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el99 发表于 2016-3-9 21:51:51

青蛙也有春天

本帖最后由 noel99 于 2016-3-10 19:01 编辑

小升初政策年年变。今年由于H学校不再招生,再加上有关择校生的政策,仿佛看到小升初的大门已经向我们关闭,只在窗户上留下一条缝。孩子硬是从窗户缝里挤了出来。小升初的战役刚刚打响,牛娃们还在水里扑腾的时候,我们这只小青蛙却从千军万马中杀出重围,游到岸上,坐看云起了。谁说青蛙没有春天!
回顾六年来的点点滴滴,感触良多啊!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也在成长,教育理念在碰撞。过段时间慢慢梳理一下,给大家提供一些经验和教训,也算是对六年的回顾和总结。再回首以前写过的帖子,拟从以下几方面谈:
1.为什么要考名校
2.关于提前学
3.真的是粗心吗
4.奥数,绕不过的话题
5.学琴与坚持
6.时间都去哪儿了
7.关于电脑游戏
8.保护学习兴趣还是杀鸡取卵
9.素质与应试矛盾吗
10.近视,多少家长的痛



轻轻霓裳 发表于 2016-3-10 06:29:00

本帖最后由 轻轻霓裳 于 2016-3-10 09:23 编辑

昨晚看了一遍楼主以前发的帖子。
期待走过小升初的经验总结。

牛牛妈800 发表于 2016-3-10 07:04:34

坐等下文~~~~~~

旷野清音 发表于 2016-3-10 08:17:28

同样翻看了楼主的前文预示着这将是一篇极具价值的鸿文,期待呀!

goldbabe 发表于 2016-3-10 08:19:25

很吸引人啊,坐等下文!

白雪飘飘 发表于 2016-3-10 08:28:02

来学习了,坐等下文

bonnywin 发表于 2016-3-10 08:35:06

期待正文~~~~~~~~

lemon07883 发表于 2016-3-10 08:46:03

期待下文~~~~~~~~~~~~~~

芊1225 发表于 2016-3-10 09:10:37

楼主的下文呢?

amiee77 发表于 2016-3-10 10:07:21

来学习了,{:76:}等下文

lemon07883 发表于 2016-3-10 12:05:36

等下文啊~~~~~~

Jeska 发表于 2016-3-10 13:45:27

虽然是一年级还是来学习一下经验

yakumomo 发表于 2016-3-10 16:36:14

这是一个大坑,前排围观:lol,瓜子谁要?

noel99 发表于 2016-3-10 17:39:10

本帖最后由 noel99 于 2016-3-10 22:26 编辑

上面几位估计都是生女儿的,这么猴急:lol
这篇会更新较慢,持续时间较长,大家不必着急,可以等半年后再来看{:1_1:}
几年前孩子刚上学时有很多疑惑,迫切地希望能有类似的帖子。因为在这里学到很多,也获取很多的资源,所以这篇就作为回馈吧。BM网以小学生家长为主,所以这篇同时也作为告别帖。以后或许偶尔还会来看看。
别人的经验只能借鉴,不能照搬。所以希望大家多思考,寻找适合自家的路。
先介绍下我家孩子。名副其实的青蛙一枚。从语言方面来看,天资一般。因为方法对头,英语方面虽然跟群里的牛蛙不能比,但在班级里也是遥遥领先了(这个领先指包括考试成绩在内的综合能力),但语文方面一直很困惑。数理逻辑能力中等偏上,离顶尖差距很大。
孩子最突出的优点:
1.自控能力强。小时候读了贝贝熊系列的《见啥要啥》后,每次看到好吃的或好玩的,就盯着看,视线一直不离开。即使这样,也不会吵着跟大人要。不知道是先天的原因还是读了这本书的原因。如果我们觉得不许买,就会以“不能见啥要啥”就打发了(这里要偷偷乐一下{:1_1:}),没有其他孩子耍无赖的情况出现。后来到玩电脑游戏,就很容易控制了。记得一开始玩的是《植物大战僵尸》,每次到时间点孩子都能停下来,而她妈妈却控制不住自己:L
2.有毅力能坚持。不知道是不是看了贝贝熊的《半途而废》的原因,后来会提到,好多次其实家长都想放弃,孩子哭着说:“那不是半途而废了吗?”
3.上进心强。
贝贝熊系列一百多本,是一套好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两本。不知是因为看了这个才会有以上的特点?我宁愿相信是孩子先天的因素吧。因为其他的那么多本没怎么影响她呢。
为什么要介绍这些特点?因为特点决定了方法,后面讲到的好多事例或方法正基于此。
总体来讲,孩子不是牛蛙,完全青蛙一枚,所以我后面谈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遍性。


旷野清音 发表于 2016-3-11 10:41:07

上面几位估计都是生女儿的,这么猴急


这句话的道理何在呀?

noel99 发表于 2016-3-14 11:45:08

本帖最后由 noel99 于 2016-3-14 11:48 编辑

1.为什么要选名校
      这是个伪命题。名校占有各种教学资源,如师资、设备、学生等等。如果可以选择,谁都会选名校。问题在于名校竞争激烈,娃是不是给力呢?所以首先考虑的是对口中学,这样不至于太过于焦虑,也不会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现在的娃太早熟了,是不是电视看多了?一二年级时孩子班级里就有人在配对,谁跟谁好啦,等等。当然,小孩子过家家,家长也不会放在心里。到三四年级时,有男孩讲些黄色的段子,个别女孩喜欢同学还放在嘴上。因为我们家里不看电视,所以我女儿这方面愚钝没开化,同学讲的黄色段子她也听不懂,有时会回来问我们。真正让我感到担心的是4年级时发生的一件事。隔壁班的一男孩低段时就已经嚷嚷喜欢我家闺女,大概4年级时,居然叫他们班一女同学来跟我女儿挑明,还送了一本本子。我女儿回家跟我们讲述了这件事,我当时就觉得这太离谱了。我们并不否认孩子之间朦朦胧胧的情愫,回想我们当年,至少小学没这种想法,在中学阶段,即使喜欢某人,也是藏在心里,哪有直接去说的?自己没勇气还委托别人,现在的孩子怎么了?如果读地段中学的话,这样的孩子比较多,而且年龄处于青春期,真是难以独善其身啊!而名校里并不是说没有这种情况,但大多数孩子是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的,学风相差太多了。所以对我们来说学伴和同学的不同是选名校的首要原因。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经常听到地段中学作业量巨多,很多孩子做到半夜,孩子的睡眠也无法保证。经过了解,地段中学为了拼中考,布置大量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而重点中学布置的作业是提高型的,由于生源的差异,作业时间反而不会多。作业量也是我们选择名校的重要原因。
       其他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与前面提到的两点相比,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noel99 发表于 2016-3-14 13:02:54

本帖最后由 noel99 于 2016-3-14 14:37 编辑

2.关于提前学
      以前曾写过关于抢跑的帖子,现在又有了新的认识。
      当前,提前学已经成为共识。然而,经过小学6年的观察,提前学的孩子多数走向了两极分化。部分孩子由于提前学了一部分知识,在老师上课时觉得自己已经学过,就不认真听。不但养成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而且由于之前学的一知半解,反而落到了后面;另一部分孩子提前学过后,上课还能专心听,思维紧跟老师,相当于在温习和巩固,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因此,他们会比没学过的孩子掌握的更扎实,然后就开始领先。这两种孩子在我女儿班上都存在。而我们,由于一直没有提前学(英语除外,等会讲到),天资又很一般,从一年级开始就跟在后面,到高年级才渐渐到前十乃至前五,但一直无法冒尖,无法超越提前学且学得好的孩子。
      提前学基本是围绕教材内容的提前学,当然,数学会加深到奥数的内容。温故而知新,确实会对应试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我还是不太认可这种方式。我想从英语方面来讲。严格地来说,我们的英语也算是提前学了,只不过我们没有学教材,而是跟论坛里的孩子一样,看动画、听音频、阅读原版书。完全是一种提升能力的做法,没去考虑应试,没去学什么新概念。从一年级基本空白到现在班里已遥遥领先。而其他很多孩子都在外面上培训班,学新概念,学口语。有一孩子幼儿园开始就在外面上培训班,一年级就拿到演讲类一等奖,现在从综合能力到应试到竞赛各个方面已被我们超越,而且我们在考试前根本不用复习。所以,我考虑这种模式可能是提前学的最好模式,既不浪费,又使得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但这种模式是否能移植到其他学科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马上就要进入初中,我的计划是从阅读入手,阅读历史类书籍作为对中学历史课程和语文课程的提前学,阅读科普类书籍作为对中学数学和科学课程的提前学;英文阅读也同步阅读历史类和科普类书籍,作为交叉记忆,同时增强英文阅读能力。这是一个计划,不同于前面提到的提前学,效果未知,有待于几年后检验。
      总结:提前学已成为应试的利器,有人学3-4遍,5-6遍的都有,孩子有同学都已经学到高中的语文了,完全针对教材的学习。对于这种近乎疯狂的举动我持保留意见。即使是为了应试取得好效果,家长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念和孩子的特点决定是否提前学,提前学几遍,提前多少等。

ykuaiji 发表于 2016-3-14 15:02:05

谢谢楼主了{:1_1:},五年级孩子家长,学习了,继续等待下文

鼻涕娃 发表于 2016-3-17 23:47:41

很好的总结,继续啊。

舞016 发表于 2016-3-22 10:13:45

楼主想写的1,2,3.。。。。每一条我都感兴趣,楼主快更哦。

noel99 发表于 2016-3-23 14:57:36

本帖最后由 noel99 于 2016-3-24 09:08 编辑

3.真的是粗心吗?
      很多家长说自己孩子成绩忽上忽下,太粗心了。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不粗心的话,那就是优秀的学生。但他恰恰不知道,稳定就是实力的反应。忽上忽下本身就是技不如人哪!
      记得以前曾对一个家长说过:如果你都认为是粗心的话,那孩子就没救了。结果该家长大发雷霆。其实到现在我还是这句话。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家长们往往认为粗心不是不会,而是不够仔细,这种“粗心”的现象成为安慰自己麻痹自己的一种借口,从而掩盖了深层次的问题。
      一般来说,答题错误分为“不能”和“粗心”。“不能”就是能力达不到,解决不了。“粗心”往往被认为不够仔细。事实上造成这种“粗心”的原因非常复杂。而这种“粗心”也成为我们这六年来挥之不去的阴霾。
   我认为,“粗心”不是不仔细,而是能力的缺陷。 “粗心”的第一个原因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到位,一知半解。以为掌握了,其实没有真正的理解。对于这种情况,其实是容易处理的。第二个原因是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这是一种能力的缺陷,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注意力的训练。第三个原因是理解力的问题,对题目特别是应用题或者语文的阅读题理解不到位。这个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大力加强阅读能力。第四个原因是书写习惯不好,草稿打得太乱,导致最后写入答题卷时混乱。而最困扰我家的是最后一个原因,那就是“感统不适”(自定义名词),当然还没到感统失调那么严重的程度。就是手眼脑对事物的认知不一致,所见非所得,所得非所写。通俗地说就是眼睛看到的,到大脑就变样了;大脑计算好的,到笔头写出来又变样了;或者读题时忽略某些关键词。我们对这个问题不可谓不重视,可一直难以解决。从四年级开始家里一直练口算,读题让她关键词圈出来。记得上学期快到期末阶段,学校的学科竞赛前夕,孩子错的简直太离谱了,我怒不可遏,除了还在上课的群外,退出了其余所有跟孩子相关的群,包括很重要的小升初群。      
      经过训练,并伴随孩子的生理心理的成长,这种不适似乎在慢慢好转。最近孩子说涂改液用得少了,其实就说明感统方面的情况有了改善。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治。最近的两个奥数竞赛,第一题的计算题都做错了。任重而道远啊!
      这种感统的不适,并非每个孩子都有,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存在,所以具有普遍性。难道是剖腹产惹的祸?


吾桐初长成 发表于 2016-3-24 21:04:55

怎么觉得和我家闺女一样的感统不适。我们也是剖腹产。

gracepan 发表于 2016-3-25 16:56:39

坐等楼主的更新

阿寻的时光 发表于 2016-3-30 22:00:18

很有受益,请继续。

noel99 发表于 2016-4-6 14:30:20

4.奥数,绕不开的话题
      奥数,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啊!多少人对此恨之入骨却也不得不为之低头,为啥?只要教育资源不平衡,只要有择校存在,奥数就有一万个存在的理由!因为小学阶段,只有奥数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智力。英语也好,语文也罢,虽有天赋存在,但即使对于资质一般的孩子,只要功夫花下去,方法对头,都能达到相当的程度。而奥数更多地考察理解力、逻辑的推理、演绎能力和思维的慎密性,不是花了功夫就能学好的。虽说除去少数天才和白痴之外,大多数孩子的智力相差无几,但就是这“相差无几”也要在拼奥数上体现出来。
      以我的观察来看,对于一般开拓思维的奥数,适合的孩子不会超过50%。也就是说,剩下的50%真的不适合学奥数,那是先天也就是遗传造成的,不要怨孩子啊,根子在于父母你自己!而那能够学一学的50%中,可能仅有20%(全体的比例)适合参加竞赛,也就是稍有难度的;而有望得奖的就不到10%(全体的比例),能拿一等奖更是2%之内,真是百里挑一难上加难啊。
      所以,判断自己的孩子属于哪一类成为家长的首要任务。如果不适合学奥数的,趁早把精力花到其他地方,否则不仅痛苦,而且事倍功半,还误了其他才能的发展。事实上,很多家长没有这种判断能力,因为他们本身的思维能力不够啊,那就去尝试着学一下,半年一年就可以知道了。
      对于适合学奥数的50%孩子来说,什么时候学成为最大的问题。拼奥数向低龄化发展。如果你足够幸运,孩子属于那2%的,那迟学早学差别不大。迟学的话(五年级开始)也可以很快脱颖而出,早学的话(二、三年级开始)基本上过几年就跨年级参加竞赛并获得一等奖了,我们这里每年都有这样的孩子,跨1个年级或2个年级照样拿一等奖的。如果你的孩子不是属于那2%,早学的话在早期可以保持优势,到五六年级就不见得,因为牛蛙这时候也加入了竞争,人家的进步那是杠杠的,天资的差异会充分体现出来。我关注到有些孩子在三四年级视一等奖为囊中之物,到了五六年级反倒下滑了,其实就是天资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那努力没用了吗?有!太有用了!每天刷题有可能让你孩子从20%进入到10%,可这仅仅是可能,也可能原地踏步。可是每天刷题付出的时间、努力你觉得值得吗?为了那不一定能到手的奖项?如果你觉得值得,那立马就干!如果你觉得不值得,那该干嘛还是干嘛去吧,就如同我的抉择一样。
      所以淡定啊淡定,奥数只是在小升初中作为大众项目,到了初中就是小众项目了,大多数的孩子不必再陷于这个泥潭中。
      至于说奥数能开拓思维,对初中学习有利,其实并非如此。小学高年级的奥数,数论基本用代数的方式解题,计数多用组合论。代数虽然小学开始引入,但大规模解题是初中的要求,现在提前到小学奥数阶段,对部分孩子来说可能是个灾难,因为地基没打牢啊,基本概念还模糊的情况下就开始解难题,不一定有好处。而组合论更是高中学习的内容。这种提前学的效果是因人而异的。

noel99 发表于 2016-4-6 14:48:05

本帖最后由 noel99 于 2016-4-7 21:01 编辑

5.学琴与坚持
      学琴是个很大的坑,很大很大的坑啊!幸亏学之前我就想明白了。这里的琴指的是钢琴,其他乐器我没有发言权。
      大多数家长让孩子学琴就是为了培养音乐素养,并不是为了成名成家。只有极其少数比那奥数一等奖还要珍贵得多的多的那部分孩子才真正具有天赋,还需要大把大把的米,才能走专业道路。
      除了凤毛棱角的天才外,大多数家长让孩子学习乐器是为了培养业余爱好,陶冶情操。学琴一开始是家长的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纯粹考级并成功考过十级。考级在我们这里的小升初阶段是不加分的,即便如此,还是成为一部分家长的目标。那么接下来的操作就很简单了,告诉钢琴老师在小学几年级之前考过十级,然后老师就制定计划,练习也是以考级曲目为主。有孩子可以学习一年就考五级,四到五年就考过十级。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平时有空练习一下表演曲目,或许有客人时可以露一手。我遇到过不少这样的家长,说起来都是泪啊,练琴那个苦,孩子是真心不想练,恨不得砸了那钢琴,考级成为终极目标。我女儿班的一个同学三年级暑假就考完了十级,可让我万分惊讶的是居然还不会视奏!视奏本来是学琴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这些孩子过了十级后,如果长时间不练习的话,我不清楚还会不会弹琴。因为钢琴是技巧性的乐器,需要不断地练习,否则手指会生疏。除了拿到一张证书之外,音乐的素养还是能够培养一些的。我是不认可这种理念的。
      第二类是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坚持下去的,这是最多的一类。可能由于孩子厌恶反感弹琴,而家长也没能坚持;可能由于心理承受力不强,被老师的批评导致放弃;可能由于学业繁忙,没时间练琴,等等。这类在学琴的孩子中超过一半。
      第三类是不以考级为目标,并且坚持下去的,就如同我的孩子。我们学琴是在幼儿园大班开始,学琴前,她妈妈做了很多功课,而我,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要坚持至少十年。学琴,不仅仅是学习乐器,培养音乐素养,更是学会“坚持”,是品质的培养和历练。但是,很多事情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随着功课的繁忙,可能会导致练琴无法保证。有钢琴老师说钢琴如何如何地锻炼了手脑眼的协调性,如何让孩子变得聪明,并举例说某某孩子不仅琴弹得好,成绩也很好,学习很轻松,这全是因为练琴的缘故。其实她搞反了,正是因为孩子本身聪明,能轻松应付学业,才有多余的时间来练琴。更多的孩子由于无法轻松应付学业,导致练琴的时间无法保证而放弃。在决定学琴前,通过对自己的孩子的观察,我觉得她还不算太笨,估计不会因为学业无法练琴。事实上,到了小学高段,确实忙了很多,我们还是保证了每天半小时的练琴,宁可放弃奥数的刷题。虽然练琴时间不长,但是“不怕慢就怕站”啊。而这种坚持也缘于孩子本身的执着。我在前文中也提到孩子的优点,有一条是“有毅力能坚持”。很多次,由于生气,导致我发了狠话“不要学了”,孩子都哭着说“那不是半途而废了吗?”
      到现在快7年了,虽然进步慢,但我觉得孩子现在自觉了,钢琴给她带来了乐趣。我曾对孩子说:“学琴是爸爸妈妈送给你的一生中最好的礼物!”是的,钢琴不仅培养了孩子的音乐素养,更让孩子学会了坚持。以后没有爸爸妈妈相伴的日子里,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孩子都能通过钢琴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这难道不是最好的礼物吗?




qiuqiudear 发表于 2016-4-6 21:46:46

期待下文         

YUSONG 发表于 2016-4-11 10:43:43


赞0
期待下文         

appletears 发表于 2016-5-27 09:14:31

期待!好文!!!

毛毛虫变蝴蝶16 发表于 2016-5-30 17:16:42

赞, 赞, 赞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青蛙也有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