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京 于 2019-3-4 12:02 编辑
平时忙,国庆有时间比较完整了读了一下盖老师的《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副标题是中国儿童英语习得全路线图。我会针对盖老师的这本书,进行梳理和点评。我会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这本书我个人的观点是优缺点并存,有可圈可点之处,有一些观点是中肯的,也有的地方理论大于实践,还有一些误区的地方。
优点的地方,比如作者语言通俗,文风比较朴实无华。观点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讲到课堂的效率问题,外教的问题,和我几年前阐述的观点有不谋而合之处。这些内容会在这篇文章中再涉及或讨论到。
同时呢,书中也有一些理论大于实践的内容,有一个看似正确的观点,但是不够符合实际情况,比如把自然习得抬高到无比的高度,比如对跟读的认识问题,等等。
贯穿全书的一个最主要的调子是自然习得,而非学得。这是全书的一个主旨核心。
但是,中国孩子学习英语,完全靠习得有可能吗?其实绝大部分是不可能的。
自然习得需要一下几个条件的
1 语言环境
2 即时反馈
3 持续稳定的输入与输出
所谓自然习得无非就是母语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其实一点也不神秘,比如我们中文母语的掌握就是自然习得。国外孩子掌握英文也是一样的,国外孩子学母语的情况也就是自然习得。
然而,不得不说的想法很丰满,而现实很骨感
……
以上是旧贴,个帖子会继续持续更新,更加详细拆解此书,欢迎围观
2018-5-9
平时比较忙,会利用碎片化时间,慢慢梳理一下各个容易搞混概念。我猜测爸妈上如此多的人包括几位大神都经常混淆弄不清楚不同的概念与范畴,大概很有可能多少都受到了这本书的影响。当然这只是猜测,到底是否是因为真本书导致的概念混乱也不能确定。没有调查研究,我这个判断或许比较武断,但是不排除这个可能,因为人们一说就是言必称某某老师如何如何,感觉已经被推到了至高无上的神的地步。
我专门还去当当网看了一下,这本书的评论数接近2万,如果评论数据是真实的,那么这本书的销量至少是评论数的10倍以上,换句话说,这本书的销量至少是20万册以上,这还仅仅是当当网一家网站,其他电商平台还有全国各地的线下书店还都没算进去。想想看,这会影响到多少爸爸妈妈,会影响多少孩子和家庭,其中就包括了不少爸妈网上的读者家长。当然如果这本书是普世的真理,在理论实践上都无懈可击,那么对广大的读者和孩子就是福音,可是我看了好几遍,硬伤还是不少的,这样一来会对很多家庭带来一定的误导。这个事情就不可能不认真对待了。
当然客观地说,这本书中也有不少客观和正确的观点,也不应该全盘否定。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对的,先进的,好的我们去吸收学习,而经不住推敲,站不住脚,似是而非有误导的地方也应该指出来。因为都是为了英语学习,都是为了孩子。尤其是做教育工作的人,更加应该严谨,有一分就说一分,有两分就说两分。有些理论或者观点可以讨论,不能把话说的那么确定,那么满,这本书的一个大的毛病就是不够严谨,有些不确定的有存疑有争论的东西说得太确定了。
所以我会以不断更新的方式来仔细拆解分析评论一下这本书。
在正式写之前,我再次声明一下,我将要写到的内容只是对这本书进行拆解与深入分析,是为了进一步理清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使读者有一个更准确更清晰的对比与认识,使读者在亲子教育方面少走弯路。我将要写的内容会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不搞人身攻击,对事不对人。
虽然这本书中也有一些观点我是认同的。不过主要还是讲问题,问题有不少。
主要问题归纳一下有两方面的,一个是在某些重要概念和论述上,这本书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有的地方很难自圆其说。另一方面的问题是作者比较武断,结论比较轻率,为了显示自己观点的唯一正确,对其他不同的观点和流派一概进行否定,而不是商量待定的态度。所以总体来说,作者在理论上不够严谨,学术作风上也不够慎重,问题的本质主要是主观性和片面性。对读者多少就会产生不小的误导。主观的思维会使读者也具有主观的思维,片面的观点会使读者具有更加前面的认知。
下来就对这本书主要就存在的这些问题深入详细地说一说。
作者开篇就提出了两个概念,习得和学得。一出手就从理论概念入手,这个意识很不错。然而作者是怎么引出这两个概念的呢?直接区别两者,对比本来也是为了更加清晰,但是这种对比准确吗?作者给出的答案是习得就是专业选手,学得是业余选手。我们暂且不说这个说法是否科学,先说下概念引入的方式。
读者看到这里,尤其是非语言专业的读者 (当然99%都不是),自然会觉得那我肯定选要专业的啊。业余的谁愿意选呢对吧。那么这种先入为主先下一个结论的方法我们可以称之为演绎法,什么是演绎法呢?就是先给你一个"正确"的公式或结论,然后再从这个已被确认为"正确"的公式或结论为出发点,演绎出各种内容,从而证明这个公式或结论的成立。我们中国国内的教科书过去的写法大多是这种写法。是不是都这样呢?也不是,美国的数学课本就不是这样的写法,美国课本用的是归纳法。
相反的方法是归纳法,是从现象入手,从众多现象推导出最后的结论。我们看英美人或者专家写的书一般多用的归纳法,先从各种实验或现象出发,然后逐步推导并论证最终得到结论。比如刚才说到的美国数学课本就是这样,我们看美国的课本是怎么引入减法这个概念的呢?它先出现各种动物的图片,有个子很低的,有中等高度的,还有长颈鹿这样特高的动物,然后通过各个动物高度的对比引出了减法的概念。这样是不是更加真实科学呢,非常有说服力。
那么这本亲子英语指导书当然不是教材课本,但是论证的写法还是过去深受苏联模式影响的演绎法,不过与国内课本的区别仅仅在于国内课本的公式确实是正确的,只是论证方法不好。而本书作者不仅论证方法不够好,连作者提出的所谓的公式或结论都不正确。
为什么不正确呢?
我们接着往下看一下作者用来证明其观点正确的论据是否靠谱就明白了。
为了证明自己习得是专业,学得就是业余这个观点,作者列举了几个案例
,一共列举了4个案例:
第一个豆豆8岁男孩,从3岁学英语,关键词是外教,原版书,结果是5年时间阅读水平超过美国同龄孩子。
第二个是11岁男孩,1年级学英语,关键词是剑桥英语,阅读量小,考试行输出不行。
第三个空空13岁男孩,3年级开始学英语,关键词是新概念,没有课外英语阅读,5年后看不懂动画片,不能读章节书。
第四个乐乐 12岁男孩,2年级开始学英语,关键词,课外班速度慢,4年后才学新概念一册。
然后作者得出了结论: 这就是习得和学得的区别。第一个孩子豆豆是习得,其他都是学得,所以进一步引出理论概念习得和学得的区别。
推导出最终结论是: 中国孩子英语学不好,关键就在于有没有习得。
那么这个结论正确吗? 不正确
为什么这个结论是错的?因为作者的概念认知就错了
作者列举的4个案例,本质上根本不是习得和学得的区别,而是原版路线与体制路线的区别。作者根本没有分清楚,原版娃,体制娃,习得,学得,这几个概念的范畴。原版输入和体制传统的输入算是一个范畴,而习得和学得算是一个范畴。两个不同范畴根本不在一个区间或者象限。
作者误以为原版输入就等同于“习得”了,只要有大量的原版资源输入,就算是习得了,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认知误区。
原版输入:门槛并不高
习得:门槛极高
这有本质上的区别。
难道学得就不用原版资源输入了吗?当然学得也要用原版资源啊。作者在书里搞出了一个习得的概念,用来替换了原版输入,把本来的两个维度,即习得学得和原版输入与旧体制输入,简化为习得与学得这样单一的维度。 为什么会这样处理呢?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
有的读者可能会有疑问了,管他原版还是体制呢?管他习得还是学得呢,区分这些有什么意义? 只要孩子学好了不就行了嘛。
区分这些概念和范畴意义重大,因为这是认知的起点,如果这些认知都是似是而非的,模糊不清楚的,那么后面就会引发更多的认知失误,会走更多的弯路,盲目模仿就会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很容易入坑。
— 持续更新中
2018,5.10
— 持续更新中
上面说的是第一章的第一部分的内容,下来,我们接着看第一章的其他内容,问题也比较多。
作者在第一章的第二部分讲中国孩子区分学得和习得的重要意义。其实谁都想外语学习就像母语那样学,自然而然,没有刻意,无意识,很轻松没压力,哪个不愿意呢?
我们暂且不说这一层的问题。单单说标题与内容,很明显内容和标题完全不符。"意义"应该是指习得为什么重要,主要是重要性于与价值。可小标题下对应的内容却是中国孩子为什么缺乏习得。这个标题本来应该是习得缺乏的原因分析才比较符合。所以不得不说这是写作上的一个bug。可以说基本上是文不对题。
如果仅仅是文不对题也罢了,问题是作者对中国孩子习得缺乏的原因分析又偏偏是不对的,属于归因错误。作为读者,多少都会对作者的英语教学指导这方面的专业能力要打个问号了。
首先我们来看,在标题区分学得和习得的重要意义下面的第一个小标题: 英语学不好,主要是因为缺习得。
传统教学英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听说上,阅读写作并不是作者说的那样都不行,再说阅读写作也和习得没有什么关系,美国孩子阅读写作也都是靠学得的,不是靠习得。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有意识的学习,都是刻意的,不可能毫无意识。
不论听说还是阅读,只要你给孩子选择原版资源时考虑孩子的兴趣,照顾孩子的口味,那这必然就是学得方式,而非习得的方式,因为习得是自热而然,毫不刻意地输入与吸收。
习得其实是一词多意。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自然而然地学会,没有一丝一毫的刻意在里面。另一个意思是学而时习之从而获得这种技能,是指刻意练习的意思,即学得。
由此可见,作者把“自然而然,毫不刻意”与“刻意练习” 这两个不同甚至相反意思的两个概念混用或调换了。
所以说英语学不好,主要是因为缺习得这句话十分不严谨,如果这个习得是指第一个意思的话,那么这个结论根本不成立,因此让人感觉要么是作者有意为之,要么就是概念不清楚,把不同的概念混淆在了一起。我们都知道,即便在过去严重缺乏原版资源的情况,仍然有很多孩子英语学得也很好,比如钟婉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更不用说后来原版资源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靠学得学好英语的孩子更是不计其数,占了绝大多数。因此英语学不好是缺乏习得,是根本不能成立的。
2018.5.14
—— 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