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下例子,因为孩子个子还小,她站在大人身后,我们没看到,稍稍不小心撞了一下,我们说了对不起,她却立马坐地上,整个人趴在地上,非常生气地打滚,撒泼,哭,大人把她抱起来,她就狠狠地把大人推开,说,你走开,然后,自己一个人冲冲冲地在前面拼命跑,还不让人跟着。——这是为什么啊?我们要怎么处理这种情况?
有时,在外面,被别人绊了一下,但是没摔倒,她也会这样生气。
似乎,她不能接受中途被打断的事。
有时,在家里,被家具撞到,她也会生气,这种情况比较好办,我们先发制人,说:“哇,椅子都被你撞裂了,它没有爸爸,没有妈妈,没有爷爷,没有奶奶,你还撞它,它好可怜啊!”然后,基本能很好转移她的注意力,她就会去看椅子是不是真得裂了,会摸摸,如果真得撞痛了,她不会说对不起,如果撞得不痛,说了椅子对不起,就忘记了。
可是对于人,她怎么就不能体谅一点呢,是孩子情商太低还是什么原因呢?一直以为孩子这样是叛逆期还没过,可是,一直从2岁3个月就开始这种状态,现在越来越发现,也许是情商不足。求教大家,怎么处理和正确引导。
孩子都是从自我出发,以自己为中心的,还不能体谅其他人的观点和心情。我感觉一方面是要淡化孩子的这种心理,比如不必大惊小怪,如果她哭让她哭一会儿,小朋友也要发泄,但不必哄,说一两句可以的,不能没玩没了的哄。小孩子都很会看脸色的。另一方面,等小朋友安静下来就和她讲讲道理。哭是可以的,你有哭的权利,但是自己去屋子里哭,哭完了,平静了再出来,不能毁坏物品,和打人。当然如果真的是摔疼了或者受委屈了,妈妈可以哄一下,但是绝对不能打家具“都是你摔了我们,打打打”(很多老人都有这个习惯),不能教育孩子从小把过错归咎在别人身上。我家孩子也是有些爱哭,但我们大多不理她,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明白:一哭是没有用的,不能改变现状也不能获得同情,二是哭可以的,到一边去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我们不予阻止,但不能因此成为做坏事和欺负他人的理由。慢慢孩子会好些,会调整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