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习得”的条件,不要盲目“习得”
本帖最后由 萧愚 于 2014-2-25 14:17 编辑中国儿童学英语,一个贻害特别深的理念就是所谓的习得。
就是所谓的只要过程不看结果,就是英语不需要记忆,
只需要看啊,听啊,浸泡,就像学习母语那样,自然习得诸如此类。
但是,有几个家庭能有这样的条件?
习得的前提,一定要有非常大量有效的可理解输入。
首先是得有这样的人在旁边,其次是得有足够的时间投入。
绝大多数家庭都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他们的做法就转变为两个字:看碟。
看碟如果选择得法,不是没法学好英语,但总的来说是比较低效的,投入的时间是若干小时。
这就涉及孩子未来的发展取向了。这若干小时,投入外语学习是更好的选择吗?
有人经常拿曹文的观点举例。可曹文本身就是搞英语的。她教孩子的方法你能够学吗?
一定不要被习得这样美丽的理论所误导。
的确,如果从理论上,按照母语的方式学习外语那自然是无懈可击的。
但是,从操作上,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
这也是我判断台湾禁止幼儿园教英语的原因,因为已经严重干扰到母语的学习了。
没有条件就不要硬拗,根据大多数家庭的条件,儿童学英语,就从简单入手。不要好高骛远。
从简单学起,量力而行,耐心积累。不要被一些“英语神童”的表现所诱惑,所误导。
从而也把孩子推向那条浪费时间,不切实际的习得之路。
没有习得的条件,英语就是一个学习的对象。就是要按照学习的规律办事。
通过学习,一样能够学好。不必追求所谓的让外语成为第二母语。
这个目标对大多数家庭,大多数孩子来说不切实际。不应该是儿童阶段的目标。
参考:儿童学英语要兼顾效率和效果
http://www.ebama.net/thread-196017-1-1.html
坐沙发了,很激动! "没有习得的条件,英语就是一个学习的对象。就是要按照学习的规律办事。
通过学习,一样能够学好。不必追求所谓的让外语成为第二母语。"
目标明确,才能不焦虑 英语对孩子来说,真的不是需要“学习”的。习得好的孩子多了去了。一切让现实说话吧,大人们(包括老师)不要妄自评论了。如果孩子的英语是靠老师来教会的,那效率和结果太差了。 本帖最后由 anniesunshine_7 于 2014-2-25 12:22 编辑
萧愚老师,您好,我家女儿英语学到现在,有几个怪圈,麻烦赐教:
1.) 她很喜欢看粉猪;之后就是喜欢反反复复的听粉猪音频。 短句子应该是懂得,反抗我时,她会引用里面一些句子骂我。
但是,我怀疑她有些长句子是听不懂的,为何还那么喜欢?
2.) 有些长句子她可以读出来,但是她不知道意思。(特别是体验英语里的)
3.) 孩子喜欢听,喜欢大人跟她讲英语故事,但是不喜欢自己朗读出来(这点让人头痛)。但是,在生活中,看到包装袋,衣服,杯子,等上面印刷的英文,很自然的就会念出来。
(说明下:我们从一开始学英语,就没刻意记过单词,但是反反复复出现的单词,孩子记性好,记住了不少。)
相比这样的理论,还是说些具体的方法比较实在。 孩子的英语不是靠老师来教会的 各种理论满天飞,不知道谁对谁错。适合自己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大多数的家庭,亲子英语,给孩子启蒙一下,孩子对英语不排斥,甚至感兴趣了之后还是要有其他的途径才可以的。 其实,关于学得还是习得的争论,老师是不应该参与的,因为老师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学得。
学得或者习得,那是家长的选择权。
我本人观点,学龄前的小朋友还是多采用点习得的方式,小朋友更开心,亲子关系也更好,效率低一点也认了。水平高一点的家长可以用英语日常对话,水平低的家长(比如我这种)放着音频和小朋友玩游戏,碰到简单的句子偶尔开口说几句,也是可以做到得。
等到上学后,可能要加入学习的成分了,那时候就需要找高水平的老师了。 是的,要把英语当母语学,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有要有很好的家庭素养,不是光靠看碟能做到的。我是希望多接触英语可以提高和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能有个语感。 进来学习啦 很喜欢看萧老师的帖子 观点明确,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看标题还以为说驾照呢,身边好多有照不会开的啊。
对楼主的观点还是比较赞同的,的确没有能力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制造语言环境。
但是说幼儿期不要学英语又觉得不合适,我想让他积累词汇应该还是可以的。 我家没条件把英语当母语学。 还是一步一个脚印来得踏实。 习得一方面是环境,看给孩子创造了多少英语环境,可理解是很有必要的;第二是孩子的年令,过了敏感期,所用方法就得有所调整. 老师的帖子是给家长一个提醒,不要有“懒人也能让孩子学会英语,只要让孩子每天看/听原版英语资料就可以了”这样的依赖心理。 学龄前可以用看碟的方法,所谓的低效也是跟系统学习比,但是对小孩子来说,根本无法进行系统的学习。
看看碟,培养一下兴趣,为以后系统学习打好基础,无可厚非。
上学以后的孩子,我想没有一个家长傻到拿大把时间让孩子看碟的。 在非母语环境里“习得”第二语言,营造一个不断改善的环境至关重要,这种不断改善很大一部分体现为:父母需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去发现并不断修正一个更有效更适合孩子的方法。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一方面取决于父母的教育理念及对于孩子今后发展的期望和规划;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家长的外语水平,自身事业发展与子女教育的平衡,以及家庭的经济能力。语言的“习得”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想说值得去尝试,量力而行,保持心态~~~
说的是这样,随着孩子日渐长大,教他英语倍感吃力。一个小时的内容,我这个水平的家长就要花3个小时去准备。细想何苦,何必那么急于求成,何况还不一定就有那效果。有这精力不如多休息,第二天多努力,给儿子娶媳妇添砖加瓦来的实际。 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理解家庭中的DIY英语,我觉得就是一个课外补充,就和中文一样,不能光靠几本语文书就能学好的吧。 不可能极左或极右了看待幼儿学英语,模拟模仿母语式习得,再用学习的辅助方式才好。可以相结合,起码在孩子掌握语言方面,家长老师都要靠后。 Got it, thanks 本帖最后由 米陌园 于 2014-2-25 18:27 编辑
anniesunshine_7 发表于 2014-2-25 12: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萧愚老师,您好,我家女儿英语学到现在,有几个怪圈,麻烦赐教:
1.) 她很喜欢看粉猪;之后就是喜欢 ...
我理解萧老师的意思是,如果孩子是不太反抗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之后系统地学习和梳理是有必要的
泛看泛听之外的情景再现和补充是有必要的
但如果孩子是不太愿意接受别人摆布的那种,若逼其学习所花的功夫多甚至导致厌学而造成更加低效,那么浸泡式听说学习(不精益求精,不每词必究)未尝不可,我们目前也是泛听泛读阶段,感觉积累还不够,再积累一些,孩子耐性再好一些,看看怎样引入正规学习的道路,比如说phonics等
本帖最后由 hmily_pine 于 2014-2-25 22:28 编辑
“可曹文本身就是搞英语的。她教孩子的方法你能够学吗?”
您可是搞教育的,怎么还有这样的观点?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再特殊的例子,也会符合基本的语言学习规律。
hmily_pine 发表于 2014-2-25 22: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可曹文本身就是搞英语的。她教孩子的方法你能够学吗?”
您可是搞教育的,怎么还有这样的观点?
王侯将 ...
有道理哈,再一看,我俩头像是一起的啊:D
学习了,自家孩子如何学习,自已掌握.,摸索. hmily_pine 发表于 2014-2-25 22: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可曹文本身就是搞英语的。她教孩子的方法你能够学吗?”
您可是搞教育的,怎么还有这样的观点?
王侯将 ...
我理解,曹文本身是英语老师,虽然她没有很小就抓孩子英语,但是孩子从小家里就能看到英文书,对外国字没有疏远和畏难情感,她也许会在家里用英文打电话之类的,孩子更是从小对英语有熟悉感,而且孩子在学校学英文的过程中,碰见什么问题,她都能给出专业的回答,这个条件是普通家庭不具备的。
我身边很多父母学语言的,孩子的语言天赋就比较高,可能这就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吧。
王侯将相的后代,做王侯将相的比例,远远高于草根家庭子女做王侯将相的比例。这是个比例/概率的问题,不是一定或者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