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从风波未平的携程到真相扑朔迷离的红黄蓝,脑海里一直有这样的念头:这一连串事情的影响力是否具备足够的份量,能够成为推动教育生态系统革新或者儿童保护立法等一系列问题的“蝴蝶翅膀”?
这样的想法源于近期各种教育思想的大碰撞。
上周六参加了TEDx青岛教育交流会,被分享嘉宾钱志龙博士的一句“教育不能只是修修补补,而是需要一场革命”瞬间击中。
周五晚上受朋友邀约去参加各位分享嘉宾的接待宴席,第一次见到钱志龙博士。因为刚完成一场培训,他嗓子嘶哑,几近失声,席间话不多,但每次说话都让人印象深刻。
其实首次见面,我对钱志龙博士一无所知,不知道他的背景,也不清楚他与培德书院之间沸沸扬扬、尘嚣未落的新闻,只知道大会的组织者以及不少志愿者都是钱博士的超级粉丝。
第二天的TEDx演讲钱博士的嗓子还是没能恢复,他几乎全程用气声呼麦,台下近200人凝神屏息地听他分享。我几乎从头到尾泪流满面地听完他的整个演讲,不是因为他讲了多么悲伤的故事,而是源自内心的深度共鸣。
他分享在尼泊尔沙弥学院的体会,讲到“我们的教育缺乏对学生悲悯之心的培养”,讲到“现行教育评价标准太单一”,呼吁大家关注红黄蓝幼儿园事件,我被这位教育前辈深深触动了。
这些触动让我一下联想到了近期一系列让人难过而且愤怒的虐童新闻,也回忆起了七八年前曾经经历过的一些事情。
那时的我还是未婚的状态,曾经和一家幼儿英文课程服务商合作,负责入驻一些公私立幼儿园做课程相关的幼儿英语师资培训,有机会见过一些比较真实的幼儿园日常情况。
孩子们其实一半天使一半魔鬼,每个班级里总有几个皮起来简直要上天入地的小朋友,老师们忍不住大吼,推搡孩子,甚至朝着孩子屁股打几巴掌、踢几脚的事情我无意撞见过很多次。
第一次撞见的时候,我异常震惊,试图干预,并跟施暴老师理论。老师不服,指责我多管闲事,我一怒之下拒绝上课,因此跟园方产生了激烈冲突,被园长以各种恶毒语言攻击,也毁了老板的生意。因为我们属于第三方的课程服务方,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搞得老板左右尴尬。
幼儿教师本身就缺口很大,教学技能足够的幼儿英文教师缺口就更大了,碰到有实战经验的一线师资培训师也不是太容易的事情。老板既不想得罪园方,也害怕处理不当会影响我们之间的合作,跟我促膝长谈过一次,我印象最深的是她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其实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压根儿没有办法避免!幼师的薪资待遇很低,工作量又大,情绪大很正常。不可能任何时候对孩子都和颜悦色的。而且很多老师还是没长大的孩子,宽慰我不要太较真儿,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可。核心思想其实就是不要乱管闲事儿!差点儿没把我气炸了!
想想那时的自己,竟然是因为某个老师对孩子态度恶劣,动手打孩子屁股而怒不可遏,比比现在的新闻,真有种小巫见大巫的感觉。至少那个时候,我还从没见过,也从没听说过哪个老师会大胆到敢给孩子喂药、打针、灌芥末......
看到现在层出不穷的虐童花样,简直三观尽碎!尤其红黄蓝幼儿园竟然还涉嫌性侵,真是善良严重限制了想象力,这句话实在太贴切了,一想就觉得后背脊梁发冷,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