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河东河西,家校关系的火候有点过

热度 5 已有 365 次阅读 2015-10-13 14:11 个人分类:随想随说 系统分类:其他 家校关系

    有家长和我一样觉得家校关系的火候,有点过了吗?在这里我暂时特指小学(下文的“老师”也指“小学老师”)。

    人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先从河东说起吧。

    我是70后,先从我说起。从小学习属于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中等生”,直到高中了上行少许成为“一般以上”的学生。当年我父母对于家校的“零干预”,导致我今天常常觉得对自己的孩子在家校问题的处置上做的太多。那时候的小学,老师就是天,老师怎么在学校体罚学生,学生不敢回家吭声——即便有回家跟家长叨叨的那家长也是感动不敢言。为什么?因为信赖老师,觉得老师是为了孩子好。那时候的老师阶层,无论是文化水平还是个人综合素养,显著高于当地家长的平均水平。

    而学校教育也不会过多的寄希望于家庭教育。老师不会每天每天的要求家长帮孩子做这做那签字画押的。因为老师们知道他们的学生家长们不是农忙,就是奋斗在岗位第一线,没有精力成为孩子学习的辅助。送礼?讨好老师?恐怕更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做不到的事儿。学生作业多?你家孩子就是写到深更半夜也没个家长敢对老师说半个“不”字,连轻轻的质疑都不会有。老师也不会给家长布置一堆辅导孩子学习的事儿,也不报希望:家长们水平远不如他们不说,都投入国家建设的也没那点工夫啊。

    老师的教育就是孩子出息、改变命运的全部指望!老师群体就是当时“识文解字”最权威的群体,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最中坚力量,没有替代,不可或缺。

      

    再说“河西”。 今天的小学教育体制下的家校关系俨然翻了个个儿。不是因为当年的小学生成为今天小学生的家长。

    家长,是得天天抱着手机生怕错过老师飞信微信和短信;是得清空自己的业余时间全部用在孩子的作业辅导、检查、处心积虑的维系和老师们的关系。一个周末,在一个班级里看到十几二十个家长到班级报道:自负物料、规划设计张贴一条龙全能的成为班级进行“黑板报”的Volenteers;对老师天天极尽送礼、阿谀奉承之能事的就更不必说了。老师短信一呼“哪位家长能打印什么资料”那简直是一呼百应。今天非偏远边陲的学校,穷吗?需要家长给予这样的支持吗?显然不是。

    家长,必须是学校教育的第二个老师。

    老师就舒心吗?非也。老师布置个作业那都是殚精竭虑、如履薄冰。数学老师微信上发几页练习题图片,有家长问“这是今天的作业吗?”,敏感的老师发来一大通的解释“不是作业,就是担心家长想给孩子练习又临时抓不到题,所以分享给家长们参考使用,大家不要有压力,有压力我就不发了”云云。因为什么?怕投诉,怕违背上方“学生减负”的规定。

      

    三十年,就没有没发生变化的嘛? 还真有。比如,“公立学校”就依然还是“功利学校”。分,仍然是评判学生学习高低、老师能力高低和学校资质高低的唯一标准。遮三挡四的没有分数、没有排名、没有三九等的划分,扯吧,老师那儿对每个孩子门儿清。

    家长们呢?也无奈。不这样做也不行啊。孩子在学校,得不能让孩子遭委屈啊。家长们经历作自身成长学习的实践验证:分,并不是完全决定孩子的命运。所以才有“要搞好同学关系,因为今天差生可能就是你孩子将来的老板;优等生可能是你孩子的老师”之类的段子,因而也不是说每一位家长都那么期待自己的孩子次次高分。家长们不希望孩子在班级遭老师同学白眼、更注重孩子们快乐学习的过程倒是真的。

    此刻一定有家长早就忍不住想发声:孩子是你自己的孩子,你不管不辅导不巴结老师没问题啊没人上赶着啊。 (对,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但是,先别着急。我们说完了河东河西的学校教育,再扯两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点的综合较量决定孩子是不是出息,这估计没家长反对吧? 不光三十年,就是千百年从有教育这件事儿起,都是如此。换句话说孩子是不是成才,是家校社共同作用的结果。

    社会教育抛开不说(因为这是大气候,虽相互影响但不易改变),就说今天学校教育的问题出在了哪里?

    首先,常年来学校教育功过盖世。家长们挤破头的把孩子送进牛奔的学校,就是这个意思。学校牛奔,孩子才有可能牛奔。这样牛奔的孩子进入牛奔的学校,学校也可能更牛奔。

    基于“首先”,其次,学校教育常常去僭越家庭教育,这是最要命的问题。这里的意思不是说学校教育不能僭越家庭教育。而是说不要让家庭成为学校课堂的第二教室。孩子回家所有的时间都是围着白天学校那点课程。家庭教育的范畴可不是这些。说孩子“高分低能”不要一味的去指责学校教育使然,更重要的恐怕是因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内容上的高度重叠造成的。

    事实是什么?为了成全学校教育。多少家长可以扪心自问:该教会孩子的生存技能,没教呢吧?该让孩子实践家务的机会,代劳了吧?该引导孩子参加的社会实践,省却了吧?孩子的时间去哪儿了?去报辅导班了吧?去上特长班了吧?去挑战奥数去了吧? 去完成学校教育那总也完不成的家庭作业去了。因为那跟分儿,有直接关系。

    于是回到开篇之题,家校教育应该怎样平衡、共融?这是值得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深思的问题。

    对于学校:“老师是孩子们喜欢敬重的老师”远比“老师是市级优秀教师”来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老师:别眼里的优等生才是上帝,对于差生和他们的家长那简直就让人活不下去的样子。牛奔的老师把好学生带成好学生是正常,把差生引导成好学生才是牛奔;

    对于家长,望子成龙没问题,别一味的给学校给老师压力,让老师们放开了去教你的孩子,要明白孩子不成才还有家庭教育的问题。你的家族一脉相承的传统美德和与时俱进的成长氛围,会让我们的孩子不仅在一生一世的人生之路上更多坚持、勇气和信心,更会生生不息将更精华的部分传承给他的下一代。那么,退一万步说即便,即便他在学校的分数不尽人意,那又怎样呢?

    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重复, 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重复, 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重复——重要的事儿说三遍。

    说到底,还是什么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回归各自本位,该干嘛干嘛。别搞的学生在学校是高分状元,回到家就是五谷不分四体不勤,走上社会那更是不知所以。我简直认为这不仅违背基本的教育规律,也违背人类进化的基本规律啊!说句犯上的话:走上社会无论是业界精英还是一般职员,有多少人是觉得学校学的那点知识没被用上啊?有多少人感叹“幸亏我学了数学物理化学英语不然我就活不下去了啊”(特别说明:用不上,不代表可以没有,只是说不可或缺,但“不是全部”)

    完毕,拍砖开始!








路过
4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4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大山不言

    2015-10-14 10:15

    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重复, 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重复, 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重复——重要的事儿说三遍。
       回复
  • hidden 茁壮成长

    2015-10-14 10:25

    大山不言: 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重复, 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重复, 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重复——重要的事儿说三遍。
    您的顶顶大名儿:大山不言,倒是让我有点对今天的泱泱吐槽打个寒颤了
       回复
  • hidden lhc300384

    2015-10-16 10:04

    万分同意这个观点,家有小一,孩子不容易啊。
       回复
  • hidden 茁壮成长

    2015-10-16 10:06

    lhc300384: 万分同意这个观点,家有小一,孩子不容易啊。
    感同身受5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