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2014-10-21

已有 108 次阅读 2014-10-21 16:01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天生少年:走近中国神童
一 魏永康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s ... -4c59563fd583.shtml
二 王思涵  http://www.56.com/w87/play_album-aid-8112159_vid-MzMwODY4MDk.html
三 金今    http://www.56.com/w87/play_album-aid-8112159_vid-MzMwODY4NzY.html
四五 宁铂    http://www.56.com/w87/play_album-aid-8112159_vid-MzMxMTcyMjM.html
 已同步至 wanglirui的微博
推荐一套DVD给大孩子的家长。
你可以买来张超的一套叫做《中小学学习方法教育》的DVD。张超,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生物老师,国家特级教师,管理学博士。这个人,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讲学习方法,那绝了。别对“学习方法”有偏见。做任何事情,它都是有方法的,学习,难道例外?不可能。不管是谁,买来一套,自己先看一遍,他就会明白:哦,原来此“方法”,完全不同于自己头脑中原先想的彼“方法”。他头脑中原先想的彼方法,根本就不是“学习方法”。
这套DVD,适合于给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孩子看。早了,没用。如果你的孩子接受这套DVD,能看进去........能看进去他就会非常喜欢,一口气看完......那么,恭喜你。如果孩子不看,申爸就一时想不出什么法子了。你的140块白花了。
本帖最后由 yzhang4 于 2014-4-24 11:26 编辑
316616466 发表于 2014-4-23 13:57 
申爸,一年级的群,加上怡妈已经有4名管理员了,你老还是早点进群吧。还有你之前说的论坛里提的问题需要热心妈妈帮忙回答的事,其实我们都在做呐,不过不是在论坛上,而是在5.5-7.5岁的群里回答的。论坛上的问题人家摆明是冲你来的,我们回答吧,这一怕说错,耽搁别人的孩子;二来怕别人也不相信我们;三是觉得这些问题仔细爬楼早晚会知道的。
记录孩子近况:最近孩子视乎对英语动画片起反应了,开始自己在点读机里点单词来听,偶尔念念有词的。阅读方面:每天晚上半小时左右,一直坚持着。今晚开始读《数学真好玩2》,打算读完这个以后开始《阿西莫夫科学指南》。音频方面:曹灿版本的《西游记》大概听了40多集吧,不反对不喜欢,准备等他接着听吧。另外,申爸针对我们今年入学群的孩儿们的两点要求,大声朗读和说话时看着对方眼睛,我家做得不怎么好。大声朗读之前读的《弟子规》没有坚持下来,最近一周又才开始读,这次选的是鲁鲁妈推荐的《声律启蒙》。这本书是有注音的,不认识的字不至于读白字。感觉这本书念好了对孩子学习拼音会有好处,字正腔圆的感觉。总体来说孩子还是愿意读得,但不愿意坐得比较规矩看着书读。歪着倒着跳着读,不看书上的字倒是比较乐意。不晓得这样算不算申爸要求的大声朗读。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一直不成功。有成功的吗?能冒个泡说说是怎样引导孩子的么? ...


申爸一边回答BB妈的问题,一边说QQ群的事情,一边说非智力因素。

我们呢,来看,00后的这些独生子女。
哎呀,你没法儿说。每一个都很自我。心里只有自己,没有世界上任何一个别人。一个赛一个地倔强,一个赛一个地独立,一个赛一个地自私。谁也不听谁,谁也不服谁。
这里的爸爸妈妈,孩子还小,很难看出这一点。你等到孩子进了小学,你去看小学的孩子们,他们到了一块儿,在群体里的表现,立刻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现在呢,家家都重视教育,教育孩子。在孩子小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家长,都重视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家长们做得很好,都做到了。可是,孩子却滑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申爸不是说独立意识不好。好,可是,需要培养孩子另外的方面,来制衡已经很壮大的这一方面。

我们来看另外一个方面,成人的世界。
我们发现,身边太多的事情,只要人们稍微有点儿一致性,很容易就做得好。需要一个人出来牵头。只要一牵头,好事就做成了。人心所向么。可是,大家一盘散沙,缺少牵头的人。
这个牵头的人呢,他有一种能力,叫做组织能力。
一个人,组织能力怎么有?组织能力来自人和人之间的互动。
在我们成人的世界里,组织能力就是一种稀缺能力。我们呢?很多人,还是有兄弟姐妹的。打小,就有一个至少两个人的小群体,互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即便从小有这样的便利条件,等我们长到这个岁数,组织能力还是极度稀缺。00后的孩子呢?他们基本上清一色的独生子女,从小就在6个大人的呵护下长大.......等到他们长大了,那个组织能力,就变得和熊猫一样稀缺了。
在人类社会中,能力是怎么定价的?能力是靠其稀缺程度定价的。让我们走到极端:假如,将来,00后的孩子们都长大到我们这个年龄了。只有你的孩子一个人有组织能力......就是能够聚集起一群人,共同干一件什么事情的能力......这个能力重要啊,只要是必须一群人才能干的那些事情,就需要有人组织.......那你的孩子就可以任意开价。原因很简单,这个能力又必须又只有他一个能干,那他就可以随便开价了。“开价”是经济学的术语,放到日常用语中,就是会生存,能活的好,能办事。
教育干的是什么?从根子上说,教育就是让孩子学会生存。
在孩子进入小学的时候,每个父母都焦虑。焦虑什么呢?不止是孩子换了一个新环境,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小学之前,孩子就是哺育,你不用考虑......也很少人考虑.....孩子将来生存的问题。妈妈大都产生过这样的念头:妈妈养你一辈子。可是,养一辈子是不可能的。孩子进入小学,就宣告:孩子开始学习将来自己怎么生存了。这种转折,即便不明确地总结出来,每个父母也感受得到。面对怎么生存,这么大的课题,这么大的不确定性,哪个父母不会产生焦虑的心理?

所以呢,你只要让你的孩子具备了组织能力,你的孩子的教育,就达标了:从绝对意义上来讲,具有了组织能力,在未来的社会中,他就能够生存;从相对意义上来讲,考虑到00后孩子的特点,哪个具有了这种能力,他不但能够生存,更能够很好地生存。

可是,这里有个问题,你说,孩子的组织能力,如何培养?
孩子的能力......注意,这里是“能力”,不是技能。能力的定义是“能够胜任某项事情的主观条件”......只来自两个方面:小的时候,来自模仿;等大了,来自“我自己想”。他想要去组织,做成一件什么事情。一个人具有了能力,没人逼他,他自己要去干;如果只具有技能,非得外力逼一下,他才动;不逼,不动。
孩子是靠模仿学习的。模仿大人,是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你看今天的中国政坛,相当大一部分领袖,他们都是开过元勋们的后代.....其实不只是中国,全世界,哪里,都一样。为什么?他从小,每天看到的,就是爸爸在做这些事情么!组织,领导,殚精竭虑......他们的爸爸就这么在正常地工作,不用去刻意教孩子,不用去刻意展示给孩子,孩子自己就模仿。这是人的天性。

怡妈建立了QQ群。刚开始的时候,申爸去了两天。申爸担心群建不起来,打击怡妈的热诚。可是,一进去,发觉不会的。申爸就观察,观察群里的气氛。气氛很好啊。特别是,有些爸爸妈妈在提问,另一些爸爸妈妈,试图去回答.....尽管用不确定的语气。特别是,爸爸妈妈们这么说:“申爸在李网说了.....”怎么怎么样.....
申爸这么一看,没问题了,就不再去了。专心回论坛写帖子。
为什么呐?申爸在,别的爸爸妈妈就不好说话了么。现在,你申爸不在,总会有爸爸妈妈出来说,回答问题的。申爸得把位置让出来,让别的爸爸妈妈去坐这个位置。等过了两个月,申爸在悄悄溜进去,发现,很多爸爸妈妈回答问题,已经把自己的理解加进去了。尽管还是说:“申爸在李网说了.....”
这很好很好呀,总搬申爸的话,那算怎么回事?你要有信心,在你自己的孩子那里实践过的,验证过的,就是正确的。你要有信心去拿正确的东西,帮助后来的小孩子的爸爸妈妈。千错万错,孩子是不会错的。只要生活中的孩子是这样的,BB是这样的,你不管是申爸来了,皮亚杰来了,蒙台梭利来了,世界上的专家都来了,在BB的事实面前,必须全部闭嘴。

这就是互动。互动是获得组织能力的第一步。
组织和互动不一样。组织是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做一件什么事。互动就是兴致所之,随意挥洒。你想组织一件事,不管是顺还是逆,你都得硬着头皮顶着;互动不一样,老子不高兴,老子就不干了。
从互动跨越到组织,关键是心理上的障碍。无形的。

BB妈妈给了我们生动的现实的例子:
“论坛上的问题人家摆明是冲你来的,我们回答吧,这一怕说错,耽搁别人的孩子;”
没有错,问题是冲着申爸来的。可是,申爸不是不回答么?申爸说了,不回答的原因。不是不想回答,而是客观条件约束,没法儿回答。不能回答。你是让申爸把精力放在写新的上,还是老重复旧的上?一个人,一天就那么几个小时,可以来做这事情么。
这里,就有意思了。你想组织,就必须试图去厘清别人的真正意图。有的人是追星的,有的人是追事的。BB妈妈知道答案,BB妈妈回答了,那些追事的爸爸妈妈,马上就把申爸扔一边儿去了,来和BB妈妈互动。因为这个爸爸妈妈的问题解决了么!对于这位爸爸妈妈来讲,只要解决了教育好孩子的问题,管它是申爸帮忙的还是BB妈妈帮忙的。至于追星的,你热心回答他,他一看,不是申爸,就不理你。他不理你,你就不理他就是了么,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申爸也不理。
QQ群呢,人来人往。一会儿“咕咚”进来一个;一会儿“咔嚓”又走了一个。这是好事情啊!那些追星的,进来一看,申爸不在。不在,就走了。显然,那些爸爸妈妈一般来讲,都应该是有适龄孩子的,不然,不会感兴趣于进群。可是吧,群里分享的是让孩子伴随聆听所必需的聆听资料啊!这他们都不要,转一圈就走了,意味着什么?大家想想。
申爸想干什么?申爸想让更多的孩子建构起良好的智力,帮着爸爸妈妈把孩子教育好。
这得做事啊。得找资料,给孩子听啊。

所以呢,群,必需得筛选。不合格的筛出去。不筛选,会影响想做事的爸爸妈妈。
追星而不追事,这是一个很糟糕的事情。申爸正在思考,大申在这个问题上怎么教育好。

“二来怕别人也不相信我们。”
组织的问题,从组织者的角度看,就是一个信任的问题。
建立信任,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核心的问题。申爸现在,只说其中的四个关键:
1、信任是要靠时间累积的;
2、在建立信任的过程中,会有各种误解。误解是避免不了的;
3、真诚的努力换来长久的信任,任何虚假的花招,都会轻而易举地摧毁已经建立起来的信任;
4、信任来自“共同完成”的过程。它是一个成功做完的一件事情的必然结果。不做事,去建立信任,是不可能的。

“三是觉得这些问题仔细爬楼早晚会知道的”。

哇。这么高的楼,新来的爸爸妈妈即便是爬,最好也有一个指南,有人帮忙才好。要是有人告诉新来的爸爸妈妈,重点看什么;从哪个楼看起,哪个先看,哪个后看,怎么看........对于面对这座高楼的新晋爸爸妈妈,这是无价的指导。

BB妈妈仔细体会一下,这三项,无非是在说这么三个心理障碍:
第一项:“不是我的事。”我做错了,可怎么办?
第二项:“他们不信任我。”我怎么做呢?
第三项:“他们的问题。”他们自己会解决。
 已同步至 wanglirui的微博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0 个评论)

还没人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