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泉润一城山色 于 2015-6-13 06:48 编辑
一、背景介绍
1、家有小女,2014年入读小一;
2、学校离家很近,走路15分钟;
3、不用考虑小升初;
二、我们的想法
首先,现在的大环境是将高考的压力不断往下延伸,以前是高中,后来是初中,现在都传导到小学了。所以,看似轻松的小学,其实一点都不轻松,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但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却极有讲究。
1、英语:尽量早!
我们认为,英语是可以最早开始的,这个开始的时间点,可以选在4-5岁。这个时候,孩子都还在上幼儿园,基本没有功课的压力。
我们正是从四岁半开始的。
最优先的任务当然是解决“听”的问题。方法是----读绘本、看动画、听音频。坚决杜绝拼写等书面行为。
这个启蒙的过程,大致持续了2-3年,目前,“听”的能力还不错。
接着,就是试图开始往”说“的方向努力。由于我们都没有说的能力,因此,我们下了一个iphone的APP“英语趣配音”的软件,有空的时候,让孩子配配音。
学校是小三开始上英语课,在此之前,我们不准备开始任何“读”和“写”的工作。
动画主要看了(仅列孩子反复看的)----
peppa pig
little bear
little pony(孩子最爱)
caillou
frozen
Penguins Of Madagascar
2、语文: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主要就是给孩子读绘本,有时候,一周可以读到十多本(仅仅是读,从不教孩子认字,也不指读,但孩子自然而然认识了很多字)。但后来孩子开始英语启蒙以后,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即,孩子的汉语水平如果进度太快的话,势必会影响到英语的进度。孩子认识的汉字越多,其所要求的故事就会越复杂,切换到英文故事,孩子认识的英文单词少,要求的故事就会很简单,这就会造成简单的英文故事不愿意听,复杂的故事听不懂,从而被孩子拒绝。所以,后面我们就舍弃了中文绘本,一心上英文绘本。
上学之后,孩子第一个学期的前3个月,基本上就是学拼音。一学完拼音,我们就开始让孩子朗读注音版《论语》、《道德经》。没学拼音之前,孩子是没有办法开始读的。我们把这个叫做“文言文启蒙”,熟悉文言文语感。不求甚解而已!
在现代文的阅读方面,就是大量购买中文桥梁书。包括----
《字的童话》7册;
阅读123系列第1辑10册;
阅读123系列第2辑10册;
阅读123系列进阶版10册;
台湾童话列车9册;
乌龙院漫画中华成语6册;
青蛙探长和小狗探员4册;
华文新童话系列8册;
牧笛奖精品童话5册;
故事奇想树系列12册;
......
3、数学----不宜过早!
数学之所以排到第三,是因为英文启蒙第一,语文启蒙第二,时间上已经难以安排过来。
所以,对于数学,在幼儿园时期,主要是购买了一些有关数学的绘本,读给孩子听。
上小学之后,购买了《仁华奥数》1-6册,试图从第一册起给孩子讲,但试过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其实没有很好的启蒙抓手,很多时候,讲了孩子也不懂。而且,同时对语文和数学进行启蒙,实在是分散精力。
而对于数学的想法是:算数能力不在数学启蒙的内容之列(小一似乎主要是加减法),数学主要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使得演绎推理能力得到训练。
下面一段话是博主”爱如山风“的文章中的一段话----引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2a54aa0102uzo9.html
”大家看过杂技里的转盘子没有?杂技演员面前,有一排杆子,要把一个个盘子,在杆子顶上转动。如果没有及时转动,盘子就会摔落。可以看杂技演员,是怎么转的。一开始,他持续转动第一根杆子,把第一个盘子转稳了。然后,再开始转下一个。他一次只转稳一个,没转稳前,不急着转下一个。然后这样一个又一个,增加上去。如果前面快不稳了,他过去,只稍微转一两下,盘子就继续转得稳稳的。学科的启蒙,也类似。启动的时候,是比较费力的。一旦开始转稳了,只要很小的力,就可以维持。
每次只对付一门,不能贪,也不能急。转稳了,再开始下一门。这样一年一门,三年就可以启动三门了。一年能搞好一门,已经非常不错了。
家长费心用力的重点,在要启蒙的那一门上,这样双方压力都没那么大。其他科目,要么按学校难度走,要么启动成功后,用最小的力维持着就行。一旦启动成功,家长把自己定位成“资源提供者”就行。对孩子有兴趣的事物,家长提供相应的资源,他会自己去看去学去思考的。“
所以,我们打算小一小二主要紧跟学校老师的进度即可,等到小三再开始数学的启蒙。
为什么是小三呢?因为小三数学开始有应用题介入了,而接应用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读懂题意的关键是阅读理解。这时候,小一小二的语文启蒙就该派上用堂了。
还有,数学相对有系统性,找一套优秀的课本,基本就都能补齐。可是,语文和英文可以吗?语文和英文都太杂了,非得有广博的阅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