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angodigo 于 2012-2-9 08:56 编辑
闲聊艺术修养启蒙——1. 关于温迪嬷嬷
闲聊艺术教育启蒙——2. 中美艺术教育比较
闲聊艺术教育启蒙——3. 中美艺术教学大纲思考
闲聊艺术教育启蒙——4. 中国美术教材概览
温迪嬷嬷是个有趣的人,她的有趣在于她的背景经历:修女+文学学历+电视节目主持,也因此她的视角和观点无论如何都会引人好奇。温迪嬷嬷走红在90年代,她在BBC拍的关于艺术的纪录片和一本名为《温迪嬷嬷讲述绘画的故事》的书,在某一年的圣诞成为非常受欢迎的圣诞礼物。
温迪嬷嬷拍的纪录片,在Wiki里查到已经有10部了,但我只看过早期的5部。就我看过的而言,抛开BBC出品几乎已经是纪录片的品质保证不说,单是想象一下修女来讲画里的圣经故事,已能感受到奇妙的气场,而温迪嬷嬷也没有让人失望,她既满足了人们听故事的愿望,也满足了人们对修女的想象(好的那部分)。BBC其实出过不少关于艺术和艺术史的纪录片,不乏精品,而温迪嬷嬷这套的特点是亲切平易,并由于她修女的身份,类似某种跨界效应,在艺术品的宗教渊源部分有较多涉及,这是在别处不多见的。
感谢剑胆琴心发的其中一部纪录片,有兴趣的请移步下载。

至于温迪嬷嬷的成名作《温迪嬷嬷讲述绘画的故事》,光看目录很容易让人误解是说艺术史的,但其实在艺术史方面只能算蜻蜓点水,这本书真正有趣的地方在于,温迪嬷嬷将她的观察、思考与人生观价值观融入对画作的解读之中,展示,或者说演示了她是如何阅读一幅画,如何与一幅画拉近距离,而这可能就是很多人面对名画不知从何下手的关键。
而坛子里团过、
才艺版有下载的《温迪嬷嬷讲述1000幅世界名画》是1999年出版的,彼时她已经过将近10年的写书、拍片,“温迪嬷嬷”几成一个通俗读艺的流行品牌,如果说“绘画的故事”还是带有某种教诲意味的读图法启蒙,那么“1000幅”更像是彰显个人趣味的感性随笔,两者主要不同的地方在于:
1. 选材规模:“1000幅”收录500个画家的1000幅画,选取以个人爱好为主;“绘画的故事”则是450幅,照顾到艺术史发展及影响力;
2. 全书看点:“1000幅”里每幅讲述相对简短,比较像讲个人观感的美文;“绘画的故事”里则局部放大精讲了三十几幅;
3. 组织结构:“1000幅”里是按画家名字母排序;“绘画的故事”里是按艺术史发展时序;
请移步下载:《温迪嬷嬷讲述1000幅世界名画》
如果让我给温迪嬷嬷的这3个作品排个序,我的推荐顺位是:
BBC纪录片>《温迪嬷嬷讲述绘画的故事》>《温迪嬷嬷讲述1000幅世界名画》
===================================================
坛子里不少人关心这套东西在对孩子的艺术修养启蒙上怎么用,老实说,我不认为温迪嬷嬷的东西适合用于孩子的“艺术修养启蒙”,至少是对比较小的孩子,再准确一点,在孩子对艺术史有初步了解之前,事实上它面对的读者也不是小孩。但在有了基本了解之后,作为知识结构的梳理和兴趣趣味的促进,温迪嬷嬷的东西因其普通观赏者的视角,会比较容易亲近,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从市场来说,这一个层级的读物选择不多,温迪嬷嬷是其中较为成规模和有影响力的。
已经买了“1000幅”的人,也别搁着浪费了,孩子还没做好准备之前,建议先自己看吧,但是个人友情提示三点,不入耳的话就当我没说哈:)
1. 如果你是想通过它了解艺术史,把它当成“资料索引”要好过“圣经”,看到有兴趣的画/画家,google一下进一步了解收获会更大。温迪嬷嬷在这本书里最为人诟病的是选画口味太过私人,有不少画家重要/有影响力的作品并未被收录,其实这也无可非议,因为人家也没说事关艺术史,本就是一本比较私人的集子,但毕竟有500个画家,全都了解过来,脑子里也会有个大框架了,再读几本艺术史方面的书归归位,一定会受益匪浅。
2. 如果你是想通过它学习如何阅读欣赏艺术品,把它当成“参考书”要好过“教科书”,看到有兴趣的作品,除了读读温迪嬷嬷的感受,也去google一下画里的故事背景,看看别人的说法感受,最关键是自己也想想。做艺术评论有观点很重要,温迪嬷嬷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她真的很有观点,但并非金科玉律,她有她的出发点。而她形成自己观点的“读图方法”,在“绘画的故事”一书中格外有体现,很少有书在这方面写这么详细,不妨一读应该会有启发。
3. 如果你是想了解艺术、艺术史之类事关艺术修养启蒙的东西,但不知从何下手,过几天有时间了我会厚着脸皮拉拉杂杂写一些我的想法和体会,有兴趣可以留意一下。。。
闲聊艺术修养启蒙——1. 关于温迪嬷嬷
闲聊艺术教育启蒙——2. 中美艺术教育比较
闲聊艺术教育启蒙——3. 中美艺术教学大纲思考
闲聊艺术教育启蒙——4. 中国美术教材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