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图书连载《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二十三)

热度 2 已有 262 次阅读 2014-3-5 08:25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连载

08课外班的选择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
我非常喜欢江苏电视台的节目《非常勿扰》,且不说娱乐性和实用性,观看的同时我总爱琢磨嘉宾们的成长环境和经历,这大概已经成了“职业病”。2012年2月19日英国专场,我对男嘉宾王海杰的印象特别深。王海杰现就读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是位非常棒的钢琴演奏家。他说,他出身于音乐世家,从小非常喜欢弹琴,如果他淘气的话,妈妈会说:“再淘气就不让你练琴了!”
曾经看到有孩子流着眼泪被家长逼着坐在琴凳上,勉强弹琴一个小时,也时常听到家长诉说半途而废的孩子从此在也不愿意见到钢琴的故事。然而,王海杰以阻止弹琴作为惩罚 手段的做法真的太少见了,这也表明王海杰成功的背后是他本身拥有的音乐天分和强烈的兴趣爱好。
孩子天生的天赋是有差别的。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这个理论应用在家庭教育上,就是如果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能够考虑到孩子拥有的智能优势,就可以培养出在某方面表现优秀的人才。王海杰在音乐智能方面的表现很突出,他的父母非常明智地开发了他这方面的才能,才使他最终获得了成功。
节目现场有一位女嘉宾一直亮着王海杰的灯,问及她坚持的原因,正是她小时候被妈妈逼迫学钢琴,最后因为实在不喜欢而以失败告终。但是,现在她觉得对不起妈妈,想找一个会弹钢琴的男友回家,让妈妈每天都能听到琴声,以慰妈妈的心愿。我下意识地觉得,因为没有完成妈妈的心愿,这个女孩子一辈子都背负上了对妈妈的内疚感,而在以后的日子里始终寻找对妈妈的补偿。我们丝毫不怀疑妈妈当时让女儿学钢琴的美好愿望,结果却可能因为孩子的不适合或者不喜欢而事与愿违。
课外班有时也被称为“兴趣班”,既然是兴趣班,就应该建立在孩子感兴趣的基础上。我们无法从节目中了解那个女孩和她母亲更多的故事,但现实中就有许多因为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孩子和家长在练琴的事情上都痛苦不堪的真实例子。而且在练琴这件事上,这些家庭的规定非常刻板,每天必须练琴多长时间,连几点到几点练琴都是规定好了的,不可更改。女儿小时候有几个玩得很好的小朋友,有时候孩子们正玩到兴头上的时候,有家长就强拉着孩子离开,说是到了某某时间,必须要走,往往因为孩子的不愿意离开,导致孩子哭闹,家长生气,这样回去练习的效果能好吗?
在这件事情上,家长不妨和孩子商量,适当增加一些弹性,在孩子不能坚持的时候放一放手,当孩子想练习的时候再练,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学习,效果会好很多。兴趣班,尤其是艺术课程的选择,比如音乐、美术等,应该让孩子从中得到享受而不是折磨,也应该建立在孩子的自愿而非被逼迫的基础上。孩子虽然小,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确实有限,但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还是应该给他选择的权利。
孩子学习某种技能,不仅要有天分和兴趣,也要抓住关键期。过了关键期,孩子就不会再有兴趣了。
我女儿4岁的时候,幼儿园老师教他们弹琴,班里又小朋友因为会弹琴,有时也会被老师点名弹一支曲子,她非常羡慕,曾经要求我们给她买一架电子琴。然而那个时候我们条件非常差,也没有经历陪她学琴,所以就搪塞了过去。女儿上小学后,我们的经济条件改善了许多,我就想让女儿学习一门乐器,陶冶一下她的情操。然而当我们再跟女儿谈起这个话题的时候,她却断然拒绝了,她觉得那样太浪费时间,与其每天花费那么长的时间练琴,不如让她读一本书来得痛快。为了尊重女儿的选择,我们没有再逼着她学习音乐。如果用敏感期来解释的话,女儿已经进入了阅读的敏感期,而她的音乐敏感期被我们耽误了。正是因为这个“耽误”,女儿到点在也不会读五线谱,唱歌唱得也不是很好。这一点,我和先生一直觉得有点对不起女儿。
说到课外班,就不得不提奥林匹克数学和华罗庚数学。
女儿上小学期间,周围的好朋友几乎都去上数学课外班了。我和先生坚持没有让女儿去上奥数和华数,因为看到许多小朋友上了数学班之后,课余要花费很多时间做练习,而且因为奥数和华数的思维系统跟孩子们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有些不同,孩子们接受起来有难度,导致许多参见这种课外班的孩子的家长都要跟着孩子在课堂听课,课后再辅导孩子。我就亲眼看到一个妈妈在上班的时候,随身带着一本《华罗庚数学思维训练导引》,一有空就研究数学题,为的就是在儿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辅导。这一切,在我们看来都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所以女儿上小学五年级之前,我们坚持没有让她学习数学课外班。
五年级的一次家长会,我去见女儿的数学老师,老师问了问我家的情况,批评我说:“凭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可以再周末上奥数课,就你家姑娘要在周末出去玩呢?你们这样的家长会耽误孩子的。”听老师那样说,我也觉得孩子已经五年级了,应该把更多心思用在学习上,而且相比其他孩子,女儿的数学成绩确实也不占优势。于是,我们为女儿报了一个华数班,结果,女儿只听了四次课就备受打击。因为小学的华数课时连续上下来的,女儿因为前四年的课没有听,一下子从五年级开始听,每次上课就跟听天书似的,自己听不懂已经很着急了,看着周围的同学个个那么聪明,她还以为是自己太笨了。几次课下来,女儿在数学方面的自信心一个子受到了冲击。虽然我们及时停了那个课程,但是却花费了几年的时间进行调整,她在小学最后两年以及初中三年的数学成绩一直都不好,知道高中遇到非常好的数学老师后,她的数学成绩才慢慢赶了上来。
一路走来,总有朋友问我孩子应该几年级去学奥数,我都会结合女儿的教训告诉然家:“如果孩子是块学数学的料,就尽早去学,如果觉得孩子一年级去学太累的话,最晚三年级就去学习。”我总觉得,女儿要是从一二年级就开始学奥数或者华数的话,数学成绩或许可以一直都很好,而不会走那么多的弯路。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如果孩子在数理逻辑智能方面比较突出,就去学奥数或者华数,否则就慎重一点,不妨补充一些适合孩子的基础知识。我感觉奥数和华数真的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学习的。学好了,对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帮助,学不好,就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反而会事与愿违。
在教育资源参差不齐的社会大环境下,在孩子需求多样的情况下,课外班确实可以弥补学校教育不足。不过,在选择课外班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切实对孩子有帮助,然后再作选择。
课外班的选择,我个人以为应该遵循几个原则:
第一,尊重孩子的天分,也就是智能方面的突出表现。要确定孩子是不是学习该课程的材料,再去有针对的选择;第二,尊重孩子的兴趣,只有孩子真正喜欢,才能学有所成;第三,尊重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孩子在不同年龄有不同的需求,错过了关键期也许终生都难以补救。

路过
2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0 个评论)

还没人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