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m 发表于 2017-3-20 09:11:43

本帖最后由 loom 于 2017-3-20 09:15 编辑

自古燕赵(今天的河北一带)多慷慨悲歌之士。。燕国太子丹好养侠客,赵惠文王好养剑客,古老的燕赵文化造就了世代相传的燕赵侠风。这首

《易水歌》13个字也是需要背诵掌握的。

h430030 发表于 2017-3-20 15:33:30

楼主有文化,留存下来!支持楼主!

loom 发表于 2017-3-21 13:15:06

h430030 发表于 2017-3-20 15:33
楼主有文化,留存下来!支持楼主!

共学参悟学习{:1_1:}

loom 发表于 2017-3-21 13:16:01

跟荆轲故事相关的有两个成语:“图穷匕首见”“怒发冲冠”。不过用“发冲冠”的夸张手法来形容愤怒,好像是古人常见的用法。

《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loom 发表于 2017-3-21 13:16:25

蔺相如和盗跖都曾怒发冲冠,岳飞也写过“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满江红》。

回过头来继续解释《垓下歌》:由于这首诗是项羽在垓下作的,所以人们把它称为《垓下歌》。

loom 发表于 2017-3-22 08:22:49

“力拔山兮气盖世”是极言其孔武有力。他说,我的力量可以拔起一座山来,我的勇气超过了世上所有的人。可是“时不利兮骓不逝”,我的机会不好,所以连我的马都不跑了。

loom 发表于 2017-3-22 08:24:23

项羽有一位心爱的虞美人,还有一匹心爱的乌骓马。“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指的就是这两件心爱之物。

loom 发表于 2017-3-22 08:32:55

他说,我的乌骓马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威风地驰骋疆场了,虞美人啊虞美人,我现在连自己都不能够保全了,怎样保全你呢?

据说虞姬当场就拔剑自刎了。虞姬的鲜血流过的土壤后来开了一种非常艳丽的花——虞美人。

loom 发表于 2017-3-23 08:44:43

“虞美人”还是一个词牌名,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就有一首著名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loom 发表于 2017-3-23 08:47:27

写完这首词,被宋太宗赵光义听说,大怒,赐药毒死了。这首《虞美人》成了李煜的绝命词,说起来都是悲剧。

霸王别姬的故事实在是悲剧性太强了,京剧里就有《霸王别姬》的名段。这个大家都知道,但大家是否知道,有位著名海派女作家写过《霸王别姬》的小说?

loom 发表于 2017-3-24 09:27:44

2.《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loom 发表于 2017-3-24 09:28:03

写作背景介绍依然引用《史记·高祖本纪》的段落: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loom 发表于 2017-3-27 10:08:41

高祖回京途中,路过沛县时停留下来。在沛宫置备酒席,把沛郡老朋友和父老子弟都请来一起纵情畅饮。挑选沛中儿童一百二十人,教他们唱歌。酒喝得正痛快时,高祖自己弹击着筑琴,唱起自己编的歌:“大风刮起来啊云彩飞扬,声威遍海内啊回归故乡,怎能得到猛士啊守卫四方!”让儿童们跟着学唱。于是高祖起舞,情绪激动心中感伤,洒下行行热泪。

loom 发表于 2017-3-30 08:23:58

汉高祖的老家是徐州沛县丰邑,“留”也是丰邑附近的一个地名。

所谓“大风起兮云飞扬”,很可能是写实,也许那天恰好是有风的天气,大风吹得白云在天上飞飘。

loom 发表于 2017-3-30 08:27:12

这是起兴的手法,但是周围那么多景色,为什么偏要写“大风起兮云飞扬”呢?
这句诗大家能否联想一个成语?

loom 发表于 2017-3-31 09:59:25

风起云涌。

什么是风起云涌?从秦朝末年开始,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其间有多少战争的胜负和政局的变化!直到今天,我们还用“风云变幻”这个词来代表时代的或者政治的、军事的变化。

loom 发表于 2017-3-31 10:22:47

在经历了这激烈的风云变幻之后,现在终于“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了!

第一句动感很强,第二句就归于静了。

loom 发表于 2017-4-1 08:03:24

因为刘邦是创业之君,他的帝位不是父辈传给他的,而是他遭际了这种风云变化的时代,打败了所有的对手而夺取的。这两句,概括了刘邦整个的人生经历,同时也充分表现出他在取得最后胜利之后的喜悦与自得。

loom 发表于 2017-4-5 08:26:21

第二句可以用“衣锦还乡”概括。不过这个衣锦还乡不是刘邦的典故,而是项羽的典故。项羽当年攻入咸阳后,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有人劝他定都咸阳,他不同意。
一是,他已经把咸阳给毁了,二是他有一个观念:“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这里还有成语“衣锦夜行”)

loom 发表于 2017-4-5 08:27:06

可见在秦汉时期,富贵而归故乡,被人们认为是人生最得意的事情。

刘邦以前在家乡是个无赖,大家都瞧不起他,连他的父亲也不喜欢他。现在平定了天下,志得意满,自然要回故乡给大家看一看。

ask4daisy 发表于 2017-4-5 18:06:22

跟着楼主学习!

loom 发表于 2017-4-6 08:55:53

ask4daisy 发表于 2017-4-5 18:06
跟着楼主学习!

:victory:带上孩子一起提高。做中国好父母!{:5_124:}

loom 发表于 2017-4-6 08:58:27

本帖最后由 loom 于 2017-4-6 09:00 编辑

创业虽然艰难,守成也不容易。秦始皇当初得了天下,自号始皇,打算子子孙孙传到千世万世。可是他传了几世?只有二世就灭亡了!所以汉高祖在志得意满之后,马上就产生了忧虑——“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我们看,总共三句诗,写得跌宕起伏。

loom 发表于 2017-4-6 09:00:15

其实,项羽和刘邦两个人都没什么文化。唐代章碣就曾写过《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loom 发表于 2017-4-7 10:19:00

但是刘邦和项羽这俩大老粗,居然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诗,说明了什么道理?而且刘邦一辈子写了两首诗,项羽就写这么一首,都是名作。

loom 发表于 2017-4-8 10:35:52

我的理解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你只要有了基本的文学修养,当哪一天你的感情真的有所激动时,自然就会写出很好的诗来。

loom 发表于 2017-4-8 10:36:25

所以,写作文也是这样,内容和真挚的感情是基础,技巧是可以后天学的。

loom 发表于 2017-4-8 10:37:16

我看我儿子作文的时候,有时候我觉得写得非常好,感情真挚,虽然有错字错句不通顺之处。然而这个时候语文老师通常扣10来分。

三月桃花水 发表于 2017-4-9 21:31:34

得看多大的孩子吧?小孩子的神经还在发育,6岁前的孩子适合三字经等每句字数少,节奏感强的读物。您非让那么小的孩子读楚辞,肯定难!

三月桃花水 发表于 2017-4-9 22:32:15

小孩子可以学论语,那是要从文字,音韵,训诂开始的,那是一个字一个地学的,不是一段一段学的。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给小学生讲汉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