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使用道具
周鱼

2014-02-27

[中华文化学习讨论] 早晨喝了一杯咖啡很爽很清醒

胃之前不太好,好久好久没喝咖啡了,最近胃没事,今天天气也晴好,没有霾,就着清新空气喝了一杯咖啡,超清醒,爽。

去年每天上下班坐公交听“明朝那些事儿”,听了好几个月,终于听完了。听完了没得听,就天天听歌,但是烦啊,三十多岁的人,天天听流行歌曲的胡扯内容,真是受折磨,好在之前从论坛下载了傅佩荣解读论语300讲,现在天天听,已经听了100多讲了,虽然也不轻松,但总比听歌强。另外,话说买个降噪耳机是否能降低外界的噪音呢?

突然联想到,国学对应的是不是可以说是西学?学国学对应的那就是学西学了。不想学国学,应不应该好好学西学呢?很多朋友觉得国学内容陈腐过时,就不让孩子学国学了,但有没有好好的教孩子学西学?学英文算不算?学数理化科学知识算不算?仔细想想我觉得不太算吧,英文对应人家英语国家来说,连一项技能都不算,是个人都会说,就象吃饭喝水一样接近本能了,而科学即使很有用,也只是一种生存的工具,而不是生活的内容吧,学了这些,貌似并算不上走入西方式的生活了,那人家从孩子长大成人,人格的塑造,接受的人生观,社会观,道德标准等等,学到了么,给自家孩子用上了么?

我就突然很担心,假如我们不学国学,西学仅仅停留在羡慕的层面上,其实也没真的去学,或者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学。最后真正学到的,还是学校教科书上要教的,国家考试让学的那点东西,那样的话,其实不就是什么都没学么?

如果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都没学,那孩子理想,只能是当前时代大众的理想,孩子的性格,只能是当前社会大众的性格,孩子追求的,只能是当前时代大众追求的,孩子欣赏的,只能是当前社会大众欣赏的,不说这样好不好,而是这样不就等于泯于众人了么?再说,当前算是个好时代么,现在这样算是个理想的社会么?

我不知道这算不上杞人忧天,但这也只是我刚喝完咖啡自认为清醒的,这有限的时间内,想起来的问题。也许过一会,我就想不起来了,希望有明白人能够开解我的担忧。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2 贝壳 +40 理由 收起
lutulutu2012 + 30 加油读书思考实践吧~向你学习啊!!!
菲比寻常1983 + 10 我很喜欢!
2402 查看 36 收藏帖子 (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alan5969

    2014-2-27 12:18:27 使用道具

    沙发哦,显摆下
  • calvin妈

    2014-2-27 12:22:33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calvin妈 于 2014-2-27 12:23 编辑

    那你为何不是喝茶而是咖啡呢

    不学国学不代表不会思考
  • 菲比寻常1983

    2014-2-27 12:44:13 使用道具

    我也想问这些话。但是没你说的好。
  • turnup

    2014-2-27 13:03:50 使用道具

    学习了。。。
  • calvin妈

    2014-2-27 13:05:42 使用道具

    算了,尊重每个人的观点,坚持自己的观点。纯粹因为是咖啡爱好者而路过,当我没来过
  • 小虫子

    2014-2-27 13:07:25 使用道具

    哇,,咖啡还有如此神功哦..
    -----------------
    看多了历史的血腥,,偶尔会感慨庆幸一下自己生存的这个时代,.
    普通百姓能靠着勤劳过着温饱的日子..自己虽不是大富大贵,但起码能衣食无忧....
    若是政局动荡年代,哀鸿遍野,都在思考怎么填饱肚子,能活着不死,.哪有精力考虑国学西学.
    ......................
    孩子的理想孩子的性格孩子的追求孩子的欣赏 是 大众的理想大众的性格大众的追求大众的欣赏没什么不好....每个人都会被刻上时代烙印..生活在这个时代,必定会有此时代的痕迹...(想想,如果孩子穿着古人的衣着,或者未来战士的服饰.再或者想着古罗马的竞技角斗,或者和未来人一样在月亮上生存,多可怕又不切实际..).历史的车轮滚滚,在时代的洪流中与时俱进,活在当下.安稳平凡幸福的过一生,没什么不好..

  • Appletree123

    2014-2-27 13:12:03 使用道具

    你喝的什么牌子咖啡,你确定你真的清醒了。。我咋觉得你没多清醒呢,哈哈

    恩,我记得你有一篇很火的日志从前。结合现在这篇,我来总结一下你的状态,一直生活在
    责备与自责中。。哈哈
  • 周鱼

    楼主 2014-2-27 13:12:10 使用道具

    calvin妈 发表于 2014-2-27 12:22
    那你为何不是喝茶而是咖啡呢

    不学国学不代表不会思考

    你这解答我不满意,如果我把这句话改为一个填空题,那它是不是能回答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问题也不算错?

    不学()不代表不会思考

    多选答案:1.为人 2.处事 3.知识 4.技能 5.任意能想出来需要学的...

    会思考又如何,靠这个就行得通的话,大家不用学什么了,都玩去好了,天天享受美好人生。
  • 小虫子

    2014-2-27 13:18:53 使用道具

    当你孩子再大些时,你就更清醒了..
    当你六十岁时,就不惑而知天命了..

    突然想起,这种问题,应该问问西方的吸血鬼一族,,活了几千年,是何答案..
  • Appletree123

    2014-2-27 13:23:35 使用道具

    Appletree123 发表于 2014-2-27 13:12
    你喝的什么牌子咖啡,你确定你真的清醒了。。我咋觉得你没多清醒呢,哈哈

    恩,我记得你有一篇很火的日志 ...

    爱思考也没什么,只要行动配合的上。

    你知道人的兴奋点是有限的,也是有迹可寻的。
    比如一个人不是不能喝咖啡。你要研究自己,了解自己,才能制服自己。

    有的人喝早上的,有的人喝下午的,有些人喝晚上的。
    一杯尚好的咖啡,不仅味道独特,还能帮你提神醒脑。
    所以,你要算准你什么时间喝,才不枉费了这一杯浓浓的深情。
    在最需要一杯咖啡的时间里,好好喝一杯。享受其中。

    思考也一样,在最需要思考的时间里,狠狠思考一下。然后马上逃掉。

    其他时间,都是瞎琢磨,纯属浪费。
  • anniesunshine_7

    2014-2-27 13:27:42 使用道具

    LZ这么畅所欲言,你确定你喝的是咖啡,不是酒?
    等你家娃到了小学,你就会明白,学校的功课不掉队,才能花心思,想别的。孩子还小,别想太多了。
  • jiankan

    2014-2-27 13:42:32 使用道具

    这社会不怕泯然众人,到是怕特立独行。
    人要有自己的思想,需要批判性的去吸收,所谓拿来主义。我不觉得幼童具有这种批判接收的能力,所以过早接收哲学体系,仅仅是灌输思想,不是培养个性,而是抹杀个性。
    国学虽然诸子百家,但也只是世界哲学体系中小小一个分支罢了。学西方的思想不是为了过上西方的生活方式,而是为了博采众长,增长见识。如果学西方哲学是为了过上西方的生活方式,那么学古文难道是为了过上远古生活?
    我们这一代,从小被灌输了太多东西,真不希望孩子又这样。让他快乐成长,多学点真正的知识吧。
  • jurisdodo

    2014-2-27 14:16:14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yanzi.wang

    2014-2-27 15:53:49 使用道具

    呵呵,虽然楼主经常会说一些一般人接受不了的话,甚至理解不了的话,
    但是我还是很喜欢楼主常常思考呢!管他是咖啡还是茶,这倒不是主要的。关键是思考。
    现代人已经渐渐不会思考了,有被洗脑的不会思考的,更多的是被无用的信息轰炸之后无所适从,从而不再思考了的
    更多的是,宁愿做一只鸵鸟,埋在沙子里。昨天不是过来了么,今天还像昨天那样过就好了。。。
    其实,就是对自己要求低。

    那是谁说的来着,人每天要思考三个小时。。忘记了,不去查了,反正很多人做不到。我儿子说,做作业算不算思考。。汗。。。
    《续小儿语》里面也说,晚上睡前要反省白天所做作为,做得对的高兴,做的错的事情要警醒。

    好了,反思的事情,就不说了。下面说说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
    我倒是坚决的认为,凡是大众喜欢的东西,百分之九十都是糟粕。嘿嘿。。。
    但是,对孩子,又不能那么悲观,越是悲催的环境,越要给孩子营造美好的憧憬吧?比如电影《美丽人生》
    不管怎么说,教育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能遗传、不能复制,孩子太小又理解不了

        何帆:记得我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我给他买了一本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结果他扫了一眼书名就扔了。我说:“这本书很好看的呀。”他白了我一眼:“得了吧,老爸,你不看看书名。《爱的教育》。教育啊,老爸,哪个孩子想看关于教育的书!”我再跟他说,那本书本来叫《一本小学生的日记》,后来改叫《爱的教育》的,他说什么也不相信我了。再看看人家这个广告语。教育是干什么的,不就是feeding curiosity吗?Curiosity是多么酷的东西,feeding的感觉多么好,这才是如饥似渴的学习啊。
         作者是Christopher Johnson,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的语言学博士学位

    所以,人生如果先老,再年轻,可能很不一样。
    人生的糖果发放的总是那么早,早的人们不懂珍惜。
    孩子是不可能做到克服懒惰、自私、短视等动物的本能;
    这些仅靠说教也根本不可能,只有来自顿悟,需要有特殊的机缘
    所以,我现在的做法是,自己先做到,然后用这种态度去影响孩子。
    比如,跟孩子抢着看好书,不给孩子呈现喜洋洋和熊出没,有线电视停掉,只看删选过的影视资料
    比如,遇到事情要深入探究,查资料,扩展背景知识
    比如,学习知识点一定要注意动手实践,而不是死的知识……
    比如,勇敢承认自己的缺点,不指责、不推卸责任、不随便承诺、
    比如,过健康简朴的生活,不大吃大喝,不追求外表光鲜,积极践行环保。

    人生是长跑,知识点、教材以后总都能学会,我希望他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这样,不管痛苦也好,快乐也好,他有生活下去的理由。
    他是睁着眼睛生活的。他的脑子没有被僵尸吃掉。
  • 菲比寻常1983

    2014-2-27 16:26:22 使用道具

    偶觉得这里的讨论很好玩。周渔同学,太有个性!每篇帖子都看得我很乐。
  • woshiyun

    2014-2-27 16:35:06 使用道具

    看样子楼主咖啡还需要继续喝,要喝出平衡出来,在苦与甜之间寻找那分若隐若无的味道。
  • lutulutu2012

    2014-4-21 07:45:43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lutulutu2012 于 2014-4-28 00:12 编辑

                。

             
            

       
      
             
         



  • 周鱼

    楼主 2014-4-21 20:35:57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周鱼 于 2014-4-21 20:37 编辑
    lutulutu2012 发表于 2014-4-21 07:45
    周鱼 经都不好解啊,前几天突然想起西游记最后一集插曲「取经归来」,又下载听了几 ...

    国学的问题倒没那么重要,很多人担心的食古不化的忧虑也不能说没有一些道理,现在对能学国学的父母孩子都是比较赞赏,对不学国学的却也不会有什么反面看法,其实看到的还是努力的人多,积极的人多,这态度自己都不一定做的到。

    佛经我读啊,心经我经常读,经常背。再多关于佛学的问题,我倒是想探讨,但不知道该跟你讨论到什么程度,因为佛教是一个宗教,你是以一个宗教徒的身份来讨论呢?还是以非宗教徒的身份来讨论呢?如果你是以佛教徒的身份来讨论,那就没必要跟你再讨论下去了,因为没有意义。如果不是,那就不能讨论的太深入,太深入又不是佛教徒,说的不免就比较扯了,点到即止比较好。

    也许你会问,我为什么不跟佛教徒讨论,因为佛教是一个宗教,是一种信仰,如果我也信了,那两个都信的人还有什么要探讨的么?如果我不信,那信和不信的人之间的问题,并不是该用探讨解决的。
  • lutulutu2012

    2014-4-21 22:18:54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lutulutu2012 于 2014-4-28 00:13 编辑

          。
  • 周鱼

    楼主 2014-4-22 14:41:49 使用道具

    原来我跟佛教群的一些朋友闲聊,因为佛学毕竟不是哲学,稍微聊深就会遇到信与不信的问题,这就比较尴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晚上屋子里面有个蚊子叮你了,你要不要拍死它?信佛的人是不会说打死蚊子的,但我肯定是要打死蚊子的,到这里还怎么谈的拢,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谈了。深谈下去还有一个尴尬,不管你是哪方,你敢说自己就是对的么?如果你说自己对,那你就是觉悟了,成佛了,否则的话你还是迷的,怎么能对呢?看的出你对佛学是比我用心的多的,我是大体只能把它来当哲学来对待了,虽然不贴切,但对我来说也只能如此,其实中国的佛教感觉不仅不是原味,而且也很复杂,咱们常说释道儒三教合一,我是都没想明白呢。
    说起来我倒是真相信有上帝的,呵呵。
    想仔细的回帖但比较难,时间上不允许,最近脑袋也比较乱。
  • lutulutu2012

    2014-4-23 00:15:31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lutulutu2012 于 2014-4-28 00:15 编辑

       
             。


















  • lutulutu2012

    2014-4-23 00:43:49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lutulutu2012 于 2014-4-23 04:33 编辑
    周鱼 发表于 2014-4-22 14:41
    原来我跟佛教群的一些朋友闲聊,因为佛学毕竟不是哲学,稍微聊深就会遇到信与不信的问题,这就比较尴尬。举 ...

    1.问:为什么一部分佛教徒要出家?

    答:要说明这个问题,先要谈一谈佛教的五乘教法。乘就是车子,能运载行人到远近不同的目的地,藉以比喻教法。五戒的教法(戒杀、盗、淫、妄、酒的五条戒)能令修持者得生人间,叫做人乘。十善的教法(不犯十恶:1杀;2盗;3淫;4妄语;5两舌,即挑拨离间;6恶口,即粗恶伤人的言语;7绮语,即邪淫言语;8贪;9嗔;10邪见,即否认因果的见解,即是十善),能令修持者得生天界,叫做天乘。四谛的教法,能令人断除见惑(我见、常见、断见等错误见解)和思惑(对世间事物而起的贪嗔痴等迷情),证得涅槃,叫做声闻乘。‘声’是言教的意思,听闻佛的言教,悟四谛之理而得到解脱的人叫做声闻。在没有佛法的时代,有人独自悟到缘起之理而得到解脱,但他不能把自己悟到的真理说出来,这种人叫做独觉,因此十二因缘法叫做独觉乘。六度的教法,能令修持者行菩萨道,经过无数世的难行苦行,最后达到佛的果位,叫做菩萨乘。



    2.问:五乘教法与出家有何关系?

    答:人乘、天乘不要求出家;独觉生在没有佛法之世,虽是山林隐逸而没有出家的仪式;菩萨包括出家的和在家的人,不一定要出家,看住持佛法的因缘和利益众生的因缘可以出家,可以在家。如佛陀时代,文殊师利菩萨和弥勒菩萨都是出家的比丘,维摩诘也是大菩萨,则是居士(在家学佛之士)。只是声闻乘中为了证得现法涅槃,成阿罗汉的目的,要求修行者出家。


             这个是赵朴初老居士学佛答疑的一个摘录,有空参考。
             http://www.fodizi.net/fojiaozhishi/7148_1.html
  • lutulutu2012

    2014-4-23 01:19:20 使用道具

    周鱼 发表于 2014-4-22 14:41
    原来我跟佛教群的一些朋友闲聊,因为佛学毕竟不是哲学,稍微聊深就会遇到信与不信的问题,这就比较尴尬。举 ...

         “其实中国的佛教感觉不仅不是原味,而且也很复杂,咱们常说释道儒三教合一,我是都没想明白呢。”

          这个说的可能主要是净土宗(净土我前面有讲);而汉地六祖慧能和他独创的《坛经》所代表的南派禅宗,讲究“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好像没什么三教合一色彩。这个姑且不必太纠结了也,更不是一般人能说清的;不过就算考证清楚了来龙去脉,也并不决定觉悟的层次。有这时间,能把印光、弘一或者藏传佛教的某位大德的东西,稍读下,就知道是否适合自己了。

      
  • lutulutu2012

    2014-4-23 04:31:20 使用道具

    15.问:什么是‘无常’?

    答: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所以任何现象,它的性质是无常的,表现为刹那刹那生灭的。这就是十一义中‘性无常义’和‘刹那灭义’。佛经中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就是这个意思。‘诸行’,就是指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行’是迁流变动的意思,一切现象都是迁流变动的,所以叫做‘行’。这个字的本身就包含了无常的意义。‘生灭’二字,实际上包括著「生、异、灭’三字或‘生、住、异、灭’四字。这里每个字表示著一种相状:一个现象的生起叫做‘生’;当它存在著作用的时候叫做‘住’;虽有作用而同时在变异叫做‘异’;现象的消灭叫做‘灭’。刹那(K2aza)是极短的时间,佛经中说弹一下指头的时间有六十刹那。刹那生灭,就是一刹那中具足生、住、异、灭。有人问,一个人的寿命一般有几十年,怎么是刹那生灭呢?佛教把人的一生从生到死叫做一期,一期是由刹那刹那相续而有的。对一个人的整体来说,他有一期的生住异灭,即生、老、病、死;但从他的组成各部分来说,则是刹那刹那的生住异灭。佛经说人的身体每十二年全部换过一次。一个物体的生住异灭,一个世界的成住坏空,实际都是刹那生灭相续的存在。照佛教的教义,一切现象没有不是刹那生灭的。佛教把主张‘有常恒不变的事物’的见解叫做‘常见’,认为是错误的。


    17.问:什么是‘因果相续’?

    答:因缘所生的一切法,固然是生灭无常的,而又是相续不断的,如流水一般,前前逝去,后后生起,因因果果,没有间断,这是就竖的方面来说的。从横的方面看,因果的品类有种种无量的差别。种种品类差别的因果关系固然错综复杂,但其间又有井然的法则,一丝不乱。一类的因产生一类的果,如善因得善果,因与果相符,果与因相顺;一类的因不能生另一类的果,如种瓜只能得瓜,不能得豆。佛教认为因果的法则是决定的,虽三世(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也不能加以改变的。这就是‘因果相续无间断义’、‘种种因果品类别义’、‘因果更互相符顺义’和‘因果决定无杂乱义’的简单解释。佛教把主张‘现象灭了就不再生起’的见解叫做‘断见’,也是反对的。关于因、缘、果的分析,佛教有六因、四缘、五果等说法,这里不一一介绍了。


  • lutulutu2012

    2014-4-23 04:32:56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lutulutu2012 于 2014-4-27 22:37 编辑

    21.问:中国佛教有哪些宗派,可否请简单介绍一下?

    答:过去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现在流行的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 八大宗派。



    40.问:净土宗的宗旨教义是什么?

    答:此宗是依《无量寿经》等提倡观佛、念佛以求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宗旨而形成的宗派,所以名为净土宗。此宗分佛陀说的法门为二道,即难行道和易行道。并说别的宗依戒定慧修六度万行,需经三大阿僧祇劫为难行道;说修净土法门一生至诚念佛,临命终时,仗承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安养净土永不退转为易行道。因此,此宗主张劝人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极乐世界。

    41.问:此宗有哪些特点?

    答:此宗的特点,简单易行,普能摄受广大群众。修学此宗不一定要通达佛经,广研教乘,也不定要静坐专修,行住坐卧皆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只要信愿具足,一心念佛,始终不怠,临命终时,就可往生净土。当然平时也要持戒诵经,广行众善以作助行。由于法门简便,所以最易普及。别宗的学者,也多兼修此法,因而使净土法门在中国得到特殊广泛的流行。


    (自注:上面说的瑜伽宗即 唯识宗,或者法相唯识宗。发现这个也是自己后面很想去探究的,思辩性极强。但是不管哪个宗,都可以兼修净土。一入佛门深似海,其实是读不完的。


  • lutulutu2012

    2014-4-23 04:34:46 使用道具



    56.问:佛教传来中国将近两千年,思想体系发展演变成十多个派别,可说是学术成果灿烂辉煌,他对中国的思想文化起过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

    答:佛教各宗派学说,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广泛的弘扬,对中国思想界曾起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举宋明理学为例,很明显,它是在很大程度上受了华严、禅宗和另一部分佛教理论的刺激和影响而产生的,这是思想界公认的历史事实。在晚清时期,中国知识界研究佛学成为一时普遍的风气。一些民主思想启蒙运动者,如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学术名流,都采取了佛教中一部分教理来作他们的思想武器。佛教的慈悲、平等、无常、无我的思想,在当时的知识界中起了启发和鼓舞的作用


    63.问:佛法教理,博大精深,义理幽玄,文化不高和悟解力差的人很难学习领会,怎样才能使佛法结合人们生活实际,有益于社会道德,精神文明的建设?

    答:诚然,佛法博大渊深,不易为人们所了解接受,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佛经早已明言,大乘教理不是一般人都能信解的。佛法有浅深程度不同的各种法门,有适应各种根机的修持方法,各乘、各宗、各派都有引摄世间的教法,适合一般人的需要,是合理契机的。


  • lutulutu2012

    2014-4-23 04:35:50 使用道具

    64.问:什么是五乘佛法?什么是世间法和出世间法?

    答: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叫五乘。其中后三种叫出世间法,教理深奥,比较难学;前二人天乘教是世间法。世间法是世人易学而能够做到的也是应该做到的,前人名之为人间佛教。人间佛教主要内容就是:五戒、十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教认为,这类不道德的行为应该严格禁止,所以称为五戒。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建立的,约身、口、意三业分为十种。身业有三种:不杀、不盗、不邪淫;口业有四种:不妄语欺骗,不是非两舌,不恶口伤人,不说无益绮语;意业有三种:不贪、不嗔、不愚痴。这就叫十善,反之就叫十恶。



    65.问:不杀生戒,应不许杀好人,假使有杀人放火,罪大恶极,负有命债的坏人,这种人依法应当抵命,难道这种恶人也不许杀他吗?

    答:对罪大恶极,负有命债的杀人犯,应当绳之以法。这是因为触犯国家法律,应按法律制裁,而不是哪个人要杀他。法官虽有判决权,那是依法判决,不是法官个人的事。释迦牟尼为弟子制戒,不许弟子们杀生害命,这是就个人说的,同时也是为了避免触犯国家法律。佛陀从来没有说过国家法律对坏人的制裁有什么不对,总是教诫弟子遵守所在国的法律的。这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佛教讲因果律时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杀人一定要偿命。这就说明了佛教是不会违反世间法律的,而是承认世间法律的。不杀生是这样,不贪、不嗔也是这种精神,若是为国家生财,为人民谋利,这是利益众生的事,是大好事;若是为个人贪财,为私人泄忿而害人,那就为戒律所不许。总之,假使人人依照五戒十善的准则行事,那么,人民就会和平康乐,社会就会安定团结,国家就会繁荣昌盛,这样就会出现一种和平安乐的世界,一种具有高度精神文明的世界。这就是人间佛教所要达到的目的。


  • lutulutu2012

    2014-4-23 04:38:23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lutulutu2012 于 2014-4-23 04:48 编辑

    66.问:据闻,大乘佛法说一切众生都能成佛,这种人间佛教,和成佛有什么关系?


    答:大乘佛教是说一切众生都能成佛,但成佛必需先要做个好人,做个清白正直的人,要在作好人的基础上才能学佛成佛。这就是释迦佛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怎样叫学佛?学佛就是要学菩萨行,过去诸佛是修菩萨行成佛的,我今学佛也要修学菩萨行。


    67.问:什么是菩萨行?

    答:菩萨行总的来说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以救度众生为己任的。修学菩萨行的人不仅要发愿救度一切众生,还要观察、认识世间一切都是无常无我的,要认识到整个世间,主要是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种不断发生发展、无常变化、无尽无休的洪流,这种迅猛前进的滚滚洪流谁也阻挡不了,谁也把握不住。


    菩萨觉悟到,在这种无常变化的汹涌波涛中顺流而下没有别的可做,只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样才能把握自己,自度度人,不被无常变幻的生死洪流所淹没,依靠菩萨六波罗蜜的航船,出离这种无尽无边的苦海。《华严经》说,菩萨以‘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又说,‘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所以,只有利他才能自利,这就是菩萨以救度众生为自救的辩证目的,这就是佛教无常观的世界观和菩萨行的人生观的具体实践,这也是人间佛教的理论基础。


    (自注:人间佛教即是民国时太虚大师所倡导的,也是大乘佛教的精神了,不过我觉得自己来说,倒是先意在小乘的自度就已经不错。)




  • 周鱼

    楼主 2014-4-23 12:29:05 使用道具

    我觉得我看到书肯定比你少的多,而且看书的深入程度也不如你,小时候看三国说诸葛亮看书观其大略,觉得自己是不是也是这种风格呢?后来才知道诸葛亮是诸葛亮,他能观其大略不代表我也能,我是脑筋不够使只能看个大概罢了。。所以我将来倒是很注重让孩子去精读,这扯远了。
    之前写的贴有些删了,是因为我的思考还不成熟,但又很认真的把它写出来,我不想给别人以误读,还有一些心思,也不想给高人看到去嘲笑。
    后面对佛教的讲解很不错,我会看一遍,能懂多少就算多少吧。不过深入研究下去应该是不会的,宗教的东西是无法展现在你眼前的,只有两个选择,信与不信,信佛那也是很严肃的事情,也许通过它可以用轻松自在的方式来使用生命,但这也无法否定它的严肃性,我对佛学的思考虽然浅薄,但也有十几年了吧,不知道算不算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呢?这么久下来我对此的感觉就是,不信轮回,也不太相信因果,当然我也有相信的,但如果这算是路的话,只能是我自己去走的路,佛教的宗教性太强,我不想涉及其中。不管佛学给你多么惬意的感觉,到了最后,说到底还是信与不信的问题,你逃避不了,那个可以平稳登上的台阶,每一步其实也是这个问题存在,也许可以暂时忽略,但总归是要想起来,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想清楚再决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