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转这个访谈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为孩子是否出国,不是为了孩子而不考虑生计,只是想说一下关于成功和成长的一个话题。
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家长着急的想看到我们培养的结果,我一直在想,是让孩子现在就光环耀眼还是像一朵花,慢慢的从发芽开始,经过阳光雨露,然后静静的开放。其实我们私心太多了,想让我们的付出在孩子身上立竿见影的见到效果。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几乎和雇佣关系没什么两样了。我们是在给孩子这个老板打工一样,你努力了,而老板却没有给你觉得应该得到的回报,结果家长就怒了。昨天听一个阿姨讲,一位妈妈因为孩子差四分没有考上高中,急火攻心,吐了好几口血,去医院检查也没检查出什么病症。你说,这要是真有个三长两短,后悔都来不及啊。
面对这个绕不开的应试教育,我们能做什么呢,只能帮着孩子,和孩子一起走过这段难忘的岁月。引用李镇西老师的一段话,“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的家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或各种能力的提高,同样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家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忽视孩子的道德培养。”我觉得我能做的是,记录下来这句话,在前进的途中,时刻记得调整速度和方向。
一直喜欢王朔的那种痞子文风,喜欢他写得空中小姐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忽而想起这些,竟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没想到等我有了女儿各处寻找教子书的时候,他老人家又给我上了一课。还是这么犀利,还是这么玩世不恭的样子,还是这么的一针见血,那么真实。以下是采访内容。
记者:您女儿从小就送去美国读书了?
王朔:没有。她是念到中考的时候,我说你不要参加中考了,你要考过去你就是傻子,你要考不过去,你自信心会受到很大打击。所以我送她去了美国念书。
记者:您觉得美国的那种教育方式更好?
王朔:当然。在美国,打小孩是犯法的。说实在的,全社会最普遍的暴力就是家庭暴力,打老婆都是其次,打小孩很常见。而且有人居然非常无耻地认为,这是正常的,说是为了孩子好,是爱孩子。我打死你这叫爱吗?你要是爱我就表现出来,让我感觉到你在爱我。你把我往死里打,这叫爱?如果这叫爱,这爱就是罪恶滔天。
记者:您对您女儿的美国老师满意吗?
王朔:当然。她在中国是不爱学习的人,是个跟着大家混日子的学生。我跟她说,你不要学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功课做得差不多就行了。有时候老师找我开家长会,那些老师到现在还这样告状,说某某同学品质不好,让我女儿不要跟那人来往。小时候老师就爱挑拨小孩关系。小孩哪有品质不好的?我听了都懒得搭理。我说上学你就是为自尊心学习,你学习不好,老师会当场奚落你,你会很没面子。有些老师就会这一套,打击小孩的自尊心。所以我女儿在这不爱学习,到了美国,变成一特别爱学习的人。你有兴趣学就去学,你没兴趣学你就当普通人。当个普通人不丢人。美国法律保护所有普通人,再有钱也不能欺负普通人。
记者:您教育女儿的方式,有点另类。
王朔:一点都不另类,我觉得很自然。我是她父亲,我要不包容她,谁包容她?她要在我这里都没安全感,她在哪儿能有安全感?这是做父亲的责任,她有多大的错误,我都替她担了。
记者:是不是因为您小时候受到的那种教育……
王朔:对,我小时候,我父亲打我一直打到他打不动为止。每次我都想,我以后有孩子了,我绝对不打他一下。我认为打小孩太可耻了。这叫欺负,欺负比你弱小的东西,你可耻不可耻?我跟我女儿说,我将来不要你养。说实在的,你给我的快乐,早就超出我养你花的这点钱了。你做什么我都包容你,你在我这里没有错误,你就是一孩子。但你要注意,不要侵犯别人利益就是了。我说你最差的下场,就是回家来跟我一起住。
记者:这是不是太溺爱女儿了?
王朔:我干吗不对她宽容?我干吗要对她严厉?我希望她干吗呀?我什么都不希望她。我希望她快快乐乐过完一生,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这词儿了。什么成功,不就挣点钱,被SB们知道吗?
下面是摘抄的一位网友对此的评论,真是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
中国的成功理论就是有钱,有车,有豪宅,这可悲的证明了中国人穷怕了,穷惯了,人们极度缺乏安全感。 中国的教育是彻彻底底的失败教育,孩子每天学习十几个个小时,进入社会后除数理化外什么不懂。而欧洲的学生下午三点就放学,假期都去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接触自然帮助弱势群体,毕业进入社会后工作独挡一面,而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人兴趣和爱好。中国人谈恋爱问对方有没有房,欧洲问你懂哪门艺术,是否通晓历史?擅长哪些运动,潜水,帆船,滑雪,登山等等会哪些?中国人有钱就成功,什么都不如钱重要要。媒体导向也是推崇女性嫁入有钱人家,也许要嫁的这个有钱人是个大老粗会随地大小便也无所谓。记得一位德国朋友问到“你们中国必须有钱才能成功,但是我们这里也许一个人没有钱,但是很有才华,社会同样认为他很成功,身边同样有很多的仰慕者。”我想这种情况在中国绝对不会发生,在中国如果一个人有才没钱,社会只能对你说一声“穷酸”,你的才华如果无法转换成金钱就是一钱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