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lin124 发表于 2011-12-12 15:07:39

09年小牛鑫儿和妈妈的读经小楼

       原来老朋友都来这里了.气氛挺好.
       我把鑫儿的楼也搬过来.
      作者: linlin124    时间: 2011-11-18 11:02   标题: 09年小牛鑫儿和妈妈的读经小楼

   
   
   鑫儿23个月,算是开始读经了,妈妈在这里建个小楼,督促自己也方便与各位读经爸妈交流。
   
   大概17.8个月开始有意识的说话,还是算稍晚的吧,不过进展很快,现在已经可以说很长的句子,由此妈妈才想到可以开口让她有规律的跟读经典了。
   
   弟子规三字经会前面一部分,没有刻意教过,都是经常放着,又比较上口,自己就会念一些了,究竟会多少妈妈也不是很清楚,自己喜欢拿着书像模像样地念,翻在哪里是不管的。
   少儿学古诗里面的诗大部分会背,不过现在可能也忘得差不多,那本书是杨永青画的,很美的图,我也很喜欢。

   大约从出生四五个月开始放经典,有英文的中文,开始放得比较杂,后来逐渐集中放四书。英语当时还没有接触王教授编的英文经典,于是自己找了一本比较旧版的英语背诵文选,里面是一篇篇小短文,也有各种文体,我也挺喜欢的,也就听起来了。另外用电脑放一些中国的古乐给她听,包括古琴,古筝,偶尔也听听交响乐,这个还是从田田妈的楼里取了不少经,很感谢田妈。我起初还比较勤奋,时不时找些英文儿歌给她唱唱,现在也是很久没唱了,有时间再拣起来。

   杜曼试行过一段时间,还是精力有限,没有坚持下去,还是读经,一则易于操作,二是心有独钟,除了用电子设备放,妈妈自己也读,也算坚持下来了。目前读过的经典,论语100遍,孟子20遍,易经20遍。一般是上班前和下班后那一点时间。

   目前跟鑫儿一起读论语,采取我读一句她跟一句的方式,开始是用了一点利诱,不过很顺利就过渡到自觉跟我读了。开始是一次读七八句,学而第一分了两次,后来尝试了下,也是一气可以跟我读下来,当然手里是不会闲着的,这也就随她去了。如果周末在家可以读上两三次,上班就只能读一次,我想不用设什么时间表,就这样慢慢坚持每天读一点,有积累就好,孩子也在长大,随着她的情况再作调整。
  
   作者: linlin124    时间: 2011-11-19 14:05

鑫儿现在会跟我们调皮,有时变着花样声调读,有时乱读,明明是知道的就不给你好好读。我也不予评价,有时笑着说她一句,只是要她把正确的读出来才算过这一句。
妈妈上班时,外公的兰亭序也是成效斐然,现在可以全文跟着外公读下来,外公比较威严,所以鑫儿更听话一些,呵呵。
往往读完了,大家都表示赞许。
我觉得跟读很好,初期也只能这样,虽然我知道她很多也许能背,但我不要求,一是催着她背会比较有压力,她会不愿意开口,二是父母也容易不够淡定,怎么还没背出来,但是我读一句她跟一句,这总是可以的,只要说话能力到了就好,这样的要求不会给她压力,只是要勤快一些,而且只要读了,就是赞许,小朋友也会比较高兴。她是不是能背现在可以不多考虑,只要读到一定遍数自然能背。
而且从小养成习惯每天都是要读的,可能大一些也会觉得习以为常了。
识字我倒不是特别急迫,我想如果能这样跟读下来,读熟了,等再大一些再看书指认,是不是能方便地识下来了,嗯,纯粹我的想像。特别是像兰亭序这样的书法,读熟以后就看字帖指认,字大,且顺便让小朋友看一眼书法。

需要反省的地方:
  英语因为缺少环境,虽然听了很多,现在还是开不了口,仅限于偶尔说一些简单的单词,不像中文可以长句了。妈妈还需要增加真人版阅读,虽然口音不能尽如人意,就跟读录音,先勉强为之吧。以后看鑫儿能不能自己纠错。

作者: linlin124    时间: 2011-11-19 21:35   标题: 外婆读心经的感受

  在我长时间的思想工作下,鑫儿外婆从七月份开始读心经,三个多月坚持下来,居然也读了五千遍。
  据外婆说,读了上千遍的时候,觉得很熟了,想背,但是背起来还是要想一想,虽然也很流利。后来想想算了,不动脑子读下去,读到后来真是脑子都不用想,像自来水龙头流出来一样,嘴巴自动会出来的,反正就是那种感觉。之前看到有个帖子是一个人把新概念背了500遍,英语大大提高,也是到那种效果。现在大部分人背书应考都是临时抱佛脚,很少有背到这种程度的,就算小时背点唐诗也是背出就好,不会熟到这个程度,到了成年把什么东西读上上千遍时间上也是不大可能,不过我想孩子是不用那么多遍就可以达到水龙头效果的。
  无他,唯口熟尔!
作者: linlin124    时间: 2011-11-19 21:57

  鑫儿从10月底我开始尝试带读论语以来,开端还比较顺利,我想首先跟出生后大量听是有很大关系的,开口说话后从两三个字到长句的过程很短,学而第一中,九、十个字的句子都能一下子跟出来,口齿也算比较清楚,应该是听了很多遍,在心里酝酿了很多遍吧。其次,我不管她读经在干什么,只要开口,有时一句要等很久,或者一句我读上好几遍也不开口,我就要等待加催促,但是常常告诉自己,要淡定,要温柔,她能读就很好了,不指责不批评,呵呵,有时真难!不过最后她总是能配合读出来,如果某句读得很顺利,没有催也没有等我就表扬她,隐恶扬善了。如果她接龙我也随她去,我直接下一句,不接龙也不逼她,只要每句跟读就可以了。无论如何,全部读完她总能看到妈妈的笑脸,然后抱起来亲亲。如果有时状态实在不好,我就分两次,读完八句就让她玩一会,或吃完饭再读下八句,总之尽量保证学而第一一天至少一遍。
  
  另外我对别的诱惑作了一些处理,比如绘本,或许有些孩子很有定力可以两不误,不过鑫儿明显是绘本太多影响读经,甚至不让妈妈读经,所以妈妈还是打算把读经走上正轨后再以绘本作为奖励,我想绘本以后再拿出来鑫儿还是会很感兴趣的,可是一直讲绘本拿出书法字帖来可是一眼都不会瞟的,哪比得上花花绿绿的诱惑呢。况且古人也没有绘本,并不妨碍他们拥有通达天地的智慧啊。
  
  崔元章老先生的读经跟春花姐读英经的方法有些类似,我觉得很不错,或许可以借鉴。

  论语二十篇二十个部分分篇读熟后,那时鑫儿也大多了,可以尝试每天连读两篇或者一次读完,这样整本就分为十个部分,再回头每天连读三篇或四篇,这样整本就分为七或五个部分,到时再配合看孩子的程度如何做。足够大了以后就全本读,不要求背,如果能背就最好。这样孩子的读经时间,注意力集中时间是一点点被拉长,可能不觉得太突然。操作上比较温和一些。
  我又空想了很多,现在还是老老实分篇读吧,打算读上好几个月了。


linlin124 发表于 2011-12-13 11:26:57

作者: linlin124    时间: 2011-11-21 09:20   标题: 绝对辨音器

  这个也是想了很久,终于还是一狠心买了。有些小贵,但是据说三岁以后效果会差一些,六岁以后基本就关闭了,还是买来试试吧,不管有没有效果,总归是尽力了。
  如果家里能经常接触钢琴,我觉得也不用买了,我们现在不大有机会接触,虽然亲戚家也有,但是都比较远,还是用教具来试试吧。对于外语方面的作用不作奢求,能听音高听得准一点也是好的。


  这是从王教授的网路集成汇编中看到的:
  5、如何訓練兒童的音感
日期:2003/07/08   發言人:LIN   
主題:   音感的訓練
內文:(鏈結:聯誼中心P、94)
現在,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去補習班學習外語,卻很少有家長能預先想到:孩子是否具備了良好的學習基礎?一般沒受過聽覺智慧提升訓練的孩子,因為缺乏優越的語音和腔調辨別力,學起來常顯得很吃力,往往學了好幾年,說起外語來還是帶著本國語的腔調……
美國研究聽覺智慧生學的科學家,在1989年了一項研究,發覺絕對辨音這個能力,有所謂的「學習視窗」,必須在視窗尚未關閉之前培養,否則就再也學不來了。那麼,絕對辨音的學習窗口會在幾歲關閉呢?答案是六歲。所以,要培養這個能力,必須在六歲以前起步。
絕對辨音的學習在0~6歲之間,而最佳學習年齡是6個月至3歲之間,做父母的必須把握住這個黃金學習時段,一方面陪著孩子學習成長,另一方面在不斷的親子互動中,讓親情滋潤著共同的心靈!
二.教具:絕對辨音器:
培養絕對辨音的能力,需要一種特別的教具──「絕對辨音器」,標準型的絕對辨音器它是用平板特殊鋼做成的,共有17個基本音,包括12個中音階(7個主音、5個半音) 的音以及5個高音階(3個主音、2個半音)的音,音域從C" ' 至E"";這些音的個別頻率都經過調音鑒定過(A音頻率440,誤差在 ±5度以內,因此絕對正確……
玩的時候,在這17個音裏任選一個,例如中音的D,在寶寶面前敲一下。然後告訴他:「是中音的D。」停個兩三秒,再重複做一遍。同樣過程連續做30秒,每天最少玩三次。
一個音教過10次後才換教另一個音,直到17個音全部教熟。注意做完活動後要將絕對辨音器收起來,不要讓孩子把玩……
這個活動認真做,快則三四個月,慢則六七個月,就可以把孩子絕對辨音的能力培養起來,以後學外語會易如反掌,占儘先機,如果將來想往音樂方面發展,也有了扎實的辨音基礎。這項活動對提升聽覺智慧有非常大的幫助,宜儘早開始……
要特別提醒您注意的是,在說每一個音名時,一定要說辨音器上所標示的「絕對音名」:例如「中音的C,中音的D升半音,高音的D……」等,這也是正統音樂樂理上的音名。千萬不要唱成「Do,Re,Me,Fa……」,因為這種唱法不是「絕對」的;好比中音F,在C調時它固然唱成Fa,但在F調時它就要唱成Do,這樣寶寶將會無所適從。……
接下來我們可以玩兩個音的組合遊戲。玩的時候,你先選定兩個音,隨意選就好,例如選出「中音階的E」跟「高音階的C升半音」;兩個音各敲一下,然後告訴他:「這兩個音是中音階的E,跟高音階的C升半音。」像這樣重複個五、六遍,失30秒算一次。……
整個過程只奏這兩個音,10次以後再換另外兩個音。17個音可有很多種組合,照這樣反復不斷地玩,孩子對每個音都會聽得很熟,絕對辨音的能力就培養出來了。

[ 本帖最后由 linlin124 于 2011-11-21 09:22 编辑 ]
--------------------------------------------------------------------------------
作者: linlin124    时间: 2011-11-21 16:09   标题: 布丁妈的帖子,老帖重温

鉴于儿教论坛和这里的妈妈都问到关于英文读经的问题,我这里一起回复下。
其实,真正的英文读经才开始没有多长时间,进展倒是出乎我预料的顺利。和当初一开始读中文的经典一样。布丁也是在有一定的英文单词量的基础上读的。从2岁多开始,就一直断断续续的听仲夏夜之梦,我有一段曾怀疑过到底听有没有用,因为在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我每天当背景放却没有任何的回报。布丁也从来不会跟着一起读和背。但是一到4岁,开始从头读的时候,发现听的作用太大了。很难很长的句子,有时连大人读起来都很拗口,但是他却跟着录音学得很快,目前每天的英文读经时间和内容都很固定,已经完全不用我去帮助和跟读了,自己可以独立地跟着录音完成每天读的内容,新课也能自己顺利的读下来。而且进度比我想象的快,从目前的情况看,每天读也就2-3次,每次15分钟左右,进度基本和吕老师制定的全日制读经班的计划一样。我也给他做了一个进度表,正常的话1年半到2年的时间可以把整本仲夏夜之梦背下来。
对于英文的学习,我目前的计划就是主要通过英文读经,快速提高英文单词量,(目前读过的句子里的单词基本都能认读的),读完仲夏夜之后,英文阅读水平应该可以达到小学中高年级水平了。英文读经之前,布丁的英文学习是这样的:2岁多时,杜曼的闪卡,英文自制书,自制的百科卡片,积累了至少几百个常用词汇,3岁,机灵狗全套读了好几遍、体验英语等每天睡前亲子阅读。4岁开始仲夏夜,从现在的情况看,可以完全学中文读经的方式,不需要再单词学单词了。读过的单词应该都可以会的,所以一本仲夏夜相当于几千个常用词汇,到中学的词汇都够了。能把这个牢牢记住,并内化成自己的语言,那就不得了了。
对于教材的选择,从中文读经我已经非常明显的体会到了先难后易的好处,布丁识字量及阅读水平的大幅提高就是在读了易经之后,感觉读过易经,任何书的难度都也不过如此了,看《本草纲目》也跟看绘本一样有趣。大部头的成人的书都不在话下,什么书拿起来都能够仅仅有味地看上一个小时,自己能够读初中语文书,甚至高中语文书了。而最近的1年里,我从来没有再给他做过任何的识字训练,什么部首、组词统统都没教过,完全就是读经然后配合自己大量阅读提高水平,现在布丁看书极少问我不认识的字,就算问了也没有用,他不认识的我大多都不认识的。我想这些,都是因为他把最难的《易经》给读下来的结果。因此,英文的学习同样采取这个方法,仲夏夜之梦是属于古英语了,里面有很多现在不常用的单词和句法,也是英语文学里瑰宝,比起新概念英语等来说,还是更有艺术性的,可惜的是这是部文学性的作品,缺少的是更深层次的哲学思想。
对于时间安排,布丁越大我感觉是越省事了。现在每天在家的多数时间,都是他自己学习为主,我很少陪他了。读经、做数学、自己看书都是这样。我只是做一件事情,就是把计划制定好,他每天按照计划完成就可以了,看书则是完全自己安排,我一般不过问。我做了很多的表格,每个根据每个时期的不同情况做不同的表格。目前用的是中文读经表和英文读经表,每天读经的情况上面都有记录。一般是自己读完盖上章,看着一页空白的表格慢慢变满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这个表格是帖到布丁房间的小磁板上的,每天都可以看见,作为一种激励自己的办法。我曾经在书上看过,一个新的习惯坚持21天就能养成,我自己尝试过,在布丁身上根本用不了那么多天,只要能坚持个1个多星期就能固定下来,但是在最开始坚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有一天放松,过了那个点,一切都会成习惯的,习惯一旦养成,家长就可以轻松了。
时间关系,只能想到什么说什么,希望与各位家长多交流

[ 本帖最后由 linlin124 于 2011-11-21 16:11 编辑 ]
--------------------------------------------------------------------------------
作者: linlin124    时间: 2011-11-23 13:59

目前基本上定下来,每天两遍“学而第一”跟读,妈妈上班前和下班后,辨音三次,早中晚。每次她读完,我都很高兴,我想这种情绪是实在地感染着孩子的,现在读了十几遍,明显比开始熟练许多,跟得很顺利,有时一段自己顺下来。
    白天跟外公跟读一遍“兰亭序”,据外公说,跟读得比较流利了,估计能背,但要求的话,不愿意,我说还是别要求了,就老实让她跟读吧,那几遍的量,总是在的。
    识字是很没有规律的,外婆断续在做着,偶尔指一指,也是辛苦老人家了,我也没有时间,下班时间除了学习,也想陪孩子玩玩她觉得好玩的东西,只能先搁一搁了。
    英文经典我空时常在她面前跟读音频,一篇短文来个单曲重复读上几遍,一来她可听到native speaker的发音,二来也能看到妈妈的口型,也许会对她英文经典的酝酿有些帮助吧。对于我自己,纠一下发音也是必要的,而且以后要让她念的东西,妈妈先念念熟大概会好一些。
    音乐,常常听的是“国乐启蒙“和古琴,古筝,还有以前下载的“中国古典金典黄金年鉴”,刚听时没什么感觉,生了鑫儿后这两年听下来,带着膜拜的心去听,竟也是爱上了,看来熏陶熏陶,还是点点滴滴在其中呀。
    也收集了许多交响乐,钢琴曲,还是要选择不那么激烈的给孩子听,总体上,还是中乐多于西乐,对于中国古典的东西,我很偏爱。

linlin124 发表于 2011-12-13 11:27:37

作者: linlin124    时间: 2011-11-28 09:51   标题: 回复 #11 子云008 的帖子

  小孩说话有段时间就是模仿,大人说什么她也说什么。我觉得很长的句子她都能模仿的时候就萌生了让她跟读论语,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还好她也不抗拒,一跟两跟就跟下来了,那索性就读吧。字是不认的,完全就靠耳朵听一句跟一句。
  
  感觉每个孩子都他自己的一个时间点,爬行,走路,说话,到了那个点想让他不干也不行,笑笑心里一定也是酝酿了无数遍,我们只管熏陶,那个时间点就留给这个生命自己了。
--------------------------------------------------------------------------------
作者: linlin124    时间: 2011-11-28 10:03

  “学而第一”二十遍跟读完,学而第一不是很长,十六句,开始是两天一遍,到后来基本上可以一次跟读完,就变成一天两遍,妈妈上班前和睡觉前的任务,形成了规矩也就好操作了。现在开始“为政第二”,为政第二相对于学而第一比较长,开始还是一天一遍吧,上班前一半,睡觉前一半。常常告诫自己,不急不躁,但要绵密坚持。感激孩子能够开口读,能作如是想,便不容易为她一时的状态而心浮气躁。

  论语听了那么多遍,妈妈读的和mp3放的,跟读过以后,鑫儿听着mp3里放的学而第一,居然也跟着念起来了,不过她念得慢,常常是听到一句跟着念完,mp3已经下了好几句,然后她再跟着念,念着就笑眯眯地看看我,很是得意的样子,这就是孩子的成就感吧,就像她通过努力自己会吃饭,自己会穿鞋,这样的快乐可是别人不能给她的,只能是她通过努力自己得到的。

  外公的兰亭序暂告一段落,开始邓石如篆书那一篇,也是短短的,但古人的文总是读来颇有深意,不管她读了多少,我不在家的时间,她能读一句便是一句了。
  
  万绿阴中,小亭避暑,八闼洞开,几簟皆绿,雨过蝉声,风来花气,令人自醉,大抵黑白善恶,只宜在心,不宜在口,内存精明,外示浑厚,此大豪杰之局,量若灵台无主,一味鹘突,岂包荒之谓哉,回光自照,予心中善恶太分明,遇有不平,触机辄发,以此涉世难矣。请取此语为终身之韦弦,一言而能伤天地之和,一事而能折终身之福者,切须检点。
  凡人及语,所不平,则气必动,色必变,辞必厉,惟韩魏公不嘫,更说到小人忘恩背义,欲倾己处而辞气和平,乃如道寻常事。
  好丑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太明则人不亲。士君子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受益才称德量,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有受用者,才情必不云露,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见,事去而心随空。邓石如篆书。

[ 本帖最后由 linlin124 于 2011-11-28 10:11 编辑 ]
--------------------------------------------------------------------------------
作者: linlin124    时间: 2011-11-29 13:27   标题: 读经的目的-转自赤壁幽谷

  督导儿童读经,重在立身行道。所以我们作为家长的要尽量避免读经教育的短视性和功利性。最起码在童蒙养正阶段应如是,孩子的人生规划那是孩子以后自己的事,因为各种机缘的不同,孩子以后的路也不可能按照我们给他的规划而走。我们现在最要紧的是培养他们的正知正见,培养孝心,滋养慈悲心,张扬他们的善心,这样他们的人生道路将是幸福的,这是我们目前该做的事。所以读经教育应该是爱的教育、智慧的教育,而且更是长期的教育。假如将读经教育短视化,导入功利主义的轨道,就误入歧途了。那样,我们实施的儿童读经教育将是危险的!
  http://www.37ct.com/thread-6995-1-27.html
  

  正知正见,没有经典,多么难啊,妈妈的感叹!

linlin124 发表于 2011-12-13 11:28:25

作者: linlin124    时间: 2011-11-29 14:49   标题: 5年半的教育心得-----纪念我姑娘今天上学

5年半的教育心得-----纪念我姑娘今天上学

转自里仁前辈 2010年的帖子

最近一段时间很少在论坛上发表一些关于教育方面的贴子,也很少回贴。我认为我该说的都说完了(以前有贴子),并且大家有时提的问题都是一些梢枝末结的一些东西,我也不想去参与这些问题。


孩子都很好教育,最难教育的是家长。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家长,这个很难办。家长都是成年人,有自已的思维,有自已的主见,很难去改变他们。最重要的是,每个人的惰性都很强,家长为了自已的孩子可以牺牲生命的很多,可为了自已的孩子,能抽出时间来好好学习,并且付诸于实践的就太少了。


教育的根本,并不是去找一个好的老师,或者去找一个最好的教育方法。任何的人、任何的方法,都不可能替代孩子父母(或者带孩子长大的人)对孩子的影响,这也就是我常说的家教。没有任何一种好的教育方法,可以代替家教的,包括读经教育。我之所以说这些,就是想提醒家长,教育孩子不要本末倒置。


我们以经典教育为例来说,不知大家想没想过,我们让孩子从小一直背诵,这种教育方式首先解决的什么问题?不知有几个人想过这种问题,教育首先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我个人认为解决的是人的惰性!惰性不除,人是不可能会成功的。没有什么事情,需要智商150的人来做。爱迪生、陈景润如果非常懒惰的话,他们也不会被大家所认识的。读经更困难,因为读经不只是需要克服孩子的惰性,更为重要的是家长的惰性也要克服!所以,能坚持下来的人特别的少。并不是方法不好,也不是孩子学不会,而是能坚持下来的家长太少了。

以上零散地说了一些心得,今天写贴子的目的,是因为我姑娘今天终于上学了。所以,发此贴标记一下,以后有个纪念。


我姑娘2001年12月份生人,10个月大去本地第一家早期教育幼儿园。2岁零10个月从幼儿园退学,回家自修。2008年9月份应该上小学一年级,我只是给她报了学籍,期中期末考试参加,平时在家自修。今年3月1日之所以上学,并不是我想让她去学校去学习应试教育,只是她一个人在家学习,实在是太寂寞了。所以,我们夫妻商量之后,决定让她每天上午在家接着自修,下午去上学校学习。
5年半的自修,主要是以中英文经典诵读为主。学校的课程,2008年9月份以前,每天学习的时候不超过30分钟。2008年9月份以后,每天不超过1个小时。


中文的诵读,头四年主要是大量地背诵,后1年半基本上停止背诵,以复习为主。

5年半的学习时间里,中、英文背诵书籍如下(我们用的是厦门绍南的教材):
《学庸论语》(全本)、《老子庄子选》(全本)、《孟子》(总计7章,背诵4章)、《易经》(全本)、《中医养生启蒙》(黄帝内经的头5章)、《唐诗三百首》(能背诵约1万字,其余熟读)、《孝弟三百千》(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心经》、《佛说阿弥陀经》、《大悲咒》、《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英文:《英语1000句》(全本背诵)、《仲夏夜之梦》(熟读三分之一)

以后的课程安排:
中文背过的要不断复习,并且想再新熟读一些经典,比如《伤寒论》等。英文背过的要不断复习,《仲夏夜之梦》争取学完,但现在主要以背诵单与英文的阅读理解为主(不涉及到语法)。
小学的课程,我采取的方法是一直学,而不是象别人那样抽出一段时间来集中学习。现在数学已学到4年级的教材,语文只是跟进正常的教学进度走。

除读经外,还学习书法(软笔、硬笔),其余的都不学习。想深入一门,争取有成就。背诵、书法之外,就是带着孩子玩,夏天主要去公园,冬天主要是滑雪,孩子喜欢读书,但是我们不敢让她看太多的书,主要是怕眼睛近视,每星期基本都去书店看看。

至于心得,没有什么特殊的,赤壁幽谷师兄写的我都赞成,除此之外就是坚持,别无他法。不过,想提醒家长,5岁之内最好不要指读,对视力影响很大。5岁以后,只要适当的指读就可以了。切不可看书过早,对视力影响非常不好。有些事情是虚荣心在做怪,比如我的孩子几岁就会看书。这些事情不要攀比,读书太早,孩子的视觉未发育成熟,近视的会比较厉害。

我姑娘从小做过杜曼的点卡、阅读、百科的训练,做过殷红博的关键期潜能开发训练、日本七田真的右脑开发训练,那些东西我都很认真地研究过,并且专门去学习。比如为了学杜曼的东西,我专程去北京2次。不过,现在看来,好象没有特别的必要去做那么多的训练,读经基本上是够了。所以,家长不可好高务远,最简单的往往是最好效的。


我的其它教育观点,在论坛里都有贴子,在这里我也写不出更好的东西。教育不难,难的是坚持,关键是方向要正确。目前的家长都喜欢从众,别人怎样做,我就怎样做,这样非常的不可取,要自已去脑筋,孩子是自已的,我们要对得起他们。


没有高深的教育理论,我只是在说实话,希望对各位家长有帮助。

对网友的回复:
你所问的问题不难解决,最重要的是您对经典诵读的态度。如果你的态度能提升到很高的一个层次,那你自已肯定就会有好办法的。看您的描述,您对经典教育有的只有热情,缺乏的是认可。试问,哪个家长会因为孩子不爱去医院,就不带孩子去医院?不爱去上学,就不让孩子去上学???我说的是实话,很尖锐,希望你能明白一些东西。

我认为,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他并不懂什么是理想、人生。在这个时候,他的人生之路需要你来帮助指明方向。我想,好象没有一个孩子会喜欢去读经?就象没有一个农村孩子生下来就喜欢去种地一样。习惯就好了,当读经成为一种习惯,就象天天要吃饭、要睡觉一样,就没这么多的麻烦事了。关键是你能不能提高到这种认识程序?

所以,再重复一次,如果你很认同读经,你的孩子就会去学了。你可以直接告诉孩子,读经这件事,是每天都要做的。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你都要做,并且你要做好。天天坚持,天天读的时间短都不怕,看看东风能压倒西风,还是西风能压倒东风?关键是你的态度。不过,如果同时有几个孩子一起读,会好一些的。但,这也不是最重要的

[ 本帖最后由 linlin124 于 2011-11-30 09:18 编辑 ]

linlin124 发表于 2011-12-13 11:31:21

作者: linlin124    时间: 2011-11-30 12:52

  鑫儿的论语进行到“为政第二”,还算比较顺利,早上读一半,晚上读一半,现在听音听到中音F.外婆外公配合白天读邓石如篆书和听音,真是感谢他们。
  今天早上鑫儿读了二十二句,她一边玩着一边跟着读,也不觉得读了多少,我就顺势多读了几句,我想周末可以趁热打铁,争取把“为政第二”一次读完。小孩一边读着一边玩着,看似不专心,效果还是很好的,这段时间读下来,她现在没事也会嘴里念叨几句论语里的长句,在以前,虽然听了那么多遍,但是从来没有主动说过,像是三字经这些琅琅上口的,时常会念几句,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读,是她主动的参与,调动的感官更多,小孩什么时候能读是他自己的奥秘,但是能读了以后读起来配合听,比单纯听的效果好很多。而且可能是从小听的缘故加上妈妈的热爱,鑫儿读的时候没有怎么抗拒的过程,一下子就读起来了。现在时常一边玩一边读,有时要常常催一催,只要大人不以为意,她也是不以为意的,我就像牛皮糖一样,催着催着也就读完了,实际情况往往是开始要催两下,越读到后来声音越响亮,跟读越爽快,最后一句往往是最响亮的,中气十足,哈哈!然后我理所当然大加赞扬她,她则哈哈大笑,拍手表扬自己,可爱极了。

[ 本帖最后由 linlin124 于 2011-11-30 13:02 编辑 ]

linlin124 发表于 2011-12-13 11:32:15

作者: linlin124    时间: 2011-11-30 13:11

  对于自己的反思:反思是为了更好教育下一代,而非怪罪父母,这是命运所限,谁也怪罪不得,自己努力才是正道。
一.家里有什么好吃的要分成几份,每人一份,外婆总要把自己的给鑫儿,我很反对。长此以往,她会觉得理所当然,没有感恩心,以后不给她反而起怨恨心。外婆反对这个说法,说我小时也是这样对我的,你没有感恩心吗,我说是的,没有,接触净空法师前我觉得我真的没有感恩心,什么都想着自己的,不大想着父母。我有个亲人是个典型的例子,常听我妈说以前有什么好吃的大家都让着他,给他吃,结果成人以后大家都觉得他没有感恩心,只考虑索取,不考虑付出,小时是一颗糖,长大了就是更大的利益,他会觉得什么都应该是他的,别人都是应该让给他的,这样的思维方式只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的逆缘,所以我不希望鑫儿是这样的,从小就要注意,用这个社会的规则对待她,而不要总给她特殊待遇。

二.机缘巧合,我从小读的书很多,但都偏于故事书,自我感觉很明显,重情节远大过重描写,看小说一路情节看下去,描写一般跳过,这样的好处是看书很快,坏处是对作品的文学性吸收很少,而且思考没有深度,流于肤浅,很多名著它的小说情节只是它的价值的一部分,而且深意往往在一些描写中,看书快和多的价值很有限。阅读多的好处虽然是明显的,但以我现在想来,如果读经可以更好,思考可以更有深度,而不像自己这几十年来看的书层次不高,对于个人的修身养性来说,作用非常有限,特别是一些言情书,在小学就涉猎很多,初中已经不想看了,虽说自己自认为定力足,部分是有正知正见,但不得不承认,负面影响是有一些的,言情书中都有意无意地宣扬这样的情况,书香门弟的大家闺秀往往内心并不好,或者很冷漠很教条,而一些没有读过很多书的女子,品味也并不高的,反而又热情又有意思,然后书中男主角往往喜欢这样的女子,这样的导向并不好,我现在认为,也许她的本意不是如此,可是十几岁的女孩子读这样的书,如果没有坚定的主心骨,很容易受其思路影响,觉得女子读书是没有用的,多读书只会让人变得冷漠和不可接近,要会搞怪,会玩乐,会把生活弄得丰富多采才有人喜欢,现在看来,多么错误啊。将来我不想让她过早地接触这些,且我认为妈妈当时对我有所管束这些书的阅读是利大于弊的。据妈妈现在所说,她当时认为我什么也不懂,看看也无所谓,我现在告诉她,我懂的,但是可能不像成人理解的那种懂,没有生活阅历,不能从更高的层次,带着自己的思考,批判的眼光去读这样的书,反而受书的影响。为什么要读经再读史,原因可能也在于此吧。
--------------------------------------------------------------------------------
作者: linlin124    时间: 2011-11-30 13:20

  初中的插曲:当时有位老先生很喜欢我,想教我古文观止,我去读了两天,还是贪玩心重,没有坚持下去。妈妈对我一向比较自由的,也随我去。现在我想来真是痛苦流涕,悔不当初。妈妈说,当时没有这个见识,只知道教教唐诗,早识点字,看我也挺优秀了,如果当时看到读经理论,恐怕还是会软硬兼施让我读点古文观止。初中,我想已经很懂了,都不用来硬的,只要有人跟我认真讲讲这个道理,想来我是能接受的。没有这样的人,所以,还是命运所限。

  因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每每看到不能强迫孩子,要凭孩子的兴趣,我总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现在想来,强迫也好,不强迫也好,打也好,不打也好,一切都取决于家长见识,把自己提高了,更接近人性了,自然会做得更利益于孩子。

linlin124 发表于 2011-12-13 11:32:51

作者: linlin124    时间: 2011-11-30 15:31   标题: 推荐:中国古典音乐历朝黄金年鉴

推荐:中国古典音乐历朝黄金年鉴
《中国古典音乐历朝黄金年鉴》本辑为单张发行的《中国古典音乐欣赏》系列的豪华典藏合辑版本。是以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历朝音乐作品为基本线索的普及性音响制品。全国首创第一黄金版本。建立比以往同类音响制品出版更高的学术标准,选题上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意识,编选上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技术上具有较高的质量标准。不仅能满足广大音乐爱好者的需要,同时也适应中国音乐史教学的基本需要,在应用上直接服务于国民音乐教育而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极具收藏价值,一册在手,中国古典音乐精髓尽在掌握中,方便享听欣赏。除了个人收藏鉴赏外,还可以作为礼尚往来的赠礼佳品,共显文化品位,共受中华经典文化的滋养熏陶,同时传继民族高级文明。

◆ 总序作者:修海林——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中国音乐史学会常务副会长。
◆ 历朝音乐状况概述、珍稀曲谱曲种歌曲重点推介、古典乐器介绍,专辑曲目一一扼要赏析介绍。
◆ 所有文字内容为中英文对照,中文为繁体。
● 开本:方正典雅,书香十足,具有典籍的厚实厚重感。尺寸:26.5CM X 26CM X 3.2CM
● 设计:仿古装帧排版,高雅质朴,古色古香,传统文化图像完美结合现代视觉艺术。
● 载体:6张高精CD+32页精美画册

先秦·汉魏六朝-《古乐遗响》
01 楚商(曾侯乙编钟与乐队)
02 哀郢(埙与乐队)
03 流水(古琴独奏)
04 屈原问渡(曾侯乙编钟与乐队)
05 楚歌(埙与乐队)
06 胡笳十八拍(琴曲演唱与琴箫伴奏)
07 幽兰(古琴与编钟乐团)
08 梅花三弄(古琴独奏)
09 酒狂(古琴独奏)
10 广陵散(古琴独奏)
11 原始狩猎图(骨哨与乐队)

唐-《霓裳羽衣》
01 春莺啭(壹越调,原唐歌舞大曲)
02 倾杯乐(弹拨乐, 据《敦煌曲谱》抄写同名乐谱改编)
03 撒金砂(合奏,据《敦煌曲谱》抄写同名乐谱改编)
04 霓裳中序第一(器乐合奏)
05 阳关三叠(古琴独奏)
06 菩萨蛮(歌曲演唱)壹越调
07 离骚(古琴独奏)
08 玉树后庭花(歌曲演唱)
09 王昭君(筝齐秦)(大食调)
10 春杨柳(丝弦合奏)(平调)
11 泛龙舟(水调) 笛子独奏
12 剑器浑脱(筝独奏) 般涉调
13 酒胡子(壹越调) 丝弦合奏
14 大漠抒怀(筚篥与乐队)
15 秦王破阵乐(编钟乐队与歌队)

宋-《杏花天影》
01 潇湘水云(古琴独奏)
02 鬲溪梅令(合奏,谱见《白石道人歌曲》)
03 杏花天影(词调歌曲,谱见《白石道人歌曲》,人声演唱)
04 玉梅令(合奏,据宋词人范成大之谱曲改编)
05 惜红衣(合奏,双声调)
06 醉吟商小品(词调歌曲,人声演唱)
07 暗香(合奏,谱见《白石道人歌曲》)
08 疏影(合奏,谱见《白石道人歌曲》)
09 越九歌·帝舜楚调(词调歌曲)
10 角招(合奏,谱见《白石道人歌曲》)
11 徵招(合奏,谱见《白石道人歌曲》)
12 扬州慢(词调歌曲,谱见《白石道人歌曲》,人声演唱)
13 长亭怨慢(合奏,谱见《白石道人歌曲》)
14 越九歌·越相侧商调(词调歌曲,人声演唱)
15 淡黄柳(合奏,七弦琴弹奏,哑筚篥角吹奏)
16 翠楼吟(词调歌曲)
17 凄凉犯(合奏,谱见《白石道人歌曲》)
18 秋宵吟(词调歌曲,人声演唱)
19 古怨(琴歌,民乐合奏)
20 石湖仙(合奏,据祝寿词改编)

元-《潼关怀古》
01 海青拿天鹅(琵琶独奏)
02 黄莺吟(古琴、箫与琵琶)
03 乌夜啼·石榴(琴歌)
04 纳西古乐·白沙细乐套曲(乐队与声乐)
05 窦娥冤(古琴、箫、琵琶)
06 诸宫调董解元西厢记·凭栏人缠令(《美中美》《大圣乐》唱段)
07 诸宫调天宝遗事·马践杨妃(《滚绣球》唱段,人声演唱)
08 九宫大城(《风雨像生货郎旦》(九转货郎儿)四转、五转、六转 唱段)
09 潼关怀古·山坡羊(元散曲,人声演唱)
10 事林广记·愿成双令(唱赚 配元顾德润《忆别》散曲词)
11 秋思·离亭宴(元散曲,谱据《九宫大成》,人声演唱)
12 闺怨·翠裙腰(元散曲,谱据《九宫大成》,人声演唱)
13 题西湖(《十八拍》《阿纳忽》 元散曲,人声演唱)
14 窦娥冤·斩娥(《滚绣球 》戏曲唱段)

明-《洞庭秋思》
01 洞庭秋思(古琴、箫、二胡合奏)
02 阳春(古琴独奏)
03 渔歌调(琴歌,据琴谱《太古遗音》改编,人声演唱)
04 湘妃怨(古琴独奏)
05 傍妆台(萧与乐队)
06 佩兰古琴(独奏,据《春草堂琴谱》改编)
07 朝元歌(中国民族器乐演奏团演奏)
08 乌夜啼(古琴独奏,据《神奇秘谱》改编)
09 良宵引(古琴独奏,据《神奇秘谱》改编)
10 琵琶记·口契糠(《孝顺儿》南戏唱段)
11 浣纱记·打围(《醉太平》昆曲唱段,中国京剧院演唱)
12 玉簪记·琴挑(昆曲唱段)

清-《平沙落雁》
01 沧海龙吟(合奏,又名《苍江夜雨》)
02 平沙落雁(古琴独奏,据《学琴丛书琴谱》改编)
03 凤凰台上忆吹箫(琴歌,据清《东皋琴谱》改编)
04 秋风辞(双管独奏,据清《东皋琴谱》改编)
05 板桥道情(琴歌,据清《望山堂琴谱》改编)
06 行街四合(丝竹合奏,据清代民间乐曲改编)
07 弦索备考·清音串(合奏,《弦索备考》13套乐曲之一)
08 霸王卸甲(琵琶独奏)
09 夜深沉(京胡与乐队)
10 十面埋伏(琵琶独奏)
11 弦索备考·十六板(合奏,《弦索备考》其中一部汇集谱)

linlin124 发表于 2011-12-13 12:11:14

作者: linlin124    时间: 2011-12-1 13:51

教授的回复要常看常新,今天看到一段,与我想法相应,贴来此处。

季謙:
下面引用由drucker在 2010/07/02 08:16am 發表的內容:
学童,刚过四岁,已经读九个月,不指字,上课总是东看西瞅,甚或不经意会于课堂上睡着觉。其他同学仍是正常读书,然而到要检查进度时仍是其第一个可以将书中内容背出。 ...常思若其可以指字,认真跟读,盖其成就将不可估量。
我譅為這個小孩的表現是對的,
drucker 的希望是不對的。
不「專心」而能學習,乃小小孩之天性,此天性維持愈久,可能能是愈有智慧。
開聰明者,必「專心」--集中心力,才能學習,亦即用「意識」來學習,其所吸收資訊的能力就減弱了,而且資訊也不能進到生命的深處了。
所以,我常說,一個人自從開始用注意力學習時,就沒有大希望了。
一個人初生到世界來,是老天的力量幫他在學習,所以一生重要的本領都在很早期時,不費力的完成了。大人必須「注意」才能學習,那是很笨的一種學習方式,這時老天己經不能幫他了,他只是用人的力量在學習,人的力量又有多少呢?
學校自小學開始,即很注意「注意力」的訓練,有的幼稚園已經開始訓練專注力,那是逼迫孩子早熟,是扼殺孩子的天真,恐怕弊大於利,所以我近來常警告家長和老師不要太拘束孩子,包括不要太要求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不要太要求孩子讀書指字,不要太要求孩子及早認字。
一個孩子到六歲才把漢字二三千字認完,不嫌晚的。
所以,六歲之前,不必太要求指字讀經,因為指字,一方面會傷眼力,二方面,會增長注意力,都不是好事。
但我這樣講,也不是故意要他注意力渙散,而只是不要太強調。
也不是都不指字,而是不嚴格要求,稍微要求指一下,指得多少,指得對不對,不在意就是了。
又,也不是拒絕認字,而是不要攀比,不要因為孩子認字多,家長老師就沾沾自喜就是了。認字是長遠的事,讀經久了,年紀到了,自然認完該認的字。
讀經背誦為要,其他都可含糊過去也。

所以,思前想後,反覆自我設想,論證,結論是:抾除百年恐懼感是第一要務,至於識字效果打折扣,其實,終究也還是能識字的,只是延後三個月半年,最多一兩年,那是無關緊要的.因為對不識字的小小孩,最重要的是多聽就會背,只要會背,讀經的成效就達到百分之八九十,識字只是讀經附帶的功能.何況一般學者要兒童提早識字的理由是要他提早閱讀,提早表現聰明才智,而真正認真讀經深意的人,是不鼓勵孩子看課外書的,不願意太早讓孩子表現聰明才智的.如果不需要提早閱讀,那,提早識字的意義就不大了.
當然,能識字才能閱讀,而閱讀也有相當的意義,所以吾人也不是故意禁止孩子去識字,去閱讀,只是教育的重點不在這裡.如果用的是注音本,老師和家長偶爾提醒孩子要看字,也就夠了,因為識字是人類的本能,而且喜歡閱讀也是人類的天性使然.
有的學者認為教會孩子識字很難,教孩子喜歡閱讀更難,所以國家的教育把識字和閱讀視為大工程,擺下大陣仗,不知費了多少時間和金錢,還不能如願.我卻認為讀經讀多了,要孩子不識得字才難,識了字,要孩子不喜歡閱讀尤其難上加難.
所以,何者為難,何者為易,見識眼光不同,答案便不一樣.



  目前也是没有特别要求鑫儿识字,想着用耳朵把论语先读下来,如果能背就更好,不能就再读,到大一些都背熟了再渐渐看书认字。这样也许对眼睛会好一些。

[ 本帖最后由 linlin124 于 2011-12-1 14:40 编辑 ]
--------------------------------------------------------------------------------
作者: linlin124    时间: 2011-12-2 17:21

      看到很多妈妈都做了表来记录读经进度,我也根据自己的计划,做了一张跟读进度表,打算贴在墙上,每一遍都作个记号,大家都能看到,包括鑫儿自己,或许会增加她一些成就感。对于完成全书的多少部分也有个一目了然的印象。
  这张表是根据每篇跟读20遍即往下的计划制订的。

linlin124 发表于 2011-12-13 12:11:38

作者: druckerlou    时间: 2011-12-2 21:44




QUOTE:
原帖由 linlin124 于 2011-12-1 13:51 发表
教授的回复要常看常新,今天看到一段,与我想法相应,贴来此处。

季謙:
下面引用由drucker在 2010/07/02 08:16am 發表的內容:
学童,刚过四岁,已经读九个月,不指字,上课总是东看西瞅,甚或不经意会于课堂上睡着觉。其他同学仍是正常读书,然而到要检查进度时仍是其第一个可以将书中内容背出。 ...常思若其可以指字,认真跟读,盖其成就将不可估量。
我譅為這個小孩的表現是對的,
drucker 的希望是不對的。
不「專心」而能學習,乃小小孩之天性,此天性維持愈久,可能能是愈有智慧。


..

以上正是我家孩子的例子,我印象深刻。目前仍在学习认字。且是全日认字。

永强写于梧桐山
--------------------------------------------------------------------------------
作者: druckerlou    时间: 2011-12-2 21:46




QUOTE:
原帖由 linlin124 于 2011-12-1 13:51 发表
目前也是没有特别要求鑫儿识字,想着用耳朵把论语先读下来,如果能背就更好,不能就再读,到大一些都背熟了再渐渐看书认字。这样也许对眼睛会好一些。


记下来容易,忘记也容易。复习是必要的。如果不认字,他根本 不会自己读,是一大问题。

所以拼音和认字都是需要学的。启蒙不可忽视。
--------------------------------------------------------------------------------
作者: druckerlou    时间: 2011-12-2 21:51




QUOTE:
原帖由 linlin124 于 2011-12-1 13:51 发表
教授的回复要常看常新,今天看到一段,与我想法相应,贴来此处。

季謙:
下面引用由drucker在 2010/07/02 08:16am 發表的內容:
我卻認為讀經讀多了,要孩子不識得字才難,識了字,要孩子不喜歡閱讀尤其難上加難.
...

我女儿将《学庸论语》过百遍,《孟子》过了一半的百遍。 由于 不认字,对有字的内容都反感,根本不看。因为她不会。读经一年后甚至开始不喜欢读经。从去年八月转变后近一年多来的改变学习方法才稍好些。

从个人的经验出发仅建议楼主要从认字启蒙开始。不要直接读大部头的经典。

linlin124 发表于 2011-12-13 12:12:17

作者: linlin124    时间: 2011-12-5 11:14

  谢谢druckerlou,我的孩子还小,对于大一些的情况确实不了解,您的经验很值得思考。
  认字启蒙是也要做起来,只是似乎鑫儿对文字不是很敏感,也是我下的功夫还不够,还是要坚持每天识几个方块字。
  三字经,弟子规已自己差不多听会只是没有系统地读,时常自言自语,这些如果辅以大字指读应该还是可以试试。和论语一起做起来吧,毕竟论语现在也算读上状态了,并形成习惯,一时要不读也是可惜。
  周日在家中作了一些布置,把家里的字帖找出来,摊开摆放起来,一是增加一些书法的元素,二是希望鑫儿对字有一些感觉。名画已贴了很久,唯独忘了字帖也可以这样放,沉睡在柜子里许久,真是粗心。
--------------------------------------------------------------------------------
作者: 子云008    时间: 2011-12-5 13:34

鑫儿妈妈对宝宝的教育很用心的,各方面都顾及到。

    识字确实可以用“字卡+大字指读”的方式,对听惯经典的孩子来说,应该是顺理成章,不太费事的。
    我们从三个半月之前开始这样做,现在她认得超过800字了,弟三千唐诗之类都是自己指读,非常喜欢。

    《论语》,仍然可以这样听着呀,不妨碍的。(我们每周听经典音频和指读蒙学材料是分开的,各不妨碍)
--------------------------------------------------------------------------------
作者: linlin124    时间: 2011-12-6 16:50

  鑫儿的“为政第二”基本进入一天两遍的阶段,每遍大约要花半个小时,上午急匆匆要去上班,读的状态比较一般,时常读不完,需要外婆再补读。晚上的一遍因为和鑫儿爸三个人坐在一起读,效果比较好。当然,当中各种各样的闲话很多,她不会专心于读这个,一会儿扯这个,一会儿扯那个,让人又急又忍俊不禁。不过我和鑫儿爸这点都不会太介意,想着还小,只要她扯完了继续跟下去就行了。就当磨炼耐心了。

  只是,常常要故意读错,因为是跟读,所以明显是调皮故意读错的,我尽力耐心地给她纠正,但是一遍遍地总是不改过来,我比较介意的是,如果读错的次数多了,可能会影响她的记忆,将来真的以错为对了,要纠过来又要花一番功夫。

  听音进行到中音A,不测试,只是做罢了。

  我该不该严厉一些呢,时常思考一些对孩子的做法,有时真是左也难,右也难啊!比呆呆地读经难多了。还是智慧不够啊。

[ 本帖最后由 linlin124 于 2011-12-6 16:52 编辑 ]
--------------------------------------------------------------------------------
作者: linlin124    时间: 2011-12-6 17:18

又从春花姐的楼里搬了点过来,有些问题当初没遇到看过也没上心。

不认字确实是个困扰人的问题,宝宝小,好动,又需要看护,这时是比较乱的,我完全能想象会是什么情形,因为我也是从那时过来的呀。只是不大容易表达,如果是看着孩子的具体情况让我说说,这样就比较容易了,有这种困扰的,我看还有“小小小1008”妹妹,轩儿妈妈在教阳儿时,也是先教百家姓等,可能也是为了认字吧?这确实是个困难。那么我就试着说说吧。
教认字也可以单独教,认了一些字后,再读经,也可以不必单独教,就边读边教,从孩子能看书开始,就让宝宝拿着书,能指字的话认的就快一点,不能指字认得就慢一点,这个其实是无所谓的,只要宝宝能开口并看着书读,慢慢就都会稀里糊涂的认识,而认字只是读经的附带部份,这个意思不是说认字不重要,只是说没有大量读重要,但是不认字又影响大量读,那怎么办呢?我的想法是这样:
分解一下,这里面有几个问题:一是张口读、二是看书、三是认字,张口读是最重要的,看书是其次的,认字是更其次的,其次的意思不是不重要,而是说可以缓一缓,一点一点来,在孩子能张口读的时候就让孩子张口读,这样孩子越熟悉就越喜欢,孩子能看书的时候就让孩子看着书,虽然一开始是瞎看,头三十遍的时候,孩子有时候看有时候不看,您就尽量要求孩子看,这次不看下次还要求,每次都要求,该翻页了就提醒小孩子,每次翻页都提醒,经常拿着孩子的小手指一指,等等这些方法,您还可以再发明些方法,但是归宗是一个,就是让孩子多看字,多看正确地字,一定要有耐心,这样一本书分篇读完三十遍后,孩子如果看书看得多的话,就会认识不少字了,同时对这本书就有点熟悉了,这时全篇复习,妈妈还是以这种方式来领孩子读,一天能读多少时间就读多少时间,尽量多读,但是不要少于一个小时,一般读到七八十遍的时候,孩子就会认识这本书一半的字,并且孩子大部分都会背了,这时可以让孩子指字自己念,他不指也没关系,有时孩子念着念着就丢了,这时您鼓励孩子自己找,实在找不着,就告诉他,不必发火、较劲,就这样,在孩子读完这一本书300后,基本上这本书的字就都认识了。妈妈们都爱看这样的效果,其实这不是最主要的,这300遍的功力是主要的,以一个两岁开始的小孩子为例,假如一年半能这样读完第一本书《论语》的话,在3岁半的时候,自己就可以进行第二本书了,孩子就养成了读的能力,这时妈妈就可以省心了,这多简单呀,在这个“攻关”的阶段,您只做这一样,每天念兹在兹,诚心而做,您可以边读着这一本书边听英文,使劲听,大量听,可以不听中文,中文就读着越过去,这样就良性循环了。等这一本书拿下,不过才是4岁5岁的小孩子,他已经有能力读书了,而您看看,现在的大学生有这样的能力否?现在的高中生有这样的能力否?


  这样认字也是一种方法。只是如果孩子小,要打大一点的字,用现成的书有点怕字还是太小,伤眼睛。
--------------------------------------------------------------------------------
作者: linlin124    时间: 2011-12-7 12:33   标题: 关于故意读错的回复

又找到了春花姐的回复,看来这个楼还得好好学习。考虑先睁只眼闭只眼,也许她没劲了就不会故意读错了。


这段时间,顺顺读书时,喜欢用变音,比如平舌音读成卷舌音,我感觉她是故意的,所以总是纠正她,而看她好像又是真的不知道的样子。以前她是不会这么读的,也不知为什么。
====================
我的经验是,小孩子往往您越注意的地方,她越故意,您就淡化一下,睁一眼闭一眼,用不了多久她就应该不这样了,如果时间很长还这样,您再纠正也不迟。
--------------------------------------------------------------------------------

linlin124 发表于 2011-12-13 12:12:51

不得不感叹,妈妈能在家里带真是太好了。效率上很明显。
  进入八佾第三,平时上班只能晚上跟读一遍,早上总是来不及。而周末在家里定定心心,如果没有其它事干扰,能读上三四遍,平均每遍起码二十分钟,这样总算也要一小时了,而且时间上也可以延长,那么小的孩子还不会讲条件,有时给她加一点也没有问题。
  重要的是,一天读三四遍,反而状态都比较好,跟读很顺溜,特别是后面几遍,可能比较容易进入状态,而每天读一遍,反而拖拖拉拉不爽快。

linlin124 发表于 2011-12-13 12:14:16

把几篇好的转帖也搬到楼里来。

轉貼自 http://www.hanminzu.com/bbs/disp ... D=74962&page=22

按:崔元章老先生,1923年生,現在受聘擔任河南少年先鋒學校國學經典誦讀指導老師.他小時候斷續讀過四年私塾,背會了九本書.現在仍能背得滾瓜爛熟.小時侯的聖人之教,伴隨他度過了當右派挨批鬥的苦難歲月.

過去他在小學教書,從不敢說自己讀過孔子的書,更不敢背出來.即使這樣,仍然迫害不斷.退休後趕上了"改革開放",他四處覓友,尋求同道,希望儒學復興.

十幾年過去了,"儒家"就像"珍稀生物"一樣,真是難覓呀難覓.後來,我們發現了他,把他當作"國寶"敬重.他為我們背誦<大學> <中庸><論語>,我們聽了,有的說是"中原古韻",有的說是"河洛之聲".我們到他家裏去,四壁空空,冬無取暖爐子,夏無電 扇,但他和老伴卻生活得很充實,平靜而安適.我們問他夏天熱了怎麼辦?他說"到太陽底下曬一會兒",冬天冷了"去外邊放風箏".他在家裏,或書法習字,或 裝裱字畫,或關起門來朗聲誦讀<四書><五經>.他住在四樓,從街上買回一袋面,用自行車馱到樓下,然後把大袋分成小袋,搬到樓 上去."買小袋唄?""大袋便宜."他說."前幾年還能一氣扛上去,現在得上一層歇一歇了."他又說.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儒家精神的頑強生命力和浩氣 正氣.

下面是崔老先生給先鋒學校校刊寫的一篇文章,介紹他小時候是怎樣讀私塾的.供借鑒.

我的私塾生活         崔元章

我從八至十四歲,斷斷續續上過四年私塾.

在私塾裏,絕大部分時間是讀書.凡讀書必須背誦.每天上午,走進學屋,即向老師背誦前一天所讀的書.之後,老師另教新的內容.其法是:師生同用手指著字, 老師念一句,學生跟著念一句.其量是老師根據學生的能力而定.重複教四遍,學生就到自己的座位上讀.讀至會背,去向老師背,老師再教新的.背多少遍,因人 而異.讀到大約十一點左右,老師示意停止,開始寫字,直到中午放學.

下午,仍是寫字,老師看作業交得差不多了,示意讀書.進行仍如上午,直到放晚學.學生吃過晚飯,複讀一天所讀的書.

第二天雞叫頭遍或二遍即起床讀書,直到熟背.每天如此,除大小便外,不出學屋,也沒有休息. 在一個屋裏,有十幾個學生,或二十幾個,不等.老遠就能聽到書聲琅琅.因為個人都在聽自己的聲音,用心記憶,彼此之間,沒有妨礙.

每一本書讀到一半時,老師讓返回復習. 一次背初讀時三天的量.每天共復習多少,也是依各人的能力.復習完,再復習第二遍,每次背初讀時九天的量.復習完,再一次背完半本,讀完下半本,仍如前複 習.待背完下半本,要全本合在一起背.這次復習,一般要四天.這次背,老師要提,提到哪,都必須接著背下去.如提某章節的第一句,比較易接.如果提某節的 中間一句,甚至末尾一句,則不好接,但都必須能接,才算背完這本書.接著再讀新的一本.

讀完幾本書以後,為了不遺忘,老師要學生既讀新書,有要帶著復習已讀過的書.有的帶一本,有的帶三本或 更多.不僅帶經書,有的還帶古文唐詩等,以擴大知識範圍.初上學的時候,覺得比自己大的學生,大學長二學長,老師,讀書背書都特別好聽,並且輕鬆自在,那 情景是怎麼得來的呢?沒見人問過也沒聽老師講過.但當讀完幾本書後,自己就慢慢也成了那樣子.速度快慢隨己,聲音高低隨己,抑揚頓挫隨己.所以常有在上學 放學的路上,在田野看莊稼的時候,就情不自禁放聲背起書來.在私塾裏,一直讀呀背呀,天天讀,月月讀,年年讀,我們也不厭煩,並且越讀越喜歡讀,越讀越聰 明.本來有些躁氣的人,讀了幾年書,竟能不自覺地沉靜了.常聽老人們議論學生說:"你看某某,滿臉書色."這可能是<孟子.盡心>篇說的:" 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脺然見於面,盎于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還有點象易經坤卦六五的文言說的:"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 於四肢,發於事業,美之至也."(轉自《華夏復興論壇》,作者步稀)

linlin124 发表于 2011-12-13 12:14:36

2011年11月05日 04:11
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丽
http://news.ifeng.com/opinion/so ... 05/10432552_0.shtml

时下,许多人质疑,民国时期为什么能出一批思想文化学术领域的大家,而今天少见?

笔者以为,除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跟当时的教育格局有关。

据资料统计,1922年,南京有私塾五六百所,广州有一千多所,全国加起来有一万多所,遍布广大乡间的三家村式的蒙塾更是无以计数。从数量上说,远远超过当时全国的新式小学,形成蔚为大观、新旧并存的格局。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初。

那么,这一格局对当时的人才成长起了什么作用?

检索史料,我们发现一个有意味的事实:民国时期的那一批文化大家,童蒙时几乎无一例外接受过私塾教育。陈寅恪,出身文化世家,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从小就能背诵四书五经。胡适,5岁启蒙,在绩溪老家受过9年私塾教育。周树人,6岁入塾,12岁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四书五经。钱穆,9岁入私塾,熟读中国的传统文献典籍……像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许多。他们早年所受的“落后”、“封建”的私塾教育,并没有妨碍他们日后接受新思想新文化,进而成为融通中西的一代文化巨子。而陈、胡、周三人,更被公认为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人格”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代表。

不仅如此,即便是当时培养出来的一代科学大家,也可以从他们早年求学经历中找到私塾教育的轨迹。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乃钱穆之侄,幼年时亦受其教,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功底。杨振宁幼时在厦门上过私塾,背过《龙文鞭影》等,后在清华上初中的暑期,时任清华数学教授的父亲杨武之先生特地请了清华历史系的一位高材生教他《孟子》,花了两个暑假才把一部《孟子》讲完。无独有偶,2009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原香港科技大学校长高锟,从小在上海长大,每到寒暑假,其父专门为他请一位家庭教师,指导他读《论语》、《孟子》,还有《古文观止》,并且都要背诵。

今天,很多人质疑:为什么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培养不出如民国那一代的大家?那是因为,20世纪上半叶新旧并存、活泼多元的教育格局,为他们这一代人提供了后来者再也不可能有的黄金时代;而新旧、中西两种教育的交汇融通,也奠定了他们日后成为一代学术大家的深厚根基,更熔铸了他们独特的精神气质和襟怀。

任继愈是最后一代完整接受过中国传统启蒙教育的学者。他6岁左右入私塾开蒙,9岁进当时济南市省立第一模范小学。后入北平大学附属高中念书,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汤用彤、熊十力、贺麟、钱穆诸教授。在他生前,笔者曾与他有较多交往。从任继愈先生身上,笔者真切感受到一代儒者的精神风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厚德载物,君子以自强不息”……而这样的精神气度,在当今学者身上已鲜见矣。

一个人启蒙时期所受的教育犹如文化母乳,融化在血脉里,滋养其一生。私塾教育是中国传统启蒙教育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让儿童在开蒙之初,便将根深扎在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并汲取其精华。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方能流长。这样的教育会影响一个人日后在治学上的气象与格局,以及为人处世的胸襟与境界。

今天,当我们追问为什么民国时期能出现一批思想学术大家时,不能不联系到他们早年所受的私塾教育。当然,另一方面,也与他们后来在此基础上接受的现代西方教育的熏陶有关。在民国一代大家身上,是中西合璧的教育成果。

linlin124 发表于 2011-12-13 12:14:57

转载:人才培养与家学渊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6dbebc0100xln7.html

日前见季谦先生;先生非常感慨,一是读经推广越来越难了,原来面对的是七零后家长,人心相对还干净;后来就变成了八零后,就已经逐步的不着调,再后来就到了九零后,她那里还能坐下来听你讲读经!再一个感慨就是推广读经十五年来,越来越相信读经的孩子是需要福报的,认识和见地和未来孩子的成就成正比;我举古今之例,希望家长都切实明白这些"圣贤之培养"的背后都有一流坚实的家庭,学识修养非常深厚的父亲或母亲,几乎没有例外.不要说圣贤教育,三代尚成就不了一个贵族,从来都没有自己不读书学习,深以阴德的力量,孩子随便读读经就可以成就的;圣人周公,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父子二代为圣人),孔子的父亲叔粱纥(彼祖世代上卿大夫之家,鲁国第一武士,母亲颜征在,颇具传奇色彩的奇女子);释迦牟尼的父亲,是迦毗罗卫的国王,名首图驮那,汉译净饭王;释迦牟尼自幼即受良好的教育以及各种技能的学习(释氏和老子孔子处同一时代,释氏先孔子七年去世)。老子父亲李乾是周朝的下层官吏(等级较低的贵族),使老子具有少年时期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也使得他成为周王室守藏室之史,征集、保管进而饱览了周王朝及诸侯国的典籍,为他创立学说奠定了基础。孟子的父亲孟孙激(鲁国三桓孟孙氏之后,母仉氏,著名的孟母三迁缔造者),子思的父亲孔鲤(孔子之子),庄周(宋国没落贵族)。曾参的父亲曾点(鲁之狂士,境界最为孔子之赞叹者,和儿子一起孔门学习,孔子年龄最大的学生),颜回的父亲颜路(孔子年龄最大的学生之一,和儿子一起为孔门弟子),苏轼的父亲苏洵(唐宋八大家之中和二个儿子苏轼苏辙一起独占其三),二程:理学家程颢程颐的父亲程珦(名门望族,官至国子博士,母亲侯氏聪慧异常),朱熹的父亲朱松(南宋名儒韦斋先生,大兴教育书院创办,育人无数),.王阳明(守仁)父亲王华(世族大家,状元及第),王夫之(船山)父亲王朝聘(大地主,世袭武官之家,明朝大儒,精程朱理学),陆象山的父亲陆贺生(世族书香大家,到他一代时,较为没落,亲自开塾教子),之于现代之时,马一浮,梁漱溟,牟宗三全部出身于家道殷实的书香世家;唐君毅祖父一代开始读书,为所谓耕读之家。他的父亲为前清秀才,后曾赴南京支那内学院从欧阳竟无先生学佛,并著有《孟子大义》一书。他的母亲也有相当的学养,留世有纯朴情真的《思复堂遗诗》。以熊十立,徐复观例,彼父辈再差亦是私塾先生。此之以上,非是以给诸位家长以压力,同时也是动力之来源,深切知道,凡於一流之教育不是那么轻易的,但人是可以有志气的,他肉长的,汝亦肉长的,圣贤其有种乎?不要以太多的理由为自己开脱,读书吧!努力一些,再努力一些;少一些教育的误解,多一些开明的精神;为此一新时代,为理性而奋斗,理想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成为现实的。

古今几千年来,读书人何百千万,但他主要在士大夫阶层之有条件人士之间传播读诵,孔子本身即是开平民教育之先河,而使大量的民间子弟得到教育,但要注意一个细节:精品之人材仍只出精品之家长,这给贫穷富贵没有多大关系,谓有志者事竟成,此在於综合意志精神之传习;犹以划时代人材之培养,孔子并不能培育出孔子,孟子并不能培育出孟子,老子亦不能培育出老子,庄子亦不能培育出庄子,释珈亦不能培育出释珈,而这样的人材都是匹夫匹妇培育出来的,但你一定要清楚,这应该是什么样的匹夫匹妇,他们的志向见解都非比寻常,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虎父无犬子矣.我们此一时代的人,不要把古人看的太高了,实际上,古人能做到的,我们一样能做到.希望家长着重反思季谦先生儿童读经之意义---在全人类历程最危险之时刻,我们正干着二千五百年以来历史上从来没有人干过的儿童大读经时代.如果天赋予我们此一代儿童文化之担当,此态度更应奋发图强,负起儒释道西文化会通之使命,故坚韧其思想,以大志气,舍我其谁之精神,俯仰之间,以一个天真烂漫的态度,背经下百万,必则大器晚成.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的家长应有大雄之精神,因为我已洞悉孩子好学且最终成就之秘诀;即父母家庭各方面的以身做则行为表率,你先做了优秀的父母,你的后代必定一流.

linlin124 发表于 2011-12-13 16:22:11

本帖最后由 linlin124 于 2011-12-13 16:25 编辑

      昨天跟鑫儿爸爸聊起,说陪读论语对成人而言真是一大枯燥事呢。孩子现在只是嘴跟,手脚都不停的,什么都忙活,可成人只能端正坐那里,一句句领读,常常还要催一下,重复几遍,一篇下来二三十分钟,对成人也是个考验呢,特别是现在习惯多方位媒体刺激,心一刻都闲不下来的成人,坐下来读那么枯燥的东西,要不是为了孩子,恐怕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不过常常是因为自己觉得痛苦,更是会觉得孩子是否已经痛苦不堪。有时让鑫儿开始读,她也会说不要读不要读,然后我们坚持一下,这是一定要读的,她也就读了,我猜想这段时间以来她也是觉得读这个是有些累的,特别是这个牛皮糖老妈韧劲十足,所以会尝试抗拒一下,有时我也会跟她商量,那我们睡完觉再读吧,或者出去玩一下再读等,她也总是能够接受,当然后一步肯定是不退了,这也是需要她明白诺言是要兑现的。(似乎是不平等条约,呵呵)。
       作为一个普通的孩子,不想读是正常的,想读的也是正常的,至于什么要逼一下,什么时候要退一下,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13 17:14:42

欢迎鑫儿妈。这里真的很好,是一个可以安静记录读经生活的地方。

linlin124 发表于 2011-12-19 14:33:58

本帖最后由 linlin124 于 2011-12-19 14:35 编辑

  鑫儿两岁了。  
  这段时间读得状态比较低迷,可能鑫儿过了最初的新鲜期,现在跟读起来不那么积极了,时常要三催四请的。
  考虑到年龄还小,我们不要求她好好坐,专心跟读,随便她跑来跑去,手里玩什么都可以,只是嘴里跟我们读。但是最近时常不开口,像没听到一样。
  鑫儿爸和外婆都觉得这样习惯不好,既然语言上已经能读了,应该让她一心一意跟读,但是鑫儿不肯,气氛很差。
  而我有些心软,觉得毕竟还小,能读多少算多少吧,不要太强求了,我们自己多读一些,等她再大一些再慢慢要求起来,现在那么小,吸收力很好,我们读让她听到也很好,但是可能一板一眼的执行力还不那么到位呢,不会是故意要我们三催四请的。我还是希望她读得快乐一些。况且本来也是打算到3岁再开读,既然如此,何苦这么为难她呢。也不知道自己这样想对不对。教自己的孩子读经,确实是难度颇高的一桩事。

linlin124 发表于 2011-12-20 11:39:59

   也许是开口比较顺利,鑫儿一时的变化便是让人心起起伏伏,想想真是不应该,孩子能坚持就很好了,一点一点要求起来,不可操之过急。教自己的孩子的读经确实难,但也是自我修身的考验,在此过程中,便是需要时时审视自己的起心动念,抓大放小。
无论如何,坚持是最重要的,宁可慢,不能停,每天一点两点,积累起来也是可观,随着她的语言能力逐渐成熟,这样跟读的难度应该是越来越小,需要的只是克服惰性罢了。八佾第三已跟读到14遍,鑫儿愿意的时候,居然也能一章顺下来,顺不下去的时候我们再接上,比照前段时间,进步是明显的。
能读到论语是很有福气的,在平时,我时常对鑫儿这样说,也许她还听不懂,但是我希望把这样的心念能点点滴滴传递给她。

linlin124 发表于 2011-12-22 11:21:17

 鑫儿爸现在带读慢慢进入主力状态,我有时也可以脱手做一些事,不过尽量还是两人都陪着读,以显示我们的重视。一般6点半吃晚饭,七点开始带读,正常的话,七点半能读完,我们约好,千万不能发脾气,要感谢孩子愿意配合我们,笑眯眯地要求,笑眯眯地鼓励,有时来不及了(常常也是因为大人的原因),就今天读多少算多少,明天再读,不用急着赶进度,这样气氛很轻松,七点半结束后还能一起玩会儿,其实鑫儿在读的时候也是在玩。
 
  读完了一定给她划勾让她自己看着,用红色的水彩笔,等这张纸全画满了,也是一张小小的成绩单吧。没有评价,读了就是成绩,有读就好。

  八点洗刷上床睡觉,昨天再度问鑫儿,论语是谁的话呀,之前教过几遍,每次再问起都不记得了,昨天倒是爽快地说,孔子的话,呵呵!我们说终于记得了,其实也不完备,先如此这般吧。

linlin124 发表于 2011-12-23 10:56:43

昨天晚上没有读完,饭前我抓紧时间跟鑫儿跟读了八佾第三的前二十句,想留下不多了,饭后稍花点时间就能跟读完。
没想到饭后因为一桩小事,鑫儿爸批评了鑫儿,我看来是小事,她大概什么时候发现咂巴嘴巴很好玩,能发出响声,一直在咂巴,鑫儿爸告诉她很难听,不能这样,云云,态度严厉,鑫儿似乎没有立即接受,仍然我行我素,鑫儿爸有些生气,还小小体罚了一下。我倒是觉得这是孩子一时觉得好玩,影响别人、伤害别人的事是一定要马上制止的,这样的事或许过段时间,她没兴趣了就好了,不必如此上纲上线。不过为了维护爸爸的权威,我也没有发声。这样昨天鑫儿的情绪显然有些低落,跟读积极性不高。依鑫儿爸的意见,是要读完的,我说冬至前后就早些睡吧,他倒也默认了,我想气氛不好,读得大家都很累,何必呢,还是早点睡吧,于是昨晚几乎没有读。睡前,我跟鑫儿说,爸爸是为了你好,咂巴嘴巴是很难听,也很难看的,你能理解吗?她点点头。
今天早上一起来,我就跟鑫儿说,昨天后面一小段没有读,早上我们读了吧,一般最近早上都不读,因为来不及,也有我懈怠的缘故。然后我就balabala領读了,鑫儿状态也不错,很快就读完吃早饭了。我想这样不也挺好,情绪不好的时候还是放一放吧。
鑫儿爸和外婆都觉得我在读经方面太过宽松,不过还是依了我。
想想当时是我把读经引入到我们家庭中,是我的热情感染了他们,义无反顾地要让孩子读经也是我一直坚持的,但我虽然大方向不变,想法总是很多的,被鑫儿爸戏称为一天一个想法,但他总是能把一桩事情比较不折不扣地坚持执行下去,现在有时,他的执行力比我还到位,外婆也是,说读书就好好读,其它宠着点也就算了,看起来读书方面好像目前是我最纵容着鑫儿了。。。世界真奇妙。

linlin124 发表于 2011-12-28 12:56:29

       里仁第四完成第五遍,昨天读完后,鑫儿强烈要求自己划勾,于是把着她的小手划了一个勾,她意犹未尽,嚷着还要再划一个,告诉她要再划一个只能再读一遍哦,呵呵,小家伙悻悻作罢。
  里仁也是二十六章,不过读下来比八佾感觉要少一些,因为很多章都很短。
  一篇的进程状态大约是这样,开始八句十句是士气很足,到中间开始惓怠,需要七催八请,然后到最后几句,通常告诉她快结束了,加油,然后似乎又劲上来了,跟读的速度,声音响亮程度,都上来了,最后一句是最完美的,整个家里都可以听到,也算“虎头虎尾”了。
  晚上睡前读一些诗经,最近又翻出“护生画集”,丰子恺和弘一法师图文合作的,结合里面的图片跟她讲讲小故事,尽量直接念原文,有些转换成现代文也跟她讲讲,彩色绘本固然漂亮,这些精美的黑白画也是别有风味。

linlin124 发表于 2011-12-28 15:54:35

本帖最后由 linlin124 于 2011-12-28 16:01 编辑

不知如何删除自己发表的帖子?

linlin124 发表于 2012-1-4 11:12:52

净空法师开示:
所以學佛,我們一定要記住,經教一天都不能離開,離開經教你保不住自己,你肯定被環境影響,肯定被環境俘虜。因為今天的環境太複雜,誘惑的力量太強大,名聞利養的誘惑,財色名利的誘惑,你能夠抵得住嗎?除了天天聽經,天天讀經,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沒第二個辦法。閉關不行,住山也不行,還是會胡思亂想。尤其現在,再高的山還能收看電視,電視是第一號的污染。所以,依止善知識,不離開善知識,這是最聰明的選擇,善知識就是經典,展開經卷如對佛菩薩。我們今天展開《無量壽經》,面對著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面對著諸大菩薩、夏蓮居老居士、黃念祖老居士,天天跟這些人在一起,就錯不了。一天不聽經,一天不讀經,就跟他們沒見面。三天、五天不見面,心就變了,就會動搖,你說多可怕!所以經典跟阿彌陀佛佛號是我們的護身符,決定不能離開。

  对孩子也一样,鑫儿不是那种宿慧深厚的,自发地热爱读经典的人,这个不用问别人为什么,问问自己就知道,什么样的孩子都是父母吸引来的,怀孕前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心性,自然招致什么样的孩子。一切都是有因果的。
  
  既然如此,天天读经,听经的熏陶更是重要,我心里也常常有两种思想在打架,有时想孩子每天读会不会累,我家的事实却是,每天读,状态都比较好,跟读很顺畅,如果一天分时段读上两三遍,状态更好,越读越顺畅,而这次放假停上两天,退转就比较大,回来读很长时间都不愿开口,真是神通用尽,黔驴技穷,还好后来还是开口了。昨天一天读了三遍,状态马上又上来了,量真的是重要呀。

Salsa 发表于 2012-1-6 14:12:36

学习了。。。妈妈很用心

linlin124 发表于 2012-1-13 16:30:53

今天又爬了齐妈的楼很多感慨,之前自己的宝还小,虽然几位优秀妈妈的楼都爬过,没有遇到过的终究不是很深入。

  里仁第四快结束了,慢得很,过了新鲜期,鑫儿进入抗拒阶段,我也能理解,毕竟读经没有讲故事轻松,而且妈妈陪她的时间太少了,要严格的时间也要有温馨的时间啊,不能把有限的时间全用在对决上了,可是现在她是不愿而不是不能,这个我是心里有数的,不过妈妈上班,也只能如此了。有限陪她的时间里还是要坚持与怀柔并进。
2012年五点总结心愿:

1.      希望有更多的时间陪她,再努力,艰辛啊艰辛。
2.      量还要再上去,前提是第1点要做到,否则就不上去了。
3.      自己的量还要再上去,前提还是第1点。计划易经完成100遍。
4.      不要求背诵,只要开口念。
5.      顾虑视力,不要求指读。先用耳朵和嘴巴混熟,啥时指读,且行且看。

elvier 发表于 2012-1-14 01:18:33

比我家宝小一个多月,读经却早了那么多,我家2岁1个多月才开始,来你这里取经了。

elvier 发表于 2012-1-14 01:39:00

linlin124 发表于 2011-12-13 12:11
作者: linlin124    时间: 2011-12-1 13:51

教授的回复要常看常新,今天看到一段,与我想法相应,贴来此 ...

这段话和我一直以来赞同的专注力培养矛盾了,无所适从中。

linlin124 发表于 2012-1-16 12:46:05

 我们家是孩子专心玩什么的时候不去打扰,就算培养她专注了,{:soso_e100:}比如玩沙玩水玩石子,不过我们在旁边讲话,小孩确实是照单全收的,即使没人讲话,估计外面的汽车声,楼下的叫卖声也是照单全收的。等我发现她没这种能力了,那就要端正开始读书了。

linlin124 发表于 2012-1-16 13:11:30

开始公冶长,比里仁第四篇幅上增加很多,还是两天一篇吧。
  得承认在“爱和自由”和“严格要求”上是有些纠结的,我常常问自己,这是不是可以要求的,是不是她做得到的,如果是,那么是一定要要求的,如果不是,那么等待。
  那么小倒是真的不用用到体罚,我对体罚还是持慎重态度,特别是女孩子,那么小的孩子,有求于父母的太多了,这也是我应该给她的,不过在读经上,常常成为一些筹码,其实我也不想这样做,但是有时也是无奈。不知道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前段时间,她的懈怠主要责任还是在我,作息的改变也是一个借口。早上起得晚了,晚上睡得早了,便是没有时间带她读经,偶尔捡起来读也是抗拒的,不情愿的,东拉西扯的。
周六上午开读,硬了心肠,不读别的不要谈,大哭,全家人意见一致,不睬之,哭得有些久,心里其实真是不忍,最后主动跑来要读,读完夸奖,让她自己划勾,小吃零食,顺便说一下,表格打得很小,划勾的准星倒是准了不少,虽然看着不像勾,起码也是在那格子里了。
下午再读,还是抗拒,又哭,哭了没多久,让我抱抱,在我腿上读完了,效率还挺高。满意,读完夸奖,全家亲亲。
周日上午,我说早饭前就读吧,读完早饭,早饭后出去玩玩,反正读读很快的,不情愿,哼了两声,看看没戏,也就读了,等爸爸从房间里出来时,自己高兴地说读完了,爸爸抱着她去划勾,拿着水彩笔,挺得笔直,意气风发,像个凯旋的将军。
周日下午公冶长,毕竟是新的,要求不高,没有抗拒,就是磨蹭着,倒也无妨,磨蹭着读了一半,公冶长第五1-14章。
今天早上,还是早饭前在房间里打算跟她读完下一半15-28章,高帽子送了好几顶,马上就读了,中途停了停没跟,我重复几遍后说那你先休息下,妈妈先去刷牙,刷完牙再读哦,读完我们出去吃早饭,我是真这么想的,她不想我出去,又跟,一会儿也就读完了。皆大欢喜。一起出去,让她去跟外公外婆宣布已经读好了,当然是一通夸奖,小家伙心情美美地吃早饭了。

感想:二三岁时(说话能力到了就行)把习惯树立好,以后慢慢长大也是想办法延长时间罢了,立好的习惯不容易打破,孩子应该认为一贯如此,理所当然,难度会小很多,如果到五六岁甚至更大,之前都没有习惯的,有求于父母的越来越少了,是会有一些难度的,不过亲子关系好的应该还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碧海星辰 发表于 2012-1-20 08:18:52

楼主您好,我是来向您学习的。
我家2岁5个月了,以前没读过经,想过完年开始读。
您家最先读的哪本经书呢?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09年小牛鑫儿和妈妈的读经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