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hy193

2012-05-23

[方法探讨] 谈谈英语思维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欢乐童年

    2012-5-23 14:01:11 使用道具

    干谈理论,太干巴巴了。

    好难过!孩子学了二年多英语,给人听了音频,词汇量还是 ...

    孩子和外教在读书,对话,这孩子此时此刻是中文思维呀,还是英文思维?

  • jing1025

    2012-5-23 14:18:52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jing1025

    2012-5-23 14:40:00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Ester

    2012-5-23 14:57:24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Ester 于 2012-5-23 15:01 编辑

    林语堂:

    “直接教授法之用处与范围

    凡谈外国语教授法的人,都讲到直接教授法。所谓“直接”是外国语直接表示意思,不靠本国语翻译。因此法是小孩学话的法,故又称为“自然教授法”(凡侨居外地直接学外国语,也可谓直接法)。因为抽象观念不易直接表示,故直接法每由具体物件,如衣帽、钟表、耳目五官等教起,故此法又称为“物体教授法”。但是物体教授法范围极狭,臂如教家禽野兽时,不能全数将家禽野兽搬到课室来,所以平常总限于最初的二十课而已。其余须以图画代替实物。或用联想方法表示抽象意义。在此层上,有便有不便。譬如糖盐可以带到课室来,而甜咸之味,却不易表示,除非由教员表演尝味之神情不可。

    所以极端主张不用鄱译者矫枉过正,常自讨苦恼而已。专重翻译以为练习,固然根本不对,因为鄱译时使学者心中时有本国语观念,译入英文,定然不成功,但是在许多解释意义的地方,一二字翻译出来,省却许多周折。再如叫学生译整句的意义,或述其大旨,再令以自然英语译出,是有益无损的;若令字字对译,再使叠字成句,则利少弊多。

    第一段针对英文 《--》物体对应这种方法的局限性
    第二段是翻译法正确和错误的运用。
  • jing1025

    2012-5-23 15:14:53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suijiyanxi

    2012-5-23 15:28:19 使用道具

    Ester 发表于 2012-5-23 11:34
    这里启蒙早的,遇到过这个问题吗:

    ---------------------------------------------------------------- ...

    这个案例值得大家思考。如果在汉语思维形成的过程中,英语的加入引起了孩子思维的混乱(不止是暂时性的语言混乱)甚至痛苦,那么对根本性的母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会不会弊大于利呢?
  • jing1025

    2012-5-23 15:46:50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良辰美景

    2012-5-23 16:17:38 使用道具

    这个讨论非常好,让一些纠结于英语思维的放下,平心尽力的学习。我就是这样的,看了讨论不去纠结英语思维了,让孩子快乐努力地学习吧!
  • wherezhang

    2012-5-23 16:21:33 使用道具

    Ester 发表于 2012-5-23 11:34
    这里启蒙早的,遇到过这个问题吗:

    ---------------------------------------------------------------- ...

    我家娃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但没有这个严重。

    我家幼儿园中班接触英语的,口语方面都是他自发的说,我跟着配合。他自已玩的时候会嘀咕英语,配合自已的动作。每天的英语输入最少一个小时,包括动画片、英文故事、外教课。

    有一次,乡下的小堂姐来玩,吃饭没吃两口就不肯再吃了。我们都在猜这孩子是怎么了,Ned突然冒了一句“She may feel a little bit nervous in the city."(类似吧,记不清了)。非常快非常轻,我还没反应过来,他就继续吃饭,再张口时已经说的中文,就好象刚才那句话完全是我的幻觉。类似的事情有好几次,我猜是相同的场景让他条件反射地说了记忆中的话。
    跟别的孩子玩时,他也会不时冒两句,但并不形成困扰,他还是很能分清两种语言的。但只要有人跟他说英文,他就会用英文回答。

    我觉得英文的学习,对中文的熟练掌握是有干扰的,时间上影响很大,还有就是思维上会有一些混乱。半年前我就开始思考,英语到底要保持一个怎样的速度,最后的决定是,宁可慢一点,一定要保证母语不受影响。母语的强大,才是思维强大的基础。

  • charlenedavid

    2012-5-23 16:30:50 使用道具

    我不知道大家讨论这些有什么意义,咱家里,家外,学校里。。。。到处是中文,电视,广播也都是中文,即便每天听和看和读那么几小时英语,怎么会涉及干扰了中文思维的问题?即便孩子冒几句英文,也只是冒几句,不代表思维混乱了。

    所谓涉及到两种语言的混乱,恐怕是那种家里有不同成员,说不同语言,或者,孩子一会儿在中国,一会儿又去国外,而且相隔时间又很短。。。。

    总之,这些都不是我们所处的问题,孩子学两种语言,对智力开放是有好处的,我们不必因为学了点英语,就担心孩子母语怎么了。

    母语永远是母语。
  • charlenedavid

    2012-5-23 16:36:54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charlenedavid 于 2012-5-23 16:38 编辑

    这让我想起一个论坛上的朋友,她儿子读完小学后,送国际学校,初中高中,都在国际学校,她在论坛上也常喜欢讨论她儿子是什么思维,讨论她儿子母语到底是中文还是英文的问题,他说实话,我只一句送她:不用担心,你儿子永远是中文思维,中文丢不了的。

    其实她这所谓的“担忧”,我觉得也是有点假惺惺。

  • ldf0107

    2012-5-23 16:45:19 使用道具

    呵呵,学习了,每次进来看,总能学到点东西
  • 宝宝小S

    2012-5-23 16:54:11 使用道具

    看过很多民国时期大家的自传,无一不是学贯中西。再看孩子现在的幼儿园老师,园长韩国人,一直负责翻译的老师是朝鲜族,学历至少大专吧,要不也进不了这个幼儿园,可以说韩语汉语都可以作为母语了。可是每次家长会,这个老师翻译的一直让我感觉支离破碎的,无法很好的领悟园长的意思,她在翻译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思维呢?韩语?汉语?母语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外语水平高低,这点毋庸置疑。
  • liyy2047

    2012-5-23 18:23:23 使用道具

    我感觉中文和英文最大的不同在于句子中主谓宾的顺序。
  • ahplyy

    2012-5-23 18:46:27 使用道具

    走一步看一步吧
  • 蝴蝶花开

    2012-5-23 20:55:29 使用道具

    早上还为没有办法让她用英语思维看动画发愁,看了这个贴子释然了。
  • woailala

    2012-5-23 21:45:58 使用道具

    你说的真好。我也是一直这样认为的,但我没有你的水平,感觉写不出来这么专业的解释。
  • walkonrain

    2012-5-24 13:41:21 使用道具

    Ester 发表于 2012-5-23 11:34
    这里启蒙早的,遇到过这个问题吗:

    ---------------------------------------------------------------- ...

    这个情况我家没有,我儿子1岁半-2岁就能够在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切换流畅,不存在“夹杂”这个问题。英文的话,要么太复杂不会说,会说的绝不会在英文中夹杂中文(中文那更不会夹杂英文了),英文生词我们都给中文解释的。而且平时对话基本中文。

  • jing1025

    2012-5-25 12:57:52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风来心自凉

    2012-5-30 10:38:04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风来心自凉 于 2012-5-30 11:38 编辑

    我觉得我表达不出那种原汁原味的东西,不是因为我没有英语思维,而是我没有接触到这种英语的表达用法。举个例子说,我在跟女儿一起阅读的时候,读到fox的一本故事书里面,有一句叫做Help wanted!,放在中文里面就是急需招工。如果我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表达法,现在要我把这个中文翻译成英文,肯定我要绞尽脑汁组词组句思考,费九牛二虎之力造了长长的句子。但一旦我接触过这个原版表达之后,我下次不用想也会用这个表达法。还有跟女儿一起阅读的时候,经常看到On your mark, get set, go!这样的表达,其实就是我们中文里面的各就各位,预备,跑的意思。但如果我从来没接触过这个表达,中译英的时候肯定也不懂。
       所以,我个人的理解,很多时候所谓英文思维的东西,其实就是看懂不懂这个惯常表达用法的问题。不要啥事都上升到思维的高度。
  • 八月精灵__丫头_

    2014-7-16 13:21:40 使用道具

    在看漏屋的书,同样在思考这个问题,不过我觉得建立一部分英语思维还是需要的,只有练到一定强度才会出现重英轻中,跟运动员高强度的练习才达到身体机能的素质是一个道理,一般状态下,是达不到运动员的高强度练习水平的。
  • anywaygow

    2014-7-16 23:12:02 使用道具

    这么老的帖子都翻出来了,不过倒是得以细细学习了一下。
    “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在和孩子心智的发展速度比赛的过程,跟得上,那是享受英语。跟不上,那就只能是学习英语了。”——这句太同意了,太有感触了。
    现在给孩子念的绝大部分英文绘本,同等程度的中文绘本都是2、3年前念的,难为孩子也听得进去。阅读的努力方向就是用几年的时间争取把英文读物的年龄段赶上来,和孩子的年龄匹配上。这个几年,少则3年,多则6年,继续努力吧。。。
  • ddzhouyong

    2015-6-3 16:01:57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Giant

    2020-2-10 11:06:11 使用道具

    中文 is important. 翻译 is important.
  • Giant

    2020-2-10 11:06:45 使用道具

    "所以极端主张不用鄱译者矫枉过正,常自讨苦恼而已。专重翻译以为练习,固然根本不对,因为鄱译时使学者心中时有本国语观念,译入英文,定然不成功,但是在许多解释意义的地方,一二字翻译出来,省却许多周折。再如叫学生译整句的意义,或述其大旨,再令以自然英语译出,是有益无损的;若令字字对译,再使叠字成句,则利少弊多。"
  • naoer3

    2020-2-11 04:35:21 使用道具

    每天都需要练习,当成一顿饭的任务
  • henry@zhiyu

    2020-2-14 10:14:24 使用道具

    英语思维有点歧义,我觉得你指的应该是thinking in English,就是从读到或者听到的英文直接转化为理解。培养英语思维,只能通过大量阅读和听力,并且养成阅读的时候脑子放动画理解的习惯,所有双语的词典都要摒除。但真正有英语思维的时候是孩子把英语当作工具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