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经常忍住不在想,晚上睡前给孩子念两本汉语绘本5本英语绘本的时间如果都用来念汉语绘本、经典、甚至章节书故事,孩子的母语肯定会有更多更快的吸收和成长。方法再对,家长水平再高,孩子的时间再高效率的利用也是有数的,做了这个,另一个的时间势必会减少。 洋洋妈 发表于 2014-3-31 05: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人们得出的观点和论断离不开自己的生活体验,也会受到影响和局限。我之所以一上来看到这篇文章,就表示赞 ...
谢谢你的回复交流,我也认同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尽力就行了。至于能否学得第二母语,那不重要。我更关心的是,她快乐吗?她就读的IB学校要求学生要学习3门语言,汉语、英语选,然后在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中选一门二外,她选法语。我建议她,如没有兴趣,就不选二外了,休息也不错。她说好玩,就去学了。我希望孩子有个健康的好心态,有融洽的同学关系,有爱心,懂感恩,最重要的是开心快乐。不能快乐,又何谈真正的成功呢?为何现实生活中有那么多教育悲剧?我想很多是只求成功的“成功法”教育而造成的。 完全同意。
我对孩子的要求是能把母语学好就很不容易了。外语能交流,当工作语音就可以。双母语在我家没有这个环境,是没这个可能的。 语言是想通的。这对于学到一定境界的人来说,有很大的互相促进功能,而不是相互的排斥!
就这个问题的讨论,每个人的教育背景不同,少不等于没有。
但不要马上指望他们在很小的时候掌握。
确实很难做到
赞同,能熟练运用就好啦,毕竟母语母语,和母亲一样,一般也只有一位 何必要追求中国的小朋友在国内英语水平达到母语呢? 所有帖子都要批判式的吸收,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兼听则明吧 本帖最后由 我就是lalala 于 2014-4-8 01:01 编辑
可以做到把外语说的很流利,但如果说真正双母语的话,的确非常的困难。而且我认为如果某人的确双母语的话,肯定任何一种语言的水平都不是太高。所以,我一直都认为学语言一定要把母语学好。
还是以我儿子为例,目前我儿子就是所谓的“多母语”。在家说中文,学校全法语,生活上基本都是英语。但他的水平,无论哪种语言能力都远不及母语是这些语言的孩子,包括中文。随着年龄的增长,势必是有一种语言作为强势,无论是英语或者是法语。但我想应该不会是中文的,虽然他中文说的非常好。但也只限于听说的好。如果非逼着孩子双母语,势必会影响孩子学习的进程。因为孩子学语言不是在翻译,而就是用。比方说,孩子从小,学苹果,你告诉他这个东西叫苹果,他就记住是苹果,告诉她叫apple,他就记住叫apple,告诉她叫la pomme,就叫la pomme。多一种语言,孩子就要多记住一份。这只是简单的一个词,等海量成句,再成为文章,写作甚至到了文化,思维的时候。孩子就要记住成倍的东西。最终孩子自身就会选择一种强势的,基本上就是孩子接触最多的那种,根据这一种语言来去学习其他的语言。就像咱们大人翻译一样。
不光中国人如此,老外也如此,我周围的老外,大部分都是会3种语言的。跟她们交流的时候,如果你也会他的母语,她们都会选择母语。在世界上众多国官方填写各种表格的时候,语言栏,永远都是母语是什么,且唯一,然后是其他语言。甚至你英语再好,人家也认为你的母语是中文。很多国家,只要你是在中国出生,且父母的母语不是英语的人。你英语即使再好,比美国人说的都好,文章得过诺贝尔奖。抱歉,政府认为你的母语仍然是中文。同样不能进入英语学校学习,也只能上当地语言的课程(不光针对中国人,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即使该国家的官方语言包括英语)。当然这是一些国籍惯例,跟语言能力本身无关了。
所以,那些费力的把自己的还培养成双母语的父母,还是权衡一下利弊。在国内给孩子创造英语环境并非容易的事情,是把精力放在很抓孩子英语上,还是放在孩子有快乐童年上。这当然是每个父母自己的选择的权利。我不敢说100%老外,但大部分老外的孩子都有个快乐的童年,至少是孩子眼中羡慕的童年。爬树,抓虫,种菜,钓鱼,野营,野外生存,旅行,各种体育运动。。。。而且绝不是一次哦,而是每年都会如此,不管是孩子,直到长大,带着孩子,一贯如此,直到他们无法行动,所以他们可以说是玩儿的高手了。相比中国孩子呢?现在似乎只有打游戏就是最大的乐趣了,或者去旅游而不是旅行,也不是度假,这其中的区别,不是语言上的,也不是文化的,等你真正接触了,就明白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