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孩子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多才多艺的一代人。他们成长在一个资源丰富的时代,前辈们都愿意为他们的教育付出很大的代价,他们的生活真是让人羡慕!但是,我们需要更深刻地思考这个现象:这是一件好事吗?
上个月,我在一个会议上听一个安全专家教导安全知识。他说,大量研究表明,要是一个人学习到一个新的安全知识,在30天内没有应用,就会忘掉这个知识。学习语言也是一样。要是你学会了法语,考试考了100分,但是没有使用法语,过了一年很可能就把法语忘得一干二净。
全家人都是网球迷,家人很经常分析这个专业球员哪里打错了,那个专业球员哪里应该进步。但当我们自己打网球的时候,我们才真正体会到这些球员的厉害。我常常会看见一些骄傲的“多才多艺”青少年,常常认为他们比别人“优秀”,很轻易地去评判别人。但是,我却担忧他们水桶里面装的水是活水还是死水。
我们常常挑战自己,也挑战孩子们,鼓励他们做水管,而不是水桶。知识或技能就好像进来的活水一样,学到了就是要使用的。活水是可以祝福别人,供应生命给他们的。但是要是这些知识和技能只是停留在你的简历上或是大学申请书上,那你就是一个水桶,不是水管了。水桶里面的水是死水,是没有生命的,因为这水没有流动的机会或空间。要是你肚子里面的学问没有让周围人受益,那你很可能成为一个骄傲、没有深度、不了解自己的可怜人,比水桶里面没有水的人还要可怜,至少没有水的水桶不会发臭。有一句古老的箴言说: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做水桶的人很容易骄傲,因为他们虽然有时桶子很大,能装很多水,但却缺乏爱心,无法让水桶里的水流出去跟别人分享。他们容易成为评论者,因为他们缺乏实践带来的谦卑。就像孩子们打网球一样,学习打以前很容易评论别人打的技巧,但是学会打以后看到别人打就谦卑下来了。因为他们体会到了要打到那个境界是要下多大的功夫,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
相反的,做一个水管的人,很可能是一个小小的水管,但是因为活水一直流过,就能够供应生命给周围的人,滋润他们。他们有了活水,就建造了自己,不但谦卑了下来,还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因为知道要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为了让别人受益。更奇妙的是,做水管的人会发现流动的水量越大,活水进来的流动率也越快,水也就越新鲜,越有活力了。
我们的孩子学习很多知识和技能,我们都是鼓励他们做水管而培养的。他们的技能都是经常要使用的,都是真功夫,不会忘记或厌倦。凯文喜欢做家教,很会教小孩子。多年前,全家一起去甘肃教英文的时候,有一次因为我们夫妇病倒了,他进来教课时表现出了教师的天赋和兴趣,从此我们开始培养他教课的技能。回到北京以后,他就使用这个技能来赚自己的零花钱,而且还受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和认可。凯恩开始学习架子鼓是因为我们在聚会时要带敬拜赞美,我们的林家乐队需要一个架子鼓手,他因此才开始学架子鼓的。开始的时候,他要克服自己内向的个性,克服上台的恐惧,然后要克服他打错时感受到的挫败感,一周又一周地坚持下去。刚开始就有这么多要面对与克服的挑战,学架子鼓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是到了现在,他的架子鼓技术已经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了,而他也非常陶醉于跟好几个乐队一起演奏的机会和时光。他每天主动打1~2个小时,因为他爱上了架子鼓,也学会了打架子鼓。要是教会有什么演奏需要他帮忙,他很乐意凑上去帮忙。要是有人想要学习架子鼓,他也很乐意帮忙。这些技能是会跟随他们一辈子的,因为这些是他们在生活中用来祝福别人的技能。这只是两个小小的例子,但是我认为孩子们生命中很多最核心的技能都是从全家一起服务别人开始的。到了最后,服务别人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自己。
在培养我们这群多才多艺的孩子们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要把他们培养成漂亮的“奖杯花瓶”,摆在柜子里让经过的人来欣赏但是从来没有机会拿出来装花呢? 还是让他们做对社会有益,有贡献的人,把他们获取的技能、文凭和奖杯拿来传递活水,滋润人类呢?
很有道理,启发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