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京
有些孩子刚开始学英语兴趣还挺大的,可以 随着学习的深入和难度的加大,兴趣就会慢 慢变小,个别的孩子最后甚至讨厌学英语 了。其实这是我们日常所见并不罕见的现 象。不仅仅是出现在英语学习的领域,其他 领域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比如学一门乐器 或别的什么技艺。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 现象呢?
一般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1 因为刚学的时候,所学的内容很简单,容 易。但是后来学习的深入,就会慢慢变得更 深更难一些了。
2 教学模式不新颖,开始时有游戏等形式, 但是后来还是停留在传统那种枯燥背单词的 老套上。
3 教材太普通,设计不科学,不好玩,提不 起孩子的兴趣。
4 孩子回家后没有及时复习,基本放羊,仅靠一周一次或两次的英语课才接触一下英语。
其实真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多数是后面的三条。
因为第一条对于任何孩子都是一样的,那为 什么同一个学校,同样的教材,同一个老师 授课,会出现有的的孩子学得很好,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来劲。而有的孩子会逐渐丧 失兴趣呢? 其实一个非常突出的重要原因就是第四条。
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是怎样产生和怎样消失的
1 兴趣的产生是这样的:
开始,学习内容简单,很容易掌握,主要游 戏的形式教学,老师课堂经常表扬,发 sticker,孩子从而产生了自信,在同学面前特有面子,甚至优势感,形成了强烈的自 信心和满足感,随之学习兴趣也会更加高 涨。
2 那么兴趣的逐渐消退是这样:
由于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从开始时候简单的游戏教学过渡到综合教学。个别孩子回家没有很好的复习甚至从不复习,仅仅靠课堂上的练习(班上人数过多比如12人以 上,还未必有多少练习的机会),等到下一 次上课虽然有简单的回顾复习,但是时间又远不够,却又开始了新的一课。如此一来变 成了夹生饭。如此循环下去,由良性循环逐步演变成恶性循环。
越来越夹生,越夹生, 孩子在课堂上怕说不好,可能就不说了,免得自己在其他小朋友面前没有面子(孩子此心理其实比成人要强烈得多)。孩子越不说就越张不开嘴,越不敢说,如此往复下来, 自信心逐渐消失,在同学面前也就真的没了 面子,越是如此就越想逃避,学习的兴趣也 自然就慢慢消磨的没有了。
由此看来,引起夹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培训班里孩子人数过多,另一个原因是回 家后没有按时复习课堂上学过的东西,学习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
我们可以归纳为一个公式,如下所示:
兴趣 ← 自信心 ← 激励 ← 表现 ← 准备 ← 复习
(←:意思是“来源于”)
所以:这个逻辑是很清晰的:
* 好好复习 → 充分准备 → 积极表现 → 获得 激励 → 产生强烈自信 → 激发出更大的兴 趣。
没有好好复习,就没有充分的准备,没有充足的准备,孩子在课堂上就不可能有积极良 好的表现,也就不可能产生自信,当然也就无法激发出长久的兴趣。只能是短期的兴趣而已。
因此,要想使孩子的短期兴趣变成长期兴 趣,我们就必须在孩子英语学习的初期多下 一点功夫,多花一点时间,让孩子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尽量能每天定量,而且最好定 时复习和接触英语。如果不能保证这一点, 那在周围全是汉语的语言环境中,怕是神仙 也没有好办法让孩子能对英语有长期兴趣 的。
任何技能的学习,课堂上只是“会”的阶段,远远没有达到“熟”的程度,那么熟靠什么获得?要靠练习,靠着不断地重复与练习,才能使懂的会的东西转化成或内化成真正的技能。
核心要点在于课后要好好复习,做好家庭作业。
几分钟几十分钟的瓢泼大雨也只能淋湿地面 或地表,也未必就能让地皮湿透,而持续不间断的小雨却能真正湿透地皮。把英语学习变成像平时的刷牙洗脸一样的日常习惯就行 了。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没有刷牙洗脸的习 惯,这些习惯都是后来逐渐培养形成的,英语学习怎么就不可以呢?阅读的习惯怎么就 不可以呢?关键还是看我们家长有没有培养 孩子这种习惯的强烈意识。光有意识还不够,还必须强烈才行。
任何技能的学习,不论是英语还是书法或者钢琴,学习的初期都需要老师的引导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但是随着课程的深入,难度的加大,初期被激发出来的这种兴趣一般都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的,这时就需要靠学习效果的反馈和对孩子的内外两方面的激励才可以使孩子学习兴趣一直维持下去。这是我的一点经验与体会。
您完全没有必要再与他继续讨论了,这位就是爸妈上的一个喷子,完全是个棒槌。还不停的追我的贴,让他取消对我的关注,他还不干。连汉语都说不利索呢,还讨论英语,有这个必要吗? 所以您不必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