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都之旅--洛阳》
传闻合浦叶, 远向洛阳飞
--题记
说起桂林,大家会记起漓江,记起象鼻山;说起洛阳,你会想到什么?富贵满堂的牡丹?屹立千年的龙门石窟?曹植的《洛神赋》?还是千年名宴”水席“?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位于伊河两岸的龙门石窟,佛像大小不一,神态各异。石佛大的17.5米,最小的只有2厘米。有的佛像慈眉善目,有时宝相庄严,还有的慈悲肃穆。不论是大佛还是小佛,都是五官清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其中最著名的是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佛像高17.14米,丰满圆润的脸颊,眉弯如月,双眼微闭,下垂的耳垂,微微浮起的嘴角,飘动的衣衫,出神入化。抬头仰望大佛,我觉自己是佛脚下的一粒细沙。大佛面带微笑地俯视着脚下的我,我的内心变得恬然平静了。还有一个”万佛洞“,中间是慈眉善目的弥勒佛,佛顶盛开的莲花台,南北两璧共雕刻了一万五千尊2-4厘米的佛像,表情各异,画面生动。" 西天取经万里路,大佛一救曾几回;济世救人永不变,忘佛之心不可有。”
洛阳的美食也很多。洛阳的“水席”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全席是24道菜组成,一道道地上,吃一道换一道,仿佛行云流水一般,故称水席。最著名的的要数“牡丹燕菜”是萝卜丝和粉条,配以海味烹制成羹,武则天赐名为“燕菜”。后来,周总理品尝时说:“古云:洛阳牡丹甲天下;而今:菜中也开牡丹花”。从此,它便改名为”牡丹燕菜“;“洛阳熬货”里边东西真不少,金黄的猪皮,黑色的木耳,白色的金针菇和灰色的猪肚,酸中带辣,开味无穷;“酸汤焦炸丸”的肉丸外皮很脆,浸在酸味的汤里,又脆又开胃;“洛阳酥肉”是肉裹上面糊再入高汤烹煮,又粘又滑;还有“莲汤肉片”“洛阳海参”“圆满如意汤”等等。如果你想装下这24道菜,那要先借个“八戒肚”或是“济公的酒葫芦”了。
说起洛阳,还有一个关于牡丹的传说:牡丹花本来是长安多,有一年冬天,武则天写下诏令,要求百花在一夜间开放。 到次日凌晨,百花皆开,只有牡丹不放。武则天大怒,把它们贬植洛阳。谁知牡丹一到洛阳,居然竞相怒放。武则天下令用火来烧,结果火虽烧焦了枝干,花却更为夺目。“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洛阳,历史悠久,古今驰名。古老的传说,美丽的风景,吃不尽的美食,都让我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