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直很想让孩子有一个双母语的环境,无奈本人英语实在半吊子,阅读还可以,日常对话真是费劲,经常说完了觉得时态不对啦,单复数不对啦,总之就是口语很差啦。后来想着去寻求一个机构,各种名头也很多,比如学科英语啊,电子积木啊,全外教啊。后来看到北外青少英语的一个宣传小册子,里面有几篇文章好像很有道理。核心其实就是作为中国人,英语还是要作为一门外语来学的,除非家有牛爸牛妈。想想很有道理,我在家里费了牛劲,孩子也就是会点单词,而且她清晰的认识到这不是她的母语,她说话从来不会主动选择英语,问她她也会,{:soso_e149:}。同时学习英语,不仅要作为外语学,而且要有规划的学,不要频繁的变动教学体系,同时要对接将来孩子可能会选择的考试。北外的英语课程分英系和美系,一个对接托福,一个对接雅思,当然中间各个阶段也有各个阶段的考试对接。看着虽然功利,但对我们这种自己在家摸索的爸妈来讲很有启发,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学法肯定没有按照既定体系的学法科学。可能开始阶段看不出来,但随着孩子大了,学的日渐深入,差距会逐渐显现出来。但我也不想放弃在家的努力,毕竟光凭机构的一周几个小时也看不出什么来。我觉得可能跟着机构的进度走,自己在家里做些扩展阅读和听力训练会是更有效率的方法。
一家之言,想的也不太成熟,请各位牛爸牛妈们尽情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