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巍巍 于 2010-9-9 13:12 编辑

    《蒙求》是唐朝李翰编著的以介绍掌故和各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儿童识字课本。


  李翰,唐朝诗人,赵州赞皇人,李华之子生卒年不详。擢进士第,天宝中,寓居阳翟,累迁翰林学士,客死阳翟。据《新唐书艺文志》载,有文集三十卷传于世。因为《蒙求》读物始于李翰,故后世人都称“李氏蒙求”。后来人们纷纷摹仿,产生了众多的都以“蒙求”为名的读物,如《广蒙求》、《叙古蒙求》、《春秋蒙求》、《左氏蒙求》、《十七史蒙求》、《南北史蒙求》、《三国蒙求》、《唐蒙求》、《宋蒙求》等等,于是“蒙求”在长期的封建教学中形成了一种体裁。


  李翰《蒙求》全书都用四言韵文,每四个字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句,上下两句成为对偶,各讲一个掌故,总计2484字。全书所讲的,大部分是历史人物故事,也包括一些传说人物故事,其中有表现某种可取言行的,有带有激励劝勉意味的,有文学上脍炙人口的轶闻,如“王商止讹”、“西门投巫”、“孙敬闭户”、“屈原泽畔”、“绿珠坠楼”,其中很多成为后来《三字经》、《龙文鞭影》、《幼学》取材的来源。如“女娲补天”、“长房缩地”、“杜康造酒”、“蔡伦造纸”等。从思想内容上看,自然难免有一些宣扬封建思想意识的东西,但跟其他许多蒙书比较,李氏《蒙求》还是属于取材较好、境界较广的一种。


  后人程端礼把李氏《蒙求》与《千字文》相提并论,可见其在蒙学中流行之广,从历代注释《蒙求》者之多,以及大批蒙书都采用《蒙求》的编法和名称,可见它在社会上影响之大。根据一些记载来看,这本书大概一直流行到清初以后才渐趋湮没失传。


  自李翰首创《蒙求》一千多年来,蒙书迭出,这对于封建启蒙教育起了一定的影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整齐压韵,便于诵读,即达到了识字的目的,同时又增长了儿童的知识,为下一步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它也从某些方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对启蒙教育的重视程度。

===========================================

    工程比较巨大,看多少人愿意看,再按情况节取。

    我把《蒙求》原文发下,你们选喜欢谁的故事,不需要的就跳过。都需要的就从第一个故事开讲。

11344 查看 51 收藏帖子 (14)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巍巍

    楼主 2010-9-9 13:10:06 使用道具

    :《蒙求》原文

          王戎简要,裴楷清通。孔明卧龙,吕望非熊。

      杨震关西,丁宽易东。谢安高洁,王导公忠。

      匡衡凿壁,孙敬闭户。郅都苍鹰,宁成乳虎。

      周嵩狼抗,梁冀跋扈。郗超髯参,王珣短簿。

      伏波标柱,博望寻河。李陵初诗,田横感歌。

      武仲不休,士衡患多。桓谭非谶,王商止讹。

      嵇吕命驾,程孔倾盖。剧孟一敌,周处三害。

      胡广补阙,袁安倚赖。黄霸政殊,梁习治最。

      墨子悲丝,杨朱泣岐。朱博乌集,萧芝雉随。

      杜后生齿,灵王出髭。贾谊忌鵩,庄周畏牺。

      燕昭筑台,郑庄置驿。瓘靖二妙,岳湛连璧。

      郄诜一枝,戴冯重席。邹阳长裾,王符逢掖。

      鸣鹤日下,士龙云间。晋宣狼顾,汉祖龙颜。

      鲍靓记井,羊祜识环。仲容青云,叔夜玉山。

      毛义捧檄,子路负米。江革忠孝,王览友弟。

      萧何定律,叔孙制礼。葛丰刺举,息躬历诋。

      管宁割席,和峤专车。时苗留犊,羊续悬鱼。

      樊哙排闼,辛毗引裾。孙楚漱石,郝隆晒书。

      枚皋诣阙,充国自赞。王衍风鉴,许劭月旦。

      贺循儒宗,孙绰才冠。太叔辨洽,挚仲辞翰。

      山涛识量,毛玠公方。袁盎却座,卫瓘抚床。

      于公高门,曹参趣装。庶女振风,邹衍降霜。

      范丹生尘,晏婴脱粟。诘汾兴魏,鳖灵王蜀。

      不疑诬金,卞和泣玉。檀卿沐猴,谢尚鸲鹆。

      泰初日月,季野阳秋。荀陈德星,李郭仙舟。

      王忳绣被,张氏铜钩。丁公遽戮,雍齿先侯。

      陈雷胶漆,范张鸡黍。周侯山嶷,会稽霞举。

      季布一诺,阮瞻三语。郭文游山,袁宏泊渚。

      黄琬对日,秦宓论天。孟轲养素,扬雄草玄。

      向秀闻笛,伯牙绝弦。郭槐自屈,南郡犹怜。

      鲁恭驯雉,宋均去兽。广客蛇影,殷师牛斗。

      元礼模楷,季彦领袖。鲁褒钱神,崔烈铜臭。

      梁竦庙食,赵温雄飞。枚乘蒲轮,郑均白衣。

      陵母伏剑,轲亲断机。齐后破环,谢女解围。

      凿齿尺牍,荀勖音律。胡威推缣,陆绩怀橘。

      罗含吞鸟,江淹梦笔。李廞清贞,刘驎高率。

      蒋诩三径,许由一瓢。杨仆移关,杜预建桥。

      寿王议鼎,杜林驳尧。西施捧心,孙寿折腰。

      灵辄扶轮,魏颗结草。逸少倾写,平子绝倒。

      澹台毁璧,子罕辞宝。东平为善,司马称好。

      公超雾市,鲁般云梯。田单火牛,江逌爇鸡。

      蔡裔殒盗,张辽止啼。陈平多辙,李广成蹊。

      陈遵投辖,山简倒载。渊客泣珠,交甫解佩。

      龚胜不屈,孙宝自劾。吕安题凤,子猷访戴。

      董宣强项,翟璜直言,纪昌贯虱,养由号猿。

      冯衍归里,张昭塞门。苏韶鬼灵,卢充幽婚。

      震畏四知,秉去三惑。柳下直道,叔敖阴德。

      张汤巧诋,杜周深刻。三王尹京,二鲍纠慝。

      孙康映雪,车胤聚萤。李充四部,井春五经。

      谷永笔札,顾恺丹青。戴逵破琴,谢敷应星。

      阮宣杖头,毕卓瓮下。文伯羞鳖,孟宗寄鲊。

      史丹青蒲,张湛白马。隐之感邻,王修辍社。

      阮放八隽,江臮四凶。华歆忤旨,陈群蹙容。

      王濬悬刀,丁固生松。姜维胆斗,卢植音钟。

      桓温奇骨,邓艾大志。杨修捷对,罗友默记。

      杜康造酒,苍颉制字。樗里智囊,边韶经笥。

      滕公佳城,王果石崖。买妻耻醮,泽室犯斋。

      马后大练,孟光荆钗。颜叔秉烛,宋弘不谐。

      邓通铜山,郭况金穴。秦彭樊辕,侯霸卧辙。

      淳于炙輠,彦国吐屑。太真玉台,武子金埒。

      巫马戴星,宓贱弹琴。郝廉留钱,雷义送金。

      逢萌挂冠,胡昭投簪。王乔双凫,华佗五禽。

      程邈隶书,史籀大篆。王承鱼盗,丙吉牛喘。

      贾琮褰帷,郭贺露冕。冯媛当熊,班女辞辇。

      王充阅市,董生下帷。平叔傅粉,弘治凝脂。

      杨生黄雀,毛子白龟。宿瘤采桑,漆室忧葵。

      韦贤满籝,夏侯拾芥。阮简旷达,袁耽俊迈。

      苏武持节,郑众不拜。郭巨将坑,董永自卖。

      仲连蹈海,范蠡泛湖。文宝缉柳,温舒截蒲。

      伯道无儿,嵇绍不孤。绿珠坠楼,文君当垆。

      伊尹负鼎,甯戚叩角。赵壹坎壈,颜驷蹇剥。

      龚遂劝农,文翁兴学。晏御扬扬,五鹿岳岳。

      萧朱结绶,王贡弹冠。庞统展骥,仇览栖鹰。

      葛亮顾庐,韩信升坛。王褒柏惨,闵损衣单。

      蒙恬制笔,蔡伦造纸。孔伋缊袍,祭遵布被。

      周公握发,蔡邕倒屣。王敦倾室,纪瞻出妓。

      暴胜持斧,张纲埋轮。灵运曲笠,林宗折巾。

      屈原泽畔,渔父江滨。魏勃扫门,潘岳望尘。

      京房推律,翼奉观性。甘宁奢侈,陆凯贵盛。

      干木富义,於陵辞聘。元凯传癖,伯英草圣。

      冯异大树,千秋小车。漂母进食,孙钟设瓜。

      壶公谪天,蓟训历家。刘玄刮席,晋惠闻蟆。

      伊籍一拜,郦生长揖。马安四至,应璩三入。

      郭解借交,朱家脱急。虞延克期,盛吉垂泣。

      豫让吞炭,鉏麑触槐。阮孚蜡屐,祖约好财。

      初平起石,左慈掷杯。武陵桃源,刘阮天台。

      王俭坠车,褚渊落水。季伦锦障,春申珠履。

      甄后出拜,刘桢平视。胡嫔争摴,晋武伤指。

      石庆数马,孔光温树。翟汤隐操,许询胜具。

      优旃滑稽,落下历数。曼容自免,子平毕娶。

      师旷清耳,离娄明目。仲文照镜,临江折轴。

      栾巴噀酒,偃师舞木。德润佣书,君平卖卜。

      叔宝玉润,彦辅冰清。卫后发鬒,飞燕体轻。

      玄石沈湎,刘伶解酲。赵胜谢躄,楚庄绝缨。

      恶来多力,飞廉善走。赵孟疵面,田骈天口。

      张凭理窟,裴頠谈薮。仲宣独步,子建八斗。

      广汉钩距,弘羊心计。卫青拜幕,去病辞第。

      郦寄卖友,纪信诈帝。济叔不痴,周兄无慧。

      虞卿担簦,苏章负笈。南风掷孕,商受斮涉。

      广德从桥,君章拒猎。应奉五行,安世三箧。

      相如题柱,终军弃繻。孙晨槁席,原宪桑枢。

      端木辞金,钟离委珠。季札挂剑,徐稚致刍。

      朱云折槛,申屠断鞅。卫玠羊车,王恭鹤氅。

      管仲随马,苍舒称象。丁兰刻木,伯瑜泣杖。

      陈逵豪爽,田方简傲。黄向访主,陈寔遗盗。

      庞俭凿井,阴方祀灶。韩寿窃香,王濛市帽。

      句践投醪,陆抗尝药。孔愉放龟,张颢堕鹊。

      田豫俭素,李恂清约。义纵攻剽,周阳暴虐。

      孟阳掷瓦,贾氏如皋。颜回箪瓢,仲蔚蓬蒿。

      糜竺收资,桓景登高。雷焕送剑,吕虔佩刀。

      老莱斑衣,黄香扇枕。王祥守奈,蔡顺分椹。

      淮南食时,左思十稔。刘惔倾酿,孝伯痛饮。

      女娲补天,长房缩地。季珪士首,长孺国器。

      陆玩无人,贾诩非次。何晏神伏,郭奕心醉。

      常林带经,高凤漂麦。孟嘉落帽,庾凯堕帻。

      龙逢板出,张华台坼。董奉活燮,扁鹊起虢。

      寇恂借一,何武去思。韩子孤愤,梁鸿五噫。

      蔡琰辨琴,王粲覆棋。西门投巫,何谦焚祠。

      孟尝还珠,刘昆反火。姜肱共被,孔融让果。

      端康相代,亮陟隔坐。赵伦鹠怪,梁孝牛祸。

      桓典避马,王尊叱驭。晁错峭直,赵禹廉倨。

      亮遗巾帼,备失匕箸。张翰适意,陶潜归去。

      魏储南馆,汉相东阁。楚元置醴,陈蕃下榻。

      广利泉涌,王霸冰合。孔融坐满,郑崇门杂。

      张堪折辕,周镇漏船。郭伋竹马,刘宽蒲鞭。

      许史侯盛,韦平相延。雍伯种玉,黄寻飞钱。

      王允千里,黄宪万顷。虞騑才望,戴渊锋颖。

      史鱼黜殡,子囊城郢。戴封积薪,耿恭拜井。

      汲黯开仓,冯驩折券。齐景驷千,何曾食万。

      顾荣锡炙,田文比饭。稚珪蛙鸣。彦伦鹤怨。

      廉颇负荆,须贾擢发。孔翊绝书,申嘉私谒。

      渊明把菊,真长望月。子房取履,释之结袜。

      郭丹约关,祖逖誓江。贾逵问事,许慎无双。

      娄敬和亲,白起坑降。萧史凤台,宋宗鸡窗。

      王阳囊衣,马援薏苡。刘整交质,五伦十起。

      张敞画眉,谢鲲折齿。盛彦感螬,姜诗跃鲤。

      宗资主诺,成瑨坐啸。伯成辞耕,严陵去钓。

      董遇三馀,谯周独笑。将闾仰天,王凌呼庙。

      二疏散金,陆贾分橐。慈明八龙,祢衡一鹗。

      不占陨车,子云投阁。魏舒堂堂,周舍谔谔。

      无盐如漆,姑射若冰。邾子投火,王思怒蝇。

      符朗皂白,易牙淄渑。周勃织薄。灌婴贩缯。

      马良白眉,阮籍青眼。黥布开关,张良烧栈。

      陈遗饭感,陶侃酒限。楚昭萍实,束晰竹简。

      曼倩三冬,陈思七步。刘宠一钱,廉范五袴。

      氾毓字孤,郗鉴吐哺。苟弟转酷,严母扫墓。

      洪乔掷水,陈泰挂壁。王述忿狷。荀粲惑溺。

      宋女愈谨,敬姜犹绩。鲍照篇翰,陈琳书檄。

      浩浩万古,不可备甄。芟繁摭华,尔曹勉旃。


    ==================

    唐·李翰著
  • 巍巍

    楼主 2010-9-9 13:18:56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巍巍 于 2010-9-9 13:21 编辑

    1、王戎简要:


         简要:简明切要。 指他的为人处世。
      
      王戎,字浚冲,琅琊(langya)临沂(yi)(今山东临沂)人,为“竹林七贤”(晋代7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中之异类,为人处世简明切要,不拘成法,性格外露,悭吝贪鄙,苟媚取宠,热衷名利。母亲死时,他不遵礼制,饮酒吃肉,观棋对弈,但“容貌毁悴,杖而后起;又因女婿借几万钱而对女儿面色不愉;与堂侄寿时仅赠一单衣,竟于事后要还,可见其刻薄。

        然少时聪慧,“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xiao)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其人颇具经济头脑,“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为百世诟(gou)病。卒于八王之乱。
  • 巍巍

    楼主 2010-9-9 13:23:01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巍巍 于 2010-9-9 13:31 编辑

    2、裴楷清通:

         清,容仪俊爽;通,精通理义。
      
      裴楷字叔则,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楷明悟有识量,弱冠知名,尤精《老》、《易》,少与王戎齐名。锺会偿荐之于文帝,帝诏楷于御前执读,平议当否。楷善宣吐,左右属目,听者忘倦。吏部郎缺,文帝问其人于锺会,会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皆其选也。”

        裴楷的口才
       
      西晋的裴楷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当时号称玉人。他不但模样长得好,而且博学多才,对《老子》、《易经》等玄学著作深有研究。他那个时代没有科举制度,做官全靠时人的评价和推荐。裴楷得到权臣钟会一句著名的评语:“裴楷清通”,所以青云直上,官运亨通,政治上很有作为。但裴楷最出色的才华还是在嘴上。

       假如那个时代有电台、电视台,裴楷绝对可以当选头牌的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形象不用说了,他是著名的玉人;他的嗓音浑厚洪亮,发音标准清晰,而且极善于控制语言的抑扬顿挫,说起话来铿锵悦耳,像奏乐一般。皇帝和朝臣们都赏识他这一特长,经常让他当众宣读文件。裴楷长身玉立,光采照人,把一段段枯燥乏味的律令、诏书、奏章、文告念得声情并茂。全场的人都忘了疲倦,忘了正在召开的严肃的御前会议,一个个聚精会神,看着裴楷的容貌,听着裴楷的声音,好像在欣赏专门的文艺演出。


        裴楷不但善于朗读现成的文件,也善于在关键时刻临场发挥。


       史书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晋武帝司马炎篡夺了曹魏政权之后,觉得大功告成,得意非凡,简直有点忘乎所以。但是,他非常迷信,有一天就召来个有名的算卦先生,在金殿上推算晋王朝的世数。他不知道历来皇帝算卦都是故弄玄虚,所以很认真地让先生算。先生神秘兮兮地搞了一通后,抽出一签,递给司马炎,那上面很清楚地写着大大的“一”字,在场的人全看见了。


         司马炎的脸一下子拉长,变青了,眼睛里透出杀气。文武百官本来早预备好千秋万代的颂词,这时也吓得不敢作声,一个个使劲低头,缩脖子,后退。算卦先生浑身哆嗦,等着皇帝下令处死他。金殿里空气都凝固了。


        这时,只见裴楷越众而出,满面春风地向皇帝发出世界上最悦耳动听的声音:“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皇上如今能够一统天下,都是上天的安排。皇上是真龙天子,天下从此永远太平了。”


         谁都听得出来,这是一个绝妙的超级马屁,但大殿里凝固的空气马上活跃了。司马炎转怒为喜,文武大臣们纷纷祝贺,算卦先生不但没有被处列死,反而得了一大笔赏钱。


         裴楷的几句话,使司马炎导演的闹剧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并且解除了一场祸害,从皇帝到算卦先生,都皆大欢喜。



  • 巍巍

    楼主 2010-9-9 13:34:26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巍巍 于 2010-9-9 13:36 编辑

    3、孔明卧龙

       这个不用多介绍了吧?只需结合《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来讲即可。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
      
      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抚养长大,后因徐州之乱,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刘备伐吴失败,受托孤于永安,辅佐幼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五次进攻魏国,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造木牛流马,与名将司马懿、张郃等交锋,屡操胜算,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
      
      人称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刘皇叔三顾茅庐,遂允出山相助。曾舌战群儒、借东风、智算华容、三气周瑜,辅佐刘备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更取得荆州为基本。后奉命率军入川,于定军山智激老黄忠,斩杀夏侯渊,败走曹操,夺取汉中。刘备伐吴失败,受遗诏托孤,安居平五路,七纵平蛮,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手摇羽扇,运筹帷幄的潇洒形象,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心中“智慧”的代名词。

     他父亲诸葛珪曾做过东汉的泰山郡丞,是一名普通的文职小吏。诸葛亮有两个姊姊、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在他八岁时,父母相继去世,他们姊弟五人便依靠叔父诸葛玄生活。一九五年,袁术任命诸葛玄为豫章太守,诸葛亮姊弟随叔父来到了南昌。但不久东汉朝廷又委任朱皓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就率全家来到了襄阳,投奔荆州牧刘表。一九七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的两个姊姊都已出嫁,哥哥诸葛瑾当年留在老家,至今查无音讯,诸葛亮就与弟弟诸葛均一齐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盖了几间茅草屋,开始了躬耕生活。在隆中,诸葛亮一共住了十年。在这十年里,诸葛亮阅读了大量的文史典籍。他十分喜欢兵家、法家的著作、崇慕古代的管仲、乐毅,常常咏诵梁父吟,以表明自己的志向。后与徐庶,崔州平、孟公威、石广元等交好俱游学,曾求学于司马徽、庞德公等当时名士,并娶名士黄承彦之女为妻。
      
         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后来罗贯中将这一事实加以艺术描写,遂成为儒家传统社会君臣相得的典范。诸葛亮进入刘备阵营后,被派往东吴,负责联吴抗曹,并最终成功促进孙刘联盟建立。使得赤壁之战中,刘备协助孙权大败曹操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后,协助刘备平定荆南。后刘备入蜀,诸葛亮坐镇荆州。但庞统的身亡使得刘备调诸葛亮入蜀,改命关羽负责荆州防务。

      诸葛亮在川期间,主要依靠从荆州带来的旧属,同时注意笼络原来刘璋部下和益州豪强大族。对出身贫寒而有才干的士人,也大力拔擢,被称赞为能尽时人之器用。他法令严明,赏罚必信,推行屯田政策,改善民族关系。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诸葛亮受任丞相、录尚书事。223年(章武三年),刘备病笃,临终托孤于诸葛亮。刘禅继位,他以丞相辅政,又领益州牧,封武乡侯。对于诸葛亮何时当政有争议。有人认为刘备一直十分看重诸葛亮,一直委以重任。另外有些人认为直到刘备去世,诸葛亮才实权推行自己的主张。

     诸葛亮主政后,先重建孙刘联盟,建兴三年(225年)蜀汉南部的南中地区(即今云南、贵州和四川的南部)少数民族在孟获率领发动叛乱。诸葛亮即亲率大军,深入不毛,采取参军马谡建议,以攻心为主,打击为首分子,尽量争取当地上层大姓和民众支持,有的被起用为地方长官。一年多后,这些地区的统治得以稳固,为后来的北伐提供了物力和兵力。

     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率领大军出汉中,开始第一次北伐。参军马谡极受器重,北伐中马谡为先锋,违反节度,为张郃所败,亮流涕处死,并以用人失察自请贬官。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于第五次北伐魏国中病故于五丈原,享年54岁,归葬定军山。

      诸葛亮还发明了孔明灯、手推车(木牛流马)和改良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传说中他还于南征时发明了馒头以代替祭祀用的人头。

  • 巍巍

    楼主 2010-9-9 13:38:23 使用道具

    4、吕望飞熊  
      吕望-简介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  
      吕望-个人经历  
       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 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商周之际军事谋略家。 当是立国于吕(今河南南阳)的姜姓部族一支的后裔,故为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任周初“太师”之职,被尊为“师尚父”,因有“吕尚”之称。又以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于周文王时进入周族方国统治集团,成为主掌军政的核心人物。
      时周已崛起于商朝西方,力图摆脱商朝控制,向东开拓。面对“商、周之不敌”(《左传•桓公十一年》)的情势,吕望辅佐周文王确定先改变力量对比,尔后伺机进行决战的渐进灭商方略。为隐蔽周的谋略企图,实行韬光养晦之策,采取建商宗庙于周原以祭祀商王先祖、率商之叛国臣服于商、向商王贡献方物等手段,制造恭顺事商的假象,使商纣王消除了疑周之心。商纣王赐命文王专西方征伐大权,而将商的主要力量用于对付东方,为周发展实力造成良机。吕望深知国家兴亡在于民心向背,针对商朝苛剥、酷虐民众,建议文王“修德行善”,收揽人心。对内发展生产,优抚年老、残疾之人;废除奴隶酷刑,缩小施刑范围;制定“有亡荒阅(不准收留逃亡奴隶)”的法律,取得奴隶主贵族拥护。对外调解虞、芮两国矛盾,广泛争取与国。至文王晚年,形成周内部稳定,诸侯方国人心向周的局面。又佐文王乘商朝用兵东夷之机,征服犬戎(今陕西西北部)、密须(今甘肃灵台西南),消除后顾之忧,继而兵锋东向,逐个剪除商朝羽翼,先后攻灭黎(今山西长治西南)、邘(今河南沁阳西北)、崇(今嵩县东北)等国,扫清东进灭商障碍,对商形成进逼之势。
       文王卒,继辅武王。于武王继位第二年偕王率师东进,在盟津(今孟津东北)与众多反商诸侯相会,主持大规模渡河演习。曾亲入商都探察情况,施离间之计,促其内部反叛。武王继位第四年(公元前1045年,另有前1057年等多说),吕望见商纣统治集团分崩离析,乃不顾“龟兆不吉”的占卜和“风雨暴至”的天候,促武王抓住战机,乘隙进军。沿途安抚商地民众,揭露纣王罪行,宣扬“恭行天罚”,分化瓦解敌人,顺利进至商都附近。继而在牧野之战中,率精兵为前锋挑战,当商军“前徒倒戈”之时,乘势与主力大破商军,一举灭商,开创西周王朝。周成王亲政后,受封于齐(今山东北部),握征伐四方大权,与新封的鲁国成为稳定东方局势、巩固周初统治的重要力量。
  • 妮可妮子

    2010-9-9 15:29:12 使用道具

    超级好帖~顶!!!!
  • 小虫爬爬

    2010-9-9 16:14:16 使用道具

    搬个凳子,坐着好好学习。
  • fpzhou

    2010-9-9 16:40:04 使用道具

    跟随此帖补充自己欠缺的历史人文知识,谢谢巍巍斑竹
  • shily

    2010-9-9 20:36:19 使用道具

    赶紧点,首页学习~~~~~~
  • 巍巍

    楼主 2010-9-9 21:30:00 使用道具

    都在听,没人喊停吗?
    那就继续喽。
  • 巍巍

    楼主 2010-9-9 21:36:22 使用道具

    5、杨震关西

    杨震(59一124),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他出身名门,八世祖杨喜,在汉高祖时因诛杀项羽有功,被封为"赤泉侯".高祖杨敞,汉昭帝时为垂相,因功被封安平侯。父亲杨宝,因刻苦攻读欧阳生所传授讲解的《今文尚书》,而成为当时名儒。衰、平二帝时,杨宝隐居民间,以教书为生。居摄二年(公元7),杨宝与龚胜、龚舍、蒋翊一起被朝廷征召,他因不愿出仕做官,便逃避隐匿、不知去向。东汉光武帝刘秀很敬重杨宝才华、学识、品德和气节,建武中特派官家车辆征召他人朝做官,他因年老有病,未能成行,而老死家中。

    杨震为官清廉,不谋私利。他始终以"清白吏"为座右铭,严格要求自己,"不受私谒",这在古代不但是十分可贵的品德,就是在现代也是人们十分欢迎和敬仰的品质。
        杨震在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路经昌邑(今山东巨野县东南)时,昌邑县令王密,是他在任荆州刺史时举"茂才"提拔起来的官员,听说杨震途经本地,为了报答杨震的恩情,特备白银十斤,于白天谒见后,又乘更深夜静无人之机,将白银送给杨震。杨震不但不接受,还批评说:"我和你是故交,关系比较密切,我很了解你的为人,而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现在深夜无人知道。"杨震说" "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无人知道呢!"受到谴责后,王密十分惭愧,只好作罢。杨震"暮夜却金"的事,古今中外,影响很大,后人因此称杨震为"四知先生".

    再解释个:他有“关西孔子”之称。

  • 巍巍

    楼主 2010-9-9 21:49:44 使用道具

    6、丁宽易东:
        丁宽是西汉人,著名的易学大师。
        丁宽的奋斗史是传奇的。他出身并不好,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于是他便到一个叫梁项生的家里做书童。梁项生到当时非常有名的〈易经〉大师田何那去拜师学习,丁宽作为随从也就跟了去。
        不料丁宽远比梁项生更象块搞研究的料,于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干了件喧宾夺主的事,他反倒成了田大师的入室弟子。
        事情还远不是这么简单。环境改善了,丁宽那便是如鱼得水,很快就得到了大师的真传,也就是说学成出师了。丁宽背着行囊刚出门,田何就开始对着剩下的弟子感叹了:唉,〈易〉已东矣!意思就是说从现在开始,研究易经的文化中心已经跟随这个丁宽转移到关东去了。
        按道理说,得到当时的大师如此肯定,丁宽应该可以满足了。完全可以自己开馆授徒了。可是丁宽不,他又跑到当时的大都会洛阳,拜另外一位易学大师周王孙学习。
        这样博采众长,丁宽终于成就了的易学宗师地位,被后世称为“易学祖师”。留有一本三万多字的著作〈易说〉。
        丁宽传了一个弟子叫田王孙,田王孙又传了三个弟子:施讐、孟喜、梁丘贺,就是后来易学界非常有名的“施、孟、梁丘”。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丁宽居然还文武双全。汉景帝时爆发了吴楚之乱(也就是“七王之乱”,这其中出了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人周亚夫),丁宽就参军了,而且还立了一些功劳,因此还被叫做“丁将军”。
  • 巍巍

    楼主 2010-9-9 22:28:01 使用道具

    7、谢安高洁

    谢安
        (320年-385年),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汉族。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
        他初与权臣周旋时,从不卑躬屈膝,不违背自己的准则却能拒权臣而扶社稷;等他自己当政的时候,又处处以大局为重,不结党营私,不仅调和了东晋内部矛盾,还于淝水之战击败前秦并北伐夺回了大片领土;而到他北伐胜利、正是功成名就之时,还能激流勇退,不恋权位;因此被后世人视为良相的代表,“高洁”的典范。
        
        公元383年,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东晋8万士卒一举打败了前秦80多万大军,不仅使国家转危为安,而且留下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历史佳话。这就是淝水之战。运筹帷幄,夺取这场胜仗的指挥家便是东晋宰相谢安。


       
  • 巍巍

    楼主 2010-9-9 22:30:07 使用道具

    谢安诗三首

        兰亭诗二首其一

        伊昔先子。有怀春游。
        契兹言执。寄傲林丘。
        森森连岭。茫茫原畴。
        逈霄垂雾。凝泉散流。
        兰亭诗二首其二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
        薄云罗阳景。微风翼轻航。
        醇醑陶丹府。兀若游羲唐。
        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
        与王胡之诗
        鲜冰玉凝。遇阳则消。素雪珠丽。洁不崇朝。
        膏以郎煎。兰由芳凋。哲人悟之。和任不摽。
        外不寄傲。内润琼瑶。如彼潜鸿。拂羽雪霄。
        内润伊何。亹亹仁通。拂羽伊何。高栖梧桐。
        颉颃应木。婉转蛇龙。我虽异迹。及尔齐踪。
        思乐神崖。悟言机峰。绣云绮搆。丹霞增辉。
        蒙汜仰映。扶桑散蕤。吾贤领隽。迈俗凤飞。
        含章秀起。坦步远遗。余与仁友。不涂不笱。
        默匪岩穴。语无滞事。栎不辞社。周不骇吏。
        纷动嚣翳。领之在识。会感者圆。妙得者意。
        我鉴其同。物睹其异。往化转落。运萃勾芒。
        仁风虚降。与时抑扬。兰栖湛露。竹带素霜。
        蕊点朱的。熏流清芳。触地儛雩。遇流濠梁。
        投纶同咏。褰褐俱翔。朝乐朗日。啸歌丘林。
  • 巍巍

    楼主 2010-9-9 22:31:15 使用道具

    8、王导公忠
    王导公正忠诚  
      王导简介
        王导,生于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年),卒于晋成帝咸康五年(339年),字茂弘,晋朝琅砑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琅砑王氏,从太保王祥以来,一直是名门望族,王祥族孙王衍累任至司空、司徒、太尉,是朝中数一数二的人物。王导是王衍的族弟。王导的祖父王览,官光禄大夫;父亲王裁,任镇军司马。王导在少年时代就很有识量,陈留高士张公曾对他的从兄王敦说:此儿容貌志气不凡,是将相的才器。及长为司空刘蹇所知,被任为东阁祭酒,迁秘书郎、太子舍人,后参东海王司马越军事。

    偏安江左 和睦共处
        王导平日性情谦和宽厚,心有测隐仁爱之心,故能忍让、调剂各方面矛盾,基本上做到和睦共处。当时王恺、石崇以豪侈为尚。有一次,石崇大宴宾客,王导和王敦都在座,石崇使美人敬酒,如客人饮酒不尽,就将美人杀掉。王敦故意不饮,敬酒的美人悲惧失色,而王敦傲然无视。王导素不能饮,恐怕敬酒的美人被杀,勉强尽觞。但王导也有徇私伤害别人的事情。当王敦起兵反晋的时候,王导每天带领宗族子弟诣阙待罪,曾苦苦相求尚书左仆射周颇(字伯仁)相救。当时周颇口里未应而实际却上表力辩王导的忠诚,王导并不知情因此内心含恨。王敦攻入建康后,曾经请示王导如何处置周颇,首先问:“可为三公?”导不答;又问:“可为尚书令?”又不应;最后王敦说:“那么只有把他杀了!”王导仍然不表态。于是王敦就将周颇杀了。等到清理宫廷档案时,发现了周颇相救王导的表章,王导才叹悔说:“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后来这句话传下来变为一句成语。
  • fulkzgp

    2010-9-14 14:28:51 使用道具

    好贴要留名……
  • 小木

    2010-9-19 22:46:33 使用道具

    你以前不是整理过的吗,直接发个附件上来吧
  • 巍巍

    楼主 2010-9-20 12:07:00 使用道具

    miuler 发表于 2010-9-19 22:46
    你以前不是整理过的吗,直接发个附件上来吧

    那个只有古文的。我找找,粘上。

  • 巍巍

    楼主 2010-9-20 12:18:39 使用道具


    小木,不要找我翻译啊。
  • 好望角

    2010-9-21 11:20:00 使用道具

    弱弱的问下下这个有音频不?巍巍斑竹……
  • 巍巍

    楼主 2010-9-21 19:41:18 使用道具

    回复 好望角 的帖子

    这个,可以有。整篇《蒙求》才2484个字,你自己录一下即可
  • zxnn3

    2010-10-11 22:54:48 使用道具

    你搜集的600个故事打包上传吧!我们这儿急的呢!
  • zxnn3

    2010-10-11 22:55:07 使用道具

    你搜集的600个故事打包上传吧!我们这儿急的呢!
  • 彦彦

    2010-10-14 10:56:10 使用道具

    很喜欢,期待斑竹继续!
  • 巍巍

    楼主 2010-10-14 11:28:13 使用道具

    回复 彦彦 的帖子

    哇唔,终于有人说继续了?

    嘿嘿,没人说我就准备弃坑了。
  • 巍巍

    楼主 2010-10-14 19:07:04 使用道具

    9、凿壁偷光

        原文:
        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西京杂记》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识字不多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主人,我想读遍你家所有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这就是凿壁偷光的故事。
      
      【人物简介】
        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人。西汉经学家,以说《诗》著称。元帝时位至丞相。
        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他曾拜当时的博士学习《诗经》。由于勤奋学习,他对《诗》的理解十分独特透彻,当时儒学之士曾传有“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之语,是说听匡衡解说《诗经》,能使人眉头舒展,心情舒畅,可见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但匡衡的仕途在一开始却并不平坦。根据汉朝规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即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考试得甲科者,可为郎中,得乙科者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补文学掌故。匡衡九次考试,才中了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但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已为当时经学家们所推重,当时身为太子的元帝也对其深有好感。

        元帝即位后,任用匡衡为郎中,迁为博士,给事中。这时,京城长安一带发生日蚀、地震等灾变,匡衡乘机上书,引用《诗经》表明上行而下效的道理,劝元帝“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内外,近忠正,远巧佞,”“任温良之人,退刻薄之吏,显洁白之士,昭无欲之路”(《汉书•匡衡传》,下引同),然后再在百姓中推广道德教化,弘扬礼让仁和之风。匡衡的奏书得到元帝的赞赏,匡衡因此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在后几年里

        汉元帝十分喜好儒术文辞,尤喜爱《诗经》,曾多次亲自听匡衡讲《诗》,对匡衡的才学十分赞赏,因此任匡衡为御史大夫。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丞相韦玄成病逝,匡衡又代为丞相,封乐安侯,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匡衡可算是因明经而位极人臣的典型了。

        匡衡任职期间,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陈述治国之道并经常参与研究讨论国家大事,按照经典予以答对,言合法义,博得元帝信任。每当朝廷大臣讨论政务时,匡衡总是引《诗经》为据,认为“六经者,圣人所以统天地之心,著善恶之归,明吉凶之分,通人道之意,使不悖于其本性者也。故审六经之指,则人天之望可得而和,草木昆虫可得而育,此永永不易之道也。”匡衡的主张得到元帝及成帝的支持,这与从汉朝中期就开始兴起的独尊儒术,推重经学,微言大义的社会风尚是分不开的,实际是汉朝统治者用以统治人民的一种手段。

        元帝后期时,宦官石显为中书令,他结党营私,把持朝政,怂恿元帝加重赋役,剥削人民,但因有皇帝的宠幸,没人敢触犯他。成帝即位后,匡衡便上疏弹劾石显,列举其以前所犯罪恶,并纠举他的党羽,这是匡衡所做的最后一件铲除奸佞,为汉朝廷尽忠的事情。不久,匡衡与同僚间渐有离隙,被人弹劾,贬为庶民,返回故里,不几年,病死于家乡。
      元帝封其为安乐侯,其侯国食封土地本为三十一万亩,匡衡利用郡图之误,非法扩大食封土地四万多亩。成帝时,司隶校尉骏等告其“专地盗土”(指扩大国界),被免为庶人。

  • 巍巍

    楼主 2010-10-14 19:08:39 使用道具

    10、孙敬闭户

    孙敬
      成语“悬梁刺股”中“悬梁”的主角人物(另一个主角人物为“刺股”的东周纵横家 苏秦) 
     
       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太平御览》卷六一一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悬头至屋梁以自课。”

       汉代孙敬为了刻苦学习,用绳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梁上,以防瞌睡。一旦自己读书觉得疲倦想睡觉,系在梁上的头发就会被拉痛,提醒自己坚持学习.

            徐子光 注引《楚国先贤传》:“ 孙敬字文宝 ,常闭户读书,睡则以绳繫头,悬之梁上。尝入市,市人见之皆曰:‘闭户先生来也。’”
  • 巍巍

    楼主 2010-10-14 19:10:34 使用道具

    11、郅都苍鹰

      人物介绍:

      郅都,西汉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汉景帝时期,是西汉最早以严刑峻法镇压不法豪强,维护封建秩序的名臣。

      郅都 为官忠于职守,公正清廉,对内不畏强暴,敢于对抗豪强权贵;对外积极抵御外侮,使匈奴闻名丧胆。后人对他评价皆很高,并把他与战国赵国的廉颇、赵奢等名将并列,誉为“战克之将,国之爪牙”

      《史记.酷吏列传》:

       郅都者,扬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帝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百金,由此重郅都。

        济南张氏宗人三百余家,豪滑,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张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面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译文:
        郅都是杨县人,以郎官的身份服事孝文帝。景帝时代,郅都当了中郎将,敢于向朝廷直言进谏,在朝廷上当面使人折服。他曾经跟随天子到上林苑,贾姬到厕所去,野猪突然闯进厕所。皇上用眼示意郅都,郅都不肯行动。皇上想亲自拿着武器去救贾姬,郅都跪在皇上面前说:“失掉一个姬妾,还会有个姬妾进宫,天下难道会缺少贾姬这样的人吗?陛下纵然看轻自已,而祖庙和太后怎么办呢?”皇上回转身来,野猪也离开了。太后听说了这件事,赏赐郅都黄金百斤,从此重视郅都。

        济南姓的宗族共有三百多家,强横奸滑,济南太守不能治服他们,于是汉景帝就任命郅都当济南太守。郅都来到济南郡所,就把氏家族首恶分子的全家都杀了,其余姓坏人都吓得大腿发抖。过了一年多,济南郡路不拾遗。周围十多个郡的郡守畏惧郅都就象畏惧上级官府一样。

        郅都为人勇敢,有气力,公正廉洁,不翻开私人求情的信,送礼,他不接受,私人的请托他不听。他常常自己说:“已经背离父母而来当官,我就应当在官位上奉公尽职,保持节操而死,终究不能顾念妻子儿女。”

        郅都调升中尉之官,丞相周亚夫官最高而又傲慢,而郅都见到他只是作揖,并不跪拜。这时,百姓质朴,怕犯罪,都守法自重,郅都却自首先施行严酷的刑法,以致执法不畏避权贵和皇亲,连列侯和皇族之人见到他,都要侧目而视,称呼他为“苍鹰”。
      
        临江王被召到中尉府受审问,临江王想得到书写工具,给皇上写信,表示谢罪,郅都却告诉官吏不给他书写工具。魏其侯派人暗中给临江王送去书写工具。临江王给皇上写了谢罪的信,于是就自杀了。窦太后听到这个消息,发怒了,用严法中伤郅都,郅都被免官归家。汉景帝就派使者拿着符节任命郅都为雁门太守,并让他乘便取道上路,直接去雁门上任,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处理政事。匈奴人一向听说郅都有操节,现在由他守卫边境,所以匈奴人便领兵离开汉朝边境,直到郅都死去时,一直没敢靠近雁门。匈奴甚至做了像郅都模样的木偶人,让骑兵们奔跑射击,没有人能射中,害怕郅都到了如此的程度。匈奴人以郅都为祸患。窦太后最后竟以汉朝法律中伤郅都,景帝说:“郅都是忠臣。”想释放他。窦太后说:“临江王难道就不是忠臣吗?”于是就把郅都杀了

  • 巍巍

    楼主 2010-10-14 19:12:34 使用道具

    12、宁成乳虎

    宁成
      西汉酷吏。南阳穰人。景帝时,先后任济南都尉、中尉。因贪暴残酷,宗室豪杰人人惴恐。武帝即位,徙为内史。后畏罪解脱归家,在家乡放高利贷,购陂田千余顷,役使贫民数千家,致产数千金,从骑数十。再起为关都尉,出入关者云:“宁见乳虎,无直宁成之怒。”

    《汉书·酷吏列传·甯成传》:
     甯成,南阳穰人也。以郎谒者事景帝。好气,为小吏,必陵其长吏;为人上,操下急如束湿。猾贼任威。稍迁至济南都尉,而郅都为守。始前数都尉步入府,因吏谒守如县令,其畏都如此。及成往,直凌都出其上。都素闻其声,善遇,与结欢。久之,都死,后长安左右宗室多犯法,上召成为中尉。其治效郅都,其廉弗如,然宗室豪杰人皆惴恐。

      武帝即位,徙为内史。外戚多毁成之短,抵罪髡钳。是时,九卿死即死,少被刑,而成刑极,自以为不复收,及解脱,诈刻传出关归家。称曰:“仕不至二千石,贾不至千万,安可比人乎!”乃贳貣陂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数年,会赦,致产数千万,为任侠,持吏长短,出从数十骑。其使民,威重于郡守。

    宁成是南阳穰县(今属河南邓州市)人,做侍卫随从之官服事汉景帝。他为人好胜,做小官时,一定要欺陵他的长官;做了大官,控制属下就象捆绑湿柴一样随便。他狡猾凶残,任性使威,但深得皇帝信任,逐渐升官,当了济南都尉,这时郅都是济南太守。在此之前的几个都尉要见郅都,都是逐级通报,然后步行走入太守府,就象县令进见太守一样。等到宁成前来上任,他却不把郅都放在眼里,径直走进太守府,招呼也不打,就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了。郅都一向听说过宁成的名声,“于是上遇,与结欢”。之后,皇帝想调宁成为某郡郡守,御史大夫公孙弘极谏到:“我以前在山东做小吏时,宁成是济南都尉,其治专施暴政,如狼牧羊,皇上怎么能把一郡之地交给他呢?”于是皇帝就任命宁成为关都尉。仅仅一年时间,关东官吏百姓和出入商贾就叫苦不迭,到处流传到:“宁见乳虎,无值宁成之怒。”郅都死后,长安附近皇族中的好多人凶暴犯法,于是皇帝召来宁成当中尉,他的治理办法仿效郅都,致使皇族豪强人人自危。

    汉武帝即位,宁成改任为内史。外戚们多诽谤宁成的严酷,宁成被依法叛处剃发和以铁索缚脖子的刑罚(髡钳),之后赎为庶人,回到家中。他扬言说;“当官做不到二千石一级的高官,经商挣不到一千万贯钱,就没有和别人一比高下的资本。”于是他借钱买了一千多顷可灌溉的土地,出租给贫苦的百姓,给他种地受奴役的就有几千家。几年以后大赦时。他已有了几千斤黄金的家产,成了南阳的豪强,专一掌握官吏们的短处,出门时有几十个骑马的人跟随其后,驱使百姓的权威比郡守还大。

    宁成自己就是酷吏,没想到,杀死他的竟是西汉另一酷吏义纵。义纵是河东人,也是个严酷的主儿,因外戚入士,后因军功调任南阳太守。宁成听说义纵要来南阳任太守,有些不安。等义纵上任那天,宁成一反桀傲不训的常态,带领全家老小恭恭敬敬地站在路边迎接。义纵知道宁成这样做的目的,对他不理不睬。一上任就派人调查宁成的家族,凡是查到有罪的,就统统杀掉,最后,宁成也被判了死罪。