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hmily_pine 于 2015-5-9 08:48 编辑

你孩子学的是二语还是外语?

这次也拼命搞个长点的贴子,要急着搞慈善的就不要浪费时间看了。


      王青博士在帖子《《别说你懂英语启蒙》书中讨论到的“窗口期” 》第一句就把我雷倒了,也正是这第一句,让我彻底理解了王青这个号称UCLA应用语言学博士的毛病根子在哪里。和漏屋之流是一路货:打着二语的旗帜忽悠国内学外语的孩子他爸或妈。
      这句是这样的“中国孩子学英语,是属于第二语言的范畴。”http://www.ebama.net/thread-244193-1-1.html


      大家在看王青帖子讨论时,一定要先有个概念:你的孩子学的英语是二语还是外语。如果你孩子学的是外语,就大胆放心地省下那20多元,你不亏的。
      如果你二语都不是,还克拉申什么呀?想想多可笑的事。


一、先厘清二语、外语等几个概念。来自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6fhtMNs69SNy5qRtipzaGOyYtywiYLVPiG62GCgOyL6G84EoTkuReMhlI6bDMCi5z0CBUy5B3h7KK2U3tHNiDZYDDxJasrym1Ti-t4B6AF_
第一语言:母语或本族语。
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相对于第一语言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包括第三、第四……语言
外语:是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是与本族语相对而言的。是在本国学习目的语。
第二语言是跟第一语言相对的概念,即指在目的语环境中习得和使用的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
“习得”acquisition。习得一般指幼儿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的过程。
“学习"learning。在心理语言学中是指人在习得母语后有意识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二、二语和外语的详细区分。来自百度文库《第二语言与外语究竟有什么区别》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gMbQAU7vlooj6ClSTqxdkxt5OMImDAS0CYAfyDLx4t0a24LDs7EBaoU53fZSVHdjznBsg7VS1ed7PkylhwVujUtaPEZuCdxnPSqTwTa2I4u
      它们是同一概念不同风格的用语,还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其实,我们知道, second language与first language相对,而foreign language和non-native language是与mother tongue和native language相对的。   
      first language和mother tongue和native language的共同特点是:
(1)最早习得的语言,常常是在家庭环境中习;
(2)熟练程度高。语言直觉强。   
      second language,foreign language和non-native language的共同特点是:
(1)是一种双语现象;
(2)在掌握的时间顺序上次于第一语言;
(3)熟练程度一般不如第一语言;
(4)习得方式一般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或自学。   
      在我国,除了少数民族学习汉语和汉族入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时可以把对方的语言称作第二语言外,中国人在中国境内学习的其它国家的语言一般情况下都应称作外语。   
      首先,在语言环境方面,第二语言与外语有着根本的差别。第二语言学习者一般都有一个比较自然的语言环境。周围有众多的该语言的本族语使用者。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之间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联系。同时,由于该语言可能是“官方语言的一种(如英语、法语在加拿大,英语在印度等),新闻媒介、官方文件、广告等等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比较真实和自然的语言环境,而“外语”学习者一般来说则很难有这样的语言环境。   
      其次,从语言输入来看,第二语言学习者一方面有自然的语言环境,另一方面,如果他通过课堂教学学习该语言,教师的语言程度、同学的语言程度等都给他提供了较理想的“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其中包括“针对外国人的谈话”(foreigner talk),“教师语”(teacher talk)、“同伴语”(peer talk)等;而外语学习者则不同,他一般不可能得到foreigner talk之类的输入,由于外语教师语言水平总体上不能与第二语言教师相比,teacher talk的质量和数量都不如第二语言教学课堂, peer talk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限制。




三、再看王青博士的交际法是个什么东东。来自莘雨的博客
http://clk1029.bokee.com/1285222.html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交际法开始对我国的外语教学产生影响。Follow Me(跟我学),Communicative English Learners(交际英语教程)这两套交际法教材在我国曾风靡一时。
      交际法的理论主要来自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社会语言学家,交际功能(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首创者O.H. Hymes认为,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最本质的功能。交际法十分重视这一功能,主张语言的学习应从功能到形式,从意念到表达,这才是学习外语的一条捷径,心理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法学派认为,人的大脑先天具有掌握语言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用在学习外语上同样有效,交际法注意发挥学生先天具有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能力,它的基本主张是:
      ①教学内容以语言功能为纲,针对学习对象的不同需要作安排,即选择最通用的语言功能项目安排教材和进行外语教学,学生将来在职业上用什么,在外语教学里就教什么,以免分散精力,浪费时间;
      ②情景性,即强调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外语教学;
      ③培养交际能力,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话语是教学的最基本单位。强调句单位教学,在话语中得体地使用语言;
      ④倡导教学过程交际化,认为光有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和情景还不够,只有做到外语教学过程交际化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⑤对学生的语言错误不苛求纠正,认为一个人学习语言必然有一个"中继语言",由"中继语言"逐步过渡到完善的语言,错误就自然会逐渐消失;⑥反对以语法为纲,但不排斥语法,不排斥本族语,不排斥语法翻译法,认为在对体现同一功能的不同结构进行分析时,借助语法讲解应是有利的。
    交际法的优点是:
      ①目的明确,即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抓住了外语教学的本质;
      ②强调情景和语言材料的真实和地道,并力求教学过程交际化;
      ③充分注意欧洲语言中,意念通常要通过语法手段来表达,因而认为辅以语法知识和句型能加速培养言语交际能力。这些优点对于改变我国外语教学的"重形式轻内容"及学生"高分低能"现象,培养智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都是有益的,值得借鉴和推广。
    但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交际法也暴露了不少问题。
1、教材问题。交际法教材往往是打破了语法教学的系统性,导致结构完全不同的句子罗列在一起,而相同或相似的语法结构又往往出现在相距甚远的单元里,语言形式的编排缺乏规律性和系统性,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2、教师问题。交际教学法在国外提出多年,我们应当如何看?关于这,除了学理上的剖析和辩论外,还有个可行性问题。David Crook告诉我们,几年以前,北京外国语学院办过一个中学教师进修班,用交际法教学。在结业时,一位中学教师对授课教师说,"你的方法好是好,可回到原校,我们决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教自己的学生,原因是觉得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够高。"Peter Medgyes也说,用交际法,"教师必须有非凡的才能,是多面手,又懂得高技术,有神仙般的魔力,同时又是个有血有肉的凡人。"据他看,匈牙利的英语教师,由于语言能力的缺陷,已经自顾不暇,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学生们除了教材内容外还有什么别的需要。我国的英语教师尚且不是如此?近几年流行的一句话"穿新鞋,走老路"恐怕就是最好的写照。
3、教学环境问题。中学外语教学除了一点外语课堂教学的情景外,几乎看不到有真实的自然交际环境。外语实践活动的内容大多是已有的,已知的语言材料进行的操练活动,一旦出现信息差距就无法填补或获得平衡。整个教学过程是有组织、有准备、有指导、有提示的操练,而不是即席性的交际。当前很多学校还停留在背记和进行机械性操练的层次上,根本还谈不上培养交际能力的问题。刘庆思说得好,谈到我国的外语教学和测试时,不得不考虑语言教学发生的大的教学环境和社会背景。在我国,目标语的环境支持非常有限,甚至外语教师的培训很难说是非常成功。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要求外语教师采用纯交际法进行教学,外语教学和测试必然会陷入混乱。
      上述问题使得交际法的贯彻变得困难重重。众所周知,每一种教学法都是创立于国外,是舶来货。在我国影响较为深远的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也只是风行一时,之后就不断被怀疑和非议。
(Medgyes,Peter “Queries from a Communicative Teacher”, in ELT Journal 40/2(1986):107)  


      感谢你看完,针对这句“中国孩子学英语,是属于第二语言的范畴。” 投个票,看一下中国孩子有多少是二语范畴。




单选投票, 共有 186 人参与投票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2 贝壳 +80 理由 收起
tarbaby + 30 感谢你!
high5 + 50 算是在这个问题上说的最清楚的帖子了
21041 查看 72 收藏帖子 (28)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okk123

    2020-12-21 08:45:32 使用道具

    很细致的学术探讨。不过有个问题,一般的家长有必要分这么细吗?
  • byegood

    2020-9-29 18:29:03 使用道具

    感谢分享好资源
  • 孙嘟嘟

    2017-12-25 07:19:08 使用道具

    谢谢对二语的分析
  • myw2008

    2017-7-11 13:18:33 使用道具

    不管起啥名、啥理论的,学语言的客观规律都一样:大量地听说读写。找任何理由不按照客观规律,最后肯定学个半吊子甚至还不如。天朝的英语学习就是个笑话,自己骗自己,还不断地找借口不改,乐此不彼。
  • 默默黑墨墨黑

    2016-1-28 10:29:19 使用道具

    长知识了,习得需要有大环境啊
  • woodsrains

    2016-1-9 00:01:38 使用道具

    二语是什么
  • mingyue2007

    2015-12-1 09:17:14 使用道具

    学习了!国内没有二语环境,家长可以尽量创造。
  • ahua1513

    2015-10-10 18:55:54 使用道具

    求同存异,自己琢磨
  • 乐飞了

    2015-9-7 09:00:52 使用道具

    按照楼主的介绍,我们日语是二语,英语是外语。
  • jxjpan

    2015-6-1 07:07:35 使用道具

    看得好迷糊呀,看来自己的中文理解也有待提高
  • rhj2002

    2015-5-28 12:58:55 使用道具

    醍醐灌顶,确实很有必要理清,与我们学习这个语言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也有很大的相关性
  • tina1975

    2015-5-27 13:07:05 使用道具

    进来学习了,谢谢!
  • 与狼共舞

    2015-5-25 15:35:39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mlxsjdr

    2015-5-18 15:24:42 使用道具

    很受启发,继续关注
  • yym湘安安

    2015-5-16 10:35:21 使用道具

    没看明白呀
  • xiaoao

    2015-5-16 09:51:34 使用道具

    受益匪浅~~~~~~~~~~
  • sprite0517

    2015-5-14 10:40:43 使用道具

    感觉楼主研究得很深很透彻~


    sprite0517于2015-5-14 10:40补充以下内容:
    感觉楼主研究得很深很透彻~
  • anniewen2002

    2015-5-13 17:10:04 使用道具

    我是不会花那20块的.

    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 多用心, 调整学习的方法和节奏即可.
  • 若水可可4736

    2015-5-12 00:30:33 使用道具

    不小心,点错了。
  • hmily_pine

    楼主 2015-5-11 23:12:42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hmily_pine 于 2015-5-11 23:16 编辑
    浩浩妈 发表于 2015-5-9 13:08
    按照正确的方法应该多看多学低幼材料,低空盘旋,但是我家浩浩对低幼材料没兴趣,所以搞得我们一度英语学习 ...

    你说的你孩子学Horrid Henry的现象,正是“可理解输入”无法解释的现象。我孩子也有过类似这样的现象,但素材是动画电影《The Croods》。我发现许多孩子都经历过这个时期。我在“漏屋的致命伤”楼中比较抽象地谈过英语学习中的这种神奇现象。是一个非线性的爆发式的经历。在这个时期,孩子对一个素材就像着魔了一样地迷恋。经过这个时期后,孩子会进入英语学习的新境界。作为陪伴者和旁观者的爸妈,只有惊叹的份。
  • b3410

    2015-5-11 22:41:48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b3410 于 2015-5-11 22:43 编辑

    謝謝詳細回復。
    明白了關鍵在第三點。
    如果有條件創造環境,或本身就有環境,就可以更接近二語。
    這可以作為一個努力的方向。
  • ebamaer

    2015-5-11 22:40:54 使用道具

    “我们发现,有英语牛娃存在,他们往往学得更像二语,而不是外语。我们普通人家的孩子学得更像外语,而不是二语。通过这个外语和二语的区分,我们能发现更多牛娃的秘密。” 一针见血。
  • dadu

    2015-5-11 22:24:56 使用道具

    学习了。不得不说,这位爸爸是我在这论坛中见到的为数不多的思维异常清晰的人物。对于一些理论一些大家闹哄哄的所谓公知能有一个理性的,批判的看待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得的能力。、、、

    我对外语学习这一块真是了解很有限,本来我自己外语水平就很有限,,请教楼主,那对于外语学习现在有些什么比较主流的比较有可操作性的观点可供我们学习参考的呢?
  • hmily_pine

    楼主 2015-5-11 21:35:28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hmily_pine 于 2015-5-11 22:35 编辑
    b3410 发表于 2015-5-11 20:09
    謝謝您提出的問題,之前從來沒想過呢。
    本想問問博士的看法,結果發現他的帖子裏已經提到。不知您有沒有留 ...

    下面给你更详细的解释,你自然就明白了:

    1、
          美国学者的二语研究,是基于外来移民学英语的。
          二语习得教学就是来帮助外来移民学好英语的教学。也就是王青博士那个博士专业。
          对于一个外来移民来到美国,英语自然就是外语。
          这也是漏屋说的“外语学习是语言学习者在国外的外语环境中学习目标语言”。(如果你移民到美国,你就是在美国这样的外语环境中学习目标语言英语,是作为外语的英语学习)
          同时,外来移民来到了美国这个英语环境中,需要通过英语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他有丰富的环境支持,所以他也是在学第二语言。
          这时,外语和二语基本是同义的。

    2、
          王青说两者无差异,源头是这里:
          Ellise在20-30年前说过下面的话:(在漏屋的书上应该能够找到这个人的名字。)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second language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settings may be significant in that it is possible that there will be radical differences in both what is learnt and how it is learnt.However, for the time being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sociolinguistic conditions of learning outcomes or learning processes must remain an open question to be answered as a result of our exploration of SLA research...there is a need for a neutral and super ordinate term to discover both types of learning.Somewhat confusingly, but in line with common usage, the term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will be used for this purpose.(二语和外语学习背景的不同可能会有深刻的影响,因为在学什么和如何学方面两者可能存在根本的差异。不过,目前社会语言学习环境对学习效果和学习进程有何种程度的影响依然是一个仍在探讨、有待二语习得研究将来作出回答的问题。现在需要一个中立的、能够涵盖这两种不同学习的上位概念。尽管有点令人混淆,但为了与普遍的用法保持一致,我们使用二语习得这一术语来满足这一需要。) 

          这里涉及到二语和外语是否要区分的关键因素。Ellise当时认为,“社会语言学习环境对学习效果和学习进程的影响”不足以需要区分外语学习和二语学习,就使用一个新的“二语习得”术语。

    3、
          所以,我们讨论的关键就是外语和二语的区分是否有必要。美国有没有必要,暂且不管。我们关注国内情况。王青认为在国内没必要区分,英语可以当二语学。但我们在亲子实践中发现有必要,二者区分是需要的。这才是真正的分歧所在。你自己想想,国内的环境是把英语当二语学的环境吗?如果都没有,大家的孩子平等,也是没有必要区分的,叫二语还是外语真的对我们没影响。但是,我们发现,有英语牛娃存在,他们往往学得更像二语,而不是外语。我们普通人家的孩子学得更像外语,而不是二语。通过这个外语和二语的区分,我们能发现更多牛娃的秘密。并不断改进亲子英语实践,帮助孩子学好英语。

    4、
          牛娃的存在,不是因为社会语言学习环境对学习效果和学习进程的影响”。二语大师关注的是教学,而没有关注家庭因素。王青也没有,漏屋也没有。在国内英语是外语的大环境下,我们发现牛娃的类似二语习得环境是父母给的,是父母创造出来的。牛蛙们也不是"teach"出来的(王青是二语的博士)。这已经超出了二语大师王青漏屋的理解范围和研究范围,所以分歧出现了。爸妈网的爸妈们发现王青的观点不可理解了,原因在此。
          
            王青看不懂我们,无所谓,不影响我们的亲子英语。要想看懂王青,也很容易,就是上面的道理。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0 理由 收起
    high5 + 100 感谢分享如此深刻的分析
  • shenqingzuo

    2015-5-11 21:03:48 使用道具

    说这个对大部分家长没实际意义,还是实操方法来的实际。
  • hmily_pine

    楼主 2015-5-11 20:35:27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hmily_pine 于 2015-5-11 20:40 编辑
    b3410 发表于 2015-5-11 20:09
    謝謝您提出的問題,之前從來沒想過呢。
    本想問問博士的看法,結果發現他的帖子裏已經提到。不知您有沒有留 ...

    观点已经很清楚了。再说也没有新意了。你自己心里明白才是真明白。
    如果他维持这样的观点,你何不请他以美国UCLA应用语言学博士的身份去修改维基百科词条。等他改完了,我自然就认他现在的二语定义。


  • b3410

    2015-5-11 20:09:28 使用道具

    謝謝您提出的問題,之前從來沒想過呢。
    本想問問博士的看法,結果發現他的帖子裏已經提到。不知您有沒有留意?
    我覺得也頗有道理。http://www.ebama.net/thread-245089-1-1.html

       想再聽聽您的看法。
  • seattle19842005

    2015-5-11 17:15:21 使用道具

    谢谢亲的论述,看到后受益匪浅。
  • 家在西山

    2015-5-11 16:07:58 使用道具

    就我个人体验来讲,漏网的方法对成人很有效。但儿童启蒙可以创造二语学习的条件。
  • hmily_pine

    楼主 2015-5-11 15:52:25 使用道具

    铭基同学 发表于 2015-5-11 14:22
    这个贴子看后豁然开朗。我一直觉得我等都不是王博研究的范畴,原来还有这个比较严谨的二语和外语概念之分。 ...

    学英语很重要呀。看懂英文有优势呀。
    http://en.wikipedia.org/wiki/Second_language

    维基百科二语条目的第一段就讲这事:
    A person's second language or L2, is a language that is not the native language of the speaker, but that is used in the locale of that person. In contrast, a foreign language is a language that is learned in an area where that language is not generally spoken.

    后面讲到外语特别有这句:
    In China (with the exception perhaps of Hong Kong), however, English must be considered a foreign language due to the lack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historical links, media, opportunities for use, simila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