并想方设法让他确信没有人会伤害到他。
       2.家人去世、宠物死亡,或者遭遇其他意外事件的时候,不要因为害怕吓着宝宝而将宝宝目睹的死亡描述成睡眠,这样会让宝宝将睡眠与死亡等同起来,从而害怕上床睡觉。
       3.让宝宝远离令他恐惧的场所。
       4.避免让宝宝独自一人呆在某个地方,这样会使他缺乏安感。
       5.尝试告诉宝宝他们恐惧的东西根本不存在。
       6.宝宝入睡前,尽量减少对他的刺激。
       7.建立规则的睡眠时间,并遵照执行。
       8.寻找一些能够帮助宝宝入睡的常规方法。
       9.寻找一些有创意的驱逐恐惧的方法。
      10.留在宝宝的房间,陪伴宝宝直到他人睡。
      11.给宝宝足够的时间来克服他的恐惧心理。
      12.不要试图通过告诉宝宝他们是“大男孩”“大女孩”来鼓励他们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这样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让他们觉得自己虽然是大男孩大女孩了,但是仍然恐惧是一件很不正常的事情,进而对自己失去信心。
      13.选择一些主人公战胜怪物与鬼魂的书籍让宝宝阅读。
      14.转移宝宝的注意力。一旦宝宝被心中的恐惧所左右,妈妈可以给宝宝喝点饮料,吃点小点心或者其他任何可能的方式来转移宝宝注意力,帮助他摆脱他的恐惧感。
      15.经常给宝宝讲解一些生活常识,提高宝宝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16.宝宝与陌生人交往时,妈妈一定要陪伴在左右。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8-23 18:47:05

       恐惧,心理压力的孳生物
       对宝宝来说,恐惧、担忧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正因为惧、担忧,宝宝才能预知危险,并适时地规避危险。

       让宝宝恐惧的常见8件事
       恐惧事件1:妈妈走了,她是不是不要我了?她是不是再也不回来了?
      壮胆策略:在宝宝分离焦虑开始形成之前,父母就要开始训练他学习适应和妈妈之间短暂的分离,每次妈妈离开时都要教他和妈妈道别。每次外出的时候,要明确地告诉宝宝,妈妈要去哪,并以宝宝能够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什么时候回来,比如到下一次吃饭的时候。
      恐惧事件2:那个怪叫着吃灰尘的长鼻子会不会把我也吃进去?
      壮胆策略:不管宝宝懂不懂,都要简单地向他解释吸尘器的作用以及它“怪叫”的原因,并且告诉宝宝这个东西不会对他造成伤害。
       恐惧事件3,阳台上那盆长着好多眼睛的花会抓住我不放吗?
       壮胆策略:不要强求宝宝去接近他害怕的观叶植物,这样会加重他的恐惧感。父母可以经常当着宝宝的面去摸摸那盆观叶植物,夸夸它漂亮的颜色等,以行动来告诉宝宝,它不会对人构成伤害。
       恐惧事件4:那个把天撕裂了还大喊大叫的东西会不会把我也撕裂了吃掉?
      壮胆策略:不管宝宝懂不懂,父母都要向她解释这些声音的来源,并且告诉她这些东西不会伤害到他。为了帮助宝宝习惯这些声音,平时可以在家适当地和他玩玩噪声游戏。
   恐惧事件5:一个不认识我的人非要抱我亲我,他一定是想把我从妈妈怀里抢走吧?
对待怕生的宝宝,千万要尊重他的选择。平时可以多带宝宝外出玩耍,每次出去都主动跟邻居朋友打个招呼,让他有更多机会接触陌生人,帮助他逐渐消除对陌生人的恐惧心理。
       恐惧事件6:臭巴巴被吸下去了,我也会被那怪叫着的漩涡揪下去吗?
有的宝宝在家习惯了坐盆,上了幼儿园就可能对幼儿园的小马桶或者便坑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心理,严重的甚至因此不肯再去幼儿园。父母可以跟老师商量,让他先带上自己的小便盆过渡一下。
       恐惧事件7:小猫竖起身上的毛,弓着背,很不高兴地看着我,它想狠狠地咬我一口吧?
如果宝宝害怕小动物到了很过分的程度,可以给他买一些有关小动物的图书、光盘,让他通过这些了解更多关这些小动物的知识,这样可以帮助他消除恐惧心理。平时还可以给他多一些接触这些小动物的机会,尝试给小动物喂食、观看它玩耍、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去摸摸小动物等等。
       恐惧事件8:你看那黑咕隆咚的房间是不是怪物的大嘴巴?那些看不见的牙齿一定会把我嚼个稀巴烂吧?
       壮胆策略:如果宝宝怕黑,可以在他入睡前给他开个小夜灯,平时可以一家人在黑暗中玩玩摸人游戏,或者蒙上眼睛玩听声抓人的游戏等等,让宝宝在游戏中驱除对黑暗的恐惧。

      帮助宝宝消除恐惧的8个策略
      1.坦然接受宝宝的恐惧
      2.让安慰物带给宝宝安全感
      3.给宝宝一些合理而简单的解释
      4.用事实来说服宝宝
      5.帮助宝宝认识他恐惧的事物
      6.给宝宝寻找一些驱逐恐惧的帮手
      7.不要在宝宝面前表现得很胆小
      8.必要时带宝宝看儿科医生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8-23 18:53:22

   安全物:宝宝独立的第一根拐杖
      安全物与心理问题无关
      对很多宝宝来说,他们“最好的朋友”常常是他们盖的小毯子、小被子或玩惯了的毛绒玩具。有这些东西在他们身边,他们才有踏实安全的感觉。
      过去曾一度认为,如果宝宝依赖毛绒动物或小毯子,预示着他长大成人以后会有问题,但心理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安全物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儿童学会如何在难以应付的环境中自我安慰,帮助宝宝充满信心地走向独立。

       安全物带给宝宝的益处
      需抱着他的安全物,宝宝就会有被妈妈拥抱的感觉。

      需要安全物并不意味着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差

    宝宝对安全物的依恋关系
宝宝选择安全物没有固定的程式,他们常常从身边那些唾手可得的物品中选择一件,当然小毯子或小被子这些柔软舒适的物件被选为安全物的机会最多。如果放一些毛绒玩具在宝宝的小床上,说不定哪天,这些玩具中的一个就会成为他最心爱的安全物。

    宝宝对待安全物的3种方式
      1.把安全物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2.虐待安全物
   3.尝试摆脱安全物

      宝宝依恋安全物的处理方法
      1.保证安全物的卫生与安全
      2.转移注意力排解宝宝对安全物的依赖感
   3.无需为宝宝的行为过分担忧

(待续)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8-27 17:42:01

                                                   乐观篇
       乐观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内化于人的性格中。如果追根溯源,乐观的天性更多的来自于童年。给宝宝一个乐观的环境,给宝宝一个乐观的理由,相信他未来的人生会更加美好。

       幽默,让宝宝快乐聪慧的源泉
       给宝宝幽默的特质实际上就相当于给了宝宝健康快乐的人生。

       幽默带来的4个好处
      1.改善宝宝的人际关系
      2.淡化宝宝的消极情绪
      3.幽默使宝宝更聪明
      4.幽默有助于亲子沟通

       发展幽默的3个条件
       1.语言认知能力
       2.幽默的环境与氛围
       3.轻松愉快的亲子关系

   发展宝宝幽默感的6个法宝
       1.呵护宝宝与生俱来的幽默感
       2.积极回应宝宝的幽默感
       3.积极营造幽默的氛围
       幽默感的训练在宝宝出生最初几周就可以开始。父母双手托着宝宝让宝宝快速地下落,然后突然停住:经常对着宝宝做鬼脸,让宝宝模仿:或者用别的物件如手绢等蒙住妈妈的脸然后迅速拿开,一边做一边用轻松愉快的语气和宝宝说话……宝宝虽小,但是他会用开心的笑来回应。这就是宝宝幽默的萌芽。
       1一2岁——
       这个时期的宝宝对身体语言会比较敏感。因此,父母可以通过一些非常规的行为与动作来引导宝宝,培养宝宝幽默感。比如,妈妈拿宝宝的袜子当帽子戴,穿着爸爸的大鞋很夸张地在房子里走动,同时配上各种或显得非常舒适或异常难受的表情等等。这些动作都能引得宝宝哈哈大笑。带给宝宝很多乐趣。
       2一3岁——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对身体语言依然兴趣浓厚,对语言与概念的不和谐性也会十分敏感。比如,看到宝宝在吃棒棒糖,爸爸可以假装像个孩子一样往宝宝身上赖:“嗯哼,我也要吃棒棒糖。”这个不像爸爸的爸爸一定会让宝宝觉得十分有趣。
       4.给宝宝更多体验幽默的机会
       5.学会以童心诠释童心
       与宝宝说笑话或表演滑稽的动作时,要考虑宝宝的年龄。只要宝宝认为可笑的语言或动作,父母不妨也陪宝宝一起尽情地开怀大笑一番。
       6.和宝宝玩幽默游戏
       下面是几款有助于培养宝宝幽默感的游戏:
      藏猫猫游戏
       非常规的体验
       宝宝对反差比较大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这些事物是宝宝产生幽默感的源泉。几乎每个宝宝都喜欢穿爷爷的鞋,拄奶奶的拐杖,戴爸爸的大帽子,涂妈妈的口红,并因此开心不已。这就是宝宝幽默感的萌芽。
       反着来
       2岁以后,宝宝开始能够从违反常理的不合逻辑的事物中感受到特别的幽默,爸爸妈妈也可以抛弃一贯的行事方式,在宝宝面前装成一个需要照顾的小宝宝。

小达人 发表于 2013-8-27 17:51:56

好书一起读”之五《林怡说早教:宝宝情商促进方案》(摘要)

       让耍小性子的宝宝乖乖巧巧
       耍小性子是宝宝的一种正常心理需求
      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自然都有他的原因和目的。当我们试着去理解这些原因的时候,就会明白他们这样做并不是存心要跟我们对着干。

   宝宝耍小性子原因探析
       0一1岁宝宝——
       在生命的第一年,宝宝正在学习信任,学习信任你和他自己。他学会相信:当他饿了、尿湿了、需要爱或者安慰、害怕或生气了的时候,你都会照顾他。他也学会信任自己控制自己身体和情绪的能力。理解了这些,我们就更容易知道他们“任性”的原因。
      1岁以下的孩子在妈妈身边才能够感到足够的爱和安全。如果周围都是陌生人,她会感到没有安全感。她也可能因为你这么久都把她丢给别人照顾而感到生气。

       2-3岁宝宝——
       在生命的第二年和第三年里,宝宝开始学习自治。如果你不让处于学步期的孩子犯错误,并且,当他试图独立地去做事情的时候你批评了她,她就不可能获得自治。这样她可能会因为自己犯的错误而感到羞愧,并且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如果宝宝逃避你的一些训练,很有可能是你对他提出的要求高,他认为自己无法达到,所以不肯为此付出努力。

       究竟是什么滋长了宝宝的小性子?
宝宝喜欢耍小性子并不是表面看来的哭闹任性那么简单,后面隐藏着很多可能对他的成长产生影响的东西——探索世界的新奇感、自主性,失败之后的挫折感、无助感和愤怒感。宝宝并非天生就喜欢耍小性子,但是,如果他们的要求没有得到父母的重视,或者父母以粗暴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心中就可能积攒了大量的挫折感和愤怒感,这会导致他们用更多的破坏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父母过于溺爱而没有给他们设定限制,那么他们就可能不知道自己怎样的行为是合理的,并且会用那些任性的行为来“操纵”父母。也就是说,父母的不正确的态度,让宝宝养成了“任性”的习惯。
       如果我们试着去理解宝宝,并且以耐心的关爱和坚定地设定限制的办法来应对,那么,他们那些令人头疼的行为就会逐渐消失,并成长为健康、活泼、懂事的好宝宝。

      滋长小性子的7个养育误区误区
       误区1:“不行”可以是“可能不行”甚至“行”
       给父母的贴心建议:
       *一旦已经给了宝贝“不行”的答案,就要坚持自己的立场。
       *不要无论宝贝的什么尊求都无条件地拒绝。
    误区2:“黑脸”、“白脸”齐齐上阵
      给父母的贴心建议:
   *家庭成员一定要统一口径。
    误区3:用“给!给!给!”来弥补亲子时间的不足
给父母的贴心建议:
      与其靠不断地给宝贝礼物来弥补不能经常跟他在一起的缺憾,可能多抽点时间陪伴宝贝一同玩耍。毕竟,礼物远远不能代替亲子之情。更何况,陪伴宝贝的时间不一定要很长,每天下班后少上一会儿网,少看一会儿电视节目,或者少参加一次不是那么必要的聚会,你就可以抽出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宝贝。最好每天定出专门陪宝贝的固定时间,如睡觉前给宝贝讲讲故事,和宝贝一起做一会儿游戏,甚至仅仅是漫无边际地闲谈一会儿,都可以让宝贝意识到父母深切的爱。以这样的方式来弥补不能经常与宝贝在一起的缺憾不仅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而且也能促使宝贝认识到自己只有表现良好才能得到父母的注意,而任性的哭闹行为并不能吸引父母的注意。这样,他就会尽量去表现得很好,并逐渐形成一种好习惯。
       误区4:在公共场所和在家可以有所区别
       给父母的贴心建议:
       *事先做好思想准备。
       *不管宝贝如何哭闹,一定要说到做到。
       比如,每次外出前可开列一个清单,告诉宝贝只能买清单上列出的东西,并坚决按照清单执行。妈妈可以在进商店之前,再向宝贝重申一遍要求加以强化。
       误区5:宝贝不懂事,没必要给他讲道理
       给父母的贴心建议:
随时告诉宝贝你的决定,让他知道他能要什么,不能要什么。这样可以让宝贝明白他有什么样的权限。妈妈说话时一定要口气温和但不容分辩。如果宝贝还在不停地纠缠你,不要没完没了地说服他,而是用刚才说过的那句话一直回答他,无论他找出多少理由,你都坚持无动于衷地继续做你的事。虽然他在开始时可能会发脾气、吵闹或哀求,但他最终会放弃这种无谓的纠缠。
       误区6:表扬与奖励总是最好的鼓励宝贝好行为的方法
当宝贝表现良好时,给予宝贝一些鼓励确实能强化宝贝的良好行为。但是没有限度的表扬与鼓励却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激发宝贝的良好行为,反而有可能让宝贝对表扬与奖励感觉比较麻木,甚至因此变得更加任性。
       给父母的贴心建议:
       * 及时表扬宝贝。
       * 给宝贝来个计分奖励。
   误区7:应付无理要求必须硬碰硬
       给父母的贴心建议:
当宝贝在公共场所坚持契闹着要某个东西,而父母又束手无策时,最好带他离开。比如让他呆在汽车上或休息室里,直到不发脾气了再带他回到原来的场所。如果哭闹得太厉害,你可能不得不带他回家。这样可以让宝贝明白你确实意志坚定,他再怎么哭闹也毫无用处。但在以这种方式处理宝贝哭闹事件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把他单独留在家里或者车上。下一次外出时,记得继续带宝贝一同出行,给他一个证明自己已经改正错误的机会。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好书一起读”之五《林怡说早教:宝宝情商促进方案》(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