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很长的文章,大家慢慢看,别着急哈。
==============================
“情绪智力”指的是认识自己的情绪、克制冲动、延迟满足、自我激励,认识他人的情绪,以及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
EQ比IQ重要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父母的期望。许多华人远渡重洋,目的就是希望子女能在这块自由的土地上,拥抱成功。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品性端正、有责任感,能发挥自己的才华、对社会有贡献,懂得享受生命、尊重生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成功的婚姻,如果可能,也能够成为优秀的父母亲。
过去几年,“人生的成就与EQ(情绪智数)的关系远大于IQ(智力商数)”的观念经过‘EQ-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书的推广已经深植人心。身为一个小儿科医师,在临床上看到许多小孩面对相同的情境(例如打针)有着天壤之别的反应。我还深深记得我在当第一年住院医师时,有一位母亲与她五岁小孩的互动。她的小孩罹患气喘,必须接受点滴注射。她很慈祥的向他解说打针的步骤,告诉他打针一定会有点痛,但是因为你生病了,医生必须用这个办法才能帮助你。他同意了。只见那五岁的小孩眼中含着眼泪,但是很勇敢地接受我将注射筒戳入他的血管,没有一丝挣扎,过程顺利极了﹐令我吃惊异常,这么小的孩子就有此等的自制力﹗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情绪教育的威力(当时我还不知道有情绪教育这回事)。此后,我见过无数个比那个孩子大的小孩,在打针时需要动用四、五个大人暴力式的约束,才肯就范的情境。现在我终于明白个中的道理,除了小孩自己天生的气质之外,孩子的行为与父母的教养态度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别忘了孩子是我们的一面镜子﹗)。
懂得情绪教育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小孩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的父母会用一些安慰的字眼与简单的技巧,帮助小孩很快地转化负面的情绪(例如恐惧),平静下来,正确的处理问题。没有受过情绪教育的孩子,就任凭情绪泛滥,作出许多「使性子」的事,然后一旁生气的父母大声斥责,双方都受尽折磨。其中的秘诀在于父母在孩子情绪激动时懂得如何与孩子互动,将关怀化为一些「情绪辅导」的技巧。虽然有些父母天生就是很好的情绪教练,但是绝大多数的父母都需要练习才能熟练这些技巧,不断的学习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称职的现代父母。
情绪辅导是以情感的交流为基础,当父母以同理心来面对小孩,尊重小孩的情绪,帮助他们认识、处理负面的情绪(例如愤怒、悲伤、恐惧、焦虑、嫉妒等)时,父母与孩子间就可以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当父母与孩子间有了真正的互动,孩子自然会与父母建立强烈的情感链接,他们会内化家庭规范、价值观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会明了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将它转化为力争上游的动力。受过良好情绪辅导的小孩(即具有情绪智力的小孩),对情绪压力有良好的自主力(即对于自主神经系统具有高度的调整能力﹐用较通俗的话说就是能有效地管理压力荷尔蒙good adrenaline-management ability),并且能很快地走出负面情绪的阴影。这些孩子善于安慰自己、集中注意力,必要时能克制自己的行为。透过情绪辅导,孩子们也能学会观察他人的情绪,互相倾听,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以同理心思考,建立正确的社交技巧,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先认识自己的养育作风
要养育具有情绪智力的小孩,必须先了解自己处理情绪的方式及对子女的影响。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将父母的教养态度归纳为忽视型、反对型、放任型、及情绪辅导型等四型。特征如下﹕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