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千眠

2011-12-20

[方法探讨] 双语教育的困惑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ccoo

    2011-12-30 10:02:46 使用道具

    最近在看一本书,名为《攻错》,是几位得到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的简略传记,杨振宁、李政道、李远哲、崔琦等。几位科学家莫不是在母语和传统中国文化方面有很扎实的基础,其实他们虽然是身在美国,但是仍然对母语文化和血统方面的母国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解情结。事实上,他们的幼年有没有强调双语教育,没有。有兴趣的爸爸妈妈可以到书里慢慢看。他们所学的是什么?观察、批判性思考、保持好奇和自信,以及善良、分享和协作。这些都不属于单纯的语言范畴。
    我仍然强调个体差异,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情况,即使外人看来相同,但是绝对有不为人知的、也不自知的一些因素,所以一定要考量这方面的因素。或许有些家庭适合双语,或许有些家庭致力于双语,但是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不先学好母语和母国的文化无异于舍本逐末。

    我能体会当下许多爸爸妈妈的苦心,希望孩子出人头地,或许外语学习不失为一条捷径,学好了即便捷径没有了,知道一些外语也不亏。但是,考量一下时间和精力的沉没成本,是不是亏,也要具体分析。如若为了外语勉强学习,弄得家庭不睦、孩子痛苦,那就是得不偿失。更不要成了那些以企业经营为标杆的培训机构窃笑的“鱼肉”。

    这个帖子里面还蕴含着另外一个话题,语言教育究竟为的是什么?学好中文,为的是什么?学好外语,为的是什么?这是隐藏在双语教育的困惑之后的千眠的疑问,不知千眠是否认同我的推测?

    我先提供我的想法。语言教育为的是传承文化。语言学习学的是文化,文化之于个体的“我(ego)”来说,承载的内容是独一无二的,一个中国人只要接受的是传统的中文教育,无论今后的外语影响如何强大,他始终是中国文化的承载媒介,无他,如那些诺贝尔奖的华裔得主。如果一个中国人在国外出生长大,接受的是国外公立学校的教育,就有大概率是该国文化的载体,例如ABC。一个出生在巴西的日裔,即便他日语口语很好,他一样是拉丁文化的载体。或许有个案,例如秘鲁的藤森,犯了事,跑回日本,放弃本国国籍去申请日本籍寻求庇护。这位墙头草究竟是哪国文化的载体,我不知,但绝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那么,我希望我的孩子怎么样呢,是哪一个文化的载体?孩子现在都几岁了,估计不能像出租车那样,卸下一个装上另外一个。既然如此,让他好好地承载、传承母国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有着欣赏另一种思维的能力,是不是更现实一些?

    我不认为光是学好外语就拥有了谋生的手段,那是形而上学式的管中窥豹。一个有着强大文化背景和精神力量的个体,才具有真正的自信。这是单纯为学语言而学语言的个体所无法达到的。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2 贝壳 +40 理由 收起
    椰子婷 + 20 我很喜欢!
    千眠 + 20 非常感谢你的参与
  • 新妈

    2011-12-30 10:12:26 使用道具

    终于看完了全部内容。
    最精彩的就是回帖中思想的碰撞了,希望论坛里面能多出现这样的好帖,各执一词,互相辩论!
    我还没有出现这种困惑,实在是因为我们的英文起步就晚,而且大人也没有那种实力教孩子。
    我家目前明显的中文强过英文,当然我觉得英文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每天都会有英文输入,以兴趣为主,但是每天半个小时英文时间要保证(包括听音频和看动画),其他的不强求。
    只要孩子有兴趣,大些了能看一些原版的优秀英文图书就很好,慢慢的会用英文去学一些他感兴趣的东西,我就非常高兴了!!!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话题
  • walkonrain

    2011-12-30 10:18:48 使用道具

    3岁半开始正式启蒙的,具体方法也是亲子英语。现在开始觉得精力有限。中文该怎么教倒是最大的问题。英文还算容易的呢。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话题
  • tigermom

    2011-12-30 10:25:36 使用道具

    用新加坡的教育来反应我们国家的目前状况显然是不合适的。

    他们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文,我们不是;他们国家虽然有7成人是中国人, 但是所接受的汉语教学显然是我们所不能比拟的, 我朋友的孩子一直都让我们从国内给他们寄中文书,对于他们来说语文是第二外语。 英文的口音问题,其实还是我们以前一直提到的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延伸, 英文的用法重要还是口音重要,可以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外国语的我们来说,可能会觉得听上去更舒服更好听才最重要,其实,对于外国人来说, 英语的使用地道才会让人更容易明白。。。 新加坡人的新式英语和印度人的印式英语,香港人的香港英语都是因为历史的演变才出现现在这样的带有地方口音英文,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国际人,我常常会碰到些欧洲人,他们到中国来会带一些新加坡人或者香港人作为顾问,其实,真的是为了他们能说英文吗?不是,他们就觉得需要有个人在中间帮助沟通,对于他们来说,新加坡人和香港人在理念上更容易沟通,文化上更容易交流。

    是谁说学英文一定会放弃中文呢? 相反语言这东西本就是相辅相成的,语言本就不是孤立的东西, 我们现在国学的这种尴尬状态并不是因为学了英文才造成现在这种状况,而且我们的应试教育,不提倡个性化教育造成的, 反观那些造就无数文学大师、翻译大师的年代,很多人都是国学西学兼修的,像钱钟书、曹禺、季羡林可不都是从清华大学外文系,西洋学系出来的吗?

    要学好中文绝对不是排斥英文, 对于家长来说, 如果孩子喜欢能够接受这种语言我们就让他们去享受第二门语言的乐趣,至于中文,要靠大家的努力,想想怎么能够把中文这东西弄得更有趣,更能吸引孩子。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话题
  • xushabj

    2011-12-30 10:32:59 使用道具

    学习了,考虑是不是进行亲子英语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话题
  • 千眠

    楼主 2011-12-30 11:13:53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千眠 于 2011-12-30 12:54 编辑

    这个帖子的伊始,列举了新加坡人的英语和华语,作为了双语学习中的其中一面镜子,因为说得不甚清楚,造成不少回帖纠缠在此。

    其实新加坡人的语言变化,我觉得还是很有参考意义的,下面说说我对新加坡华语的衍变的一些想法,说之前,只好先介绍新加坡华语,以下是维基百科对新加坡华语的介绍(抱歉介绍有点长。没耐心的,其实可以看看例子对比就好)

    Singdarin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Not to be confused with Sindarin or Singaporean Mandarin.
    Singdarin / Singnese
    新加坡式华语 / 新加坡式華語 xīnjiāpō huáyǔ
    新加坡本土华语 / 新加坡本土華語xīnjiāpō běntǔ huáyǔ
    星式中文 xīngshì zhōngwén
    Spoken in
    Singapore
    Native speakers
    no statistics yet  (date missing)
    Sino-Tibetan

    Language codes
    None


    Life in Singapore
    [url=http://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Templateife_in_Singapore&action=edit]edit box[/url]

    Colloquial Singaporean Mandarin, also known as Singdarin (simplified Chinese: 新加坡式华语; traditional Chinese: 新加坡式華語; pinyin: Xīnjiāpōshì Huáyǔ)[1] is an interlanguage native to Singapore. In Taiwan, this language variety is known as Singnese (Chinese: 星式中文; pinyin: Xīngshì Zhōngwén).[2] It is based on Mandarin but has a large amount of English in its vocabulary. For this reason, Singdarin is sometimes known as "Anglo-Chinese". There were also words from Malay and other Chinese languages.[3]
    Singdarin is the first language of quite a number of younger Singaporeans,[citation needed] especially those whose parents speak different languages at home. Singdarin is spoken colloquially on streets and among teenagers in Singapore.[citation needed] In general, well-educated Chinese Singaporeans are able to code-switch between Singdarin and Standard Mandarin.
    Singdarin grammar is usually identical to Chinese Mandarin. In some circumstances, there is code-switching with English.[citation needed] Singdarin vocabulary consists of a large number of words from English, Hokkien, and Malay, among other languages, often when speakers do not know the Mandarin equivalent of what they wish to express, and instead use English words to convey the meaning.
    Native Chinese from China or native Taiwanese from Taiwan generally find it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Singdarin due to large number of English or Non-Mandarin words used. The Singaporean government currently discourages the use of Singdarin in favour of Standard Singaporean Mandarin as it believes in the need for Singaporeans to be able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with the other native Chinese from China or Taiwan.
    Contents [hide]

    Origins
    Like its Singlish equivalent, Singdarin evolved because many Singaporean-Chinese families come from mixed language environments. For instance, children may be raised in households in which one parent speaks English while the other speaks Chinese.
    Singdarin has also evolved largely because Singapore is a multi-cultural, multi-ethnic and multi-lingual societ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olicies of the Singaporean government is to ensure social and multi-ethnic harmony. Therefore, instead of letting certain ethnic groups to live in an isolated community like they did in the past, the Singapore government encourages the majority of Singaporeans to live in HDB flats that have now become a melting pot of Chinese, Malays, Indians and other different ethnicity who speak different languages. This is believed to reduc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verse linguistic and ethnic groups in Singapore.
    As the majority of Singaporeans live in HDB flats, which have families coming from various linguistic, racial and ethnic background, there is a tendency for different languages to be mixed in order to facilitate mor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races. In short, it leads to the creation of a hybrid culture (known colloquially as a "rojak" culture).
    This and the tendency for the Singaporean Chinese people to use the mixed language that they use at home in daily colloqual conversation has since influenced the Mandarin spoken in schools, resulting in "Singdarin" being formed. It was in this environment that Singdarin was formed.
    Examples of Singdarin (Anglo-Chinese) dialogue
    Below are some examples of Singdarin dialogue spoken amongst some Chinese Singaporeans.
    Singdarin (Anglo-Chinese) dialogueEnglish translationStandard Mandarin
    你的(nǐde) office (zài) 哪里(nǎlǐ) ?Where is your office?您的办公室在哪里?
    Raffles Place. (hěn) 靠近(kàojìn) MRT.1Raffles Place, located near the MRT station.莱佛士坊,离地铁站不远处
    (nǐ) (zài) 那里(nàlǐ) work 多久(duōjiǔ) (le)?How long have you been working there?你在那里工作多久了?
    (bù) (tài) (jiǔ) Six months. (wǒ) (xiǎng) find another job.Not long ago, 6 months, I'm thinking of finding another job.不太久,六个月,我想找一份新的工作
    Maybe 明年(míngnián) when (wǒ) complete 我的(wǒde) accounting courseMaybe next year when I complete my accounting course可能明年,当我完成我的会计课程
    But (wǒ) (yào) (qù) 吃饭(chīfàn)But I'm going for my dinner不过我要去吃饭

    1 Usually the word 'station' is omitted.
    English loanwords
    The following are the common English loan words used in Singdarin.
    English loanwordsStandard Mandarin wordsExamples of usage
    But不过/但是But 他很聪明的! (But he's very clever!)
    Then然后Then, 他就來了! (Then he comes!)
    Actually其实Actually, 我本来要去的! (Actually, I wanted to go there!)
    Share共用/分/分享呃! 蛋糕可以跟我share吗? (Can you share your cake with me?)
    Blur搞不清楚状况/模糊不清你知道吗?他弄到我很blur! (Do you know he makes me very blur?)
    Anyway/Anyhow无论如何/不管怎样Anyway, 我都会去! (Anyway, I will go!)
    That's why所以That's why 我很讨厌他! (That's why I hate him!)

    Loanwords from other languages
    Just like Singlish, certain words used in Singlish are also interchangeably used in Singdarin.
    LoanwordsStandard Mandarin wordsDefinitionNotesExample of usage
    be tahan受不了cannot tolerateformed by combination of Hokkien word "beh 袂" (cannot) and Malay word "tahan" (tolerate)哇!袂 tahan 咧! (wa, be tahan leh) [wow, cannot tolerate it leh]
    sibeh非常very/damnoriginate from Teochew and has the general meaning of 'damn'.sibeh 显![very boring]
    walau eh我的天啊!my gosh/oh my godoriginate from Singaporean Hokkien vulgar word "gua lan eh 我老呃" (literally 'my father's (dick)'). "wa lau eh" is a more polite variant of it.walau eh, 你怎么可以这样? [my god, how can you be like that?]
    guai lan令人讨厌的家伙annoying/irritating personoriginate from Singaporean Hokkien vulgar word "guai lan 怪膦" (literally 'strange dick').他sibeh guai lan的! [he is an annoying person!]
    sua ku井底之蛙someone who has not been exposed to the society and is not well-informed about many thingsfrom Hokkien word "suaku 山龟" (literally "tortoise on the mountain")这个人很sua ku! [this guy is a tortoise on the mountain]
    salah错/坏掉了incorrect/something went wrongfrom Malay电脑salah了 ! [something went wrong on computer]
    ulu偏僻remotefrom Malay这个地方这么 ulu ,连个人影都没有! [that place is very remote, not a single person around!]
    terok麻烦/困难troublesomefrom Malay那位顾客sibeh terok! [that customer is very troublesome!]

    Usage of English technical terms
    Since English is the main working and educational language of Singapore, many Chinese Singaporeans are more familiar with the English professional terminology (technical terms) used at work, rather than that of Mandarin. This led to many Chinese Singaporeans tending to mix large number of English professional terms into Mandarin at work, instead of using Chinese technical terms. As such, a form of Singdarin spoken at work appears, resulting in some degree of communication barrier at work between the Chinese Singaporeans and the Chinese from China or Taiwan.
    Comparison between Singdarin spoken at work in Singapore and Mandarin spoken at work in China is shown below:
    Singdarin spoken at work in Singapore [4]Mandarin spoken at work in China[5]English translation
    你的cable tray 要从 ceiling 上走。你的电线桥架要在吊顶天花板上铺设。Your cable tray needs to be lined up along the ceiling
    Server room 里面的 fire sprinkler 拆了,你们的 fire department 会allow吗?机房里面的消防喷淋拆了,你们的消防部门会批准吗?If you dismantle the fire sprinkler inside the server room, will the fire department approve it?

    Other terms associated with Singdarin
    This article may contain original research. Please improve it by verifying the claims made and adding references. Statements consisting only of original research may be removed. More details may be available on the talk page. (June 2011)

    There are other terms associated with Singdarin such as "Broken Chinese", "Half-bucket" (半桶水) or "Half-past Six Chinese". These are the terms used by Singapore's Chinese language professionals to refer to the mediocre (or low) proficiency level of Mandarin language amongst certain Chinese Singaporeans. The terms describe that when measured against the 100% Standard Mandarin, certain Chinese Singaporeans are only 50-65% proficient in the Mandarin language.
    Part of the reasons for these could be due to the widespread use of Singdarin in Singapore. Singdarin has led to the impression of "broken Chinese" or "bad Chinese", and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an adulterated form of Mandarin language. Speaking Singdarin is a natural linguistic habit derived from speaking a mixed language in the daily life of Singaporeans. However, the lower proficiency in Mandarin Chinese was mainly due to a lack of practice and exposure to more proper Chinese language, a lack of practice in speaking, hearing, reading and writing Chinese. This further led to a limited Chinese vocabulary or knowledge on Chinese cultural subjects, thus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Singdarin speakers to speak pure Mandarin fluently. Singdarin speakers will generally find it difficult to communicate (at a higher level) if they were to communicate with native Chinese from China or Taiwan.
    See also
    References
    External links


    • Video Example of Singdarin

    ---------------------------------------------------------------------------



    千眠想法:我看新加坡华语的例子的时候,心里是有感触的。我对这种语言的衍变和产生是有感觉的。

    先说说澳大利亚的一种购物习惯,曾经有很长的时间,澳洲由工党执政,工会力量大的不行,为了人性化,让大家都在适合的时间下班,结果很多可以购物的商店都是9-5,9-6的开门时间,也就是说大多数人下了班,什么都买不到了,总不能都请假购物吧,于是产生了一个妥协式的政策,每星期四晚上,可以开放NIGHT SHOPPING。

    这个星期四的NIGHT SHOPPING成为了惯例的时候,用任何中文翻译,都很难简单直接到位,于是澳洲的华人对话的时候,很容易会

    说:这个星期,你去NIGHT SHOPPING吗?  

    答:去啊,一起去CHATSWOOD(区名) NIGHT SHOPPING好不好?

    这种对话就和新加坡的华语很像,地方名是最难翻译到位的,直接用英语代表最方便,有的词用中文翻译不方便,也用代词,反正大家都能听懂,大家都交流得挺方便。

    NIGHT SHOPPING只是我顺手拈来的一个例子,在实际生活中,其实稍不注意,就会使用越来越多的代词,到后来,在自己的不知不觉之中,自己的中文变成了半桶水中文。


    ……

    于是,这么混了几年后,我第一次回国内的时候,被妈妈批评得厉害,怎么几年下来就得说这种不咸不淡的华语了,你说这种话,为什么呢?……

    给我妈妈骂得那叫一个狗血淋头。

    之后我重新的思考了我的语言习惯,从此,我重新的调整了我说话的习惯,因为有中文的底子在,调整是很容易的,我尽量的保持了我中文表达的完整性,因为我爱护了自己的中文,结果我的中文表达能力,至少在我自己看来,还是很不错的。

    上文中提到的NIGHT SHOPPING 其实是不得不的政策,对购物者来说只有一个晚上可以购物是很不方便的,对商家来说,更是难受,给了店租金,给了工资,但绝大多数时间,没有人来购物,是为了人性化造成的不人性化,后来被商家们一再申请不同的开发政策,结果逐渐开放了商店的开门时间,星期四NIGHT SHOPPING迅速成为历史了;

    这个世界什么都在变化中,在地球村的年代,语言的变化尤为厉害。

    认识更多的语言,好处可以丰富原来的语言和文化,坏处是如果不注意保护文化,不保护语言的完整性,那么将会产生的类似新加坡华语之类的混成一碟的语言,这种语言,至少从文学性来看,是不优美的;

    在语言的碰撞中,如何保留双方的完整性,用对方的优点丰富原来的语言,而不是破坏原来的语言,那是我们在一边学习中,一边需要思考的问题。


  • fxjessica

    2011-12-30 11:22:49 使用道具

    我们还是以中文为主,语言环境已经决定了。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话题
  • 迦叶行

    2011-12-30 11:51:21 使用道具

    中文为主,英语培养兴趣,至少让他看到不怕。


    迦叶行于2011-12-30 11:51补充以下内容:
    中文为主,英语培养兴趣,至少让他看到不怕。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话题
  • dengdengmm

    2011-12-30 12:38:32 使用道具

    有时候也很困惑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话题
  • 蓝色007

    2011-12-30 13:04:40 使用道具

    我最近被拉进一个团购打印原版书籍的群,那些妈妈真的好疯狂,据我了解,海尼曼的读物一下买了全套,接着又准备买牛津树,还有其他一些书,被他们刚拉进去的时候,我看他们那么疯狂,我也很起劲

    后来觉得我自己的英语也不好,就我目前的经济条件来说我也不可能自费送孩子出国读书

    然后老公也和我说,不要把孩子逼的太紧,我的孩子才2周岁,所以我慢慢也就释然了,每天给孩子看看英语的动画片,读1-2本分级读物,暂时就这么多,我也不指望孩子立马会说英语,我只是当他的一个兴趣在培养,动画片他也喜欢看,就这么简单而已


    蓝色007于2011-12-30 13:05补充以下内容:
    外加再说一点,我每天还给孩子读中文绘本,孩子非常喜欢,中间穿插1-2本英语绘本,我是在保证孩子中文绘本的前提下面才读英语的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话题
  • bianyan01

    2011-12-30 13:35:10 使用道具

    同意,欲速则不达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话题
  • huaweirensheng

    2011-12-30 14:41:54 使用道具

    不要强制,因人而异。适合自己是最好的。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话题
  • 79248057

    2011-12-30 15:02:42 使用道具

    作为一个母亲,真的希望自己的宝宝是一个很厉害的角色,能文能武,中英文都不拉下。但希望终究是希望,还是实实在在的先学好中文吧。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话题
  • moonbaby

    2011-12-30 16:49:02 使用道具

    顺其自然。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话题
  • wherezhang

    2011-12-30 17:51:15 使用道具

    千眠 发表于 2011-12-21 09:48
    我和你的想法很一致,孩子也是一年级学校提供的外教英语课程才开始接触英语(有一年的课本连字母都没有, ...

    你这里提到外教讲不清比较级和最高级,我觉得是因为孩子们从来没接触过这样的句子。
    我儿子从来没有语法的概念,但他老早就会用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句子来表述了。这就是长期接触英语后自然形成的感觉。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话题
  • maiduo

    2011-12-30 18:02:51 使用道具

    其实说实话,对我们这些坚持亲子英语的家长来说,心里还是挺纠结的。纠结的原因就是给自己订的目标太高,总想着去赶超。人生所要学的东西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慢一点。也许会牢固一点。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话题
  • shellybruce

    2011-12-30 18:12:06 使用道具

    不管怎样,把父母搞得筋疲力尽的只为让孩子多一门未必用得到的语言,不是我赞同的方式。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我采用了汪培廷的方式,做个读读故事的懒妈,中文故事远远多于英文故事。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话题
  • shellybruce

    2011-12-30 18:17:51 使用道具

    父母中的一方如果英文很好,确实可以双语教育,效果应该不亚于天然双语。千万不要相信人造双语成功之后的家长谦虚地说“其实我们家长的英语也不好,我们只是勇敢的走出了这一步”。个人看来,必须家长英语足够好才能给孩子双语。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话题
  • lieben

    2011-12-30 19:02:40 使用道具

    其实不要有功利心就可以了。给孩子读英语故事,从来没想过他能因此掌握外语这门语言,不要求他用英语说话,只是给他一个语音的感觉,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语言。看动画片也是,他喜欢看我就给他看,从来不问他看懂没,听懂没,不问他讲的是什么内容,他看着大笑我就满足了,不管中文还是英文。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话题
  • 碧云金毛

    2011-12-30 19:58:50 使用道具

    千眠的这个话题非常好,我刚到爸妈网的时候就马上感觉到,太多的人急功近利,这话是有点儿过激,但我一直没有时间把这个事情聊透了。

    总的来讲,在没有充分语言环境的条件下,所谓的“双语教育”就是异想天开。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话题。
  • sandy110930

    2011-12-30 21:42:00 使用道具

    我曾经看过些观点,说小孩子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可以同时接受几种语言,比如,妈妈讲普通话,爸爸讲白话,爷爷奶奶讲方言,但这并不影响小孩的接收,他几种语言都会。我还看过1个帖子,有位妈妈说她的儿子非常厉害,可以一心几用,也说小孩有这能力。可是,我又看了跟lz差不多的观点,说最好以1种语言为主。我并不想下结论,哪种方式会更好。我希望有过来人进来以身说法,看看怎么样做会更科学。
    目前,我是 以中文为主,英文就是听听英文歌谣,每天跟儿子说1句英语,绘本已经停读了。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话题
  • 昕昕香堡

    2011-12-31 08:35:19 使用道具

    双语太早好吗???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话题
  • windy_yy

    2011-12-31 11:58:53 使用道具

    我原本没想给孩子英语启蒙,因为觉得水平有限,比较心虚。长期泡论坛是我鼓起勇气,想引导一下。我主要是觉得,孩子以后读书总会有《英语》这门课程,是无可回避的,为了不让她重复我们那一辈痛苦的背单词经历,现在在她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门课程的时候,像玩一样给读她一些英文绘本,一方面学点英语,帮助她在以后的学习之路上轻松一点;另一方面也开开眼界,用不同的语言走进另一个世界。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话题
  • claire

    2011-12-31 12:14:20 使用道具

    在国内教育孩子,个人认为还是中文为主,我们家所谓的英文熏陶,就是报名参加幼儿园的英语兴趣班,家里备有些英文的DVD,比如,迪斯尼疯狂英语之类的,孩子想看的时候就看看。现在在幼儿园大班,还没有开始英文绘本的阅读。懒妈一个。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
  • 明杰2005

    2011-12-31 12:40:01 使用道具

    现在不太敢于给孩子读英文,就怕自己发音不准,给带坏了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话题
  • xushabj

    2011-12-31 13:27:13 使用道具

    太高兴了,我还才知道发表回复也可以加分,太迟钝了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话题,顺便扶贫
  • 潘晨秀

    2011-12-31 15:31:24 使用道具

    来学习了,听听以后该朝哪一方向走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千眠 + 10
  • 小半瓶儿醋

    2011-12-31 17:23:38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小半瓶儿醋 于 2011-12-31 17:43 编辑

          翻了20多页看了个大概,重点围绕了0岁、双语、教育, 我感觉这个话题的范围也很大。亲子双语我们也有,但只能说是亲子双语时间,有一个固定时间段有那么一个双语的活动,手工、儿歌、小游戏、阅读....重点是为了亲子不是双语。如圣诞节当然就选择圣诞主题的小活动,如果是春节,可能就会欣赏春联什么的,双语也就是应个景吧,谈不上教育。我也没什么特别好的经验,只讲下0岁吧,我怀孕的时候是有听英语的,但当时也没想过双语啥的。
          接触过早期教育的观念中,0岁胎儿与母体沟通很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听觉触觉感受,常用的就是给予各种声音的刺激,有语言的交流、有大自然的声音、有交通工具的声音、有母体本身的声音.....通过声音可以感受到情绪和环境、如爸爸妈妈吵架的气愤、厨房做菜时间哼的小调、雨点打在房顶霹雳啪啦的响声等等 ,对胎儿都是很奇妙的感觉。所以我在宝宝在0岁的时候感受各类的声音,语言有人类的也有动物的,人类的语言岂止有英语?各种风格各种国家的儿歌、情歌、民歌、甚至国歌,只要是健康愉悦的声音我都会尝试。
          我只是把英语作为我们孕期胎教的听力训练中的语言感知,其目的只是让宝宝的潜意识去感受,这种感受会在多年后,他需要学习某一语言的时候会让他有种说不出的似曾相识感觉,而不至于反感,更有益于培养他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活跃思维模式,利用思维导图模式联想更多的知识并加以运用,然而这种感觉就是潜意识作用,这种潜意识可能会一瞬间迸发,类似敏感期的概念,也可能一直暗藏在思维深处,可能N年都没什么反应....当然,某一语言的学习也不单指英语。当然我不知道这种方法会不会对我的宝宝真的有效,现在他还小,就让时间考证吧。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 飞越

    2011-12-31 21:33:14 使用道具

    grapeputao2003 发表于 2011-12-20 10:05
    这让我想起奥运期间的故事,我们的学生在服务奥运期间获得了英语自信,因为很多非英语国家的人们的英语远远 ...

    唉,我有句话可能很多人听了会不高兴——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笨蛋!!!



       不

           高

               兴

                    了

                         吗

                               ?








    如果是,就请直面现实吧:

    中国人口世界最多。人种笨蛋的比例通常是差不多的,所以中国可以用最大的人口基数,收获世界最多的笨蛋。

    中国学生有必要通过奥运来获得自信吗?
    想一下我们的人口基数,对英语的渴求程度,看一下现在学英语白热化的状态,唉!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 飞越

    2011-12-31 22:04:14 使用道具

    千眠 发表于 2011-12-21 09:48
    我和你的想法很一致,孩子也是一年级学校提供的外教英语课程才开始接触英语(有一年的课本连字母都没有, ...

    第一段话我赞成。
    神奇英语家教法那本书也是这样学英语的,7岁英语启蒙的效果是很神奇啊。
    但对外教的那一段,我觉得不对。我看过youtube上面外国老师给小孩上语法课,那是建立在孩子是native speaker,已经有了很多单词量、理解力的基础上的,的确是用ppt表现最高、中等、最矮,没发现孩子听不懂的。
    对根本就听不懂的中国孩子讲比较级,根本是拔苗助长,已经违背了语言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是在大干快上了,还是大班上课,效果不好太正常了。所以我不喜欢各种培训班,不如我自己来,至少知道自己的小孩没被拉着头发抻着长。以后我自己能力有限有些事做不好,就考虑找一对一的外教,让老师来教。到时候小孩的英语能力也差不多到了,绝对比让中教用中文当拐棍儿好太多了。
    有段时间没来这里了,没想到居然这么有意思的话题,真不错!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