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转:和五岁女儿说死亡

热度 3 已有 259 次阅读 2014-9-1 07:57 系统分类:育儿心得

和五岁女儿说死亡

/米小妈妈

   女儿对死亡一直有着强烈的好奇感。

比如她经常会问:“妈妈,姥姥和奶奶到底什么时候死去”?

可以想见这样的问题如果被奶奶听到之后一定会被冠以不孝或者“这肯定是她妈教的”这样名头,理由很简单我们总是会认为这点小孩知道啥!

而这种问题如果被姥姥听到之后可能会是这样:“这孩子,怎么就不盼着点好呢?实在是没良心,果然是姥姥家的狗,吃了走的白眼狼”,我想我那相对较为冷静的母亲在有着这些调侃之后也会跟她讲讲什么是死亡的道理。

在女儿的世界里,除了经历过和邻居哥哥养的灰兔死亡的经历之外,死亡对她来说是个陌生的词。

《再见了贝贝》是韩国闵志英的一本关于儿童情绪辅导的故事书,书中讲述的故事在很多家庭不间断的上演着,一个叫贤贤的男孩养的一只小鸡死亡的故事,贤贤的奶奶跟男孩之间的一段对话。

故事听了两遍,经常被女儿提及的问题又再次的冒了出来,不过这次增加了新的句式:“妈妈,你说奶奶到底什么时候死去?还有妈妈你到底什么时候死?”。

我知道,对于这种我们不得不面对却又害怕提及的话题,如果不能给她一些相对肯定的答案,她肯定还会这样持续的问下去。

于是,我和女儿有了一段带着些许悲伤的对话。

我:“米小,你为什么总是问这样的问题呢?你很希望妈妈和奶奶赶紧死翘翘吗?”

米小:“不是呀,我只是想知道到底你们什么时候死去而已”。

我:“死亡就是有一天妈妈停止了呼吸,跟睡着了一样,可是却再也不会醒来给你讲故事、跟你玩游戏、给你做好吃的,你怎么喊都不会起来的那种,所有的小细胞全部停止运动”。

米小:“不是说人死后就去天堂的吗?天堂不就是在白云的上面吗?”

我:“也许吧,妈妈也没去过,不知道呢,不过即使妈妈死后,妈妈的细胞全部死亡之后,妈妈也会一直爱着你的”。

米小:“你在天堂继续爱着我?可是你也不能给我讲故事了啊?”

我:“每个人都会死去啊,就像每朵花开了都会败一样,就像我们在丛林春天小草发芽秋天小草枯黄一样,这是自然的规律,所有人都无法逃避的。”

米小:“那妈妈不在了我怎么办?爸爸对我不好我怎么办?”

我:“那你就自己强大了,自己给自己讲故事、自己给自己做饭、自己给自己洗衣服、自己赚钱……”

米小:“可是我不想你死”。

我:“放心吧,妈妈是女汉子,好好活着,活很久呢”!

女儿黏着我的身边,温顺乖巧,双手搂住我的胳膊,好像我真的要死了一样。

我:“可是自然的规律是这样,在将来,妈妈总是要比你先死去的,到时候你也不能悲伤啊,妈妈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活着,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躲在云朵之上,时时刻刻看着你,不听话的时候就跑出来吓唬你”。

米小:“那你不就变成大鬼子了吗?”女儿吐着舌头。

不要等到以后,我现在就是大鬼子,我也吐着舌头坐着鬼脸。

米小:“妈妈,是不是所有人都会死?我长大也会死?”

我:“是的,这是自然的规律。”

米小:“可是我们到底哪天才会死呢?我们要知道多好啊,我要知道妈妈如果明天死了,我今天一定乖乖的”。

我:“妈妈就算不死,你也要乖乖好好的活着,既然我们不知道哪天会死,所以每一天我们都得快乐的活着认真的活着,是不是这个道理呀!”

米小:“是呀,妈妈,我每天都会开心的,等你死后我坐飞机去白云上面看你”。

我:“你可以和卷毛老师联系,也许她会有办法”【卷毛老师是《神奇校车》中的女主角】

米小:妈妈,我每天会认真的活着的,要不趁你还没死,你把《再见了贝贝》再给我讲一遍呗。

好吧,这熊孩子,什么时候说话能不这么犀利和直接呢?

孩子对死亡的好奇其实是来自于无知,也许和五岁的女儿讲死亡有些残忍,但这就跟给孩子讲风雨雷电一样,这是一种自然的存在。每个人战胜恐惧和悲伤的方法只能来自于自己内心的博弈,这种谁都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我们无法改变或者预判,不如让孩子更为理性的用方法战胜悲伤。

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让孩子心理更强大是每个母亲的责任,在我死之前这是必须要让女儿理解和感受的“最浓郁和深沉的爱”。


路过
2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1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rachelfish

    2014-9-1 08: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