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关于阅读方法的思考

热度 4 已有 136 次阅读 2017-3-8 09:06 个人分类:阅读 系统分类:英语学习

          至今为止,看过很多BBMM的分享,各家娃的阅读起步方式也是各种各样,最近又花了一些时间看了一下Lily家长分享的他们学校的阅读模式,最终我的感觉是各种模式都可以的,各个孩子有自己适合的不同的模式,也得看父母用心了。如果某种方式不适合自己孩子应该是会有感觉的。但是世界那么大,肯定有更好的模式我不知道,那也没有办法了。

        有的是有了很高的听力积累,直接上来裸读的。
        有的是先听熟,再读的。
        有的是对同一本书,反复读的,烂熟以后才进行到下一本。
        有的是马力开足,一直往前不回头的。

        而Lily的体系是先练习听力,有了一定的听力基础以后,开始上阅读课,他们对阅读模式的指导是:

 一)听读,放录音的同时一定看着书
二)跟读,听熟以后,一边放录音,一边读
三)自读,有感情地读,有感情地读说明孩子是投入的,所以效果会更好

       Lily 在这个阶段用的是鸡皮疙瘩系列的, Lily在正式阅读课之前的一个课程在听的同时已经上了阅读了(没有花时间找到这个阶段的阅读材料信息),但是即便如此,在正式阅课之前,看很多家长的反映,其实孩子是根本就不认识字的。
       那么直接上鸡皮疙瘩,而且还要跟上原版的配音速度,对一字不识的孩子来说其实是很难的。
       有热心家长开贴说教了几个sight word,但是学校强调不能把注意力放到单个的词上面,所以基本是不敢教单词的。怕孩子听的时候走神不看字,或者是读的时候是背下来的,就让孩子指读,但是又不让指单词,于是父母就让孩子指句末。还看到过划句子的说法。

       所以我的理解是Lily的孩子孩子基本对单词是整体认的。他们课堂应该也会讲一些类似phonics的。也有看到另外家长发言说老师编了儿歌让他们背单词。所以其实单词还是要背的。
       我的理解是有的家长的理解刻意避开单词认识,这个有点矫枉过正吧。
      英语母语国家的孩子不就是一个一个单词指读过来的吗?
      Lily的理论是必须让孩子习得,阅读是读文章的意思,不是读字,这个倒是有道理的。他们训练出来的孩子有家长反映后来阅读原版的速度飞速。而我检讨一下自己,再简单的材料,也得一个一个字过。

      现在娃起步阶段,我的做法是还是得一个一个字指读,当然大多数时候是不肯指的,但是得确保是看着字的。

      关于到了后期怎样培养一目十行的能力,慢慢悟吧。
        
        娃从16年12月份小一第一学期开始读牛1开始,基本2眼一抹黑,就是靠的音频基本听熟,然后才能读出来。开始的时候还是比较痛苦的。慢慢地混得脸熟的sight word越来越多,再加上一点点P的能力,过年回来整理出所有的一级的材料,再加上复习牛一、二,居然有250本以上的分级,这时再读,基本不再事先放音频,但还算是比较轻松了。当然音频的功劳还是很大的,如果我觉得某些单词不是很熟,放一下音频,帮助还是很大的。

        所以事先听这个模式,在我看来是非常适合我家的。我思考了一下觉得是能提高读的速度。速度一提高,就上去了。开始阶段英语阅读一定要保持持续的量,说得文一点是保持语感,俗一点是保持脸熟还是需要的。
        所以一是量,二是持续,最好每天都不间断,第一建立良好的习惯,第二保持脸熟。也就是很多人说的大火烧。

        但是在现阶段,娃是不肯对着书听音频的,之前点读也是不肯的。只能是放着泛听,效率不是很高。听读也能帮助混脸熟呀,对阅读也是有帮助的。不知道到后面阶段难了以后,肯不肯那样。或者是跟读。还有到了后阶段,肯不肯有感情地读呢?从而投入地读呢?

        还有从娃开始读以来,感觉这个听力基础真的是必须的,必须的呀。所以不能放松听力呀。现阶段,还是看听动画片。peppa的简单些,本霍利的稍微难一点,而且没有字幕,妈妈好虐心。

        还有的思考是Lily的课程一周2次,回家孩子都得花不少时间配合听或者读,时间不可谓花得不多。但是看看群里的娃,如果每天花这么多的时间(到了阅读阶段一天一个小时以上)很多进步比他们快呀(指阅读这一块)。想想也许还是不同材料的量的关系。不过在机构毕竟也算是精的,死角应该会少很多。而且跟着机构毕竟也算是半强迫,容不得自己懒。这样就一直在前进了。

        说到这里,再提一句翻译,Lily也是No Chinese的,论坛里也是各种牛蛙,有360°翻译无死角的,也有打死不说一个汉字的,最后都能成,所以我觉得凡事真不能绝对。我想了下,决定如果可以的话尽量不用中文解释,但水平有限,没办法时候还得上母语呀。但是有的词组固定搭配什么的,娃也许会误会,还是得解释。

        养个娃,都把自己变成哲学家了。
        
       
      
        
      
        

路过
2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5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lweigo

    2017-3-16 08:39

    不容易,还是看家长怎么教导指引
       回复
  • hidden 馒头力士

    2017-4-14 14:00

    Lily的帖子在哪儿
       回复
  • hidden 芊蔚

    2017-4-19 22:15

    馒头力士: Lily的帖子在哪儿
    Lily是北京的一家培训机构,,在他们网站上看的帖子
       回复
  • hidden 13910136210

    2017-11-8 08:38

    学习了,是很好的经验。
       回复
  • hidden Giant

    2019-9-18 13:18

    谢谢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