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bianyan01 于 2012-5-30 10:43 编辑

我太赞同这个批评了,我们居住的城市几乎都市一模一样,建筑承载不了这个城市的任何历史和文化的沉淀。
每次到假期,总是想带孩子去各个地方去看一看。每一个城市独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
可是,当我们现在看到时,城市和城市几乎一样的高楼和钢筋水泥。最气人的是,一些一模一样的假古董,呵呵,能把人气乐了。

今天,2012年普利兹克奖(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颁奖典礼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昨天上午,作为“普利兹克建筑奖”中国行的组成部分,本年度普里兹克奖得主、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建筑师王澍和该奖历届得主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格伦·马库特(Glenn Murcutt)、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让·努维尔(Jean Nouvel)一起出席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建筑论坛。
  “在历史中,民间的普通人都能建出美丽的建筑;但有趣的是,我们的新城市、新建筑却很糟糕。如果这是专业建筑师干的,那么我甘于业余。所以我把我的工作室命名为业余工作室。在这个时代,我选择站在不知名的人民大众行列中。”论坛上,本年度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王澍的话音未落,全场掌声就已响起。“王澍的经验告诉我们实现创作理想和获得市场成功之间需要选择。今天在中国,像王澍一样坚定地抵制市场压力,保持独立的价值观是不容易做到的。反之,认真地将市场化的产品做好,又具有社会意义。但摇摆只能是机会主义的, 执著是必需的。”普奖首位中国评委张永和此前评论说。在王澍看来,全球化带来交流开放,但对建筑来说,可能就是某一类商品化、标准化的建筑在世界泛滥,实际上破坏了文化多样性。该论坛主要探讨建筑的全球化和地域性,及相应带来的挑战与发展,下午则在清华大学进行以建筑教育、建筑师成长为主题的学术讨论。有趣的是,除了对于获奖的欢庆之外,论坛也成了建筑师们探讨快速都市化下中国新建筑的契机。面对城市化压力下的千城一面的中国新建筑现状,王澍断言:“一个地方的建筑如果是庸俗的,在那里生活着的人也一定是庸俗的。”

教育观点
1086 查看 8 收藏帖子 (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lucky123

    2012-5-26 15:19:35 使用道具

    不是很明白,可能我对于建筑不理解
  • 三秦狗狗

    2012-5-26 15:30:19 使用道具

    几年前,在电视里看见过对他的介绍,我不是太喜欢镜头里的他的作品,没实际见过。但abbs上有人评论过他的作品内部空间不咋样。庸俗的建筑在全国很普遍,因为能有能力建的人都庸俗。
  • wangjinghugh

    2012-5-26 15:33:13 使用道具

    建筑也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据说当年国家大剧院的设计采纳就有本土建筑师的反对,觉得与周边格格不入!
  • 安安爸爸

    2012-5-26 16:01:06 使用道具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许多的事情都丢弃了自己的根!
  • heidigao

    2012-5-26 16:19:21 使用道具

    千城一面倒真是,特色越来越少了。
  • 蓝瑟奇

    2012-5-26 16:26:16 使用道具

    四四方方,花钱买来的房子多点空间,就是这个愿望。至于俗不俗,那就不是普通百姓所能追求的了。
  • lixingmeibec

    2012-5-31 11:40:04 使用道具

    没有个性包容的教育,想要有个性的欣赏品,那是很难的。
  • bunny8

    2012-6-1 16:06:48 使用道具

    这个是世界问题吧。现代建筑,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或者欧洲澳洲,彼此都挺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