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独219 于 2010-10-6 19:08 编辑

    生命的话题在孩子的成长中总是不可避免的,不知道大家是怎么跟孩子解释的呢?

   欢迎大家跟贴讨论~~
   
     有次带女儿去爬山,看到山上的墓地,女儿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来了:这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在这里?他们还会活过来吗?你们以后也会这样吗?.......说到后来,女儿哭了:我不要你们也这样!

   于是开始关注这方面的绘本,想借绘本给女儿讲述这些她一时难以接受的话题。

   入眼的第一本是《一片叶子落下来》

    这是一本关于生命的童话,书中一片叫做弗雷迪的叶子和它的伙伴们经历了四季的变化,逐渐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美好的事物,在于给别人带来快乐;明白了死亡并不是代表一切毁灭,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作者巴斯卡力说,这是献给所有曾经经历生离死别的孩子,与不知该如何解释生死的大人的。

    书9月就从当当上败回来了,一直想找个合适的机会和孩子一起读。

    上学的路上我们要经过一个公园,于是常常和女儿一起观察那些落下来的树叶。那天从幼儿园回来时,看到一棵树上的叶子已经掉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女儿哼起了幼儿园刚学过的儿歌《小树叶》(秋风起来啦啊,秋风起来啦,小树叶离开了妈妈,飘呀飘呀飘向哪里去,心里可害怕?小树叶沙沙,沙沙沙沙沙,好像在勇敢的说话,春天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我说:“今晚给你讲《一片叶子落下来》的故事好吗?”“好!”

       回家后我做饭,把书给她找出来让她自己先看看。过会儿过来一看,书已经放在一边她在画画了,“书看完了?”“嗯,就是叶子。”女儿很不以为然地说。

      到读书时间了,女儿躺在我怀里听我读书。刚开始女儿好象不怎么有兴趣听,一直到丹尼尔出现,丫头的兴趣来了,一动也不动地听我读。文章很美,我深深地被它吸引。我慢慢地读着,当读到“那天下午,在黄昏的金色阳光中,丹尼尔放手了。他毫无挣扎地走了。掉落的时候,他似乎还安详地微笑着。‘暂时再见了,弗雷迪。’他说”,丫头激动了:“妈妈,他死了吗?”“是的,他死了,可到了明年春天他也许还会回来的,就跟你唱的《小树叶》一样。”

       书读完了,女儿安静了好一会,问我:“妈妈,你也会死吗?”“会啊。跟丹尼尔、弗雷迪一样,说不定哪天妈妈就会死的,这是自然规律呀。”“不!....我不要你死,也不要爸爸死!”女儿伤心地叫起来。我抱住她,轻轻地在她耳边说:“妈妈也不想死啊,你看爸爸妈妈现在每天都锻炼身体,就是为了能好好地陪着你,看着你长大啊。”躺在被子里,女儿又问到:“那爷爷奶奶呢?他们也会死吗?我不想让他们死。”“爷爷奶奶现在也天天锻炼身体啊,他们也想健健康康地看着你长大呢。”“哦。”那一夜,女儿把我搂得紧紧地入睡了。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4 贝壳 +230 理由 收起
admin + 100
妮可妮子 + 50 BUG好了~加分有效了。
封疆大吏041010 + 30 GOOD
high5 + 50 好感人那
8334 查看 42 收藏帖子 (6)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rzmm

    2013-1-5 13:56:57 使用道具

    儿子说长大了要研究个长生不死药啥的,这样妈妈就可以永远陪着他了,就算妈妈要死,也要等到和他一起,呵呵
  • 抱抱

    2012-6-8 22:55:03 使用道具

    我一直坚信生命是有轮回的,虽然我现在并不能很清楚的表达我的思想。
  • 舞016

    2012-5-30 16:19:13 使用道具

    儿子在幼儿园大班时跟我讨论过这个话题,只可能当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书本跟他一起来读读。早点爬到这幢楼就好了
  • 腊大妹

    2012-5-30 14:10:50 使用道具

    论坛里有这方面的资源下载吗
  • yingying4400

    2012-4-30 21:10:58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这个主题是要好好思考怎么去解说。
  • 1240535596

    2011-5-12 23:07:39 使用道具

    太好了,再接再厉!

  • apriljojo

    2011-5-11 15:22:27 使用道具

    生命这个话题太沉重
    我家的选择是不提起,不回避
    孩子问起我们会把事实告诉他,也会安抚他
    但是我们没有主动拿这类书给他看
    觉得没必要让那么小的孩子去思考这么沉重的事情
  • 草木年华

    2011-5-11 14:24:35 使用道具

    最近孩子班里一个男生得病,最后不治,老师在班上说了孩子的情况,据群里家长的交流,有的孩子轻描淡写的说那孩子死了,有的干脆用流行语来说。我问了我家儿子,我儿子说那孩子转学了,不再来学校了,这是不是说明他不愿意这样的事实。前段时间刚看了《马提与祖父》,是不是他更愿意相信他的同学转学了这一美好的愿望。不得而知。我也没有告诉他实情,让他慢慢地自己去感悟吧。
  • zhjrzhczhy

    2011-5-9 13:04:27 使用道具

    人好像在一、二年级这个年龄段最怕了
  • 轩轩妈妈

    2011-4-7 02:14:48 使用道具

    这本书很好,女儿说妈妈我不想长大,因为长大了爸爸妈妈就会变老,然后会死,一边说一边哭。
  • dragonrice

    2011-3-5 11:07:55 使用道具

    标记,我回家给老公kankan
  • yunccy

    2010-10-18 22:08:08 使用道具


    晚上闲着随手翻了本海豚绘本"爷爷的天使",竟然感动得一塌糊涂,简单的画面,甚至简单的寥寥无几的字句,却蕴含着很多深意的东西,画面中那平凡甚至根本谈不上美丽的天使,总在需要的时候出现.原本沉重的话题竟无时不感受着温暖
    网上终于搜到"爷爷的天使"详解,写得非常好的文,也让我看到差距,呵呵,咱们国内发行时,可能算是一点点粗糙,原来三之三也发行了同样的这本绘本,不同的是,三之三发行时,甚至精确到了字体的变化.呵呵,自我安慰一下,咱这价格也确实比三之三温柔多了.
    好文好书分享一下,不多言了建议在有此书的父母,先看看以下详解,再引导宝宝一起看书,效果会好很多哦)
    ===============================================================

    《爺爺的天使》(Opas Engel)
    尤塔‧鮑爾(Jutta Bauer)/文圖
    高玉菁譯,三之三文化,2002,台北。
    或許因為自己的工作使然,圖畫書(picture
    book)(見註一)一直是備受我寵愛的出版品。雖然這類作品因訴求對象為年齡層較低的讀者、甚或是低幼兒之故,所以文字較為簡略易懂、有時甚至退居為次要地位,而以豐富多彩的圖像為主體,試圖藉此抓住其訴求對象的目光。但我一直深深以為:圖畫書作品絕非表面看來如此簡易。翻開一本圖畫書,你可以看見圖畫作家精心繪製的圖畫,每一幅精彩絕倫的圖畫都可獨立為一幅藝術作品。一本好的圖畫書(我必須強調是「好的」),若細細探究、放慢閱讀的速度,你絕對可以從中感受到豐富而深刻的內涵,體會不同於純粹閱讀文字的樂趣。

    只要有機會談起圖畫書,我一定會很用力的推薦《爺爺的天使》這本書。不光是因為這是一本以「天使」為主題的作品,更因為在這本看似簡單幽默的圖畫書內容中,蘊藏著極為豐富的內涵。
    當孫子推門走進爺爺的病房,爺爺開始訴說他的過去、幸運而美好的一生……
    ■字型運用與敘述主體的轉換之間
    文字雖然並非圖畫書的主體,因為它往往僅擔任描述情節、輔佐圖像的功能。因此,「無字圖畫書」也是圖畫書眾多表現形式的大宗。但圖畫書中既然出現文字,圖畫作家在安排圖像與文字的位置其實都一定經過悉心的考量。更重要的是,既然文字也同樣被印刷在書頁中,往往「文字」本身也會成為圖畫作家藝術創作的一部份。

    雖不曾讀過這本德國圖畫作家尤塔‧鮑爾的原作,但我可以相信作者在書中隨著敘述者的轉換,其字體一定也隨之變更。對於臺灣翻譯出版《爺爺的天使》的出版公司的用心與細心,能注意到原作中的字型運用轉換,更該給予熱烈喝采。因為,有太多外文圖畫書經過臺灣出版社翻譯出版後,粗心忽略了此一部分的轉換,其狀況真是慘不忍睹!
    且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爺爺的天使》是如何藉由文字來傳遞圖畫作家的創意。
    展開書頁,出現的頭兩句文字敘述是:
    「爺爺喜歡說他的過去,」(第一跨頁,右)
    「當我去探望他時,他常對我說……」(第二跨頁,左)
    從這樣的內容可以清楚看出,這一部分的第一人稱敘述者「我」指的是孫子。當敘述者是孫子時,書中的字體以較為粗黑的「中黑體」呈現(此處所指的字體係指翻譯出版公司所選用的字體,以下敘述所提及的字體選用,皆以中文版本為主)。同為孫子作為敘述者的部分,同樣出現在書末:
    「爺爺累了,他閉上眼睛,我輕輕的走出去。」(第二十跨頁,右)
    「外面的天氣依舊溫暖明亮!多麼美好的一天。」(第二十一跨頁,右)
    然而,當敘述者轉換至爺爺這一部分時,字體則以兩種不同字體進行轉換。
    「……我年輕的時候,什麼也不會……,」(第二跨頁,右)
    這段敘述是出現在爺爺病榻前,準備開始對孫子說他的過去。此一部分的字體是以「細明體」呈現,而這也是全書中唯一出現細明體的地方。接著,爺爺就開始陳述追述他一生的經歷。
    「每天早上,我跑過大廣場去上學。」(第三跨頁,右)
    「在廣場的中央有一座很大的天使雕像,我從沒在意過她,
     總是背著笨重的背包急急忙忙的經過。」(第四跨頁,左)
    這一部分的文字敘述是以爺爺為主述者的回憶,文字部分則轉換為「標楷體」。
    若將文字視為圖像的一部份來解讀,如此配合主述者的轉換選用不同字體是可以被接受的。更進一步來解讀其間的字型的轉換選用,更可發現其中微妙之處。以孫子選用的字型「中黑體」與爺爺開始對孫子敘述往事前所選用的「細明體」相較,「中黑體」的粗黑意味著年輕生命的活力,而相對細瘦的「細明體」,則反映出病榻中爺爺已如風中殘燭。後續爺爺開始陳述過往經歷時,則選用了「標楷體」,相對於「細明體」的「細瘦」,此一部份的「標楷體」則凸顯了爺爺追述往事所散發的的「強壯」與「鮮明」。

    別數落我過度詮釋演繹字體的變化與書中人物角色與情節之間的關係,圖畫書中的文字絕對是圖像的一部份。然而,當圖畫書被翻譯成中文之後,能不能、是不是能被妥善處理,端看出版公司是不是能夠用心?
    當然,若原著的字體並沒有做如此的轉換變化,那麼我以上的詮釋解讀,就真的是一堆廢話了。換句話說,這出版社也真夠大膽,居然敢這樣玩,且玩得如此巧妙。
    ■文句敘述的長與短
    《爺爺的天使》中,絕大部分的敘述是由爺爺的追述來完成。然而,因為臥病在床的爺爺,生命已漸漸步向終點,孱弱的身子並無法氣力十足的敘述,於是,書中的敘述出現大量的刪節號(……)。
    「我的學校很遠,一路上有許多坑洞……」(第六跨頁,左)
    「……而且很偏僻……」(第六跨頁,右)
    「……還有那些危險的鵝。」(第七跨頁,右)
    若將每一句話接連起來,你可以發現:這些不斷出現的刪節號,事實上也將每一句一一串接起來。這樣的追憶敘述一路發展到後半,句子愈來愈短,而大量出現在簡短句子前後的刪節號,更反映出爺爺氣若游絲、危在頃刻的急迫,唯恐一口氣嚥不下、便無法對孫子說完這一生。

    ■完美的圖文配合
    一本好的圖畫書,絕非僅是優異的繪圖技巧、或單是動人的文字就能成就的;唯有圖文的緊密配合,方能成就一本好的圖畫書(當然,無字圖畫書例外)。若圖畫書的圖文作者非同一人時,圖畫作家與文字作者間的默契與溝通則十分重要;但當圖畫書的圖文皆出自一人之手時,圖文間的配合則肯定不容易出錯。《爺爺的天使》這本書,便是圖文緊密配合下的標準範例。

    先前曾說過,爺爺孱弱的身體已不容許他說出太多話、太長的句子,於是文字未能詳細交代的部分,則交由圖像來補足、來完成。
    「我從不膽小,雖然當時我不知道那麼做是多麼的危險。」(第十一跨頁,左,下圖左)
    「我的朋友約瑟夫卻很清楚,他非常的害怕,有時候突然的躲起來,我覺得很難過,因為我再也沒看到他了。」(第十一跨頁,右,下圖右)


    這兩段話是全書中爺爺說得最完整、最長的話。但若單看這兩段敘述,並無法得知爺爺究竟做了怎樣危險的事?而爺爺的朋友約瑟夫又為何害怕?然而,這部分敘述的不完整,卻因為圖像而得以清楚呈現在讀者眼前。然而,圖像所交代的絕非僅止於「危險」與「害怕」而已。(這一部分容後再述……)
    再舉一例:
    「我做過好多種工作……」(第十四跨頁,左)
    「……不管我會不會。」(第十五跨頁,左)
      
      

    這樣一句話,作者便在第十四、十五兩個跨頁中繪製爺爺分別擔任扛貨、擠牛奶(第十四跨頁,左)、工地工人(第十四跨頁,右)、演奏小提琴(第十五跨頁,左)、乞丐與等待挑選的工人(第十五跨頁,右)等六幅圖(見上圖)。縱使文字是如此簡短,但圖像的內容卻將文字內容延伸得更為豐富。
    以圖畫書字數本就不多的特性來說,《爺爺的天使》這本書的字數更是相對稀少。但這本書並不因而減損故事的豐富性,反而因圖像與文字的緊密配合,讓這本書更顯得簡潔有力。
    ■溫潤且輕柔的圖像營造出的溫暖
    坦白說,若將《爺爺的天使》這本書中的圖像完全刪去、僅保留文字部分,那麼這本書大概也沒什麼可觀之處。因為若真有人以「我做過好多種工作……不管我會不會。我談戀愛了……當了爸爸,蓋了一間房子……買了一部車子,還當了爺爺……一切是那麼的美好……雖然有的時候,也有一些不尋常的事,我是很幸運的!」這樣的文句交代自己的一生,肯定會被作文老師批閱:「這一生真像本流水帳。」

    這本書既以圖畫書形式呈現,圖像的重要幸可見一斑。圖畫作家尤塔‧鮑爾的畫工兒雖算不上精緻細膩,簡單幾筆如素描草稿般勾勒出流暢的線條,構圖不加上繁複的背景、用以凸顯完整的主體,其餘則是大量留白。用色始終維持一貫的輕柔色調,色彩清淡到紙張的紋路都隱約可見。如此的繪畫風格,與法國插畫家桑貝頗為類似。
    捨去圖畫書該有的鮮濃色彩,選擇以輕柔色調來表現,是因為這則故事其實是沉重的。爺爺的少年階段在頑皮嘻笑中度過,歷經二次大戰希特勒統治時期的德國,平安度過戰火與飢餓摧殘、與戰後經濟蕭條,成長的滋味果然苦澀。度過這些苦難,爺爺的生活終於一路平靜美好,走完這漫長的一生。
    《爺爺的天使》是以爺爺的一生為架構進行發展,但讀者的目光必定會被透明的淡藍天使給吸引。這胖墩墩的天使始終守護在爺爺的身邊、為他抵擋災厄,為他攔下疾駛的巴士、為他矇住街邊惡棍的眼睛、為他肩上沉重的貨物助一臂之力……。天使並非始終是慈愛平和,仍有喜怒哀樂的情緒。祂可以在爺爺打架時居優勢時在一旁袖手旁觀、爺爺不知危險與掛著大衛之星的約瑟夫走在一起時,祂也只能在一旁傷腦筋,爺爺遭逢飢餓時,祂的臉龐也同樣變得消瘦。
    因為天使的出現,讓書中平淡的情節變得幽默逗趣,也讓書中戰爭、飢餓與種族屠殺的沉重情節得以稍稍轉化。如此不慍不火的幽默,引發讀者感同身受的情感,並以較輕鬆的方式去面對生命中的種種不圓滿。
    最終,在滿版跨頁的灰藍色調中,一束淺黃的燈光照在爺爺安詳的臉上,守護天使則輕撫著爺爺的臉龐。孫子走出病房,醫院外頭仍是溫暖明亮。這時,只見到爺爺的守護天使從醫院一路尾隨孫子,展開另一階段的守護任務……
    ■老天使如此以為……
    雖然《爺爺的天使》是本以兒童為預設讀者的圖畫書作品,但老天使始終認為這本圖畫書或許更適合成人。當成人的目光隨著孫子走進爺爺晦暗的病房時,看見爺爺一張蒼老的病容,其實心已經被緊緊揪著。不過,當頭頂的光照射到爺爺臉上,猶如給予爺爺生命的力量、回憶往事與一生精彩的經歷之後,爺爺疲累的閉上眼睛,臉上只剩下平靜安詳。當然,更沉重的是,書中的關於戰爭的殘酷、種族的屠殺與生活的現實無奈,大概也只有成人能體會、能看透。


    爺爺開始說故事
    對於純真無邪的孩子來說,他們或許只看見發現天使在背後默默守護著爺爺時所發生的種種趣事,並看著爺爺在天使的伴隨守護下,度過人生的種種不自覺的驚險。細心閱讀圖像的孩子,或許可以發現作者讓守護天使尾隨孫子出現背後所代表的意涵,也或許會對作者舉重若輕點出戰爭、別著卍字臂章的蓋世太保與約瑟夫衣服上的大衛之星產生疑問。
    這不是一本非得強調沉重的作品,因為沉重只會在揭開這本書的深層意涵時才會出現。它可以是一本幽默逗趣的圖畫書,但它也可以是一本充滿生命光亮的作品。別說成人不能讀圖畫書,只要你放下對它總是「輕薄幼稚」的偏見,保持一顆簡單的心,自然可以發現圖畫書中不容小覷的豐富內涵。闔上《爺爺的天使》,你一定可以感受到心頭緩緩揚起的那份溫馨。

    爺爺安詳的閉上眼睛
    (註一)
    或許有人習於使用「繪本」這兩個字來稱呼這類以圖畫為主體地位、文字退居次位的出版)文類,但此一說法來自於日本,故對於此一文類的作品,我仍固執的堅持回歸其原本字面picture
    book的直譯「圖畫書」三字。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独219 + 30 谢谢分享~
  • 巍巍

    2010-10-12 21:41:19 使用道具

    这个话题也和孩子讨论过好多次了,懒得码字了。

    说最近的,读了《外公是棵樱桃树》,又谈了一次。过程略。

    摘一句书中原文:

    “这样,我们终于明白了死是什么。死就是不能坐飞机的天堂之旅,因为没有飞机通往天堂。”

    至于大人们看的书,也推荐几本,比如《你是天堂遇见的五个人》、《陪你到最后》、《相约星期二》
  • 武汉飞鱼

    2010-10-11 11:27:41 使用道具

    我儿子最近也老在问“死”的问题,可能开始好奇了。
    他问我 “妈妈,你以后也会死吗?”
    我说 “当然会呀,人最后都是会死的。”
    他说 “可是我不想让你死,我想你一直陪着我。”
    我说 “死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以后我也会死,但是我还是会陪伴你很多年,我们只要在这很多年里一起很开心就好了。至于死不死的,不用想太多。”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独219 + 30 谢谢参与~
  • wuxijojo

    2010-10-8 23:05:05 使用道具

    我觉得这个话题虽然沉重 但是真的没法避免
    如果有亲人去逝  孩子肯定会伤心  我记得6岁(虚岁)那年 我姑姑去逝,我都很伤心

    关于死 我自己也思考过很多  以前我总是很怕自己的亲人突然去逝,一想到就泪流不知
    高二那年 我好朋友父亲车祸去逝 我难过了很久,回家就一个劲的哭,晚饭也没吃,把我妈妈吓死了,以为谁欺负我了
    我好朋友的表现让我觉得----我们所爱的人并不会真正死去,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自从当了妈妈 变得比以前坚强 生命就是不断轮回
    经常听见车祸,一瞬间一个人走了,今天都不知道明天甚至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  觉得生命很脆弱 唯有珍惜快乐的过好每一天 才是最应该做的

    只有了解生命的过程,真谛  才会更懂得人生的意义  更好的活着

    关于这类绘本 我还么有接触过  看了推荐的几本都不错 以后宝宝问 我就借鉴你们的 嘻嘻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独219 + 30 谢谢你的参与,说得真好~!
  • 不讨厌

    2010-10-8 16:42:43 使用道具

    原谅我吧
    我一看到就想到了鬼故事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独219 + 30 谢谢你的参与~~
  • may611

    2010-10-8 14:23:41 使用道具

    在选书时就下意识地屏蔽了和生命,死亡相关的那些。也许是因为个人经历吧,这些太沉重的东西想让她晚一点自己去感觉。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独219 + 30 谢谢你的参与~
  • 独219

    楼主 2010-10-8 13:42:38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独219 于 2010-10-8 13:44 编辑

    早上在等女儿拉二胡的时候无聊,拿起爷爷桌上的一本文摘翻看
    读到这篇文章,心中一阵酸楚,不禁再读一次
    上午出去有事,刚才回家打开电脑,首先搜索这篇文章发给大家共享,自己也再细细读了一遍,感叹作者的领悟
    我是个文笔很差的人,有些事心中明了,用笔却表达不出
    感觉有些事必定要经历过,才能体会,如生死、离别、伤痛......
  • 独219

    楼主 2010-10-8 13:27:24 使用道具

                                         床前明月光
                                                                                       叶倾城

            好多年前,还在报社工作,等版的无聊光阴,跟同事聊起一条当时的新闻:一个公共汽车的售票员,因为几句口角,把一个14岁的女孩活活掐死了。
      
         我们正在大呼小叫、无限感慨,美编姐姐突然转过身,斩钉截铁地喝止:“别说了。”她说:“我当妈的人,听不得小孩受苦遭罪的事,真是听不得。”  
          
           我模模糊糊懂得她的感受,却也觉得好笑:这才叫为古人担忧呢。  
         
         到现在回想起来:懂?懂个屁。  
         
         更多年前,看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他在后记里说,“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话说得何其沉痛,我一直记得。  
         
         又过了很久,我知道了,在提笔写这一段之前三个月,金庸的长子自杀了。起因是金庸要离婚,长子以死进谏——仍没拦住父亲变心的脚步。一句“那时候我还不明白”,哀毁莫名,真正要说的是:“这时候我终于明白了。”  
         
         他明白了什么?我能想象他写写停停,可能写不出来,也可能,写了,无其事的读者,仍然不明白。  
         
          不久前,我无意中,读到了袁杼的一首诗。  
         
          袁杼不算名诗人,她能被我读到,是因为清人袁枚提到她:“余三妹皆能诗,不愧孝绰门风;而皆多坎坷,少福泽。”她是三位妹妹中的一个,远嫁,早孀,携子退居娘家,独立养大一子一女。独子名执玉,九岁能诗,十二岁入学,成了秀才。十五岁考完举人秋试,病。随即病危。再随即,“目且瞑矣”。  
         
          临终,儿子忽然挣扎问:“唐诗‘举头望明月’的下句是什么?”她答:“低头思故乡。”儿子应:“是也。”一笑而逝。  
         
          顷刻间,书堂变影堂,举头仍然明月望如霜。她只能,伤心拟拍灵床问:儿往何乡是故乡?儿子不曾长成就已经萎谢,那一会儿,他是不是意念模糊,朦胧回到很小很小的年纪,承欢膝下,听母亲一句一句教自己这首《静夜思》,那时,他几岁?两岁,还是三岁?
         
          我热泪满面。  
         
          我认识的所有母亲,几乎都教过孩子这首诗,包括我自己。我的女儿不是钱其森式天才,三岁能背唐诗三百首,她快三岁了,连唐诗三首都不太会。我每天反反复复教背的,不是“床前明月光”就是“鹅鹅鹅”,或者“白日依山尽”。  
         
          而我知道,袁杼,这个三百年前的女子,也曾经如此,怀着极大的挚爱拥孩子在手,一句一句,把她所知所解,教给孩子……  
         
          我的眼泪哗哗地流……我是在为古人哭泣吗?当然不是。  
         
          我终于理解多年前美编姐姐的那一句话,也希望终生不要有金庸说“不明白”的心情。年轻时候,是好读书而不求其解;到了这个年纪,却害怕一切拷问人性、逼问谜底的东西,不是不求,是不敢求解。  
         
          
    我的生活,多了永远不敢放弃的包袱,越甜蜜越酷烈,对于人生,我必须说:我多知道了一点点,很少很少的一点点:从前不能原谅的,现在也许可以试着理解;曾经浑若等闲的,当下可能认为是罪不容诛。而这一切,只因为,我已经是母亲。  
         
          床前明月光,明晃晃地,照着岁月。

  • tigermom

    2010-10-8 10:32:43 使用道具

    虽然主题很沉重,不过唯有知道生命的宝贵,才会更加珍重生命,才不会有那么多孩子轻率的对待生命了。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独219 + 30 谢谢你的参与~~
  • krakauer

    2010-10-8 10:23:22 使用道具

    昨天跟爸爸一起在家给女儿读了好些海豚绘本故事系列,里面就有很多关于死亡的温馨的故事。昨天估计她情绪很好,我也没有特意给她挑明,她听听也就过去了。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独219 + 30 谢谢你的参与~~
  • GEGE宝贝

    2010-10-8 10:15:56 使用道具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读这类的书,我都会哭,书还没读完自已哭得唏哩哗啦,女儿没空想书了,很担心的看着我,唉~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独219 + 30 谢谢你的参与~~
  • 封疆大吏041010

    2010-10-7 15:46:07 使用道具

    感人哦。我们第一次接触“死”这个概念,是《海豚绘本花园》中的《我想要爱》。
    女儿多么希望小奶奶再次醒来啊。。。。。。。。。

    要我先写该多好,然后你后写,真正做到了有始有终
    要不是你提醒,我还不知道呢。

    我们的共同点——好奇
  • 开心猪妈

    2010-10-7 14:38:15 使用道具

    儿子对这个问题也没有很理解。
    他的小鱼死了,他会说:“真可怜啊!”我带着他一起埋在土里,说让他变成化肥,让花儿长得更好,他也没有表现出非常的悲伤。
    隔壁的阿婆死了,他会问“阿婆呢?”我们告诉他阿婆死了,再也看不见了。他也没有深究。
    聪明豆绘本里的《长大做个好爷爷》读过一两次,他也没有特别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没到时间。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独219 + 30 谢谢你的参与~
  • XYTMAMI

    2010-10-7 14:27:02 使用道具

       在09年的元月份,孩子的姑奶奶和姑爷爷同一天去世让三岁多的孩子看到了一个人从生到死的过程(姑奶奶因病上午在家去世,我们赶去参加葬礼,没想到下午老伴因为悲痛也随她而去),当时孩子问了我很多关于生死的问题,我尽可能的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来化解她的好奇和不安。随后回家也找了好多相关的书来给她读。只记得当时一本《圆圆的肚脐》让她看了好久,每次都问我自己是不是也是这样出生的。现在春节和清明的祭祖扫墓都让她参加,好像孩子也慢慢接受了人老了,都会死,会去天堂。只是常常会告诉我,希望奶奶外公外婆能活到她长大了再死,爸爸妈妈能等到她的孩子长大了再老再死。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独219 + 30 谢谢你的参与~
  • 你的样子78

    2010-10-7 13:51:47 使用道具

    太感人了。生命是珍贵的礼物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独219 + 30 谢谢你的参与~~
  • yrh0412

    2010-10-7 13:46:47 使用道具

    独写的真好,说实话,我家4.5岁现在还真没怎么涉及到这些问题.不过也打算囤几本这样的书.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独219 + 30 谢谢你的参与~
  • yangtth

    2010-10-7 08:26:29 使用道具

    我女儿好久没有说这个话题。前天晚上又在问爸爸和妈妈还要过多少年就会死去?爸爸骗她说他长生不老。女儿叹气说,我知道没有人是长生不老的。就算你们不在了你们也会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看着我的对不对?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独219 + 30 谢谢你的参与~
  • 阳光心情68

    2010-10-7 00:13:45 使用道具

    我们现在只读了我爱阅读(蓝)里的爷爷,我买了小鲁的池塘,一直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读!前些日子孩子也是经常问起这个话题!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独219 + 30 谢谢你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