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这是一个每天进步一点点的记录贴,学习对联的爸爸妈妈们可以来这里汇报学习记录
无论是多么微小的进步,一点一点延续起来,也可能是万里长城;
无论是多么微小的付出,一次一次叠加起来,就可能是罗马帝国!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2 贝壳 +40 理由 收起
Zada + 20 很给力!
love一诺 + 20 辛苦啦~
1169 查看 11 收藏帖子 (2)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椰子婷

    楼主 2012-8-21 08:58:56 使用道具

    第九天学习
    八忌上重下边轻】我们知道,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如果上联写得气势强盛(重),而下联写得气势软弱(轻),就会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这就叫上重下轻,上重下轻也是对联的病症之一。
    比如:听铁马声声 关山入梦;
       看银钩笔笔 书画萦心。
    此联立意很好,可以用“银钩笔笔”对“铁马声声”,“书画萦心”对“关山入梦”气势上就大大,减弱,明显的气势不足,有损整个联的美感。如果上联的气势很低,用下联来补倒是可行的。
    比如:南邦庙死个和尚;
       西竺国多一如来。
    上联就没一点气势,如果下联不能补上,就很尴尬。
       【九忌初学用癖典】对联用典会增加对联的可观性,是对联显得更高雅。但是若用癖典,是人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就不好了,你不能每人都去解释一遍吧?特别是对初学者,一定要弄清所用典故的来龙去脉,不然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 椰子婷

    楼主 2012-8-20 10:30:10 使用道具

    第八天学习
    【第七切记三平尾】三平尾、三仄尾都是对联的大忌,在撰联时很容易被忽视,不管几言联,只要尾部连三仄或连三平,都是语病。
    比如:爆竹声声辞旧岁;
       梅花朵朵迎新春。
    “迎新春”三字都是平声,这就犯了三平尾。你不觉得读起来很别扭吗?这也就是对联为什么要求联律,没律的句子就不能给人美感,没有昂扬顿错的节奏,就不能算对联了。
  • 椰子婷

    楼主 2012-8-19 10:17:11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婷子064 于 2012-8-21 08:59 编辑

    第七天学习
    【五为乱脚】脚,是指上联或下联的最后一字。必须遵守上联仄收尾,下联平收尾,即上仄下平,违背了这个规律就是乱脚。
    比如:九州迎圣火;
       百载圆一梦。
      上下联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这就违背了上仄下平的规律,读起来很别扭,是因为乱脚,就不符合联律了。
    【六孤平】孤平是指平脚句(下联)里,除最后一个字是平韵外,其它都是仄韵,这就叫孤平;上联的孤仄也不可取。 孤平孤仄都不可取。
  • 椰子婷

    楼主 2012-8-18 09:45:10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婷子064 于 2012-8-18 09:46 编辑

    第六天学习
    【三忌失对欠平衡】  在联语中,结构、词性等应该对应的地方没有对应上,就是失对。失对包括联内节奏失对、数词失对、叠词失对、词性失对等。
      例如:奥运精神传友谊;
          圣火辉煌映和谐。
      此联中用“辉煌”对“精神”属于词性失对,即形容词对名词。
    【第四失替应留意】失替也是语病的一种,在同一联(上联或下联)的词语中,平仄应给交替,有规律的出现才对。上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是仄、平、仄,或是平、仄、平;下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该是平、仄、平,或是仄、平、仄。如果不管上下联第2第4第6个字出现连续两平或两仄,就叫失替。


    继续随手捡一副对联。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这里的貌似偶数位有失替。上联中偶数位平仄无交替,上下联6号位无对应。
  • 椰子婷

    楼主 2012-8-17 22:00:22 使用道具

    第五天学习
    【一忌合掌】 合掌是指一副对联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时出现词义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复的字、词。
    一副对联,必须上下比的词语异义相配,才算合格。在作联时,有人误认“词类相对”,以为上下联意思相同才是对仗工稳,其实这是犯了合掌的毛病。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字数总是有限的,若在有限的空间里重复一件事,还有什么意思?所以,合掌是对联的第一大忌。
    比如:五湖传喜讯;
          四海送佳音。
       “五湖”与“四海”同指广阔的地域,“传”与“送”意思相似,“喜讯”与“佳音”更是同义词。这样的对联即便是其它方面再怎么好,读起来也让人觉得味同嚼蜡!就没意义了。
       【二忌重】 重是指不规则重字,有规则重字是巧联,无规则重字是病联
    请看:百鸟鸣春歌盛世;
       一龙降世兆丰年。
    两个世不在同一个位置上,犯不规则重字。
  • 椰子婷

    楼主 2012-8-16 20:49:32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婷子064 于 2012-8-16 20:49 编辑

    第四天学习
    对联的平仄要求是同句中,偶数位的字平仄要交替出现,也就是所谓马蹄韵。上下联偶数位上的字平仄要相对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个、鹂、翠,仄平仄,行、鹭、青,平仄平,这就是马蹄韵。
    然后个、行,是仄平相对,鹂、鹭是平仄相对,翠、平又是仄平相对。

    仅看偶数位。同一行,平仄相间出现;下联相对应的偶数字,与上联平仄相对~
  • 椰子婷

    楼主 2012-8-15 20:27:46 使用道具

    第三天学习
    正对,上下联是写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虽然内容相近相似,但不是上下联同义或基本同义。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反对指上下联的内容相反的对仗,它们从相反的角度去阐述一个主题,两相对照,对比鲜明,相反相成。如:满招损,谦受益。
    流水对,是对联中一个意思分成两句来表达的对仗,出句对句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出句与对句在语法上一脉相承,互相不能脱离,更不能颠倒,犹如顺流而下。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无情对,是晚清士大夫中的一种文字游戏。指上下联形式上(字面上)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上)却并不相关,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它的特征是要求字面对仗愈工整愈好,两边对的内容越隔得远越好。如: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无情对主要有三个要点:一是逐字相对;二是上下必须具备极强的歧义效果,以能让人会心一笑或拍案叫绝为标准;三是大量采用借对法。


    在《红楼梦》里捡现成的一句来看看。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为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椰子婷

    楼主 2012-8-14 20:37:59 使用道具

    第二天学习
    对联根据不同的字数分为四言七言,长句(单句的话用分号为宜,长句中若已经包含逗号尾句宜用句号)
    对联分为上下联,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
    所谓“横”,指的是横写的书写方式;“批”,含有揭示、评论之意,指的是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提高的作用。(多以四言)也应当考虑平仄交替。
    工对是对联的最高境界,它可以产生一种整齐和谐的美。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多数的概念是75%,即7个字至少有5个是工的,就是工对;7个字都是工的,叫全工对)
    宽对是与工对相对而言,就是对仗上放宽要求,基本合乎格律,句式结构基本一致,平仄大体相对,词性大致相当即可,但内容仍然相关。宽对,往往只需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就可以了。
  • co_gao

    2012-8-13 20:26:38 使用道具

    现在对联的平仄也不是绝对的 有时为了上下联意境 也可以稍作改变


    co_gao于2012-8-13 20:27补充以下内容:
    朝云暮雨愁娉婷,
    麒麟前殿拜天子。
  • 椰子婷

    楼主 2012-8-13 20:11:57 使用道具

    第一天的学习:弄清楚平仄
    说来惭愧,虽然我爱读古文书籍,却从来没去细想过平仄,固然也和我自己对诗词热爱不深有关,藉了这个契机,下决心来弄懂一下了~
    平仄,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在普通话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普通话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简单说,在普通话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 张一凡

    2012-8-13 20:08:31 使用道具

    沙发啊,太幸运了,和女儿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