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friday1103 于 2020-7-17 16:56 编辑
榜样的力量(采用同样方法的妈妈培养的孩子究竟跟一直上奥数班的孩子有什么区别?)
我感觉不论我决心做什么事情,还是写下来,可以很有效的帮助我从客观角度反思,也能让我的注意力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效地投入其中。
所以,对于数学或者说奥数,到了我和孩子可以开始关注的阶段了。因为英语,已经可以成为他认识世界的工具了。艺术和体育,也在同步进行,虽可圈可点,但也在持续投入着。就这多的一点时间,我们可以关注一下数学了。
上小学前,在家里没有教过数学,唯一仅有的一点数学知识,是幼儿园老师教孩子的数数。至于加法和负数,是他自己看《汉声数学》,和小朋友们琢磨出来的。其他,可能跟数学相关的,就是乐高和积木的搭建,还有数不清的火车轨道的搭建。对于搭建,他乐此不疲。
上小学后,他才发现原来自己的数学不怎么地啊。别的小朋友很快能算出的口算题,他还要使劲想半天。超级打击了他这颗骄傲的心。
小学前两年的数学,都是跟着学校老师走。回家的作业极少,几乎20分钟内可以搞定。
从小一结束的暑假开始,我让他开始做《高思学校竞赛数学课本》(小一上卷)(以下简称高思)。指导办法是,自己看题,自己先做,答案不对了,我再看看哪里不对。略微点拨一下,不行,就放放,过阵子再来看。
小二结束的暑假,我们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奥数班,朋友家自己办的,但是在圈内大名鼎鼎。孩子有兴趣,但也没有特别的兴趣。上完后,喜欢玩扫雷的游戏了。
同样是这个暑假,等奥数班结束了,找了小三上的数学课本(人教版)让他自己在家里每天自己选10道题目做,每晚我回来检查。基本上没什么大问题,感觉没什么特别困难的地方。但,可以看出,他很快能理解分数和时间等主题,他做得较早,多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他做得最后,可见,他对算术是非常厌恶的。
一些想一想之类动脑经的题目,他琢磨一下,自己也都搞出来了。
虽然到开学时,整本书也没有全部做完,但也做了90%的样子。我觉得差不多啦。
我常常打比方跟他说,学校的老师要带小朋友们从武汉到北京去,因为考虑到小朋友们的安全,所以,选择最稳妥的方法去--走去。每个人都很辛苦地走,很努力地走。即便如此,到北京也得花一个月的时间。优点是他们随时可以出发。但如果你现在知道了,其实可以坐飞机,坐高铁去,你还会走吗?你肯定不会。但是修高铁站,修飞机场都要花很多时间才能用。所以,选择这两种办法,需要你额外花很多时间去准备。但你知道,一旦准备好,那就会比其他人更快更省力地到达。所以,你现在虽然牺牲了玩的时间来做这些题,但是你是在修建自己的高铁站和飞机场。
这么讲,他能明白,所以也就安心去做了。
现在小三上快结束了。他感觉对自己数学成绩挺有信心的。倒不是因为他超越了同学有对比,而是自学的过程给他带来了极大的自信。
现在《高思》一年级的已经做完了。二上做了一大半。我看了看二下需要用到多位数相除的内容,想等他在寒假自己先把三下的数学书做一遍,再开始高思二下。他热切地希望他爹教他Python。他爹推波助澜地说,你把奥数的题目都做了,我就给你讲。有个理科老爸的好处是,可以把复杂的问题,讲解得比较清晰,还能用matlab之类的做些演示。比如加农炮的射程怎么计算,运动轨迹是怎么样的。
标题为“多一点思考”,主要意思还是我8年前时候对待学习的态度--
《宝贝,你可以什么都不会》。
对于妈妈现在看来,知识简直浩如烟海,从生到死,怎么学也学不完。但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那是你与众不同的思想,与达成目的的决心。你如何才会有如此的思想和决心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宁愿你从小就是慢慢积累这种自信,一点一滴,从搭积木开始,从翻越一个障碍开始,从等待一个冰激凌开始。。。。。。
所以知识不在乎你学多少,题海更是滔滔不绝,我关注的是每一次孩子学习的过程,是不是能想出更多的办法,产生更多的思路,最后达到解题的目的。所以,这种以孩子自己研究为主的学习奥数的办法,很笨,很慢。但我有信心,这个过程是会不断加速的(符合指数增长曲线吧,想想这个图形,我心中就充满了期待)。因为这是一个“攻心”的办法。孩子越是尝到了挑战胜利的甜头,他越是会越挫越勇。而且,没有其他思维方式的限制,你怎么折腾都行。
借鉴之前我们奥数老师的话,数学就是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折腾,尝试不同的方法,途径之后,找到那条对的路。
现在很多奥数的培训机构做的事情,就是不断的“剧透”,快速地“剧透”,减掉了孩子探索,期待,好奇的过程,从而也就毁灭他们的乐趣。所以,我们并不需要会那么多题,懂那么多知识,而在于,我们怎么引导孩子在探索中,找到乐趣,找到成就感,慢慢发现自己是怎样一个人,是一个逻辑严谨的人?是一个善于模式识别的人?还是一个有空间想象力的人?
大家说的“奥数”有助于升学这种事情,在我们身上不存在。所以,有空间,让我们一起去“瞎折腾”数学。
在此只是老老实实记录下探求路上的点点滴滴,有错有对,有迷惑有迷茫。但这就是学习路上本来的面目。
所以,多一点思考,少一点套路。不在乎多多少思考,只要今天能比昨天多一点思考就好。
不好意思才看到。
我建议从1年级开始做,虽然很简单,但是可以给孩子建立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奥数一点都不难,还挺有趣。
而且因为简单,做得会很快,也占用不了多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