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uren 发表于 2013-1-15 18:53:38

我觉得很无聊,很无聊,婚礼是神圣的,大人何必强奸孩子的意志

gloria1223 发表于 2013-1-15 23:51:26

看完后第一个念头,组织人肯定脑子进水了。

zhangye_a 发表于 2013-1-16 00:39:11

幼儿园借此提高知名度吧!

竹西 发表于 2013-1-16 12:25:54

看了新闻想虽然胡萍和李跃儿都说过孩子有婚姻敏感期,可是好像也没有这样大张旗鼓的啊!想看看专家是什么意见,李跃儿论坛里面有胡萍老师的评论,看了以后明白了,最主要的是集体婚礼没有尊重孩子本身的意愿。把那段评论转来,大家也看看吧!
http://bbs.liyueer.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1498&extra=&page=1
幼儿园不可以给孩子举办集体婚礼

看到郑州一所幼儿园主动为100多个孩子举办集体婚礼,女孩们都穿着婚纱,男孩们都穿着礼服,然后,老师们模仿西方人结婚的程序,为孩子们举办集体婚礼,对于这样的做法,我认为幼儿园的做法是不妥的。
   
      在我的《善解童贞1——0~6岁孩子的性发展与性关怀》中,对于6岁前孩子的爱情进行了讲解,一部分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会经历一个婚姻敏感期,进入婚姻敏感期的孩子,会与自己爱上的异性进行结婚“游戏”,他们有自己的方式来安排自己的婚礼。
   
      每个孩子对于结婚的仪式有着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想法应该得到成人的尊重,成人只要给予孩子自己规划和实施婚礼的自由空间和时间,在幼儿园每天的时间安排中,只要有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那么,他们就会有机会来实施自己的婚礼。这些婚礼是孩子们自己决定,自己进行的,他们可以邀请成人参加,但成人不可以太多干预。

      孩子们对自己的婚礼有着不同的追求,每一对孩子举行婚礼的方式各有不同,我在幼儿园研究期间,观察到了孩子自己自主的婚礼,每一个婚礼都是独特的,是两个进行仪式的孩子的意志体现,这些孩子自主的婚礼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模仿成人型:孩子邀请了双方父母和小朋友们参加,也请老师帮助自己准备婚礼场景(因为参加很多成人婚礼,所以进行场景模仿),请老师担任主持人,进行婚礼仪式中有一下环节:穿“婚纱”(实际上就是在头上披张白纱)、放音乐、交换戒指(孩子请父母提前为自己准备好戒指)、相互亲吻拥抱。这种婚礼很隆重,看得出来两个孩子很用心地模仿着公子和王子结婚的情景,小朋友们像过节一样快乐。婚礼的所有过程都是两个孩子自己商量和决定的,幼儿园和家长只需要协助孩子完成,在这场婚礼中,孩子是主体。

      浪漫温馨型:不通知任何人,也不宣布结婚信息,两个孩子默默地将自己披红挂绿地打扮一番后,举着从家里带来的一把大红色雨伞,静静地站在教室的某个地方,两个人像在进行某种神圣的仪式一般,没有任何表情地站上半小时左右,婚礼结束。这样仪式连续进行了两个月后,这场马拉松式的婚礼宣告结束。

      生活实用型:两个孩子自己商定结婚,没有任何仪式,只是向大家宣布一下:我们昨天结婚了,就完成了结婚的过程。然后,两个孩子每天在一起过家家,这样简朴的“结婚仪式”成为了大多数幼儿园孩子的选择。

      幼儿的爱情和他们的自主的婚礼,对于幼儿的情感发展是有利的,但是,我要强调的是:这个婚礼应该是幼儿自己决定的形式——时间、地点、邀请的朋友、穿着打扮,是否有张扬的形式等,而不是幼儿园和父母来决定的。在这100多个孩子中,有多少孩子想以老师举办的集体婚礼来完成自己的婚礼呢?有多少“恋爱中”孩子根本没有结婚的念头,就被强行加入这个集体婚礼?有多少孩子为了成人举办的这场秀,被成人强行配成了一对结婚伴侣?在这场集体婚礼中,到底是体现了每一个孩子的意志,还是孩子们被老师和家长当成了一个开心节目的工具?!幼儿园为孩子举办集体婚礼,这是对孩子个体的不尊重,剥夺了幼儿对自己婚礼自主的权利。

      我们从这场幼儿集体婚礼的照片中,看不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幸福感,他们的笑容更像是在迎合台下的父母和老师,他们的动作更像是为表演而设计,在孩子们的感受中,这不过是一场婚纱和礼服的秀场,而不是让人内心溢满幸福的婚礼。这样的一场秀,破坏的是孩子对婚礼的神圣感(穿上礼服走过场)和独立自主感(婚礼的一切由他人控制),这样的集体婚礼不是孩子意志的体现,也不是孩子所需要的。

      幼儿时期,当两个孩子自己提出要举办婚礼时,成人应该尊重孩子的“结婚”的意愿,并帮助孩子达成心愿,这是成人对于孩子“婚礼”的基本原则,父母和幼儿园教师在引导孩子成长中不仅仅需要热情和“好意”,更需要教育的智慧!

竹西 发表于 2013-1-16 12:32:35

看了新闻想虽然胡萍和李跃儿都说过孩子有婚姻敏感期,可是好像也没有这样大张旗鼓的啊!想看看专家是什么意见,李跃儿论坛里面有胡萍老师的评论,看了以后明白了,最主要的是集体婚礼没有尊重孩子本身的意愿。把那段评论转来,大家也看看吧!
http://bbs.liyueer.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1498&extra=&page=1
幼儿园不可以给孩子举办集体婚礼

看到郑州一所幼儿园主动为100多个孩子举办集体婚礼,女孩们都穿着婚纱,男孩们都穿着礼服,然后,老师们模仿西方人结婚的程序,为孩子们举办集体婚礼,对于这样的做法,我认为幼儿园的做法是不妥的。
   
      在我的《善解童贞1——0~6岁孩子的性发展与性关怀》中,对于6岁前孩子的爱情进行了讲解,一部分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会经历一个婚姻敏感期,进入婚姻敏感期的孩子,会与自己爱上的异性进行结婚“游戏”,他们有自己的方式来安排自己的婚礼。
   
      每个孩子对于结婚的仪式有着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想法应该得到成人的尊重,成人只要给予孩子自己规划和实施婚礼的自由空间和时间,在幼儿园每天的时间安排中,只要有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那么,他们就会有机会来实施自己的婚礼。这些婚礼是孩子们自己决定,自己进行的,他们可以邀请成人参加,但成人不可以太多干预。

      孩子们对自己的婚礼有着不同的追求,每一对孩子举行婚礼的方式各有不同,我在幼儿园研究期间,观察到了孩子自己自主的婚礼,每一个婚礼都是独特的,是两个进行仪式的孩子的意志体现,这些孩子自主的婚礼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模仿成人型:孩子邀请了双方父母和小朋友们参加,也请老师帮助自己准备婚礼场景(因为参加很多成人婚礼,所以进行场景模仿),请老师担任主持人,进行婚礼仪式中有一下环节:穿“婚纱”(实际上就是在头上披张白纱)、放音乐、交换戒指(孩子请父母提前为自己准备好戒指)、相互亲吻拥抱。这种婚礼很隆重,看得出来两个孩子很用心地模仿着公子和王子结婚的情景,小朋友们像过节一样快乐。婚礼的所有过程都是两个孩子自己商量和决定的,幼儿园和家长只需要协助孩子完成,在这场婚礼中,孩子是主体。

      浪漫温馨型:不通知任何人,也不宣布结婚信息,两个孩子默默地将自己披红挂绿地打扮一番后,举着从家里带来的一把大红色雨伞,静静地站在教室的某个地方,两个人像在进行某种神圣的仪式一般,没有任何表情地站上半小时左右,婚礼结束。这样仪式连续进行了两个月后,这场马拉松式的婚礼宣告结束。

      生活实用型:两个孩子自己商定结婚,没有任何仪式,只是向大家宣布一下:我们昨天结婚了,就完成了结婚的过程。然后,两个孩子每天在一起过家家,这样简朴的“结婚仪式”成为了大多数幼儿园孩子的选择。

      幼儿的爱情和他们的自主的婚礼,对于幼儿的情感发展是有利的,但是,我要强调的是:这个婚礼应该是幼儿自己决定的形式——时间、地点、邀请的朋友、穿着打扮,是否有张扬的形式等,而不是幼儿园和父母来决定的。在这100多个孩子中,有多少孩子想以老师举办的集体婚礼来完成自己的婚礼呢?有多少“恋爱中”孩子根本没有结婚的念头,就被强行加入这个集体婚礼?有多少孩子为了成人举办的这场秀,被成人强行配成了一对结婚伴侣?在这场集体婚礼中,到底是体现了每一个孩子的意志,还是孩子们被老师和家长当成了一个开心节目的工具?!幼儿园为孩子举办集体婚礼,这是对孩子个体的不尊重,剥夺了幼儿对自己婚礼自主的权利。

      我们从这场幼儿集体婚礼的照片中,看不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幸福感,他们的笑容更像是在迎合台下的父母和老师,他们的动作更像是为表演而设计,在孩子们的感受中,这不过是一场婚纱和礼服的秀场,而不是让人内心溢满幸福的婚礼。这样的一场秀,破坏的是孩子对婚礼的神圣感(穿上礼服走过场)和独立自主感(婚礼的一切由他人控制),这样的集体婚礼不是孩子意志的体现,也不是孩子所需要的。

      幼儿时期,当两个孩子自己提出要举办婚礼时,成人应该尊重孩子的“结婚”的意愿,并帮助孩子达成心愿,这是成人对于孩子“婚礼”的基本原则,父母和幼儿园教师在引导孩子成长中不仅仅需要热情和“好意”,更需要教育的智慧!

myfirst 发表于 2013-1-16 12:34:3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d454f50101eazb.html

sweetberry 发表于 2013-1-16 14:03:43

想不通啊,好好神圣的婚礼当儿童搞怪了。

minniebao 发表于 2013-1-21 18:10:22

这是什么情况呀?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大家怎样看待幼儿园办集体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