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篇回帖中,看到有人质疑我的回复,那我就把我曾经发过的有关孩子语言发育的帖子复制过来。如果耐心看完,你就知道多大的孩子能完整说话。我家孩子能简单聊天,非你问她答,是她也能问你“为什么”、说“真好玩”、说“还有呢”,这是接近一周岁的时候。当然,这完全不是显摆,做得比我好的海了去了。我现在孩子也大了,也不再是当年那个喜欢接受吹捧的家长。
但是,可以通过这些,看出即便是母语的习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很多人,连母语的教育都搞不好,却去谈几岁几岁孩子习得第二语言的事情。是不是有点令人感觉拿孩子做实验品?
比较长,两个贴,其他不复制。不想看别看啊。就是一个答复贴。
一,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和我的认识
现在孩子真的是个宝,从胎教开始,就有无数让年轻父母学也学不完的东西。我家胎教基本等于0,因为我们两个人都是粗人。甚至连欣赏音乐的水平都极差,兴趣极低,所以,听音乐都没听过。
但是这个阶段,我就混杂于早教版各个论坛,慢慢对于早教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学会了一些方法。为后来的快乐早教,打下了意识基础。
孩子语言能力强,在同事和邻里街坊中,备受推崇,到哪里都是聚焦点。我也毫不吝啬把这种欢喜传递给孩子,或者让她直接面对赞美,以此继续带动和巩固她的语言能力。举例说说她的表现。
7个月开始会“爸”的发音,无意识,谁都是“爸”,大约2周后进入其他单音,比如妈、姨、婆,处于无意识发音阶段。这个阶段要注意保护,多诱导她发声。
8个月后,开始带有一定指向性的发音,能把少数发音进行指向固定。这个时候,是真正开始的咿呀学语期。要鼓励,要给条件,孩子进步很快。这个期多数孩子出现的首次时间都相差不大,但是不少孩子发音期过后,一直无法进入咿呀学语期,甚至刚进入咿呀学语期很快又退化回去形成较长时间的闭口期,家庭环境要负主要责任。也是这个时候,开始持续订阅巧虎,至今还未断。
9-10个月,语言的单音开始丰富,并逐步走向双音。双音出现后,孩子看巧虎轻松多了,对巧虎的兴趣大增。对语言形成了主动的兴趣和喜好。这个阶段的后期单音双音,短句,已经很丰满。开始会唱歌。
11-12个月,机械记忆能力强。这个时期会背诵唐诗七言律无言律,会完整唱完甚至是外婆的澎湖湾这样的两段式长歌曲。
1周-1周6,继续巩固和发展语言优势。这个阶段早期,能简单聊天。阶段后期,开始喜好修饰词语,会创造孩语。有主动创编语言的能力。
2周2不到,因为语言能力的优势,在家已经无法满足她的语言环境,所以之前就开始给她寻找幼儿园准备送幼儿园托班。花絮,1周8的时候,去幼儿园玩,老师看她那么老练,差点同意她进入托班跟班,后来一听她才那么大,就让延迟到新学期。
从托班开始到现在,语言一直是她的优势。但是有一个意外,就是3周岁的时候,开始上双语,之后孩子兴趣转移到英语,中文的修饰能力有所下降,少有点睛之语。
经验:
一,口头语言发育前期,出生后-8个月左右,父母或者是主带孩子的一方,一定要给孩子强化口语刺激。说白一点,只要你和孩子呆在一起,一张嘴巴不要停。噼里啪啦的说,说到没话说,重复说,自己都觉得像是在念经。见什么东西,说什么东西,想什么问题,说什么问题,做什么事情,说什么事情。当然,最好是重复语言,脱穿衣服、喝奶、洗澡、便便的时候,就按照情景说。说几个月试试看,你肯定能说出自己的小窍门。孩子对这种声音和影像的反复刺激,最终会刻印在大脑中。一旦开口,语言发展的加速度之快,就是给你前面付出的补偿。这个阶段,可以喂故事。但是这个阶段,要她看书的机会很少,所以,什么书都无所谓。不需要刻意强调图画故事书。比如我也用过中国民间故事汇编、唐诗三百首以及儿童睡前故事纯字书,只要大人有书看有书读能坚持就行。
二,口头语言发育期,这个是7-9个月左右。这个时期,要鼓励赞许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开口就要给正面回应,敢开口就要表扬。鼓励开口,不要包办替代。孩子依依呀呀正在学,家长等不急,反正你不就是那个意思吗?给你,拿去,走,什么都代替了。你说他不用自己学说出来,你就做了。他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你就包办了,他那么辛苦去依依呀呀干嘛?这个期最容易倒退回去。一闭口,有的人不是闭几个月,闭一年的都有。家庭环境因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个期,要介入绘本故事的亲子共读,睡前故事可以升华为故事书,而不再是单纯的说、编,你讲她听的过程。可以向你讲她看的过程过度。
三,书面语言的启蒙期,这个是9个月-2周岁的重要启蒙和巩固期。主要就是绘本故事书为主。外加行为习惯养成期也叠在这里面,我家基本走巧虎的套路。巧虎是孩子老师,也是我的老师。很多家庭的这个期做得比我好。不再累述。
总之,口语先行,绘本跟进,是一个比较好的渐进过程。
二,我
怎么教孩子入门数字
我家孩子大概11个月左右就会属1-9,不到一周岁就会数1-30。1岁2-3个月,已经完全不会混淆次序了。一岁半左右,已经能到1-100并且有十、百、千、万的概念了。大家一定觉得我瞎掰。
那我就说说窍门吧,我从孩子满周岁后就开始坚持每天(只要我没值班,没下雨,没特殊活动安排)带孩子出去玩,天天叽里呱啦。大约一个月后,就是孩子2个月后,无聊中我想走楼梯就不说话了,数数吧。我走6楼,每天都要数多少个1-9,我也不知道。到孩子8个多月开始学语时,就能发1、2等音。后来学会双音,再后来很快就会短句,然后蹦蹦哒哒把1-9当成了句子给说出来了。当然她是不明白意思的,会说后两个星期左右,开始混次序。但是继续强化数楼梯,很快就不混了。然后开始数10以上的数,数到20、、、、数到30。她就这么依靠楼梯学会了数数。当然,1-100的时候那就是教了,教会他升十位数字,后面仍然是1-9。没多久就掌握了。
当然,这个过程中,在孩子感兴趣的一些阶段,可以和孩子玩飞行棋,这其实是树立一些数的概念,骰子和步数都是数的概念,行进和后退规则也是数的概念,孩子刚开始都是死记忆,玩着玩着就变成理解记忆了。还有就是扑克牌。这两种游戏,都是促进孩子对数字概念从记忆转向理解的办法。而且,明显缩短了学会的时间。
不过我没继续大面积大深度的扩展数学知识,孩子数学能力只能说比多数同龄人强一些,但是没有绝对优势。会1-10的加减法,心算。会+2到20,会+3+4到10左右。会加5到100。会这些,简单的乘法除法她就会,比如10以内的整除法。当然,需要用生活例子去问她,不要直接问她算式,我从没这么问过,所以我估计她还不习惯。
刚上小班的时候,老师除了对她语言上的优势认可以外,剩下的就是非常佩服3周岁孩子的数学能力。多数人一定以为是我应试教育的结果,其实,我没用到过任何一本数学书籍给她看,也没给她做任何一道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