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我被“雷”住了。问题一:你所经历的烦恼?答曰:小A(班长)老爱告老师(给老师打小报告)。问题二:采取了什么解决办法?答曰:用钱堵住他的嘴。问题三:得到的收获?答曰:再也不怕他告我了。
“雷人”的答案让人忍俊不禁,笑声过后,引人深思。简单的言语,却包含着丰富的信息。“用钱堵住他的嘴”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一个“堵”字,满是对他人的鄙夷,毫无尊重可言。“再也不怕他告我了”则让人浮想联翩,“糖衣炮弹”真的无孔不入,连小朋友都无法幸免?
小学生“谈恋爱”,小学生为当班长搞贿选,女中学生穿着成人服装……或许,人们对青少年的各种“早熟”行为已经见怪不怪——是哪些因素造成了青少年的“早熟”与“提前世俗化”?
一是家庭教育简单化。一些家长为了教育孩子热爱劳动,采用现金奖励这一激励机制,只考虑其正面效应,却忽视了消极影响。“扫地一次一元,洗碗一次二元,洗衣服一次五元”,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形成一个惯性思维“干活给钱,天经地义”,进而衍生出“不给钱不干活”的潜在逻辑。
二是学校教育目标化。学校教育以考试、升学、就业为目标,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使得教育变得只求利益,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变得只知道如何去考试,如何去升学,如何去就业,如何去赚钱,却忘记了怎样去做人。
三是社会环境复杂化。当社会变得以功利为取向的时候,当社会变得日益浮躁的时候,学生自然也会以功利为目标,哪边有好处、利益,就往哪边靠拢。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如贪污腐化、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严重侵蚀着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甚至存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功亏一篑的风险。
四是信息来源多样化。古装宫廷剧的勾心斗角,现代商业片的尔虞我诈,都市爱情片的卿卿我我,缺乏判断力的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而网络所带来的信息便利,每一条信息都可能是一部“教科书”,在无形中教育孩子们大人是怎么样做的,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做。
当人们对一切都失去了敬畏之心,当人们对一切都失去了尊重和信仰,只迷恋于财富、权力、声望,只习惯于利用与被利用的时候,我们所处的就是一个工具化、世俗化的社会,一个没有温暖的可怕的时代;而少年儿童的“提前世俗化”,实际上是对这个功利时代和病态社会的一种另类反映和无声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