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关于英语精读

热度 3 已有 115 次阅读 2022-11-1 17:35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文章转自《翻译教学与研究》公众号 2015-12-06 这篇文章来自印佳欢
她是经济学人翻译团队的成员。文章对精读的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并给出了很详细的操作步骤,非常值得学习,推荐大家阅读。


文章篇幅较长,第一部分主要讲述对精读概念的讨论,第二部分侧重实践操作的具体方法。

第一部分
哲学里常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在英语里,这套理论也同样适用。对于精读积极、深刻的认识,能大大提高英语学习的驱动力和执行力,从而使用对意志力损耗最小的方法做到长期坚持深度学习。

一.为什么要精读(必要性)
古者有云“不求甚解”,但这并非指粗略对待文本,而是指不过分纠结一词一句、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后文又曰“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见”会意”的重要。
精读,好比慢火熬粥,虽久,但香味淳厚、历久弥新。看似耗时,但这时间耗费值得。囫囵吞枣式的学习看似省时,但获得的只是主观上的片面理解和不成体系的知识碎片。

李笑来老师在《人人都能用英语中》也强调了精读的重要性: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走到最后一个环节的人所掌握的“泛读”能力,和大多数人以为的“泛读”其实有着天壤之别。前者尽管在“泛泛而读”,却足够拥有能力“不漏掉任何重要信息”,并且常常还可以做到“在字里行间读到言外之意”;后者是真的“泛泛而已”,从未获得过完整的信息,在千疮百孔的零碎信息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特有幻觉。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文章都看懂了,就是做不对题目”这一疑问,不少读者只能读懂文中的某一部分,在启动自己的“模式拼接”能力之后,变成了有意义的模式------其实是在调用曾经存储过的某种模式;而这些模式实际上与他们正在阅读的文章无关。】

简而言之,你读懂的只是“你以为你懂的”,这种读懂的幻觉是人为臆造的。在你的逻辑体系里,理解自成章法。但是否真正契合文章的要领呢?未必。
二.精读要弄清些什么精读,也称研读,指通过对字词、句读、段落的深度钻研习得文章要领、逻辑,甚至文章的布局谋篇、起承转合。只停留在词汇的阅读是浅表的,在通达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厘清1.句子结构、句与句、段与段的逻辑关系2.词汇读音、用法3.特定的概念体系、文化背景知识4.反复研读并发现遗漏的点
这都需要我们拥有精读的能力,但这并非我们今日的讨论的主题,暂且按下不表。

三.精读的方式精读的满足感和收获感在于扎扎实实积累了多少新知识。不似泛读,更看重阅读的量。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精读必须要做笔记——亲自整理、经过苦苦思索后的笔记。电脑上做笔记和手写笔记都可以。二者各有千秋、殊途同归。
《有哪些相见恨晚的学单词方法》详细介绍过电脑上的笔记方法,第二部分将着重谈谈如何手写笔记。

四.精读的心态及误区1.脚踏实地,不要自我感动
精读旨在通过积累夯实基础。首先,我们要明确目标、愿意为此付出时间并能承受其带来的其他损失,做到目标和行动路径的契合。其次,行动要有效。在学习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做一些无用功(机械的摘抄和浅尝辄止的思考)。时间花下去了,心思和精力却没有落实到位。做的事情与最终的目标相关性不大,只是想获得内心的慰藉或者外界的肯定。
真正脚踏实地的努力,动力来自于内心,而不是旁观者的评价。
2.不要用力过猛、期望过高
精读带来的收获感是一种正面的反馈机制,可以刺激我们不断付诸努力。但这种正面反馈的周期比较长,并非立竿见影,也可能出现暂时的负反馈。如果对精读的期望过高,短期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就会造成强大的心理落差,否定之前的努力,结果功亏一篑。
因此,我们需要的是恰如其分的努力,而非耗费心力的刻意坚持。
精读过程中,切莫用力过猛、期望过高,以减少对意志力资源的消耗。期望越高,对其回报的要求也就越高。如此,每一次精读都是对意志力的损耗,“不舒服”的感觉会被放大。耗尽了有限的意志力后,却尚未达到心理预期,就极有可能半途而废。在心里“不舒服”的情况下,我们是很难长期坚持做好一件事的。

水平尚可或是比较优秀的学习者,学习的过程大抵都不会很痛苦。随着习惯的养成,精读已成为无需耗费心力的事,好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已经融入了生活。真正的努力是温和的,是不需要被刻意感知的。  
在精读初期,养成习惯。规定可行时间,到点了只做这件事。直至它完全不损耗你的心力、成为你自然而然的无意识行为后,精读也就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无需外界的刺激才能长期坚持。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将新的学习习惯嫁接在已有习惯之上。

步入正轨后,有精力和时间时,就多读些。身心俱疲时,不要强迫自己一定要写些什么,证明自己今天学有所获,实现心理上的满足感和认同感。让成熟的情绪驱动执行,而不是理智,让精读变成本能。
第一部分总结1.为什么要精读?——切实吃透文章并拥有真正的阅读能力2.精读要弄清些什么?——字词、句读、语法、逻辑、概念、布局。3.精读的方式?——电脑或手写
4.精读的误区?——脚踏实地、不要用力过猛

对于英语学习,眼高手低是最要不得的。养成习惯,让它成为你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

少一点浮躁、戾气,多一些耐心和细致。恰到好处的投入比用力过猛的短暂激情更为重要,在英语中,“情深不寿、慧极必伤”也同样在理。


第二部分(如何践行精读?)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1.教材(包括但不限于NCE、高级英语)
2.短小精悍、用词地道的文章(包括但不限于The Economist、The Guardian、
Newsweek、New York Times、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3.任何你认为值得精读的材料

阅读材料要适合自己现在的水平,根据i+1原则,比自己现阶段水平稍高一些的材料是首选。一开始精读,最好选择自己感兴趣或熟悉的领域。步入正轨后,选择可以逐步放开,不要局限在小范围里。

二、需要准备的工具1.笔黑笔、圆珠笔、高亮笔、2.本子推荐买B5的笔记本,携带方便可以买A53.预装了英英、英汉词典的手机4.阅读材料
Kindle或者纸质材料

三.精读的过程(因人而异)
前提:
首先确保语法基础基本过关,偶有阻碍可以单独攻破。语法基础比较差的需要系统学习。这里不作展开。
次词汇量尚可。不同水平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自行把握。

步骤:
1.通读全文,理解大意
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读全文,尝试达成对文章的总体把握和理解,包括作者的立足点和观点。如果不是影响到全文理解的核心词汇,尽量不要查单词,保证流畅完成。

2.找出疑难,逐一破除
通读完全文回头去看在阅读时哪里遇到了阻碍,是语法、单词、句型还是文化背景的问题。用尽一切工具和方法解决疑惑,(英英、英汉词典,谷歌,维基百科,语法书)。

有时每个单词都认识,但就是读不懂。这有可能是概念体系或文化背景的缘故,我们也可以借此机会一网打尽,并通过日后的大量阅读作为对已有信息的补充和深化。

3.分析逻辑,深化理解 (摘自李笑来《人人都能用英语》,130)当我们读进来第一句话(标识为 S1)的时候,任务只有一个,“这句话在说什么?”(What does S1 mean?表示为 M1)其实,有些时候,这并不是一个简单任务。需要两样东西支撑:
1)语法知识; 2)概念体系。 但是,很多人竟然以为只需要单词就够了。
然而,读进来第二句话( S2)的时候,任务就多了一个:不仅要搞清楚 M2,还要搞清楚
M1 和 M2 之间的关系(标识为 R1&2)
M1 和 M2 之间的关系,大抵上分为两种:
1. M1 被 M2 支持。这时M2 往往可能从三个角度之一(或者三个角度组合使用)去解释
M1——What?(举例、阐述) Why?(因果、比较、分类、目的) How?(方式、手段、步骤)
2. M1 与 M2 共同支持另外一个句子。这时, M1 与 M2 之间可能的关系分别是:并列、递进、转折。
如果, M1、 M2、 R1~2 都已知,那么即意味着说真正的“阅读理解”就已经全部完成。

然而,在**中,考生往往遇到的情况是:
1. M1 未知、 M2 已知、 R1~2 已知;
2. M1 已知、 M2 未知、 R1~2 已知;
3. M1 已知、 M2 已知、 R1~2 未知;

同样的道理,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不仅要能够概括出第一段的大意(标记为MP1 ),然后还要再概括出第二段的大意(标记为 MP2),最后还一定要弄清楚二段之间的关系(标记为 RP1~2)——而后又是解方程式了

四.哪些地方需要做笔记呢?1.熟词僻义2.精准的动词、形容词;介词、动词短语搭配;地道的表达、句式3.特定概念、文化背景
4.分析文章结构(进阶阶段)

1.熟词僻义。这种情况比较常见,遇到很熟悉的单词,放在文中却解释不通。这多数是个熟词僻义,需要我们结合文章背景,在众多意项中找出最契合语境的一个解释。举个栗子《经济学人》8月中一期美国版块的 Burn after reading通过以色列间谍波拉德的命运诉说了美以两个盟国如何误解对方,其中有几句如下:The idea of an early release was swiftly withdrawn—as it has been on other occasions since, despite considerable pressure from the Israeli government.Officials are adamant that Mr Pollard’s parole now is entirely technical, and the timing, so soon after the deal with Iran, merely a coincidence.
前面一句话意思很清楚,大意就是“尽管以方不断向美方施压,美国也曾在其他场合提起‘提前释放’,但很快就打消这个念头”,后面出现了一个“technical”,咦?美国坚决称波拉德的释放完全是“科技的”?这恐怕不合逻辑吧,打开词典,我们来看一看technical

见下图1

根据上下文,我们发现第4条最符合语境。因此,technical在这里解释为“严格根据法律、规章规定的”。
结合上文,这句话的意思便十分明了:美国官员坚称,波拉德的假释是完全遵循法律程序的,选择在美国与伊朗达成协议后不久,也仅为巧合。

2.精准的动词、形容词,介词、动词短语搭配以及地道的表达、句式
重动词、形容词,轻名词。这里的“重”和“轻”是相对的,重点关注动词和形容词,名词视情况而定。在手机上查词最好对比几本词典一起看,有助于我们的理解。

还是刚才那篇文章,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句子:I)At various times the possibility of clemency and early release seemed on the horizon, only to be withdrawn.
on the horizon:imminent or just becoming apparent即将发生的

I)American intelligence chiefs counter that Mr Pollard was uniquely damaging
Unique:particularly remarkable, special, or unusual

I)Relations between Israel and Barack Obama’s government remainat a very low ebb
at a very low ebb:in a weakened or depressed state空前低潮

上面几句的表达方式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建议做好笔记、并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表达,不仅可以夯实英语功底,对口语表达和写作都大有裨益。

3.文化背景和概念体系。以了解为主,有必要的也可以记下。

4.进展到后期,我们可以通过前面提过的方法分析文章的结构,层层剖析,抽丝剥茧。看作者是如何安排结构,利用论据并展开讨论,一步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综上,我们可以选取重要的内容,用高亮笔做标记,并做好笔记。

五、做笔记的格式
笔记没有规定的格式,但建议把原句抄下来,不要只记单词或者词组。原句可以帮我们还原当时的思考过程,条件允许可以在原句后写上中文。

关于格式,推荐以下这种,具体看个人使用习惯。

见下图2

这是我的笔记本,大家可以做个参考

见下图3

如果不愿意抄写原文,也可以像这样

见下图4

可以在下面留些空,罗列文章的结构或者写些备注。对于通篇结构、句式都很好的议论文,可以打印出来,有意识地学习并且仿写。

六、复习
经常拿出来复习,至少每周要完整地梳理复习一遍。确保自己的读音是正确的,就可以拿起手机自己录好音并默写,看看自己是否确实掌握了。

第二部分总结:1.阅读材料——适合自己,用词地道2.准备工具——笔、本子、词典、阅读材料3.精读过程——通读、破疑、分析4.笔记内容——熟词僻义、动词、形容词;短语搭配;表达、句式等;分析结构5.笔记格式——自行把握
6.定时复习

在精读时,不要高估自己,模棱两可的地方需要理解透彻,宁可多查。另外,如果有必要可以关闭网络,减少受到的干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精读是个积少成多的过程,祝大家学有所获!

路过
2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全部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1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lwsmnly

    2023-10-3 17: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