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图书连载《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二十四)

热度 2 已有 322 次阅读 2014-3-5 08:28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连载

09  小升初,总有一款适合你
在女儿小升初这一关上,我们的选择很艰难,因为如果择校的话,学校要对孩子进行严格的考试,考试成绩合格才被允许升入。
当初北京小升初的录取方式大概分几种:一部分是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特长生的录取,这些孩子要在目标中学报名参加相关的测试,成绩合格就会被提前录取。另外一部分就是择校生的录取,各学校对报名的孩子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考试,根据成绩择优录取,其实,更多的是考查奥林匹克数学或者华罗庚数学的学习成绩。还有一部分就是电脑随机派位,本着就近入学的原则,每所小学都有几所对应的初中,至于被派到哪所初中,就要看运气了。
由于女儿所上的清华附小电脑派位对应的都是非常一般的学校,我们便选择了择校入学的方式。因为从女儿上幼儿园到小学毕业,我们都住在清华、北大附近,所以选初中的时候也锁定在附近的几所学校——清华附中、北大附中、一零一中学、北达资源中学、上地实验学校。希望能有一所中学录取她。
于是,六年级的时候,女儿先和她的一帮同学参加了北大附中组织的资源杯考试。这个考试虽然考的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却主要考查的是孩子的奥数成绩。女儿的有些同学从小就开始学习奥数,所以考得很不错,有一个男孩,就因为在资源杯考试中数学成绩突出而被北大附中录取了。女儿没有学过奥数,一下子就被靠蒙了。清华附中组织的紫光杯竞赛,也主要考查孩子的奥数成绩,女儿便没有报考。
除了考试,各学校招生工作开始后,也收取孩子们的资料,从中筛选各方面都优秀的孩子。
3月的一天晚上,女儿的班主任打来电话,让我们立即为女儿准备一份资料,学校准备在第二天给附近的一零一中学送去,为孩子们争取一个录取的机会。她特意叮嘱我们,把资料准备齐备一些,因为女儿的数学成绩不突出,只有用这些资料来吸引中学了。
放下老师的电话,我以女儿的名义写了一篇《一个小学生的履历》,开头一段时这样的:
我叫李若辰,是清华附小六年级五班的小学生。我的小学生活用几个字来概括,就是“全面优秀、充实快乐”。我哦充分相信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小学生。在六年的时间里,我做了许多事情,学到许多知识,获得了许多奖励。我还是一个性格开朗、爱好广泛的女孩,我爱好读书、画画、游泳、滑冰、爬山等。
下面,我罗列了女儿小学期间的事迹和奖励等具体内容。
履历写好后,已经晚上10点多了。带上我收藏的女儿小学阶段所有的获奖证书和6年的学校评价手册,先生去外面找了个24小时营业的复印店,为女儿整理了一份非常完整的资料。等整个资料装订好,先生回到家时,已经是凌晨了。第二天早晨女儿上学的时候把那份资料带到学校交给老师,被老师当做范例展示给全班同学,要求全班同学准备资料时就按照我家的那份来准备。那份资料到现在我们都还保存着,A4的纸共计50多页。
结果,一零一中学并不接受小学集体送去的学生资料,而要求在他们开始招生的时候由家长分别带着资料去,由他们审核。
后来,我们复制了好几份资料,给清华附中、一零一中学、北达资源中学、上地实验中学分别送去一份,然后等待消息。
我们当时对清华附中抱了很大的希望,虽然女儿的数学成绩不是特别好,但是她有海淀区“三好学生”的荣誉,我们觉得清华附中好歹也会给她一次面试的机会。女儿也特别想上清华附中,因为她的同学大多数是清华教师的子弟,可以直接升入附中,她非常渴望能够再和小学的同学们一起走过初中三年。然而一直到四月底,我们仍没有等到清华附中的任何消息,也没有等到一零一中学的消息,只有上地实验学校在面试的时候告诉我们女儿被录取了,7月份去学校参加分班考试。
上地实验学校是一零一中学的分校,是公办民助的学校。这所学校虽然比不上女儿心目中向往的清华附中,却比学校电脑派位的那两所学校都要好,所以我们也可以放心了。
5月1日,正在苏州狮子园游玩的我们,接到了一零一中学打来的电话,通知女儿5月3日去参加他们学校的电脑测试。欣喜和兴奋之下,我们紧急订票于5月2日回到北京。5月3日,女儿去一零一中学参加了测试,跟其他学校不同,一零一中学用的是一份综合试题,且采用微机测试,每个孩子一台电脑,在屏幕上答题。女儿说题量非常大,答题时间非常紧张。
后来女儿的班里只有一个孩子接到了一零一中学的通知,女儿则以2分之差没有被一零一中学录取,最终只能去上地实验学校了。在7月份的分班考试中,她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被分到了实验班。虽然女儿初中就读的上地实验学校在北京市并不是有名的初中,但那三年女儿过得很快乐,并在中考时如愿进入一零一中学的高中部。
从女儿参加小升初的历程来看,我的总体感觉是:家长应该有一颗平常心,尽力为孩子做准备的同时也要顺其自然,孩子是哪块料,就进哪个“庙”。孩子层次不同,所进的学校自然也就不同,“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事实上,也有不少家长通过各种渠道让孩子进入了自认为很好的初中,结果三年后孩子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中考成绩,而又落到那些普通高中甚至是比较差的高中。不是说让孩子进入重点中学有什么不好,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重点中学不适合孩子的话,孩子进去后面对如林的强手。反而感觉压力很大,时常生活在自信不足的状态里,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女儿小升初的时候,相比其他家庭我们算比较轻松的,但我还是对当时经历的艰难选择、紧急准备资料、轮番参加考试等事情记忆犹新。然而,比起现在的孩子们,女儿算是幸运的了。
如今北京地区小升初的竞争更加激烈。周围有不少朋友的孩子,为了能进入一所好的中学,从三四年级就开始到各个中学去“占坑”,即参加中学组织的培训班,希望通过这些培训班的不定期考试脱颖而出,到了五六年级的时候及早与学校签订录取协约。为了升入重点中学,有的孩子会“占坑”,每到周末一大早就出发了,像赶场子一样被家长领着去不同中学的培训班听课,搞得家长和孩子都非常疲惫。甚至有的孩子因为时间排不开,不能去每个学校上课,也要把钱交了,到时候去参加考试,为的就是不耽误每一个机会。许多家庭在这件事上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最后并不见得有好的结果,所以大家把所谓“占坑班”也叫“坑爹班”。
这种听起来有些“变态”的情况之所以存在,一方面是教育资源不均衡惹的祸。不同中学之间硬件环境、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升学率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可以说是导致小升初择校这一“怪病”持久“高烧不退”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这也是广大家长的功利思想推动的。我很理解家长朋友们,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上一所好的学校?我的女儿虽然没有升入北京市的名牌初中,但也是通过择校的方式进校的。正是家长的功利思想在作怪,让本该在放学以后投身大自然或者尽情玩耍的孩子们,承受了许多额外的负担;让本该充满快乐的童年,生生地被残酷地剥夺了。
面对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我们实在是做不了主,但完全可以为自己孩子的成长做主。大家在关注孩子升学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尽量让孩子的童年放松一些,快乐一些。就算上不了重点中学,总有一所适合孩子的学校就读。孩子成长的路很长,而且孩子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只要有一块芳草地,他一定会茁壮成长的。

路过
2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3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幸福迪迪

    2014-3-6 12:21

    还有多少
       回复
  • hidden DANGDANGMA

    2014-3-6 19:37

    幸福迪迪: 还有多少
    不多了,我会坚持每天抽时间敲的
       回复
  • hidden 幸福迪迪

    2014-3-6 21:24

    谢谢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