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自己教奥数的起因:
1、一波小升初的浪潮刚刚过去。与这些刚刚战斗完的小学六年级家长们交流得到的信息是——我们本地的三所最好的初中的招生试卷中,数学占得分值最多,大概是总分的一半。语文和英语总共占一半,其中英语最少。而数学考得好不好,关键在于奥数学得怎么样,因为出得基本是奥数题。一道奥数题没做出,可能就比做得出的少10分,这10分意味着什么,相信关注小升初的家长都知道。
2、在得知上述信息后,原本很排斥奥数的我开始找奥数的资料来看(不能免俗,也希望女儿小升初能考个好学校),上网研究奥数,看各种对其的评价。其后得出一个自己的结论:这东西其实并不像外界传闻的那么可恶,相反还是个开拓思维的好东西。只是与升学这个功利的作用挂上勾后,被过度利用,败坏了它的名声,也误导了我们这些不去认真研究只听传闻的家长,一度对其十分厌恶,以致于根本不让孩子去接触它。那么在自己认真地了解以后,觉得这东西还是可以让孩子学一学的,关键是怎么学。
3、怎么学奥数,首先想到的是上奥数班。但我同一个同事(他女儿和我女儿一个班,还是很好的朋友)讨论时,他明确表示不赞成上奥数班。他的女儿原来上过奥数班,但奥数班上的孩子天分水平各不相同,他女儿相对要弱一些,所以上课时老师很难兼顾到每一个孩子。而水平高一些的孩子在课堂上常常表现得很活跃,回答问题也很积极,这样常常会给老师造成一种全部孩子都懂了的假象,其实有些孩子根本是云里雾里。这就导致他女儿越来越不愿意去上奥数课,进而讨厌数学课,最后怎么也不愿意再去上奥数班。听了他的讲述之后,我冷静地分析了女儿的情况。的确,女儿不属于天资很聪明的那一类,属于慢热型的,不是一点就通的那种,如果去上这种课,恐怕也会很受打击。不过会不会有很好的、因材施教的奥数班呢?那就去考察一下。
4、于是到处打听有什么口碑较好的奥数班。后来打听到一处,于是我先去听课,没有带女儿去。这个班是针对六年级没有上过奥数班的孩子,因为小升初所以临时来强化训练的,因此这个班授课的强度是比较大的,一节课的内容我只听了20分钟,我感觉这20分钟的内容,如果是女儿来听课的话,完全跟不上节奏。如果是针对女儿,这点内容至少要花两节到三节课的时间来学习,才能让女儿完全理解掌握。看来这个老师虽然口碑很好,但也不适合女儿。再一想,可能也不会有那种因材施教的奥数班。奥数本来就不是针对所有孩子设计的,不像小学的数学教材,考虑到了大多数孩子的能力,所以奥数学习最适合的就是“因材施教”。而外面的奥数班除非一对一,不然考虑到办学效益,班上的人不会太少。而奥数一对一,一是价格不菲,二是老师不如我更了解我的孩子,三是看看教材还是自己能教的范围,所以最终决定克服懒惰的思想,自己上阵,开个“王老虎奥数班”。(以前给孩子们英语启蒙时,有时比较严厉,孩子们叫我“王老虎”)
教学目标和教学指导思想
   确定自己教奥数后,摆在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并不是具体教什么,教学方法是什么,而是我开这个班的目的是什么,我为什么要教孩子们学奥数呢?这个目的将确定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办法及风格。我的考虑如下:
   开这个班的起因是因为小升初,但是不是这个班的教学目的就是小升初考试数学高分?答案当然是“不”。在考察了奥数题,以及在网上看了相关的评价后,个人认为奥数对孩子的训练一是开拓思维,二是培养孩子的钻研精神,三是细心审题,认真做题等具体的益处……其他好处暂时还没总结出来更多。所以奥数的设计自有它的道理和精妙之处,如果只把它当作题库一遍遍地去做题,为了最后的高分,只怕会辜负了数学这门本来很有趣的科学。所以我确定教学的目标是开拓孩子们的思维,培养其钻研难题的精神以细心认真的习惯,至于小升初能不能拿到高分,那应是副产品。能拿到最好,拿不到也不强求。
教学内容的选择:
基于以上考虑,结合在我这个班上学习的两个孩子的情况,教学内容必然要在现有教材中进行筛选再筛选。第一步,是选教材。由于两个孩子已经是五年级,所以我选择按奥数模块内容来教学。在网上找了些对奥数模块的总结,大致把内容分成了七个模块,这样教学内容就相当清晰有条理了。不像一册一册学习时,前后内容有时不能连贯起来,对各模块没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于是在网上找到了一个教材(一般难度的),有教师篇有学生篇,老师篇每题有详细地讲解,这样我这个数学并不好的老师备课就轻松了。(昨天同事拿了个学而思的奥数教材给我参考,我一看,直接把我打倒了,太难了吧?要是用这个教材,我是无论如何也教不下去的。自己都不会,还怎么教啊?)第二步,教材选定后,在备课过程中,进一步过滤掉太难的、针对数学天才的题目,标准就是我研究半天都不明白的题。我一个研究生看着答案讲解搞半天都搞不明白的题,有必要让两小学五年级的女学生去钻研吗?除非是天才。
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就一样——引导。尽量引导两个孩子自己一步步找到答案,在关键时刻点拨一下。忌灌输概念和公式,注重理解,而不是记忆。只有真正懂得为什么,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下面举例说明我的上课方法:
比如第一模块是计算模块,这是奥数学习的基础,也是以后初、高中数学学习的保证。所以我打算不设课时,按两个孩子学习的能力,直到掌握了为止。计算模块的第一个学习内容是“整数的速算和巧算”,也是我这个奥数班的第一节课。
上课时,我先写了三个算式:1、2000+3000+4000
                          2、250+350+550+150
                          3、26+37+58+45+51+24
然后我让两个孩子,为这三个算式计算的难度排个序。当然,她们很容易就排出来了。第一题最容易算,第二题难一些,第三题最难。我又问“第三题数字最小,怎么还最难算呢?”孩子们马上给了我答案“第一题数最整了,当然好算了。第三题数字乱七八糟的,当然难算了。”于是,我接着说:“回答得太对了!不愧是五年级的大姐姐了,很善于总结嘛(给小朋友们戴戴高帽子)!那现在我提个难点的问题,要想让乱七八糟的题变得容易计算,该怎么变呢?”“那还不容易,就尽量变成整的呗!”“好!这可是你们总结出来的,所以速算和巧算的核心就是什么?”“凑整!”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基本上不直接告诉孩子我的教学目标,而引导她们一步步自己得出结论。再比如讲数列这个概念时:
我先写了几串数字“1、2、3、4、5、6、7、8、……”“2、4、6、8、10、12、14、……”“3、6、9、12、15、……”,然后问她们这几串数有什么特点?她们总结了几点,其中一点是数和数之间的间隔是一样的。我问她们整齐吗?她们说很整齐。我又问她们像不像她们军训时排队,她们说很像。问“跟军训你们的队列比,有什么区别”“比我们排得好,我们排得歪歪扭扭,一点也不整齐”“你们每个人之间的间隔能不能做到这么整齐”“做不到”“好。看来这些数还真厉害,所以她们在数学中有自己的名字,现在你们来给它命个名。”于是,两个小姑娘给写了几个名字“数串”“数队”“数排”“数列”。我们分别讨论了几个名字,最后一致认为“数队”和“数列”都比较接近这些数的特点,最后我告诉她们在数学中它的名字就叫“数列”,夸她们真了起,简直可以当数学家了(又戴了一次高帽子)。
这自己认为这样讲虽然慢一点,但印象深刻,数学概念也不再抽象,比较适合我们这两个女孩子。概念理解清楚了,后面做题也理解得快。
有时我们也偷点巧,总结一下答题技巧:
我选了两个她们做过的分组凑整的算式:1、117+229+333+471+528+622   
                                2、199-198+197-196+195-194……+5-4+3-2+1
然后让她们总结这两题的区别。两个小姑娘居然也总结出了近十条区别,也真是能扯。其中一条是“第一题没有省略号,第二题有”,我马上引导她们“这说明什么?”“说明第二题要算的数很多很多”“很好,那你们再看看,这两道题分组组合后有什么不同?”在我的慢慢引导下,女儿终于发现了,这种带省略号的有很多数值要计算的题分组后,每组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198-197)、(196-195)、(194-193)……(5-4)、(3-2),因为如果分组结果不一样,这么多数可就真不好算了,一般题目不会这样出。而题目中数值少的就不一定了,可能分组计算结果一样,也可能不一样。所以做题时还是可以偷点巧的。
这样一步步引导她们去接近答案,要比演示给她们看,单纯得讲课听课要效果好很多。最后找到答案时,孩子们也很开心。有的题一时做不出,我要讲解,女儿还常说:“等一下,我再研究一下,我不信我就做不出来!”
我们的奥数班刚刚开始,而且按我这种方法,我也不敢保证小升初时一定拿高分,但目前为止,女儿很爱这个妈妈的奥数班,国庆耽误了一节,天天催着我补课,一有空就说:“要不妈妈我们上奥数课吧?!”这个班的另一个女孩子,就是本文前面提到的那个再也不愿意上奥数班的同事的女儿。
当然,更多的方法还在探索中,随着后面的内容越来越难,对我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但只要女儿喜欢,付出再多也觉得值得。
在爸妈网受益菲浅,从这些热爱的爸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对我的帮助很大。也把自己的一点心得写出来,供大家参考。也欢迎有数学教学经验的家长和老师对我的奥数班给予指点和帮助,提供更多的好的教学方法。谢谢!
42279 查看 217 收藏帖子 (176)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zzh_1980

    2020-12-21 14:43:48

    父母不能懒惰!
  • meteor1127

    2020-12-14 15:27:21

    楼主真的好有耐心,希望也能分享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谢谢
  • sisy

    2020-12-7 21:47:37

    借鉴经验。。。。。。
  • sjambok

    2020-12-6 23:22:36

    感谢分享,数学是需要深入思考的,特别是对于慢热的小朋友来说,还是自己在家教的好,但是问题就是不知道什么教材比较好
  • 朱莲碧荷

    2020-11-21 11:05:00

    感谢感谢 分享
  • songyang521521

    2020-11-17 09:41:15

    谢谢分享经验
  • langxiao

    2020-11-17 08:44:18

    我们老师也提过奥数,其实当时觉得不以为然,因为没想要去参加奥数比赛,而且网上也有很多抨击奥数的,可是慢慢的还是感觉这种思维比较重要,不是为了难倒孩子去出题,而是为了拓展思路去出题。
  • pptt521

    2020-11-6 07:58:19

    谢谢分享,感触颇深,我也和楼主同样的想法,只是不知从何入手
  • cc家的甜果果

    2020-11-5 17:00:50


    0
    写得很好,很实在
  • 胡俊

    2020-10-23 10:37:49

    用心的爸爸啊
  • singleloud

    2020-10-9 21:10:42

    楼主的办法很好,借鉴一下
  • 水光潋滟

    2020-7-13 16:22:59

    这个对父母数学水平要求很高啊
  • dandanlinda

    2020-7-10 09:51:49

    感谢楼主分享,很棒!
  • 爱叮叮当当

    2020-7-8 20:51:52

    写得很好,很实在
  • 无敌老婆婆

    2020-6-30 08:44:56

    谢谢楼主分享
  • 滕腾妈2007

    2020-6-29 17:06:58


    0
    很棒的方法, 感謝分享.
  • 13155338996

    2020-6-25 19:23:10

    真是有心的家长
  • jiang319

    2020-6-25 15:24:34

    我常年在家里教奥数,效果挺好的,除了小学奥数常见主题外,中学甚至高数也会涉及到。自己的数学水平也提高了,为未来中学做好准备。数学一旦玩起来,比其他学科好玩。比如配合建模、编程、训练智能体。
  • 爱阅读的学生

    2020-6-10 16:28:36

    学习了。
  • 可可豆妈妈

    2020-6-3 15:35:02

    是不是可以建一个家里教的群,大家有好的方法互相沟通交流啊
  • 可可豆妈妈

    2020-6-3 15:34:20

    我也有这个打算呢 先在家试试看
  • yizhe320

    2020-5-2 04:44:56

    真用心
  • amandatxf

    2020-4-27 10:46:29

    感谢分享
  • hfwangzju

    2020-4-25 19:59:39

    谢谢分享。、、、
  • uudoll

    2020-4-22 13:37:05

    能自己教的家长都好牛。我尝试过,非常累
  • psyche007

    2020-4-19 10:08:41

    用心的妈妈,我家孩子一年级,不喜欢数学,愁死我啦
  • 姽婳火焰

    2020-4-18 16:56:48

    感谢分享,的确很干货了。我家孩子也比较喜欢数学,我在爸妈网里看了一下,语文和数学比重都不是很大。可能爸妈网最开始是从英语开始的,其实就目前小升初来看,语文和数学的确是占大头了。我们没有办法说完全按照政策来走,或者是只应试。但是应试是基础吧,我觉得,如果你打算在中国参加高考的话。
  • wenchuan

    2020-4-14 22:24:13

    感謝分享!我也要來研究奧數了!
  • fancy0927

    2020-4-8 13:08:28

    楼主太用心了,我作为一个理科生,一直觉得数学会就是会,不会的,教也没用。看样子是可以努力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