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和机会
女儿小学的时候,周围不少小朋友都在练乐器,跟女儿非常要好的几个女生也都在弹琴,王和先生便特别想让女儿接受一点音乐熏陶。我来自文化生活贫乏的山区农村,小时候接受的音乐熏陶就是每天听着山西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节目学唱歌,后来到外面上学工作,看别人能歌善舞的,非常羡慕。先生也是一样,对自己的“五音不全”时常感到遗憾。我们俩都不想让孩子像我们一样,将来长大了觉得自己在音乐方面不如别人,所以女儿一上小学就开始做她的工作,想给她报个班学习一门乐器。跟女儿商量了好几次,她都不愿意去学,理由很简单:练琴很耽误时间,就没有时间玩了。我估计这个观点就是周围那些练琴的小朋友传递给她的,因为女儿课余打电话约小朋友玩的时候,总是会收到“她在练琴”的决绝信息。
女儿态度很坚决,我们也没有勉强。不过为了刺激女儿,先生还是从朋友那里借回来一台电子琴,真可谓用心良苦。电子琴刚拿回来的时候,女儿还看着简谱拨弄了几次,后来就不再动了。
说也奇怪,女儿非常喜欢运动项目,也爱画画,但就是不爱音乐,大概是因为她喜欢的项目我们都没有请什么老师,也没有刻意让她去练习,只是由着她的性子自娱自乐。
上了大学以后,女儿看到不少同学多才多艺,有活动的时候,也能够尽情展示,她多多少少也有些遗憾,不过她对我们从来没有怨言。
有一次她回来对我说:“老妈,等有空了我得找个声乐老师练练声,去KTV的时候好亮几嗓子。”到了这个时候,她才明白了有些音乐素养还是必要的。我提起小时候的事情,她便说:“要想学习,什么时候也不晚,而且因为有需求,学起来更勤奋,估计进步也会神速。”
我很赞同女儿的说法,孩子有需求的时候,自己就会主动去学习,压根不用家长威逼利诱。
说实在话,到现在我还为女儿小时候没有音乐有些遗憾,不过仔细琢磨就明白了,那其实都是我的需求,是我希望通过女儿实现我小时候因家境贫寒而没有被满足的愿望,是我觉得我的女儿也应该像别的小孩一样会一门乐器。女儿当时那么坚决地反对,说明她不喜欢音乐,或者她觉得从音乐里无法获得乐趣。非常庆幸,我们没有一意孤行强行把女儿送去学声乐。
学琴这件事情上,最值得肯定的是,我们让女儿自己去选择。她虽然年纪小,但有选择的权利,既然她选择了不学弹琴,那就等于选择了在小朋友刻苦练琴的时候她可以轻松地玩耍,但是她要承担长大后没有表演机会的缺憾。事实证明,女儿很从容地承担了这个后果。
生活中时时刻刻还会有许多小事情,家长也要让孩子去作决定,而不是给一个现成的答案,让孩子去接受。比如周末休息,我们会问女儿:“咱们今天是在家待着,还是出去玩一玩?”或者“咱今天是去爬山呢还是去动物园?”通常,只要女儿提出的条件不是很苛刻,我们都会满足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为自己负责的人。
后来女儿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就是遵从了自己的选择。她很早就把自己不喜欢的经济、法律、财会等专业排除掉,只在纯文科的那些专业里选择,我和先生只是做她的助手,帮她整理资料。因为是她自己的选择,到了大学后,她就学得比较舒服。
甚至到了现在,我们依然会给女儿做选择题。比如周末她希望我们能顺便接她回家,我们便会问她:“我们是在东门还是南门见面?”多给她一道选择题,她就会多一次思考和取舍的机会,这对孩子是有好处的。
孩子终究要离开我们独自面对生活,将来到了社会上也肯定会遇到许多十字路口需要选择。他是一个当机立断的人,还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的,而不是天生的。因此,让孩子从小多一些自己做选择的练习,将来到了选择职业、生活方式以及人生伴侣的时候才不会那么迷茫,从而理智、主动、从容地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