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很久不来这里了,看到有人说:很少有内涵的帖子了,太多做广告的!
我就发个内涵的话题吧,希望有家长延续下去,继续保持这里一潭清水。

很多家长尝试以英语为重的方式引导儿童的语言成长,当然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但是还是有些家庭一直坚定的走下去了。
走了这么久,回头望望。是否还记得当时某一刻的焦虑和自我怀疑?
曾经的怀疑和焦虑是否已经烟消云散?
是否还在不知前方的路怎么走下去?

我们已经一直在这样前行,曾经对语音、语法、思维各个层次都焦虑过。
回头一看,我们走的很辛苦,但是收获也很大。
家长也跟着一起成长进步了!周围友人对我们的怀疑也转变为羡慕!
当然质疑总是有,但是每个人要走的路是不同的,不必强求苟同。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50 理由 收起
high5 + 50 这样的帖子有营养:)
6872 查看 85 收藏帖子 (4)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ghghgh

    2019-10-27 23:10:51 使用道具

    感谢分享
  • 作业还没批

    楼主 2019-9-30 17:01:50 使用道具

    谢谢大家的关注!

    这么久的帖子还能有人看。

    孩子上学时间比较紧,很庆幸能有小时候英语习得的先发优势。

    前面有BM提到,语言不仅仅是语言,还有思维和文化等等很多内容。

    随着年龄的增大,认知水平的提高,这些都需要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加以引导。

    总的来说,孩子早学、多学一门语言,需要有很多付出,但也会有很多的收获!
  • 暖宝宝

    2019-9-30 14:18:02 使用道具

    说的好!
  • Giant

    2019-9-30 09:00:16 使用道具

    同时语文也好
  • Giant

    2019-9-5 11:09:07 使用道具

    羡慕
  • Giant

    2019-7-16 23:26:21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
  • 小树伴读

    2015-5-15 14:30:11 使用道具

    作业还没批 发表于 2015-5-15 12:52
    是做老师的。多谢你推荐的书目!回头找来读读。

    不客气哩{:1_1:}{:1_1:}
  • 作业还没批

    楼主 2015-5-15 12:52:00 使用道具

    小树伴读 发表于 2015-5-15 08:06
    您是做教育行业吗 推荐一本书 Raise a bilingual child  关于孩子最初学习语言的过程写的很 ...

    是做老师的。多谢你推荐的书目!回头找来读读。
  • ROSY妈妈

    2015-5-15 10:45:48 使用道具

    怀疑过,到了高年级可能由于英语理解力没上次,提高速度变慢。
  • cloud0223

    2015-5-15 10:42:51 使用道具

    很受鼓舞,我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来又中断了
  • qiqi2015

    2015-5-15 08:31:35 使用道具

    作业还没批 发表于 2015-5-13 11:05
    从我们的经验看,英语强势,对汉语进展影响挺大,但是对拼音绝对是利好。
    我们孩子拼音几乎是没有任何难 ...

    哦,谢谢您!这样我就有坚持下去的动力了!
  • 小树伴读

    2015-5-15 08:06:58 使用道具

    作业还没批 发表于 2015-5-14 18:34
    我们也发现,多语的孩子对语言和文化的包容性更强呢。

    您是做教育行业吗 推荐一本书 Raise a bilingual child  关于孩子最初学习语言的过程写的很详细 双语或多语种对孩子的影响也很详细 后面我还没有看完 就看了这些 最近比较忙
  • 作业还没批

    楼主 2015-5-14 18:34:49 使用道具

    小树伴读 发表于 2015-5-14 11:08
    英文中文和古汉语都重要吧,没有刻意觉得哪个更重要。我教孩子英文的初衷是,多一种文化认同,多一种思维方 ...

    我们也发现,多语的孩子对语言和文化的包容性更强呢。
  • 作业还没批

    楼主 2015-5-14 18:32:58 使用道具

    malayudian 发表于 2015-5-13 11:35
    特别喜欢这段文章!说到正题来,不管是英语为先还是汉语为先,父母不能放弃自我成长。我自己,真的好像从 ...

    有了孩子,就有了动力。

    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 小树伴读

    2015-5-14 11:08:44 使用道具

    英文中文和古汉语都重要吧,没有刻意觉得哪个更重要。我教孩子英文的初衷是,多一种文化认同,多一种思维方式,以后也就多一些交流,少一些理解上的障碍。孩子三岁,英文的书可以读,古诗也不排斥,简体中文讲故事也很喜欢。总体还挺满意的。
  • 作业还没批

    楼主 2015-5-14 08:45:54 使用道具

    malayudian 发表于 2015-5-13 11:37
    我家的是汉语为先,主要还是妈妈水平不够,对英语为先不敢尝试,现在只是出于开始英语启蒙阶段,还没入门, ...

    齐头并进其实很困难的,除非孩子确实有语言天赋。
    一般来说,都会有一门语言强势,哪怕是one parent one language。尤其像英汉语两种语言差距很大,更不容易一块儿学好了。所以,比较稳妥的办法还是保证汉语,尽早启蒙英语了。
  • ddzhouyong

    2015-5-13 11:46:50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malayudian

    2015-5-13 11:37:38 使用道具

    我家的是汉语为先,主要还是妈妈水平不够,对英语为先不敢尝试,现在只是出于开始英语启蒙阶段,还没入门,汗颜啊!如果对自己的英语自信的话,我会选择齐头并进的!
  • malayudian

    2015-5-13 11:35:03 使用道具

    作业还没批 发表于 2015-5-12 21:02
    孩子的教育
    拼的是父母的人生功底

    特别喜欢这段文章!说到正题来,不管是英语为先还是汉语为先,父母不能放弃自我成长。我自己,真的好像从青春期就放弃绘制自己的人生地图了,有了孩子,开阔了自己人生的局面,可惜,还远远不够。。。。
  • 作业还没批

    楼主 2015-5-13 11:09:15 使用道具

    lmjcicy 发表于 2015-5-12 12:38
    有说先汉语再英语的

    赞成。

    这是最保险最稳妥的策略。

    英语先行,需要一定的条件。条件不足,会有一定的风险,也会有各种纠结和担心。

  • 作业还没批

    楼主 2015-5-13 11:05:58 使用道具

    qiqi2015 发表于 2015-5-13 09:06
    我这段时间正在纠结,闺女上幼儿园小班了,开始一段时间的英语启蒙了。但是孩子还没学拼音,现在接触英语, ...

    从我们的经验看,英语强势,对汉语进展影响挺大,但是对拼音绝对是利好。
    我们孩子拼音几乎是没有任何难度就过关了。

  • qiqi2015

    2015-5-13 09:06:56 使用道具

    我这段时间正在纠结,闺女上幼儿园小班了,开始一段时间的英语启蒙了。但是孩子还没学拼音,现在接触英语,怕学字母会不会影响学习拼音?谁有更好的见解?
  • yoyofeigh

    2015-5-13 00:24:39 使用道具

    英语一定要学好,这没什么可怀疑的
  • 铭基同学

    2015-5-12 22:33:22 使用道具

    正能量帖子,帮顶贴到前面,覆盖哪些广告贴
  • 作业还没批

    楼主 2015-5-12 21:02:57 使用道具

    孩子的教育
    拼的是父母的人生功底

    文:杨杰 /
    ●●●
    | 导读: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
      
    一位妈妈向我慨叹:当妈的都像我这么累也够烦的……我追问了她一个问题:你说怎样不累呢?
      
    而大多数的家长呢,对孩子、对教育,缺乏一个持久而深入的理解。猛然意识到,赶紧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开始忧虑孩子十年后的高考,十五年后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后的事业……
      
    而这个忧虑本身,就会毁掉孩子的未来。家长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一直在间歇性地关注孩子,孩子有问题,就关注多一些,没有明显的问题,便关注得少。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个宏观的掌控,对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得够不够,自己心里也没底。因此,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确信。不确信,就会慌张。
      
    那么,为什么许多妈妈没有确信与笃定呢?
      
    许多妈妈,结束了读书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达到了一种表面上的“圆满”,便放弃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则”,看上去悠然自在,轻松洒脱,生活稳定,令人羡慕。
      
    其实,很多人生议题并没有完成,而是搁置在那里。打个比方,这很像“成长的断崖”。很多妈妈自认为选择了一条安逸的路,结果却被动地陷入烦恼的泥沼。到头来,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我有很多年长我十岁左右的朋友,我们常常在一起聊天,也会说到她们同龄人的状态。发现这个年龄的人,特别容易往两个方向走,要么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魅力;要么视野越来越窄,与外在世界非常疏离。一位犀利的女作家甚至用“四十岁死,八十岁埋”来描述这种状态,读来让人倍感凄凉。
      
    当然,选择最安逸的生活状态,也不是错误。不过,人生的议题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回避而远离。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妥协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我们的人生地图,至少要通过三组关系来定位,分别是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如果我们不想再绘制“人生地图”,那么,也有很多逃避的办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退缩,并保持现状。
      
    许多人不接纳自己,常常会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却放弃了内在探索,而选择忍耐和逃避。面对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障碍,不是去化解,而是把人际关系简化,有的索性只剩下亲人关系。在家人面前,就算任性为之,也会获得包容。对世界的看法,则保持不变,不再对世界产生好奇。
      
    许多妈妈埋头于柴米油盐的生活,最大限度回避了这三组关系。派克的另一句话,说得言简意赅: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如果说,大部分情况,我们都可以逃避的话,那么,孩子的到来,则让妈妈们无处可逃。亲人和朋友会包容我们,但孩子只是凭天性和直觉生活,亲子关系不是完全对等的人际关系。我们的情绪和成熟程度,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我们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被这个小生命映照得一览无余。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如果我们处理不了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怎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再好奇,怎么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有位妈妈感慨:我现在才理解“孩子是天使”这句话,如果不是养育他遇到困难,我不会去探索,不会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思维模式。现在,我的生命在走向开阔,这是孩子带来的改变。
      
    如果我们抗拒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们不能接纳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就格外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心中就会有一个“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动符合我们的期待。
      
    于是,几乎和孩子绑定在一起,共进退,同悲喜。孩子被老师夸奖了,这一天就非常愉悦;孩子考试考砸了,心情顿时灰暗下来。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变成人生最大的“创可贴”。一个孩子,很难担负两个人的成长任务,这样的状态,注定会出问题。
      
    选择与孩子一起成长,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审视三组最基本的关系,要面对人生的问题,寻求答案,完善自我。我们并非过了18岁,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在某些时刻,我们只是大号的孩子。我们成长中积累了很多暗伤,许多成长任务并没有完成,与孩子相处,这些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这也是很好的线索。当我们感到困顿、力不从心的时刻,不妨停下来,看看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
      
    当我们不再逃避,勇敢面对问题,也意味着离开心理舒适区,进入不确定的状态。世间最美的花朵,都开在最艰辛的枝头,成长就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成长意味冒险,也伴随着苦痛,这也是我们回避成长的最主要的原因。
      
    这个过程,会有煎熬,也会迷茫和焦虑,但只要我们坚持思考,终究会找到解决的途径。面对困惑的时候,阅读会打开一扇窗,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庆幸的是,现在通俗心理学著作的质量越来越高。我们会发现,每个问题解决之后,我们的人生都变得更通透,更顺畅,不会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而每个困境背后,都隐藏着人生的礼物。
      
    我始终觉得,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妈妈承担的教育责任更重一点。所以,我总是劝妈妈,人到中年,路要越走越宽才好。低到尘埃里,洗手做羹汤,本来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仅仅懂得柴米油盐,会离孩子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最理想的状态——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至少,我们要与孩子有交集。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说来,孩子永远不会有相同的起跑线。
      
    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tarbaby + 30 我很喜欢!
  • lmjcicy

    2015-5-12 12:38:04 使用道具

    有说先汉语再英语的
  • 作业还没批

    楼主 2015-5-12 06:17:23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作业还没批 于 2015-5-12 06:18 编辑

    从启蒙到章节,简单3步脚踏实地争取早日实现

    “我家孩子正在自主阅读章节书的道路上飞奔!”——这是多少还奔走在亲子英语启蒙道路上的父母最羡慕嫉妒恨的一句话了。
        每次出现类似这样的话,后面总会跟一堆诸如:“牛娃”、“交流下经验”、“去盖个楼吧”等表达。
        事实上,当“牛娃”还在启蒙的时候,“牛娃”的妈当时也这么羡慕嫉妒恨过其他“牛娃”的妈。因此,不是你家孩子不可能达到那个水平,只是时间还没到。水到渠成,不是老祖宗随口说出来的,是经验总结的成果。
        那如何做到从启蒙到章节的飞跃呢?大量听说积累听力词汇→学习Phonics为自主阅读搭桥引线→从简单的分级读物到桥梁书到章节书循序渐进鼓励孩子一步步走上自主阅读的道路+系统学习英语国家的教材+重视深度阅读与写作。
        简言之就是:听说入门→Phonics学习→自主阅读到章节+系统学教材+重视深度阅读与写作。就是这样简单的三个节点,只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夯实,一般三年左右的时间,你也可以自豪地说“我家孩子正在自主阅读章节书的道路上飞奔!”   
        看花容易绣花难,说起来只有简单的3个节点,但平均所需耗费的时间却是3年左右,在打基础的漫漫长日中,我们该如何合理安排这三个节点,踏踏实实打基础,耐心等待孩子突破每个节点交替处的玻璃天花板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每个阶段我们需要做些什么,遇到玻璃天花板的时候我们需要如何做才能突破到下一个阶段。
    听说入门阶段:
            1. 所需资源:儿歌、绘本、动画片和简单的系列读物。
            2. 学习方式:亲子共读+亲子口语。
            3. 升级之前可能遇到的天花板:
            a. 孩子长期没有输出;
            b.父母口语有限,直接导致孩子的口语词汇和句型表达也有限;
            c. 孩子的听力和口语似乎在一个状态停留,总是不能突破。
            4. 突破天花板的可行途径:
            a. 孩子长期没有输出——如果是家长没有进行亲子口语,那需要家长多背诵一些日常用语,开口跟孩子说;如果家长一直在进行亲子口语,那就是孩子的输入效率低或输入量不够,或者降低孩子所看动画片的难度、放缓孩子更新动画的进度+多听动画片提取的音频和跟孩子一起学习动画片的自制书;
            b. 父母口语有限导致孩子进步慢——在孩子能基本听懂日常用语,可以用单词或短句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参加外教班,鼓励孩子多跟外教交流(选择外教时,要看外教是否能引导孩子就某个话题或画面进行适合孩子水平的讨论);
            c. 孩子的水平好像停留在某个层次一直没有突破——如果进行了亲子口语,也有了外教课,剩下的就是等待孩子在这个水平继续积累,然后突破(绘本、动画和适合孩子水平的系列读物持续进行)。
    Phonics学习阶段:                                             
            1. 所需资源:phonics触及启蒙课程/phonics入门教材+大量分级读物(在学习Phonics之前,可以专门学习sightwords)+phonics启蒙动画如alphablocks。
            2. 学习方式:教学型学习。
            3. 升级之前可能遇到的天花板:
            a. 孩子简单的单词能拼读,长的单词不能拼读。
            b. 读出来的句子不知道意思。
            c. 单词在一个句子里认识,在另外的句子里就不认识了。
            4. 突破天花板的可行途径:
            a. 孩子简单的单词能拼读,长的单词不能拼读——这是常见现象,在孩子的phonics基础还比较薄弱的时候,拼读长单词的确具有挑战性,父母要不动声色,帮孩子降低难度,也就是明显发现孩子拼读长单词费劲的时候,父母主动拼读较难的部分,把简单部分留出来让孩子补充完整,以便树立孩子的自信。同时,可以多玩些卡片游戏,多练习简单单词的拼读,夯实基础,才能向上突破。
            b. 读出来的句子不知道意思——能拼读单词并不等于知道单词的意思、了解单词的用法,这是phonics的短板。解决办法为:a) 听说入门阶段的大量听力词汇输入这个环节不可松懈,听力词汇丰富了,在拼读的时候,发现单词拼读出来与记忆中的听力词汇的发音重复,既有利于孩子理解书面词汇的意思,也有利于孩子把听力词汇转化为阅读词汇;b) 大量输入同一级别的分级读物,初级的分级读物,句子重复利率高,只有个别关键单词进行替换,是帮助孩子理解单词、巩固常见句型的重要输入素材。
            c. 单词在一个句子里认识,在另外的句子里就不认识了——这就是阅读量不够,听力词汇不够最直接的体现,请参考b的解决办法。
    自主阅读到章节+系统学教材阶段+重视深度阅读与写作:
            1. 所需资源:各类桥梁书、章节书和孩子感兴趣的绘本+孩子感兴趣的动画或真人剧+原版系统的教材。
            2. 学习方式:教学型学习+鼓励孩子自主阅读+亲子阅读(亲子共读不能轻易放弃,除非孩子已经不再需要你的陪伴)。
            3. 本阶段可能遇到的天花板:
            a. 孩子能自主阅读了,还是黏着让父母读。
            b. 孩子总是在泛读,不喜欢精读,不知道水平到底在哪里。
            c. 学校考试成绩不是太高,语法等是短板。
            4. 突破天花板的可行途径:
            a. 孩子能自主阅读了,还是黏着让父母读——孩子只是不想长大,不想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留恋亲子阅读的温馨和乐趣,对应孩子这么美好的期望,我们当然要满足。欣然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吧!即使你非常忙,每天用十分钟或半个小时来亲子共读,剩下的时间,鼓励孩子自主阅读,鼓励孩子享受自己寻找故事的乐趣。阅读从来不是任务,在亲子共读时,是父母怀抱的温馨,在自主阅读时,是追寻跌宕起伏故事情节的乐趣。
            b. 孩子总是在泛读,不喜欢精读,不知道水平到底在哪里——如果孩子在一本接一本,一个动画接一个动画自主读自己看的时候,不用太担心水平到底在哪里,即使现在看起来不明显,但的确在夯实基础,慢慢等待孩子爆发。如果非常渴望知道孩子的水平到底在哪里,何不提前准备一点功课,与孩子一起阅读某本孩子可能正在阅读或打算阅读的书,读完后问些或简单或有深度的问题,鼓励孩子用简单英语复述情节或故事。
            c. 学校考试成绩不是最优,语法是短板——这个问题一般在学校英语考试时开始重视完成句子等语法考查类项目时比较突出。解决办法很简单:开始加入语法的学习,同时可以开始写作的训练。我们没法绕开学校英语的教学模式,因此只能适应并顺应。对于大童,语法和写作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不需要抵触。另外,当孩子的英语卷子出现大量阅读理解题时,只要你走的是国内的高考路线,那就坦然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引入阅读理解的做题技巧,争取考场多拿分:只有考场多拿分了,才能让老师也认同你的英语路线。

    *****************************
    本文由小艾原创,如果需要转载,希望能保留小艾的签名,谢谢合作。
  • softmood

    2015-5-11 15:36:25 使用道具

    上学以后自由时间少多了,尤其是到高年级。 所以英语学习的最好阶段真的是在幼儿园阶段。 我们现在刚到墨尔本, 为了让孩子语言尽早过关, 中文基本就不管了。 但他现在看书还是会挑中文的看, 英语书都要我陪着读。 我们是属于英语启蒙很晚的, 上了小学才开始学英语。
  • 作业还没批

    楼主 2015-5-11 15:01:07 使用道具

    starriness77 发表于 2015-5-11 13:36
    目前想法是4-5岁之前英语优先,之后就不考虑英语优先了。

    是啊,这个帖子也就是说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孩子已经上小学了,现在不是英语优先,而是根本没时间给他花在英语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