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图书连载《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四十六)

热度 1 已有 238 次阅读 2014-3-17 19:32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连载

08  现代版“孟母三迁”
我们刚到北京的时候,住在清华大学西北门外的一个小四合院里,院子里算上房东共住了五户人家,房东是五十多岁的夫妻俩。每天房东太太都在院子里转来转去,像个巡查似的盯着住在这个院子里的每个人的动静。
我们住的是一间七平米的小屋子,紧挨着院门。房东为了方便大家放自行车,就在大门跟我们住的屋子中间搭了个车棚,这样一来,我们住的屋子一天到晚都看不到太阳,又黑又潮,即便在大白天屋子里都不能看书,夏天必须经常用拖把拖地,否则地上就会渗出一颗颗的水珠。
我跟先生也没有太多家具,屋子里一床一桌一箱,早出晚归地工作,那小屋就是我们爱的小巢,过得倒也自在,其乐融融。
可是,当我们把女儿接到北京的时候,她有些受不了。她在老家住的是大房子、大院子,一下子来到这个家像天井一样的小院子,住在一个鸽子窝一样的小屋子里,没有她认识的小伙伴,没有人听得懂她说的话。初来乍到,她没有爷爷奶奶在电视里指给她看的天安门,也没有看到爷爷奶奶告诉她的北京动物园的大象、老虎??????记得我们风尘仆仆地把女儿带到那个小院子里,她就瞪着眼睛惊恐地跟我说:“妈妈,咱们什么时候把家搬这儿的?我不喜欢这儿。”
前几天还好,女儿还有新奇感,白天上幼儿园也很高兴,但一回到我们那个“家”,她就好像很烦的样子。后来,“火山”终于爆发了。
有一天晚上,女儿睡到半夜忽然大哭不止,怎么哄也不管用,嘴里还一个劲地嚷嚷着要回老家,不要住在这里。为了不打扰邻居休息,我们拿出了孩子所有的玩具和零食让她挑,才勉强止住了哭。这时候我听到隔壁的一个妈妈跟我说:“小刘,让你家孩子不要再哭了,婷婷明天还要上学呢。”
我诚惶诚恐,再也不敢让孩子自己睡,就坐在床上抱着她,让她在我怀里睡了一夜,但是女儿总是在梦中惊醒,小声地哭泣。
第二天早上我起床后第一个见到的就是隔壁的那位妈妈,赶紧向她道歉,说晚上打搅了她们休息非常不好意思,她不冷不热地说了句“没事”。
我记得清清楚楚,那是一个星期三的早晨,先生一起床就匆匆上班去了,我叫醒女儿,帮她收拾利落,准备送她去幼儿园。就在我锁门的时候,我听到背后有人说:“小刘,你们搬家吧!”我顿时觉得脊背冷飕飕的。那是房东太太的声音。我转过身看到她正狠狠地盯着我。
我猜想她要我们搬家的原因是女儿晚上哭闹,一边赶紧笑着说“对不起,阿姨,以后我一定不让她哭了。”一边对站在脚边的孩子说:“宝贝你看看,都是因为你,奶奶要咱们搬家了,以后可不能在晚上哭闹哦。”说这话是希望她能看在孩子不懂事的份上放我们一码,不要逼着我们搬家。
“我跟你说真的,今儿星期三,给你们三天时间找房子,礼拜六你们必须搬,要不然别的街坊就要搬走了。你家孩子这样闹,以后谁还敢来我们家住!”
听到这里,我知道没有挽回的余地了,但还是赔笑跟她说:“好吧,我们明天就找,找到了就搬走。”
“告诉你,别慢慢找啊,你们必须在星期六搬家!到时候不走,可不要怪我不客气。”房东太太的声音几近咆哮了,好像我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行似得。
女儿吓坏了,大眼睛一会看着我,一会看着房东太太,她怎么会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只紧紧地拽了我的衣襟,直往我身后躲。
我没有再说什么,把女儿送到幼儿园后去上班,我没有把家里的变故告诉先生,希望在他下午回来的时候,房东太太会改变主意,留我们住下来。
晚上回到家,我做了饭,心想让先生吃完饭,再跟他商量找房子的事情。饭端上桌,坐在床沿上的先生刚刚拿起筷子,房东太太就进来了,冲着先生就说:“你们星期六搬家啊,今天吃了饭你赶紧去找房子!”
先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连忙陪着笑脸不知说什么好。
“今天一早你们隔壁的***就告诉我,你们家闺女吵得人家一夜没有睡好觉,你们不搬人家就要搬家了。我看只有你们搬了,要不然别人来了也会被你们吵走的。你们一定要快点搬,这个星期六你们就走,不要给我磨磨蹭蹭的!”然后她气呼呼地出去了。
就在那个星期六之前,我们在一零一中学一道门内找到一个很大的院子,总有几亩地,也住了好几家人。为了不再打扰别人,我们租了那个院子最西南的一间小房子。
于是,在女儿来到北京不到20天的时候,我们经历了在北京的第一次搬家。搬家的那天,下着毛毛雨,房东太太让房东先生用三轮车把我们送到新家,而且说啥也不肯要车钱。
人心总是柔软的。现在想来,房东太太肯定觉得让我们搬家有些过意不去,只是迫于生计,经过权衡以后觉得只有我们一家搬家,她家的房子才容易租出去。
为了让孩子能有个好的教育环境,我们非常想住在清华或者北大附近,然而我们的经济条件又不允许租住附件的楼房,只好住大杂院里便宜的平房,所以才有了被房东赶出院子的经历。每每想起这次经历,我总是不自由地联想到电影《原乡人》的镜头,不过,我们生得逢时,比电影中主人公的结果好得多。
后来我们选的那个大院子的房东人不错,院里邻居相处也很融洽,所以女儿上幼儿园期间,我们的住房条件虽然依然很差,女儿却度过了快乐的三年时光。
几年的奋斗,使我们的物质条件渐渐好了起来。为了给女儿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女儿上小学,我们便租房住进了清华校园的楼房。六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我们也搬了三次家。因为租房,我们上过房托的当,被白白骗去几百元的中介费;曾经预付上万元的房租,却不能搬进屋子去住,最后才明白是被骗了。不过,无论遭遇怎样的情况,我们都遵守一个原则,不离开清华校园,目的就是让女儿在清华校园里接受中国最高学府的文化气息的熏陶。
后来朋友们都把我们家在北京搬来搬去的经历叫做现代版的“孟母三迁”。
我们那时候搬来搬去似乎还情有可原,因为是租房住,不如就租在离孩子学校近并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地方。而现在许多自己有房住的父母,为了孩子就学方便,也在孩子的学校附近租住房子。这些孩子多半是择校的,因为学校离家远,路上又越来越堵,很多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很难保证学习和睡眠时间。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不得不把自己家的房子闲置,而花钱租住别人家的房子。也有些家长把自己家的房产出租给别人,用赚得的钱到孩子学校附近租房子。
我的一个朋友就是这样。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他们住在北京昌平区的回龙观,孩子上初中进了海淀区的清华附中,她便把自己家的房子租出去,一家人租住了一套孩子学校附近的房子。孩子上高中又去了西城区的四中,他们一家又在四中周围租了一套很小的房子,虽然远远不如自己家的房子那么宽敞、舒服,但是为了孩子,他们不得不委屈自己。
真实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城市里是这样,农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由于撒点并校,许多村子里没有小学。家长们为了照顾孩子,也在学校所在地的村子里租起了房子,做了陪读家长,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孩子远途上学的辛苦以及避免路上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
我的家乡在晋南的农村,我小时候上学的村小就被撤掉了,如今村里满六岁的学龄儿童都要到十里以外的另一个村子上学。从我们村到那个村子要经过一条小河,过河后还有足足五里路的公路。夏天雨季,河里经常发大水,家长们要把孩子们背着送过河;公路上行车很密,而且有许多拉煤的载重汽车,几岁的小孩子走在路上让人胆战心惊。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一到农闲时候,父母不得不租住房子,为孩子就学提供保障。而农村条件差,虽然房租很低,也还是有很多孩子因为家里租不起房辍学,女孩子的辍学比例更大。所以,如今农村里很多孩子被迫失去了读书识字、增长学识的机会。

无论是城市里因为择校出现的“孟母们”,还是农村撤点并校产生的“陪读家长”,都是无奈的,他们是因为爱自己的孩子才选择搬家。归根结底,这都要归结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真想疾呼:“安得优质学校千万间,大庇天下学子俱欢颜!”那样,城市孩子何须择校,家长何须“三迁”;农村孩子何须“远足”求学,家长何须“追逐”护航?

路过

鲜花

握手

雷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3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幸福迪迪

    2014-3-19 12:14

    是不是完结了,我等着打印一起看,呵呵
       回复
  • hidden DANGDANGMA

    2014-3-19 13:52

    幸福迪迪: 是不是完结了,我等着打印一起看,呵呵
    已经完结了
       回复
  • hidden 幸福迪迪

    2014-3-20 19:26

    谢谢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