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使用道具
萧愚

2013-12-16

[方法探讨] 热爱催生求知欲

本帖最后由 萧愚 于 2013-12-16 23:48 编辑

教学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让学生知道。

第二重境界,让学生理解。

第三重境界,让学生热爱。


教小孩子,首先的目标就是热爱。孩子只要爱上了,他就会自动自发的想知道、想弄懂。


何止小孩子呢?大孩子其实也是这样。我那天到一个游戏迷家里拜访。我进了他的房间,一下子惊呆了。满屋子都是书。可我走近之后才发现,满屋子的书,90%全都是跟游戏有关的。


这就是热爱催生的求知欲。


我们需要思考,怎么顺势而为,把孩子的潜力和兴趣激发出来,让孩子自动自发去学习。这种激发,本质是一种借力的做法,就是借助孩子的天性与天然的内驱力。


由于惯性思维,我们容易纠结于小控制,忽视借力。比如今天有位妈妈跟孩子谈诗,本来诗情画意挺有意思的,然后妈妈习惯性地问,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是哪个朝代的?结果孩子回答不出来,家长自己也不知道,这个聊天就此无奈的中断了。


这样的提问,是典型的“知道”这个层面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她只要对诗歌产生了兴趣,将来有的是时间知道这些。这没什么技术含量。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体会诗歌的音韵美,一起读的过程中体会。然后体会诗歌的画面感,意境美。


孩子的形象思维发达,对这种画面的东西会很感兴趣。


其实,成人的学习跟小孩子的学习,没有本质的不同。比如我讲唐诗的一堂课,有些同学问,你为什么不先交代背景,然后再讲诗呢?我打了一个比方。你出门旅游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心仪的异性,你们一见钟情。这个时候,你们会做一些什么?


你会不会说:“请问,你的收入是多少?你有没有房子?”


我们读诗的时候。第一步是就诗论诗。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保持一种空的心态。先把诗歌的字面障碍扫清,然后,凝神进入诗词本身,去体会诗词传达的意境,去寻找那种一见钟情的感觉。


简单说,就是激发你的热爱。爱上了,然后,再去了解各种背景知识。你会有如饥似渴的感觉。


找到一个一见钟情的人很难,实际上,找到一首一见钟情的诗也不那么容易。但是,一旦找到了,那种感觉是美妙的。那种美好的感觉,甚至能够陪伴你一生。


所以,还是要热爱。


灌输式教学的特点,就是只在“知道”和“理解”这个层面绕圈子,全然不管孩子是不是热爱。


你不让孩子爱上这些高雅的文化,孩子用脚投票了,去热爱各种快餐读物去了。偷偷去搜集各种快餐小卡片,快餐小知识去了。


想想吧,没有了热爱,你当初逼迫孩子,记住的那点知识又有多大意义呢?


萧愚  12-16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4 贝壳 +140 理由 收起
含宝妈 + 20 很给力!
qinbaoba + 30 感谢你!
tarbaby + 30 我很喜欢!
high5 + 60 感谢分享
5062 查看 59 收藏帖子 (27)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去芬兰种青菜

    2018-8-22 15:37:34 使用道具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感谢~
  • Candy82

    2016-11-14 14:32:45 使用道具

    确实是这样,我们大多数人很容易因为一些无关重要的细节打断了孩子的积极性
  • maple_xf

    2016-10-8 09:21:49 使用道具

    教育不是灌输,教育是点燃,说得真好!
  • marianama

    2015-5-13 14:43:02 使用道具

    说得好,常常要提醒自己关注孩子的兴趣点
  • feilongzaitian

    2015-5-12 13:02:19 使用道具

    在今天这个语境下,来验证一下我和老肖各自的观点,感到更有意义了!




    什么事情都要能禁得起时间的推敲,所以慢人语迟,画家常站在自己的画作十米内,观画,才能看出东西来




  • SeanShu

    2015-5-12 12:53:49 使用道具

    很难,相当难!
  • tina1975

    2014-12-30 11:59:21 使用道具

    啥时能达到第三重境界,让学生热爱学习!
  • Patrcia

    2014-12-30 11:39:44 使用道具

    “教育不是灌输,教育是点燃”
  • weisihai

    2014-11-11 18:31:32 使用道具

    我也非常反对在阅读中随便考孩子一些技术含量特别低的问题,容易打击孩子兴趣的问题。但怎样才能点燃孩子的兴趣的确需要长时间的观察。
  • bluecroco

    2014-11-11 09:59:24 使用道具

    非学好的思想,正在慢慢思考中。
  • 快乐柠檬q

    2014-5-14 07:36:09 使用道具

    顺势而为,把孩子的潜力和兴趣激发出来,让孩子自动自发去学习
  • 阳光_大天使

    2014-5-12 14:44:58 使用道具

    好文,慢慢看
  • 沙池戏水

    2014-5-3 22:49:01 使用道具

    为人父母真不是易事啊,宽容、耐心、智慧、热情、严谨.......
  • 榴莲忘返

    2014-4-18 16:26:51 使用道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dudu宝贝阳光

    2014-3-10 21:22:47 使用道具

    是呀,可是要怎么让孩子热爱上英语啊?这个就比较考我们家长了。
  • woshiyun

    2014-3-10 17:53:45 使用道具

    woshiyun 发表于 2014-3-10 08:10
    教学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让学生知道。
    第二重境界,让学生理解。

    夏虫语冰很简单啊,比如你是那个夏虫,冬天你睡着了,我把冬天的冰用手机摄下来,放在你旁边,等你夏天醒了,告诉你那个就是冰,你因为睡着了不知道,或者从冰箱中取出冰块,让你感受一下,所以不是无解的,当然你能不能理解我就不知道了,那是无解的,因为我没有办法证明我知道你是否理解
  • liqiuying68

    2014-3-10 10:47:15 使用道具

    喜欢萧老师的文章
  • woshiyun

    2014-3-10 09:15:08 使用道具

    由于惯性思维,我们容易纠结于小控制,忽视借力。比如今天有位妈妈跟孩子谈诗,本来诗情画意挺有意思的,然后妈妈习惯性地问,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是哪个朝代的?结果孩子回答不出来,家长自己也不知道,这个聊天就此无奈的中断了。

    比如和孩子讲: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道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首先孩子会背了,然后说:你还记得去年出去玩,看梅花啊,那个梅花是什么颜色,香不香?要是记不得今天去看看。当时旁边那个小孩你还记得拉?就这样啊。当然要是看桃花,桃花旁边有个门,在有个美人给你水喝,估计是等不到了。至于分手在桃花树下,看花忆人的情景也只有孩子大了在去回味吧。或许他在桃花树下突然想起了这首诗,可能才能体会那种意味。


  • 广雅妈妈

    2014-3-10 08:58:56 使用道具

    以前常犯这种错误。常常谈话就进行不下去了。孩子大了,做家长也越来越熟练了。
  • yaer2002cn

    2014-3-10 08:52:37 使用道具

    赞!萧老师的这篇文章
  • woshiyun

    2014-3-10 08:28:16 使用道具

    high5 发表于 2013-12-17 02:13
    本版的小K老师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教育不是灌输,教育是点燃。
    萧愚先生将这个理念说的更细致详尽了,非 ...

    您看这样问是否会好一些
    妈妈:这首诗好美啊,你想不想知道这么美的诗是谁写的吗,我们一起看看这位诗人还有哪些美妙的诗歌。
    嗯, 你不知道,妈妈也不知道。你觉得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呢?
    (引发孩子去想用什么办法来找出诗歌的作者。。。孩子可能会想到问老师,查书籍。。。)
    妈妈:你知道互联网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不知道的问题可以问问互联网,说不定它可以告诉我们。
    (和孩子一起搜索互联网,键入问题,从搜索引擎给出的链接寻找答案, 可以找到这位作家是谁,在哪个朝代, 还有其他什么作品等等。 就这些信息,还可以进一步的讨论下去。。。)

    呵呵,孩子一般会说,什么是美啊,你能说说吗,妈妈看看,摇摇头,去读十遍。

  • woshiyun

    2014-3-10 08:10:49 使用道具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4-3-9 12:34
    楼主,热爱催生求知欲,但什么才是催生热爱的源头呢?你并没给出实质性的东西!下面引用你本文中的两行字, ...

    教学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让学生知道。
    第二重境界,让学生理解。
    第三重境界,让学生热爱。
    怎么让孩子知道,你怎么知道孩子知道,同理,怎么让孩子理解,你怎么知道孩子理解,你怎么判断孩子理解的和你理解的一样。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鱼之乐,老萧要是能做到,可以去教育部当部长了。这是无解的。
  • lmjcle

    2014-3-9 19:12:46 使用道具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4-3-9 12:34
    楼主,热爱催生求知欲,但什么才是催生热爱的源头呢?你并没给出实质性的东西!下面引用你本文中的两行字, ...

    必须中肯地说,萧老师这文还写得不错。

    他是搞大控制的。

    你要讨论小控制的问题,可以邀请他另文作答。

    下面,请继续我们都很喜欢围观高调,热烈,有火花的讨论
  • haohuizeng

    2014-3-9 16:54:48 使用道具

    学习了,谢谢分享
  • feilongzaitian

    2014-3-9 12:34:00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4-3-9 13:10 编辑

    楼主,热爱催生求知欲,但什么才是催生热爱的源头呢?你并没给出实质性的东西!下面引用你本文中的两行字,大家来看多空洞:

    我们读诗的时候。第一步是就诗论诗。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保持一种空的心态。先把诗歌的字面障碍扫清,然后,凝神进入诗词本身,去体会诗词传达的意境,去寻找那种一见钟情的感觉。

    至于什么是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保持一种空的心态,楼主也只是含糊带过,任人猜想!这对家长来说,是不公平且没有实质帮助的!而我看见的中文老师的博客和一个外国的留学生用中文给学生教作诗的视频,他们并没有肖老师这么多的教育评论,可是他们都一上来,就详细地把自己如何引导学生入诗境的过程和对话,娓娓道来,可见他们对这样的引导实质多么重视,也可见事实本身,才胜于雄辩!

    大空话谁都会说那么几句,特别是当今各种禅啊道啊文字泛滥的年代,但是读者要小心:谁才是真正的檀香,而谁,只是那吆喝贩卖檀香的人!香贩虽然身有熏香,但再深入闻闻,就会变味,露出马脚,请看楼主接着说了所谓空灵实质性的东西:   


    先把诗歌的字面障碍扫清,然后,凝神进入诗词本身,去体会诗词传达的意境,去寻找那种一见钟情的感觉。

    你正好把让人进入空灵诗境浸入钟情的教学次序,全弄反了!

    上来首先要做的是---施展老师的文学功力,用情用景用语言,先把孩子逐渐进入一种不同于往常的心境, 脱离平常的散漫心绪,此之谓诗歌之前的[斋心]功夫,是必须巧妙做到的!

    然后再逐渐用眼前景色往远处伸延,引起孩子追求自由的、富有个性的想象力,此时才有可能初步谈到---他肯跟你去凝神,他能透过老师创造的美好心境,用自己自由自在的想象力,去发觉和感触这世上居然还有一种[意境]的东西在。而且在老师的激情浪漫的智慧中,在小伙伴们群情激动的想象和追忆中,这种[心境]和[意境],被不约而同地放大,他才可以神游进入诗词的境界,并且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和作者的心境意境去神交!

    最后才是他爱屋及乌的去扫除所谓文字的障碍哪,哈哈!一旦进入某种心境,那想象力完全可以由老师带着首先冲破文字和某种死的知识的局限,

    而意境心境的点燃,全在于教师深厚的人格和文学素养,他必须是真正的檀香---全身上下散发无穷魅力的人,他的心灵和素养的功力---就是点燃热爱的火炬和源头,除此之外,全是似是而非的漂亮的空话和形式套路的炮制效颦!

    这当然不是只有拆文解字底蕴的人,所能梦到做到的境界!



















  • wx700424

    2014-3-9 01:02:33 使用道具

    好好好好踩踩踩
  • 花心他妈

    2014-1-12 12:59:45 使用道具

    因为孩子热爱,所以他可以听天文方面的知识,我念得很艰难,那些专业术语真的很难,中文我都念不利落,更别说英文,我也觉得很枯燥,但孩子能坚持听,我真的很佩服他,如果不是热爱,那又是什么呢?
    重要的是保持这份热爱,发展这份热爱,这个真的很难。
  • david_shen

    2014-1-5 14:51:51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ykuaiji

    2014-1-2 18:01:38 使用道具

    谢谢萧愚的分享
  • drben

    2014-1-1 21:54:30 使用道具

    确实有道理,热爱才是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