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转】印度又现神片《起跑线》,道尽教育的心酸

热度 3 已有 216 次阅读 2018-1-22 14:20 系统分类:影音记录


看完印度电影《起跑线》有一段时间了,娃在魔都折腾的上学之路让我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格外感同身受。当时发记录,很多妈妈们也深有同感。今天看到这篇影评又扎心了,贴过来与诸位分享,也许会让坛里的爸妈们有些许新的思考。

还没看的爸妈们也可以抽空看看云盘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MCWAU3 密码:k7zi


【影评正文】

印度电影值得我们发一个“最走心奖”。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里贫民的不幸、到《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对教育制度的幽默批判、再到去年一对励志父女感动所有人的《摔跤吧,爸爸》,它们都是让人又哭又笑,擦干眼泪后深深思索的电影。


现在印度又出现了一部让所有中国家长感同身受的电影:《起跑线》。它简直是国内教育现状的印度版再现,许多场景都能找到国内版的神呼应,让人不禁感叹:原来发展中国家的教育,还真是大同小异。

 

故事的主角是一对中产阶级父母,丈夫开了一家时装店,生活富裕。但就像所有衣食无忧的家庭一样,儿女的教育是这个家庭的头等大事,有什么比上一个好学校更重要的呢?

 

有钱没权也没法走后门。丈夫为了给女儿报名学校,天还没亮就去排队,发现只能排上254号了。而前面有人淡定地从睡袋里伸出脑袋说:我昨天半夜就来了。



这一幕是不是很相似?只不过在国内刚好相反,念不起私立幼儿园的,大多需要去公立幼儿园排队。



妻子是典型的对孩子呵护备至又望女成凤的母亲。带孩子出去玩滑梯觉得脏,先把滑梯擦一遍,可以跟中国母亲比一比谁更无微不至了。



妻子带着丈夫参观了当地最好的学校,兴奋的言谈无法掩饰对精英教育的崇拜。但是这所精英学校只招收家庭住址距离学校三公里内的孩子,所以让女儿有报名资格的唯一方法就是:买学区房。



我们的男主一脸懵圈:读公立学校有啥不好?但是万事唯老婆大人是从的男主还是在学校附近的高级住宅区买了一套房。可是他们还是没法融入这个“精英社区”。


首先是语言,“精英”都讲英语,可是丈夫就是个裁缝,“游泳池”的英文不会拼。聊天的时候经常跟邻居格格不入,闹笑话。



社区里的小孩也都被父母要求说英语,不能说印地语。这对夫妻的小女儿自然也就无法融入邻居的小朋友中。



这一幕何其相似!我们的“中产阶级鄙视链”曾经火遍朋友圈。“不跟没有英文名的孩子交朋友”让我们都为自己的孩子捏了一把冷汗。英语已不仅是一门语言,还是区分阶层的标志。越国际化的城市,家长们对英语学习的呼声就越高。


没法融入,就专心利用学区房,申请好学校。学校有面试需要培训,不仅娃需要培训,家长更需要培训。培训之下,印度神童跟中国神童的标准没什么区别:



先不说一个上幼儿园的娃会三种语言多么贴切地讽刺了教育军备竞赛,反正电影中的夫妇被培训老师唬得一愣一愣的,就乖乖一家三口一起接受培训了。

 

面试的时候要凸显自己有钱,表现出是“上等人”。于是两人使出浑身解数穿金戴银。



不过马上就被培训师批评了:富人不炫耀的。



面授机宜之后两人踌躇满志地去面试了。



虽然自我感觉不错,但是结果却不如意——面试了四所学校,没有一所学校录取他们的女儿。是因为女儿不够好吗?培训师一语道破天机:根本原因在于父母的身份,学校不想录用店铺老板的孩子。



这一段又扎心了,和我们的教育真是神呼应。上海某外国语学校在招生面谈调查表中还要获取学生外祖父、外祖母的个人信息,入学查三代已经悄悄露头。虽然该学校后来就此调查一事致歉,但这个趋势却不会因为一次致歉而消失,相反只会愈演愈烈。


今年十一月在朋友圈里被转发多次的家委会选举不失为一次证明,为了竞选家委会,各种家长自亮身份给孩子撑腰,一股炫耀和火药的味道:



难道家长不是高学历高资产人士,孩子就没希望了吗?其实还是有一线阶层攀越的希望的,比如我们的友邦印度就给贫民的孩子一项教育的权利,它规定学校必须有25%的名额开放给穷人的孩子。于是电影里这对夫妇打起了这25%的权利——扮穷人。


为了孩子,什么都得忍了!习惯奢华生活的这对夫妻二话不说从富人区又搬出来,搬到了粮食和糖定额分配、家里没有水的贫民窟,晚上睡觉的时候老鼠就在脚边蹭,我们优雅的女主角白天还要泼妇般跟别的主妇争夺水管,双手细嫩的男主角为了瞒过审查者,主动去流水线上做苦力。



贫穷的生活难以教授,但是活在贫穷中,很快就像穷人了。于是女儿很容易获得了上升通道入场券。但通过审核还只是第一步。贫穷的家庭还需要交两万多卢布的赞助费,由于申请人太多,这些家庭还需要通过抽签获取入学资格。

 

看似运气,其实早有暗箱操作。假装穷人的有钱人夫妇终于如愿把女儿送进精英学校,而穷邻居的孩子最终没有获得入学名额。这一点,有钱人和精英校长都心知肚明,只有被操纵的穷人,对精英的游戏规则一无所知,还以为只能怨自己运气不好。

 


电影总是有童话般的转折,我们的妻管严男主角第一次自己做主了,他去找校长,要求把自己女儿的入学名额给穷邻居的儿子。但是校长其实早已洞悉一切利益规则:“如果我把这个学位给一个贫困孩子,那我怎么从中受益?……我是贫穷女仆的孩子,我如果不帮我的同学做作业,我就不会被邀请去派对,而哪怕在派对上,我也只能一个人在角落里。但是现在,我的同学为了孩子入学,愿意为我做任何事。”——这是穷人玩不起的利益和资源的游戏。



电影的结尾,男主角情绪高昂地在精英家长们的面前演讲教育的失败、讲有钱人剥夺去了穷人升学的资格。但是无人鼓掌,这沉默是所有人心知肚明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他改变不了穷邻居的小男孩只能上公立学校的事实,继续延续“我爷爷是穷人,我爸爸是穷人,我也是穷人”的循环。

 

当“寒门再难出贵子”成为共识,当“阶级上升的大门已经关闭”,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和印度一样呢?



路过
2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4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stormbird

    2018-1-23 10:51

    看了只觉心酸,我等,又能改变什么?自我折腾吧。
       回复
  • hidden stormbird

    2018-1-23 10:51

    看了只觉心酸,我等,又能改变什么?自我折腾吧。
       回复
  • hidden stormbird

    2018-1-23 10:51

    看了只觉心酸,我等,又能改变什么?自我折腾吧。
       回复
  • hidden stormbird

    2018-1-23 10:52

    看了只觉心酸,我等,又能改变什么?自我折腾吧。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