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惟意 于 2011-8-27 08:48 编辑

        有TX说孩子对概念性的东西搞不清,有了实物就好很多,其实我们很多家长有这个感觉,这实际上反映了0-6岁的孩子的特点——他的思维是非常具体和直观的,然后逐渐过渡到抽象的思维。所以教孩子学数学,首先要弄清楚,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思维有什么特点,另外也要了解当前孩子学习数学的误区。

  观念上的误区——幼儿阶段的数学学习不重要,等上小学以后再说。

  幼儿数学教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步,为什么幼儿园阶段要学习数学?

  经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发现儿童在4岁前后会出现一个“数学敏感期”。他们会对数字概念如数、数字、数量关系、排列顺序、数运算、形体特征等突然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对它们的种种变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这标志着孩子的数学敏感期到来了。

  错过了数学敏感期,有的人一生都害怕数学,一提数学就头疼。心理学家发现一个孩子对数学是喜欢、厌恶还是恐惧,大多数是在幼儿阶段造成的。
   
  内容上的误区——数学等于算术。

  著名数学家陈省声先生在2000年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说:“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花了很多时间来数学,但我们其实只是学会了计算,而不是数学。”

  幼儿数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帮助孩子理解数概念,了解简单的几何形体,学习事物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有一些简单的数学操作技术(如自然测量)等多方面,这几个方面不分轻重,缺一不可,而且在发展孩子逻辑思维的同时,还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空间想象能力等。

  方法上的误区——机械训练,记忆公式。

  这些训练都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明显的效果,幼儿在表面上的确能掌握一些具体的数学知识。但他的思维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幼儿并没有得到实质上的发展。幼儿学习数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操作材料进行学习,皮亚杰曾说过,数学开始于对物体的动作,家长必须借助材料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生动地呈现在孩子面前,使他们容易理解和掌握。故动手操作是孩子进行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

  针对三大误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抓住数学敏感期,循序渐进,发展数学思维

  人类的学习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所以在面对“数学”这种纯抽象概念的知识时,唯一让孩子觉得容易的学习方法,也只有以具体、简单的实物为起始。由感官的训练,进一步让孩子借实物的接触,从“量”的实际体验,到“数”的抽象认识。自少到多,进入加、减、乘、除的计算,逐渐培养孩子的数学心智和分析整合的逻辑概念。让孩子在亲自动手中,先由对实物的多与少、大和小,求得了解,在自然而然地联想具体与抽象间的关系。

  2. 巧选操作材料,指导孩子操作,发展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在活动中与物质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在家庭数学活动中,我们选用材料要考虑能引起孩子思维的积极性,防止操作活动流于形式。家长可以提供多样性、多层次、多功能的活动材料,供孩子自由选择,并保证孩子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时间。在家长的启发下,让孩子带着问题操作,使他们能在自己的水平上学习探索,这样,不仅孩子的能力得到提高,主体性也得以充分发挥。

  采用以材料操作为主导的游戏方式,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给出情境、任务、玩法和规则,孩子借助对材料的操作,完成游戏过程。在家长的支持和引导下,孩子可以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系统。

  如排序,给孩子3根不一样长的长棒让他排排队。观察一下孩子可能会横着排,也可能会竖着排。先别忙着纠正他。因为孩子对长棒的长短序列已经有了比较和判断的能力,只是不知道如何正确的排列。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不断尝试不同的排列方法,帮助引导他得出正确的多种排序的形式,如按长短排,按高矮排。当孩子已经掌握了以上的排序后,你也可以再添给他2根长棒,让他重新再排。(当然最好的方法是按序设法添加进去)。在孩子已有的排序经验基础上,帮助孩子整理得出一端对齐来比较长短的方法以及以地平线为标准线来比较高矮的方法,以使孩子能获得有关排序的感知经验。

  如要求孩子“给图形分类”,家长先出示两个颜色不同、形状相同的图形和两个颜色相同、形状不同的图形,让孩子进行比较,帮助孩子明确“相同”的含义,并寻找这些图形的不同特征。在此基础上,家长给孩子一组图形,引导孩子从形状、颜色、大小等不同角度自主地给图形分类。这样,孩子就能够通过自己的操作,获得有关分类的感性经验,又促进了数学思维的发展。

  这些操作性的材料,都是通过孩子的各种感知觉来达到的,它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各种感知觉,也相应地提高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及认识,同时又在活动中发展了孩子的数学思维。

  3. 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
  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来源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因此幼儿对某件事感兴趣或有疑问,我们应该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并有意识地创始问题情景引导幼儿进行思考、猜想、讨论、实践等,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幼儿感受到相互学的重要和有趣,使他们对数学学习更加主动积极。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bob_michel + 20 感谢你!
14434 查看 108 收藏帖子 (113)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sarahvan2006

    2013-9-22 14:49:31 使用道具

    学习了。我家现在好像就正处在对数字感兴趣的阶段。
  • phyllis504

    2013-6-23 22:41:24 使用道具

    希望能多详细介绍下
  • lbydn

    2013-5-23 12:26:55 使用道具

    很受启发,谢谢!
  • cherrydlp

    2013-5-17 14:40:17 使用道具

    真是不错,谢谢分享,希望多一些这样的东东。
  • JIMMY铭宝

    2013-5-17 10:16:19 使用道具

    学习了,期待详尽些。
  • tyyqity

    2013-5-7 15:27:08 使用道具

    真好,以后用得着的啦
  • 甜猫810902

    2013-5-6 22:11:18 使用道具

    学习了,快三岁是不是有点早
  • themoon11

    2013-4-27 21:29:08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wzsh126

    2013-4-27 14:30:07 使用道具

    喜欢,学习下
  • sljp

    2013-4-27 10:17:47 使用道具

    孩子有点错过这个阶段了。。我的失职啊
  • fcy123

    2013-4-18 14:34:21 使用道具

    我买的一套书上也是这么介绍的,特别赞同数学不只是算术。
  • user1234

    2013-4-18 12:09:39 使用道具

    要是具体一些更好
  • DIY

    2013-3-19 09:47:21 使用道具

    数学版真是值得来的地方!
  • 神谕之夜

    2013-3-13 10:32:35 使用道具

    我家的目前10以内的加减如果用实物一个个数的话没问题;如果很直观地问他2+2=?她就会不知道。这个要怎样引导呢?
  • myfirst

    2013-2-6 19:25:53 使用道具

    认真学习。。。。
  • wujuanling

    2013-2-3 13:48:26 使用道具

    学习 谢谢总结
  • yuyalirunrun

    2013-2-1 20:50:37 使用道具

    很好的想法,学习了
  • 轻轻霓裳

    2012-12-19 23:11:48 使用道具

    学习中,记下来慢慢看
  • redfilmfilm

    2012-12-3 10:48:02 使用道具

    同意楼上的说法。具体些更好了。
  • rouhe

    2012-11-29 20:15:26 使用道具

    专业,学习啦
  • 曾小西2010

    2012-11-26 16:29:29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非常有用。最近正在研究如何给孩子学数学。
  • 可爱的猪婆

    2012-10-24 00:01:16 使用道具

    学习数学不是靠死记硬背。这样会走入误区,学习数学要让孩子掌握书的感觉,数的概念,理清逻辑。通过游戏让数学变得生动有趣。
  • pinping1980

    2012-10-19 14:37:49 使用道具

    幼儿园孩子可以做奥数书吗
  • 千荷333

    2012-10-16 11:57:47 使用道具

    数学应该从低幼抓,要不大了就费力些
  • 寂寞逃兵98

    2012-10-8 10:29:08 使用道具

    借鉴了,谢谢。
  • fri372

    2012-10-7 12:14:42 使用道具

    我们家的数学敏感期,好像还没有到,但是,我不会等。
  • 秋天的小猪妞

    2012-9-28 17:23:26 使用道具

    我要好好学习
  • 1978xiaomo

    2012-9-13 16:07:29 使用道具

    学习了。     
  • 2011alily

    2012-9-9 14:13:08 使用道具

    来学习了!帖子内容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