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养孩在澳洲

热度 12 已有 502 次阅读 2015-8-3 09:00 个人分类:公众号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妇产科医生 , 医疗保险 , 先兆流产 , 黄体酮 , 文章

今天想和大家拉拉家长,聊聊在澳洲生养孩子的一些事儿。文章里所写的都是我个人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随意之文,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如果你对某事件观点有不同意见,欢迎给我留言探讨。

孕产

既然说生养孩子,自然就要从怀孕生产说起。国内很多朋友一直都认为澳洲生孩子福利很好,基本不用花钱。如果是走公立医院,差不多是这样了。但是那样的话,你 是不允许选择医生的,每次看诊都是不同的医生,好坏完全看运气。生产时万一碰上点事需要剖宫产,还有几率分到个实习医生。于是很多人会选择购买私人医疗保 险,并在确定怀孕后选择个靠谱的妇产科医生跟到底,然后在私立医院生产。这样做唯一的缺点就是花钱。虽然保险可以覆盖一部分,但到自己还得淘上几千块。 Uluru当年头胎就不顺被拉去剖了,二胎自然乖乖买了保险走私立。一开始就和当年怀老大时一样,有先兆流产迹象。可是怀老大时在国内,医生立马要求卧 床,开了黄体酮针剂和保胎的糖浆。这边可好,果然和传闻中一样,没有保胎一说,医生除了要求我多休息外,该干嘛干嘛,也不给开保胎药。产检的复杂度也要比 国内低得多,整个孕期下来,抽血量估计只有国内怀大宝时的一半,正儿八经做B超只有两次,什么胎心监护根本没有。生产当天我住进了这家私立医院,妇产科住 院区总共只有10间不到病房,全部是单人间。房间不大,但很干净整洁,还有一间面积不小的洗手间。医院的服务确实不错,24小时有护士,老公有一个沙发可 以夜间陪伴,母乳不足时有Aptamil的常温液态奶无限量供应,还可以随意使用Medela吸奶器。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比较奇葩的是医院给产妇准备的“月子餐”。每天晚上护士会给你一张菜单,可以任意选择主食,小食和饮料。来看看我第一顿吃了什么,咖喱牛肉饭配胡萝卜,烤面包,冰橙汁和酸奶。辛辣,冷饮,基本上咱们坐月子铁定不能碰的食品我都吃了。第二天早上还喝了冰牛奶和西梅汁。后来干脆让我老公帮我买点别的,由他来消化我的“月子餐”。


澳洲医院的月子餐

生老二时正是澳洲的冬天,可医院的中央空调温度调的超低。晚上摸孩子的小手都冰凉,我自己也觉得冷。找来护士问能否调高点,人家出去问了一圈为难的回答“要不我再给你多两条毯子?其她产妇都嫌热还想再调低呢。”此时我真想冲到走廊上大吼一声“姑娘们,你们刚生完孩子能不能别这么贪凉!”白人是内热么?

二胎/n胎


国内自从放开单独二胎后常能看到类似这样的报道“xx岁小孩欲自杀反对母亲生二胎”。有老二前我也担心老大会不会有排斥,但实际上从怀孕起老大就非常期待。我想有可能是他当时在幼儿园里有很多同学都有兄弟姐妹,他慢慢会觉得有个弟弟妹妹是个正常的事情。近两年来国内掀起的“二胎风”,但我还是觉得生孩子真的是件非常私人的事情。生几个孩子除了政策还得看家庭实际情况。身在澳洲虽说可以“随便生”,大家也不会滥用名额。我周围的朋友不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有生三四胎的,也有坚持只要一个的,还有两澳洲丁克。在澳洲大多数孩子都是爸爸妈妈自己带,有些全职妈妈先带上几年孩子直到他们都大了再重返职场。像我们华人这种有老人帮忙带的别人见到就要说你“Lucky”了。

生男生女


怀老二时做大排畸的B超,医生很随意地问“你们想知道自己孩子的性别吗?”我和老公都立马点头如捣蒜。开玩笑,在国内怀老大时想要知道性别都实现不了,现在在澳洲当然要享受此权利。但实际上,我认识的几个老外朋友生孩子时居然都选择了“千万别提前告诉我性别”。他们表示愿意留在最后一刻开奖。以前总以为只有些中国人喜欢对性别津津乐道,几次和同事朋友聊天后才发现有些西方人也有类似的小九九。比如我的一位同事的亲戚,意大利人,基督徒,生了七个女儿还不罢休,声称一定要生一个男孩来延续他的Family Name(家族姓氏),当然我们对这种看法行为一致表示不妥。另一位美国同事自己生了两个儿子,可他夫妻两人就是喜欢女儿,原本只想要两个孩子的他们鼓足勇气又生了一个,终于欢喜抱得小棉袄。大部分人表示虽然内心对某个性别有一定偏爱,但只要孩子平安出生无所谓男女,一样会非常疼爱。儿子女儿养育起来的体验也许不同,但是带给你的快乐,看着他们一天天健康成长的那种满足感却是相似的。


玩耍


在澳洲,最为美好的事情就是孩子有足够的户外场所进行活动。大大小小的公园随处可见。一到周末全家出动各种活动,踢球骑车游泳丛林徒步。如果这些都不想就干脆随便开车到一海边沙滩挖挖沙子发发呆也好。这儿的人到了周末就把时间贡献给了家庭,男人们不会单独出去打牌应酬,而是陪爱人孩子公园烧烤,海边散步。在我上班的公司里包括大老板在内的所有已婚有孩男性都选择在周末不谈工作。每周都能看到他们在Facebook上贴出和家人外出的照片,亲情味十足。现在想想,这儿的孩子长期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长而不是被丢给老人或是保姆,对孩子来说


教育

以前一直以为西方人是不太管孩子学习的,在海外的补习班的主力用户也是亚洲的孩子偏多。直到Jamie上了Kindy后才发现,确实有人是不管的,完全甩手给老师学校,但还是有一些家长是相当重视,要亲力亲为。Jamie的一位澳洲同学小D(简称)的妈妈就和我聊天说,“小D的数学不像他的阅读那样拔尖,我们在家一直辅导他,如果他三年级时还不够好就得让他去补习。”澳洲的基础教育显得有些简单,小学连课本都没有,数学的难度和国内也是不能比。但我现在反而认为这种教育非常有弹性,也非常实用。学校里教你的是最基本的生存生活的必须知识和能力,加上主心骨的阅读,所有的书籍都是你的课本,也能把所学应用到生活中。

亚洲家长偏爱买学区房,上好的公立学校,我认识的白人家长大多数不只看学校的学术排名,并且愿意把买房钱拿来缴学费。我的一位同事有三个女儿,小学上的都是普通的公立小学,中学时一人自己考上精英中学,另两人都上了私立学校。“小学问题不大,”我的同事说“但中学我就必须得掏钱了。”他的大女儿热爱舞蹈,一直上的是最顶尖的舞蹈学校,现在碰到大型演出比赛,一件舞蹈服就得花费他上万澳币。“我在我三个女儿的教育上已经花了差不多100万了”,他接着开起了玩笑:“所以我希望他们都能嫁有钱人,这样我就不用花钱在婚礼上了。”


东拉西扯了半天就暂且结束。玩耍和教育本就是Uluru常写的主题,在此我就不大篇幅展开讲了。另外从今天开始Uluru的赞赏和评论功能也开启了,欢迎大家试用~

 已同步至 LoveZaki的微博

路过
12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2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0 个评论)

还没人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