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里聊天,有朋友提到了《小狗钱钱》这套书,由此引出了多大让孩子开始理财的概念,国外的理念,是不是适合中国国情,孩子会不会因此而过于在意金钱等等。 这套书,我是去年收的,拿到手,我自己先看了一遍,又推荐给老公看了一遍,当时觉得儿子自己看可能还有点早,认字会有困难,所以没有给儿子看,前几天,儿子自己翻了出来,当漫画看了,没什么特别的反应,因为儿子已经对理财是比较强的概念了。
因为儿子从小就没有妈妈在身边,所以爸爸姑姑奶奶都很疼他,尤其是爸爸,对儿子怀有愧疚心理,有意无意的在物质上进行补偿,别说是有求必应,无求都主动给,这样导致儿子对东西不珍惜,无所谓,也没有愿意得到满足时的快乐感。
以前也有听过国外的家庭,让孩子做家务赚零用钱,或者是做一些零工赚钱,觉得很好,有儿子了,可以实践了,刚开始也看了一些先前专家和有经验的父母的说法,结果又是有说好的,有说有弊病的,我又纠结了。。。纠结过后,还是决定试一下,有问题再解决问题,大方向是好的。
虽然儿子之前对钱并没什么特别的概念,但是说做一件事可以有好处,人的本性还是会愿意试试的,第一步成功了,儿子开始做家务了,扫地、刷碗、拖地、倒垃圾,这些都是每做一次赚一块钱,这时候的钱对儿子来说,跟得到一张卡片其实没什么区别,但是数字上的增加,还是让儿子很兴奋,自然而然觉得每次只有一块钱这个速度比较慢,儿子问我有没有什么活,可以一次多赚一点,好啦,刷门口的脚垫、厨房的脚垫、瑜伽垫,可以多赚一些,儿子很积极的要求去做,第一次刷的时候,觉得东西蛮大,不太好弄,就想让我们帮忙,我说可以,不过我们如果帮忙了,你要从你得到的报酬里拿出一部分来雇我们,儿子一听马上一口回绝,我还是自己做吧,小子,很小气嘛。好啦,在新鲜劲还没有过的时候,儿子已经赚了二十几块了,再带儿子去广场玩的时候,想吃冰激凌,想喝水,想买玩具,那就用自己赚的钱吧,开始儿子花一两块钱买吃的,还没什么感觉,几次下来,开始心疼了,知道节省算计了,劳动的辛苦,劳动可以换报酬,这些概念儿子已经初步形成了。
第一步用报酬引诱做家务已经成功,现在开始进入第二阶段了,没有报酬也要做家务。
过了第一阶段,儿子无论做什么,都开始要钱了,这是很多家长担心出现的问题,其实孩子有这样的反应是很正常的,也是正确的,知道捍卫自己的权力,劳动应该有报酬,这没有问题。
刷碗跟我要钱是吧,好啊,那请你把我给你做饭,洗衣服,辅导功课等等这些事情的钱给我吧,儿子傻了,那你们不给我钱,我也没钱给你啊,儿子,爸爸妈妈为你做这些,是因为我们爱你,并不是想要你给钱,但是你爱我们,也为我们做一些你能做的事,做一个好孩子,这就是你给我们的报酬。
那为什么之前我干活你们给钱,现在不给了?做家务是家里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大家互相帮助互相照顾,本来是不应该给钱的,但是因为你还没有能力真正去赚钱,所以我们给你一些鼓励,也让你可以有一些自己的零花钱。
那我只刷自己的碗行不行?可以啊,不过那我也只做我自己的饭。儿子又傻眼了。
类似这样的对话,会反复很多次,家长不要责备孩子,也不要不耐烦,只好孩子有异议,就回答他,直到孩子从心里接受这些事情,这样的好处还不仅在于做家务本身,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父母为他做的这些事,并不是天经地义的,得到的同时也必须要付出,很多家长自己就认为,伺候孩子不是应该的吗,为孩子做什么不都是应该的吗?你自己这样认为,在这里我不想过多讨论,就算你这样认为,也切不可让孩子知道,这对孩子是百害而无一利,想得到要付出,这才是应该让孩子懂得的。
在第二阶段,做家务要不要给钱,可以时给时不给,让孩子慢慢适应不给钱。
经过两个月左右的拉锯战,不管心里是否真的情愿,但从理论上,儿子已经接受了做家务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这期间因为做家务跟儿子磨嘴皮子,经常磨到令老公抓狂的地步,但只要儿子提出疑问,我就跟他理论,直到他无话可说为止,也出现过几次我不吃了,我不用你们给我做什么了的情况,这时候家长不要心疼,也不要生气,那就不做好了,让他饿一顿,或者穿脏衣服,这时候,拼的是忍耐力,家长如果先抓狂,那就容易前功尽弃,因为孩子虽然从理论上明白道理,但实际中,还是不愿意接受的,这时候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就非常重要。
好了,过了这个拉锯阶段,儿子已经对做家务习以为常了,并且还学会了,帮别人做事,比如给我们倒水,洗水果等等。
现在儿子自己的房间,已经完全归自己打扫收拾,每天的碗归儿子刷,当然有一些锅啊,盆啊,难弄的我会提前洗出来。
同时,替我们跑腿我们是很情愿也很主动的付钱给儿子,儿子去姑姑家帮姑姑浇花也会要报酬,呵呵。慢慢的,儿子对钱也有了概念,很知道心疼钱了,买东西,都会先看看价钱,太贵的东西,自己就先说不要了。过年大人给的压钱,都让儿子自己收起来,我告诉他,你自己攒钱,到时候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了,现在多学本领,长大才有本事赚到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个观念经过我反复的灌输,儿子也已经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