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作为父母,孩子不是我们选择来的,无论优秀还是普通,无论聪慧还是平凡,他都是我们生命的合成与延续。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在哪里做父母还是有可能选择的。于是很多父母开始权衡、比较,是在国内教子还是到国外去育儿?哪条路会顺畅平坦些?哪条路可以走得不让当爹妈的太纠结?
先说说在国内做父母,从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父母就开始陪着孩子走上了一条充满竞争的求学之路。大多数父母都在记忆中有这样的一幅画面:小小的人儿,懵懂之中就被带着学游泳、学舞蹈、学钢琴、学围棋、学英语、学奥数。不是做父母的急功近利,而是做父母的顶不住压力,只能追随社会选择标准和价值取向。当孩子连“考试”两个字还不会写的时候,就开始了他们人生中的一场又一场考试。想进入任何一所北京市重点小学都是需要考试的。我曾经带孩子考完重点小学入学考试之后,看着一个妈妈和不会算算术的孩子一起抱头痛哭,挫败感从这个时候就写进孩子的人生体验之中。小学进入中学也是要考试,后面还有中考、高考甚至职称考。总之考试排满了人生的日程表。至今仍记得一直坚持不让孩子学奥数,最后迫于小升初的严峻形势,三年级开始了奥数学习。由于起步晚,那些学前班就开始接触奥数的神童们在课堂上跃跃欲试,自己的孩子无助而茫然,结果最受伤的不是孩子竟然是孩子的爸,直接带着孩子就回家了。学费不退?不退也不上这种折磨孩子的课了。办公室一位同事一大早就去一家北京著名的奥数学校报名,在经历了如同银行排队叫号一样的流程之后,把孩子送进了这所奥数学校,但这个著名的奥数学校要求父母必须陪读,坐在教室后面记笔记,一上午三个小时的高强度学习之后,老师说消化关键靠父母回去给复习。这个同事数学虽然不好但也是名牌大学的文学硕士,她去陪读,结果给孩子讲着讲着经常就把自己绕进去出不来了。深深自责之余,文学硕士妈妈就开始每周拿着小学二年级的奥数题来办公室不耻下问,办公室那些过五关斩六将才拼进这个单位大门的各路文理科精英们纷纷在小学奥数的阴沟里翻船,表示自信心受到了严重摧残。奥数只是冰山一角,还有英语,钢琴、舞蹈、篮球,滑冰等等等等。双休日,这些父母们在北京横跨东西,纵贯南北地穿越,远远比上班累得多得多。孩子经常是从一个课堂到另一个课堂的路上在车里补觉,在车里吃饭。父母两个人轮班倒陪孩子,孩子是一个人连轴转;父母只是陪,已经不堪重负,孩子还要学,更是身心俱疲。每到星期一,这些周末狂奔的父母们办公桌前坐定,手捧茶杯咽下一口能品出味儿的清茶时,才开始对周末的超负荷运转疗伤,顺便交流下心得和各路升学考试的信息。
孩子二年级时开家长会,班主任讲了一件事情:班里一个孩子,有一天说什么也不去上体育课,所有孩子离开教室后,这个孩子抱着班主任老师哭着说:“老师我好累”,然后给老师历数了他一周内要上的六个课外班。老师也心疼孩子,希望家长适当给孩子减压,但社会大环境的竞争压力却让父母们不得不硬起心肠和孩子一起拼前途。
于是,一些像我这样信心软弱的母亲就开始另谋出路。那时听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看着各种渠道传递的信息说国外儿童幸福成长、不用拼命读书,于是在孩子即将完成小学学业时带着他远走加拿大,奔赴那片传说中的乐土。

一到加拿大,蓝天绿地,到处是儿童户外设施,到处是篮球场和网球场。孩子的心飞起来了,然后就是怎么拽都收不回来。玩儿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不玩儿够了怎么可能坐下来学习?但玩儿够了意味着已经累得要倒头就睡。孩子每天打球的时间超过学习的时间,一度都怀疑这个孩子难道将来要从事职业篮球运动吗?这个时候中国父母心里都会发毛,这么玩儿下去,孩子真的就只剩四肢发达了。于是又回到国内的老路上,考虑着给孩子多报点课外班,至少占用他的一些时间和精力。另一种情况是,摆脱了国内高强度学习,孩子来到加拿大,新环境中语言没有过关还未建立起自信、又没有交到朋友时,上网、玩游戏成了孩子消耗多余精力、排遣寂寞的一个渠道。刚刚登陆的新移民忙于安家事物,孩子一时疏于关注就可能陷进网络游戏当中,然后家里就不得安宁了。于是拔网线、砸电脑、家长大闹游戏厅的戏码都上演了。
在加拿大,孩子不用被没完没了的作业所累,没有小升初、中考、高考的压力了,在小学连课本都没有。但家长的烦恼接踵而至。一个中国妈妈很苦恼地说,都三年级了还画着圆圈儿数着数儿算加减法呢,每周花钱请老师补习中文,否则当家长的和这个满嘴跑英文的孩子交流都困难了,结果还是个只会说不会读、不会写的中文文盲,于是下决心要回流。我们刚从国内杀出重围,赶紧告她,孩子这个程度回去跟不上的,国内学习强度很大,加拿大出生长大的孩子可能受不了。那个妈妈竟然掷地有声地说:一定要让孩子接受一些国内的魔鬼训练,不然就废了。
在中学,孩子俨然就是到了自由王国。没有固定班级,没有班主任,都是选课走班制。更重要的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又多了一些让父母揪心的问题。加拿大同性恋合法化,吸大麻合法化,异性交往也是被鼓励的。情人节,学校会组织舞会,学校里会有人卖花,这一天收到鲜花和礼物的孩子可比成绩拿A觉得光荣多了。在孩子眼里性感是比书呆子值得骄傲的特点。小学的毕业典礼上,女孩子就会穿着露背的晚礼服和高跟鞋出场,这种人生重大的时刻,学校更是给女孩子单辟出化妆间,让她们爱美的需求得到满足。朋友的女儿小学六年级要扎耳朵眼儿戴耳环,这个要求在国内是不会轻易答应的,至少学校就不允许。但在多元文化的加拿大,很多族裔的孩子从小就带着耳环,大环境如此,家长的过分严格就会变成孩子眼中不可理喻的苛求,斗争无果,最后也只能满足她心愿。从中学8年级到10年级,每年都有社会工作者来学校讲解性知识,然后发放安全套。孩子也可以随时去相关老师那里免费领取。同性恋不仅被写进教科书,还有资料在学校橱窗公然展示。这些都让中国父母无比焦虑,早恋已经不是最忧虑的问题,最要紧的是他们恋的是同性还是异性。一听说孩子找了女朋友或男朋友了,很多中国父母先松了一口气,还好,至少性取向是正常的,接下来再说恋爱该注意的问题吧。家长还字斟句酌地考虑怎么告诉孩子不要产生严重后果呢,孩子直截了当就把父母吞吞吐吐的话堵在嗓子里、窝在心里了:“学校有免费的安全套!”还有一些挑战让做父母的猝不及防:女孩儿跟着还在读高中的男孩儿回到家里,晚上女孩儿自己说要在这里留宿。男孩儿的父母面面相觑,立刻石化了。
在加拿大,节假日孩子不是开PARTY,就是去参加PARTY。尤其上了中学以后,社交活动明显增多,而且日益独立的他们不需要父母陪伴和接送了。很多时候,父母对于孩子的交往不再像孩子小的时候那样了如指掌,和他每个好朋友的家长都能建立起联络。作为父母,无法完全掌握孩子的交往人群时是非常担心的,当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要去参加一个PARTY时,中国家长大多会刨根问底地了解这个PARTY的性质:在哪里,和谁在一起,有无父母监管。因为有些父母回国,直接把一大套房子留给孩子,失去监管的一群青春期的孩子聚在一起狂欢,被邻居投诉叫来警察都还不算最坏的结果,如果酗酒、嗑药再男女放纵,简直不敢想象。这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作为一种存在和曾经发生的情况,不得不让大多数中国父母提高警惕。所以很多父母会让孩子把PARTY放在自己家里办,尽管会累,会吵,但不会提心吊胆,可以确保在自己眼皮底下不会出格,还可以顺便对孩子交往的人做个初步观察和判断。有一对朋友夫妇因为养的是女儿,他们更是加倍小心。首先是想方设法和孩子交往的所有同学家长建立联系,不定期地在这些家庭举办PARTY满足孩子交往的需要;其次是利用先进的通讯手段,建立起一个父母的网络群,加强联络,在孩子的信息和动向上互通有无,一有情况,马上通报。一度,朋友的孩子开始迷恋唱卡拉OK,要和同学去歌厅唱歌。父母二话不说直接就把家里地下室打造成家庭影院了,设备功能可以PK任何一家歌厅,然后对孩子说,把你同学请到家里来唱,外面的歌厅不能去。
夏天是温哥华开PARTY的黄金季节,BARBECUE(烧烤)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常看到为人父母的朋友们给孩子的PARTY准备一包又一包肉类食材和各种饮料、披萨等等,再站在那里烟熏火燎地一盘盘烤着端上桌儿,服务着那群只知道欢歌宴饮的孩子们。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心生感慨,在加拿大培养孩子的种种辛苦和个中滋味丝毫不比国内的父母们逊色。做父母的,一旦这个头衔加在头上,那就是终身冠冕,美国大学的终身教授或许还可以辞职吧,做父母的是没法辞职的。你只能坚定地相信,培养孩子没有捷径,没有乐土,没有逃避,唯有陪伴和责任。
教育观点
1654 查看 35 收藏帖子 (3)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彩色天空

    2013-12-3 17:23:13 使用道具

    华人的传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 hyygftian

    2013-11-28 16:01:00 使用道具

    父母心啊,真不知道自己还能淡定多久
  • 樊梨妈2013

    2013-11-28 15:39:51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jinma2011

    2013-11-28 15:38:40 使用道具

    写得真好,当父母真揪心。
  • 为了女儿们

    2013-11-28 15:17:19 使用道具

    让人五爪挠心的感觉{:soso_e118:}
  • zy1022975

    2013-11-28 15:03:50 使用道具

    总之有了孩子就是操不完的心!但是累并快乐着!
  • tomorrowgreen

    2013-11-28 14:57:23 使用道具

    说实话,哪里做父母不累,不要老看到外国的月亮圆。
  • linyxu

    2013-11-28 14:46:54 使用道具

    做父母的,都是不容易的
  • miaowmom

    2013-11-24 19:35:43 使用道具

    在國外如果要讀私立,也是要拼爹拼娘的。
  • tjwxh

    2013-11-24 19:25:22 使用道具

    安妮鲜花原来呆在加拿大,就是考虑周围的环境问题,才把两个孩子带回国的。
  • davidwang

    2013-11-21 10:56:53 使用道具

    永远抱着、含着是不可能的
    等他们长大了。。。
    就随他们吧。。。
    相信通过岁月洗礼
    会明白一切的
  • lilisy

    2013-11-19 12:37:51 使用道具

    可怜天下父母心哪
  • tdc_001

    2013-11-16 19:55:44 使用道具

    要想出头,必须付出,没得选择
  • fztfzt

    2013-11-16 12:14:09 使用道具

    看来是各有各的难处
  • babydream

    2013-11-16 10:43:56 使用道具

    也别总是华人华人的,全世界都一样
    上次微博看到香港一排名靠前的幼儿园家长说
    他儿子一女同学,父母都是西班牙人好像,反正和中国没任何关系
    上午上国际幼儿园学英语,下午上本地幼儿园学中文,午饭是在车上解决的,还要一边做作业
    除外还报了音乐、舞蹈、数学之类5-6个早教班,从周一到周日日程都是满的
    想混哪里都能混,但一流大学的资源是有限的,都要付出的。美国好的公立初中、高中,课业负担不会比国内轻松多少
  • 蓝界

    2013-11-16 09:03:09 使用道具

    觉得做父母的到哪都累。
  • 你我谁谁谁

    2013-11-16 08:58:00 使用道具

    drben 发表于 2013-11-15 18:26
    哎,到哪儿都不容易,地球上没有桃花源

    可不是啊,生活处处有围墙。教育也是一样。
  • 周鱼

    2013-11-16 07:44:17 使用道具

    全球竞争,想赢就得受累。不受累好吃懒做就没有竞争力,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出现长盛不衰的国家,现在也是一样。
  • 甜妞妈妈

    2013-11-15 21:12:50 使用道具

    就要去美国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个好小学,呵呵
  • hb可可2007

    2013-11-15 19:45:58 使用道具

    看了这些,让不让孩子出国,我犹豫了。
  • mayllt

    2013-11-15 19:41:06 使用道具

    很多时候是庸人自扰
  • 梦梦妈妈

    2013-11-15 19:37:54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梦梦妈妈 于 2013-11-15 19:39 编辑

    国外孩子课业好的也累。只不过累的内容跟国内有点不一样。

    举个例子,国内的孩子在学前班以前都会从一数到一百,美国的,能数到十,就不错了。但是人家那个数数跟咱们那个念经一样的数数不是一个数法。
    这是一本国外数数书的截图,从图中找出,“5”个**来


    图中最明显的有5只蝴蝶,5只蝴蝶5中颜色,5条虫子,5根柱子…………,还有5颗珍珠,你找到了没有?
    考察的可不仅仅是你会不会念出“5”,而是要求你真的理解“5”的概念,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国内有多少孩子能做到的?
  • bluesnail

    2013-11-15 19:34:43 使用道具

    来世界上走这一遭,注定不会太轻松,为了自己、家人和孩子
  • 幸福很简单

    2013-11-15 19:32:11 使用道具

    真是到哪都不容易
  • lelezhy199

    2013-11-15 19:30:04 使用道具

    越来越感觉难啦!
  • shirleykong1979

    2013-11-15 18:49:32 使用道具

    是啊,就说幼儿园把,还每天都有作业呢
  • 快乐庄园

    2013-11-15 18:39:32 使用道具

    不容易的父母,平常心吧
  • drben

    2013-11-15 18:26:05 使用道具

    哎,到哪儿都不容易,地球上没有桃花源
  • 茉茉和莉莉

    2013-11-15 18:03:05 使用道具

    这减负减负,减得负担最来越重,中国现在的教育现状只能用畸型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